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语调音系学(第2版)(精)/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作者 (英)D.罗伯特·拉德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语调语法的性质和本质,并在自主音段-节律音系理论框架下,介绍和阐释了生成音系学中的语调音系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即语调在AM理论和ToBI语调标注系统。作者阐明语调音系不是语调的语音研究,而是语调的语法研究,语调的语音(特别是实验语音)研究为语调的语法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经验基础。本书是全面分析和阐释当代语调理论研究的佳作,是语调研究领域的重要和经典著作。
作者简介
马秋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当代语言学》、《现代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澳门语言学刊》、《中国语音学报》等刊物编委,国际韵律学会终身咨询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国际韵律大会主席、全国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汉语国际传播研究会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语音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及应用(主要是音系学、外语教学理论)。近五年来获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4项。在《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外国语》、《现代外语》、《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国内外语界、语言学界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编译著、专著20余部。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鸣谢
第一部分 序曲
1 语调音系学导论
1.1 语调
1.1.1 三个定义特征
1.1.2 音高和相对凸显
1.1.3 语调音系学
1.2 语调结构的IPO理论
1.2.1 音系结构
1.2.2 语音实现
1.2.3 IPO方法的关键性理论假设
1.3 音系假设在描写语调中的证据
1.3.1 实验研究中的语调意义
1.3.2 F0建模中的序列结构与叠加
1.3.3 语调与词库音高特征
1.4 副语言与语调
1.4.1 语言与副语言特征之间的关系
1.4.2 副语言的定义属性
1.4.3 语调意义
1.4.4 展望
2 自主音段-节律理论的基本概念
2.1 序列声调结构
2.2 音高重调、凸显以及调式与文本的联结
2.2.1 重音的语音性质
2.2.2 调式与文本的联结
2.2.3 节律强度、动态重音和音高重调
2.2.4 小结
2.3 音高重调的平调分析
2.3.1 平调与构型的争议
2.3.2 非洲语言的例子
2.3.3 区别性层级的语音证据
2.3.4 声调目标值音阶标度的实证问题
2.4 F0总体走势的音系解释
2.5 AM描写与语调共性
第二部分音高
3 语调的分析与标音
3.1 皮埃安贝尔对英语语调音系的分析
3.1.1 记音惯例
3.1.2 调式结构和基本语调分类
3.1.3 重调类型
3.1.4 边缘调
3.1.4.1 短语重调
3.1.4.2 边界调
3.1.5 TbBI
3.2 AM对其他语言语调的描写
3.2.1 英语之外的AM理论与分析
3.2.2 跨语言比较中的问题
3.2.3 跨语言的语调音系学:案例分析
3.2.3.1 呼叫曲拱
3.2.3.2 法语/意大利语的悬降语调
3.2.3.3 “上升”陈述曲拱
3.2.4 小结
4 AM音高音系学中的若干问题
4.1 声调描写中的若干问题
4.1.1 核心重调与核心前重调
4.1.2 声调识别
4.1.3 声调的音系组织
4.1.4 短语重调
4.2 AM描写中的语调意义
4.2.1 语义组成性与音系分析
4.2.2 梯度变异性与音系分析
4.3 语调与音高的词库使用
4.3.1 音高音系学的统一性
4.3.2 声调与语调的交互作用
4.3.3 “音高重调”语言
5 语调语音学:同界与声调目标的音阶标度
5.1 声调目标与音段语符列的同界
5.1.1 作为一个语音维度的同界
5.1.2 音段锚定
5.1.3 对同界的压缩、截短等作用
5.1.4 同界音系学
5.2 调域与声调目标值的音阶标度
5.2.1 “超音段”特征与初始化方法
5.2.2 归一化方法与“声调空间”的概念
5.2.3 调域和音阶标度的实验研究
5.2.4 调域建模
5.2.5 AM语调描写中的调域
第三部分 短语划分与凸显
6 句重音模式
6.1 句重音与宽焦点
6.1.1 是“正常重音”还是“突出强调”?
6.1.2 焦点到重调的方法
6.2 句重音的跨语言模式
6.2.1 疑问句
6.2.1.1 是非疑问句
6.2.1.2 特殊疑问句
6.2.1.3 注意事项
6.2.2 去重调化与“语义重量”
6.2.2.1 语境的去重调化
6.2.2.2 不定代词
6.2.2.3 “空语义的”实义词
6.2.2.4 词和句法对相对语义重量的影响
6.2.2.5 小结
6.2.3 谓词与论元
6.3 句重音模式的类型学
7 句重音中的音系问题
7.1 焦点-重调观的音系问题
7.1.1 宽焦点模式真的有歧义吗?
7.1.2 存不存在单独的一个“核心”重调?
7.1.3 关于“音高重调”的定义
7.2 句重音的节律理论
7.2.1 “重音优先”理论与“重调优先”理论
7.2.1.1 无焦点的重调
7.2.1.2 无重调的焦点
7.2.2 句重音节律观的证据
7.2.3 句重音与韵律短语划分
8 韵律结构
8.1 语调调式的结构
8.1.1 调式与文本联结中的核心前重调
8.1.2 调式的节律结构
8.2 韵律结构的若干问题
8.2.1 关于韵律边界的定义
8.2.2 韵律结构的不确定深度
8.2.3 边界强度
8.2.4 复合韵律范域
8.3 一些描写上的后续效应
8.3.1 主重调与焦点
8.3.2 再论抽象调式:复合曲拱
8.3.3 调域的“节律”效应
参考文献
姓名索引
语言索引
主题索引
语调语音学导论
序言
我写《语调音系学》时
最初有两个目的:一是想要
阐释现已称之为语调的“自
主音段一节律”(AM)理论
所具有的潜能,二是想要阐
述我自己对这个理论引起我
们注意的各种问题所持有的
具体观点和看法。自本书第
一版于1996年出版以来,
迄今已整整25年。25年来
,第二个目的已变得不那么
重要了,但第一个目的与以
往一样仍很重要。有一种观
点认为,最好可以从声调语
符列组成某种节律或相关的
韵律结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
所有语言里的语调。多年来
,对几十种语言的几十项研
究都已证明,这种观点是很
有价值的。因此,第二版(
2008)的目的是要阐明AM
理论在任何一种语言的语调
研究中所具有的价值。这就
是马秋武教授翻译的、汉语
学界学者可以直接阅读的这
部著作。
我自己的中文知识相当
有限,不能在翻译上与马教
授积极合作。但我在书中许
多地方改写了一些例子,增
加了一些评论,这样可能让
中文读者读起来更清楚、更
明白。我不想对原文做任何
实质性的更新,但添加了一
些自2008年以来出现的重
要著述作为简要参考。我感
谢陈轶亚、张曦,特别是高
佳音在对原文进行改写时所
给予我的帮助和建议,我也
感谢马教授将我所做的许多
小的修改都融入到了他的翻
译之中。
在马教授的邀请下,我
于2021年7月19日至25日在
北京语言大学举办的“第七
期当代语音学与音系学高级
研修班”上向全体学员展示
了我的书中讨论过的一些材
料。在准备我的三场学术报
告的过程中,我对AM思想
如何可以用于分析诸如汉语
里的“重音”和“疑问语调”做
了更为深入的思考。我很高
兴地想到,马教授翻译的拙
作可能有助于激发人们对此
类问题的新的研究与探索,
我对语调音系学研究的前景
充满期待。
D.罗伯特·拉德
英国爱丁堡大学
2021年9月2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