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缘缘堂续笔(丰子恺插图本)(精)/缘缘堂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丰子恺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1931年,丰子恺先生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在开明书店出版。此后,“缘缘堂”系列作品,成为代表他深厚散文造诣的文化符号,《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缘缘堂新笔》也成为丰子恺一生中的重要的散文集。本套“缘缘堂书系”以丰子恺早期出版的作品为底本,并加入丰子恺漫画作品,还给读者一个原汁原味,生动有趣的“缘缘堂”。本书选入《眉》《男子》《牛女》《暂时脱离尘世》《食肉》《酆都》《癞六伯》《塘栖》《中举人》等文章,描写出记忆中的人和事,既充满乐趣,也暗含讽刺与同情。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今属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漫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卓越成就的文艺大师,被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是中国漫画的开山祖师,其漫画作品简约洗练、幽默风趣,多反映社会现象,早期出版的画集有《子恺漫画》《护生画集》《儿童漫画》《学生漫画》等。丰子恺的散文,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告缘缘堂在天之灵》《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与其漫画一样,别具风格,多用平淡笔法,通过琐屑平凡的小事来阐述人生的哲理。
目录

男子
牛女
暂时脱离尘世
酒令
食肉
酆都
癞六伯
塘栖
中举人
五爹爹
菊林
戎孝子和李居士
王囡囡
算命
老汁锅
过年
清明
吃酒
砒素惨案
三大学生惨案
陶刘惨案
旧上海
放焰口
歪鲈婆阿三
四轩柱
阿庆
小学同级生
S姑娘
乐生
宽盖
元帅菩萨
琐记
序言
1926年,弘一法师云游
经过上海,来到丰子恺家中
探望。丰子恺请弘一法师为
自己的住所取名,弘一法师
让丰子恺在小方纸上写了许
多他所喜欢而可以互相搭配
的文字,团成许多小纸球,
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
上,拿两次阄,拆开来都是
“缘”字,遂名寓所为“缘缘
堂”。缘缘堂并没有厅堂,
是一个象征性的名称,以后
丰子恺每迁居哪里,横披便
挂在哪里,一直到1933年
在故乡石门湾造成像样的宅
院,给缘缘堂赋予真的形。
因为有弘一法师为丰子
恺的寓所缘缘堂命名,所以
丰先生称缘缘堂为“灵的存
在”,而那些冠以缘缘堂的
随笔,由此也充满睿智与灵
气,这正应了郁达夫对于缘
缘堂随笔的评价:“人家只
晓得他的漫画入神,殊不知
他的散文,清幽玄妙,灵达
处反远出在他的画笔之上。

本次出版的“缘缘堂书系·
丰子恺插图本”包含《缘缘
堂随笔》《缘缘堂再笔》《
缘缘堂续笔》《缘缘堂新笔
》《缘缘堂·车厢社会》《
缘缘堂·随笔二十篇》六本
散文集,每篇散文皆为丰子
恺在缘缘堂时期创作。
丰子恺的缘缘堂系列作
品在历年的出版过程中多次
被拆分组合,形成各样版本
的文集。本书系的文集皆采
用初版本的篇目,且配上大
量丰子恺在缘缘堂时期创作
的漫画,还给读者一份原汁
原味的“缘缘堂”。
导语
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唯恐浅。
1926年秋冬时节,弘一法师云游经过上海,在丰子恺家中小住。丰子恺请恩师为他的新住宅取名,弘一法师让丰子恺写自己喜欢而又能搭配成词的字,揉成团,放在释迦牟尼像前,再让他去抓阄。结果丰子恺第一次抓了一个“缘”字,第二次还是一个“缘”字,弘一法师说:“好了,就叫‘缘缘堂’!”
缘缘堂是一个象征性的名称,一直到1933年丰子恺在故乡石门湾造成像样的宅院,缘缘堂才被赋予真形。因为有弘一法师的命名,所以丰先生称缘缘堂为“灵的存在”,而那些冠以“缘缘堂”的随笔,由此也充满睿智与灵气。
精彩页
男子
“多福多寿多男子”,是华封人对尧的祝颂。可知远古以来,人间就爱重男子。爱重男子的原因,是为了男子能使你的种子繁殖,不致无后绝嗣。而女子则嫁与别家,去繁殖别人的种子,所以人都重男轻女。
希望种子繁殖,是世间一切生物的本能。人是生物之一,当然也具有这种本能。孔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耶稣《圣经》的“创世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一人丧妻,有二女而无子。一女悯父无后,用酒将父灌醉,与之同房,为之生子。这奇离的故事,正是说明无后之可怕,男子之可贵。人为万物之灵,处处凌驾别种动物,独有繁殖种子一道,竟与别的动物无异。这是一种野蛮根性。世间除了极少数独身主义者之外,都具有这种根性。
我小时看见过不少爱子重嗣的实例。有一亲戚,家道小康,而两女伢伢生,老年无子。于是到处求神,拜佛,行善,许愿,果然生了一子。老夫妻爱之如拱璧,命令两女悉心护持,出必随侍,食必喂哺。此子长大到十五六岁,即计划婚事,必娶三妻,克昌厥后。岂料此子入大学后,恪守一夫一妻制,重违父命。父死之时,尚未抱孙。后来娶妻,不生子女,因故自杀,此家终于绝嗣,哀哉。
邓攸无子,古人说是天道无知。陶渊明胸怀旷达,也说“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甚矣,男子之可贵也!
牛女①
七月七日之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这神话历史悠久,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即有记载。织女这名词,由来更久,诗《小雅》中已见;《汉书·天文志》中说此乃天帝的孙女,故名天孙。大约因此产生神话,说天帝将织女嫁与牛郎后,织女废织,牛郎废耕。天帝怒,将二人分置银河两岸,只许每年七月七日之夜相会一度。《荆楚岁时记》中说:“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针,陈设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我小时候,吾乡还盛行此风俗。我家姊妹多,祭双星时,大家在眉月光中穿针,穿进者为乞得巧。我这男孩子也来效颦,天孙总是不肯给巧。这些虽是迷信的玩意,回想起来甚有趣味。古人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七夕牛女鹊桥相会,长为诗人词客的好题材,古来佳作不计其数,各人别出心裁。有人说:“多情欲话经年别,哪有工夫送巧来!”有人翻案,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又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又有人揶揄他们,说“笑问牵牛与织女,是谁先过鹊桥来?”又有人异想天开,说他们是夜夜相会的:“人间都道隔年期,岂天上方才隔夜。”有道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则何妨说“天上方一日,世上已隔年”呢。但这些都是诗人弄笔,博人一笑。总之,牛女会少离多,常得世间旷夫怨女的同情。“天孙莫怅阻银河,汝尚有牵牛相忆”可谓沉痛之语。《古诗十九首》中也同情他们:“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可谓寄托深远。 P4-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