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政道(读史聚合正能量)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李明圣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明圣编写的这本《政道——读史聚合正能量》是一本从政治角度解读历史的通俗读物。全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古代的帝王之道,古代的宰相之道——以陈平为例,古代的治边之道——以班超为例,古代的将帅之道——以郭子仪为例,古代的督抚之道,古代的县官之道,古代的君臣之道,古代的用人之道,古代的皇后之道。

内容推荐

《政道——读史聚合正能量》是作者李明圣多年的读史感悟。《政道——读史聚合正能量》从古代的帝王之道、宰相之道、治边之道、将帅之道、督抚之道、县官之道、君臣之道、用人之道、皇后之道九个方面系统论述,见解独到。

目录

第1章 古代的帝王之道

 一 宽仁豁达 /3

宽者能得众,容得下人

仁者真爱人,赢得了心

豁者会纳谏,听得进话

达者善权变,转得了弯

 二 至公无私/8

不贪,克制自我

不偏,善待各方

不独,与人同利

 三 经天纬地/12

谋大势,胸怀天下

行大略,总揽全局

成大业,能屈能伸

 四 执要于己,委务于下,考功罪于成败之后/20

荒淫怠政,因弃要而亡国

不任群臣,因专权而误国

秉本执要,因考功罪而兴国

 五 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25

名分不可僭越

军权不可假手

人权不可旁落

赏罚不可小视

 六 教化是治国大务/30

教化并非权宜之计,是一以贯之的治国方略

教化并非空洞说教,是有实际内涵的理论体系

教化并非一般号召,有一套上行下效的制度规范

教化并非生硬的灌输,有民众喜闻乐见的物质载体

第2章 古代的宰相之道——以陈平为例

 一 陈平的宰相之路/39

好学广交,成非常人

辗转择主,显非常志

南征北战,献非常谋

非常时期,行非常权

 二 陈平的宰相韬略/43

大柔,阳顺吕后

大智,退不争权

大忠,灭吕安刘

 三 陈平的宰相特点/46

时间不短

作为不多

作用不小

影响不灭

第3章 古代的治边之道——以班超为例

 一 向而往之/53

局势迷离

诸国暧昧

朝廷动摇

 二 威而镇之/58

巧得鄯善

威收于阗

轻取疏勒

 三 战而胜之/62

把握命门

敲山震虎

肃清南道

 四 宽而抚之/66

收复北道

宽小过,总大纲

区域自治制度

 五 恩而结之/69

复国之恩

拯救之恩

不杀之恩

第4章 古代的将帅之道——以郭子仪为例

 一 危而不乱,力挽狂澜于即倒/75

战乱造英雄

危难见忠贞

决胜显本色

 二 疑而不怨.忠心弥合君臣之隙/79

逆来顺受

自抑免疑

贵上加亲

 三 忌而不仇,大度不计小人之过/83

代人受过

避让权臣

大事化小

 四 备而不战,威德足以屈人之兵/86

威退吐蕃

义走叛军

恩散强敌

第5章 古代的督抚之道

 一 忠君爱民/93

为君分忧

与民兴利

替国除弊

 二 韬武略/100

统筹全局之大略

驾驭变局之干才

收拾残局之能力

 三 安身定交/111

敬事上官

善待左右

广简贤能

 四 恩威并重/117

怀之以仁

律之以刑

导之以礼

 五 清正廉洁/121

不爱钱

不枉法

不谋私

第6章 古代的县官之道

 一 千年根基/129

统治基础

民众靠山

社会纽带

 二 七品命官/132

最小的官

最难的官

最亲民的官

 三 县官之道/136

爱民如子

公正廉明

融通天理国法人情

整合宗族保甲士绅

第7章 古代的君臣之道

 一 君尊臣卑/147

神化帝王

强化礼治

压抑群臣

 二 君明臣直/150

明君能容直臣

直臣不容于昏君

君明臣才敢直

 三 君逸臣劳/154

逸劳有术

逸劳有序

逸劳有度

 四 君臣一体/157

同舟共济

和谐是福

猜忌生祸

第8章 古代的用人之道

 一 唯才是举选人/163

 二 德才兼备取人/165

 三 因人所长用人/168

 四 不计小过容人/170

 五 用心栽培育人/172

 六 选人用人四戒/175

戒求全责备

戒嫉贤妒能

戒投己所好

戒党同伐异

第9章 古代的皇后之道

 一 非常婚姻/187

守得住寂寞

生得了皇子

赢得到帝王

 二 非凡女人/195

政治强人

祸国后妃

薄命红颜

 三 皇后之道/203

稳居后台

宁静后宫

克制后族

母仪天下

试读章节

一 宽仁豁达

宽仁豁达是成功帝王共同的性格特征。帝业往往是一个时代的伟业,尽管最终当皇帝的只有一个人,成就帝业的却是方方面面、千千万万的人们。动员和整合这些支持者的,是时代的需求,是共同的目标、信念、利益及政治领袖超人的胆略、智慧、能力,宽仁豁达的性格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因素。只有宽仁豁达者,才会具备爱人之心、容人之量、识人之明、驭人之道,才有可能领袖群雄、经营天下。

宽者能得众,容得下人

历史上公认的雄才大略之主,像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无不具备博大的胸怀和广泛的社会基础。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成功皇帝,史书记载他仁而爱人,喜施舍,意豁如,有大度,连看门的、当兵的都能与他一见如故。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和赵高倒行逆施,引起天下大乱,群雄竟起,一时称王称霸者多如牛毛,起事的既有齐、楚、燕、赵、韩、魏等六国后裔,也有项梁、项羽、张耳、陈馀等一批故家大族、贤人学士,但没有一个成事,都先后败北,统统被历史潮流冲走。最后的成功者,居然是亭长出身的刘邦及其统率的平民集团。

刘邦以一小小泗水亭长身份起兵反秦,之所以能成就帝业,首先因为他宽厚容人,既能号召屠夫樊哙、车夫娄敬、吹鼓手周勃、小商贩灌婴一类下层人士,也能成功网罗像县吏萧何与曹参、贵族张良、谋士陈平、军事天才韩信等各色人物以及彭越、英布那样的枭雄。其中,陈平、韩信、英布等致项羽于死地的人物,都是从项羽阵营转投刘邦帐下的。当时,刘邦、项羽等人从事的,是一种以身家性命为代价的冒险事业,文臣武将选择他们,抵押的是生命与个人前途,结成的是一种生命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只有刘邦这样的胸襟宽广之主;才有可能听取正确意见,选择正确方略,为追随者提供安身立命的容身之所、施展抱负的用武之地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发展空间。

仁者真爱人,赢得了心

孔子说,仁者爱人。西汉元年(前206年),刘邦进入关中后,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善待降者,不杀秦王子婴;二是封存秦重宝财物仓库不取,不居秦宫;三是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尽除秦苛法;四是不受关中父老敬献的牛羊酒食,不损害民众利益。于是,秦人大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后来,项羽又带重兵来到关中,也干了四件事,一是屠成阳,杀秦降王子婴;二是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三是收其货宝妇女而东,抢到彭城自己享用;四是分封天下,厚此薄彼。项羽的四条措施,使他众叛亲离,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支持者。简单地说,他分封天下不公引起诸侯起兵反抗,使他失去了社会上层的支持;他的前三项措施,使其军队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使他失去了民众基础和天下人心,但是出于恐惧,大家又不敢不服。

刘邦与项羽,一个是秦人大喜,一个是秦人大失望;一个是秦人唯恐不为秦王,即心服口服,一个是秦人不敢不服,即口服心不服。两人的高低伯仲此时已见分晓。

豁者会纳谏,听得进话

古人说兼听则明,从谏则圣。可见,兼听与从谏不是常人都能做到的。有的人能听建设性意见,不爱听批评性意见。不少人嫉贤妒能,自以为聪明,连建设性意见也不喜欢听。

所谓豁者,是指那些心灵开敞,不嫉妒、不封闭、不保守的人。论个人能力,刘邦远不是项羽的对手。项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堪称盖世英雄。但项羽仅仅一猛将而已,不懂君道,亦非帅才,正因为自身能力强,本事大,所以爱以己长格物,看谁都不上眼,别人的意见也不听,韩信、陈平这样优秀的人物,都是从项羽手下溜到刘邦阵营的,身边唯一的谋士范增也被他气走,不久死去。

刘邦则不然,自己本事不大,打仗几乎不赢。他不是位好将军,却是位好统帅。刘邦好就好在能听别人的正确意见。汉元年,刘邦率部取得关中,到秦皇宫一看,奇物不可胜数,美女以干数,便想住在秦宫不走了。樊哙见状,说宝物美女是秦所以亡天下的原因,反对刘邦进住皇宫,刘邦不听。张良来了,对刘邦说,秦无道,沛公才得以至此,为天下除贼,宜缟素为资。刘邦觉得有理,立即忍痛割爱住到灞上军营去了。当时,刘邦刚刚起步,如果不听劝阻,住进奢侈的秦皇宫,天天与成群美女为伴而不能自拔,绝不会有日后的大汉江山。

达者善权变,转得了弯

成就帝业的人,大都在战略上意志坚韧,百折不挠。但是,在具体问题上,他们往往灵活机动,通权达变,绝不会到了悬崖也不勒马。

唐玄宗李隆基一手导致安史之乱,潼关失守后,玄宗是要带着太子李亨一起逃亡四川避难的,由于关中父老苦苦挽留,才给了太子二干兵马,让他留在了关中。

不久,李亨辗转来到战略要地灵武,得到西北众将领的支持与拥戴,在裴冕、杜渐鸿等人再三劝进之下,未经玄宗许可,在灵武即皇帝位,尊玄宗为太上皇,并诏告天下,调兵遣将,部署反攻长安、洛阳。同时,也派人将情况报告逃亡四川的唐玄宗。

当时唐玄宗狼狈逃蜀,心力交瘁,但他并未打算放弃皇位,就在接到李亨报告的十多天前,还下诏任命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让他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都使,南取长安、洛阳。现在,洛阳丢了,长安丢了,连皇位也丢了,唐玄宗的心情之痛苦可想而知。但《资治通鉴》说,上皇喜曰“吾儿应天顺人,吾复何忧!”并下诏,要求:“四海军国事,皆先取皇帝进止,仍奏朕知;俟克服上京,朕不复预事。”还派重臣韦见素、房珀、崔涣奉传国玉玺去灵武传位。

这只能说明唐玄宗在不得已之时,能够顾全大局,及时转弯。如果没有这个转弯,唐朝外有安史大军逼迫,内有父子两个皇帝分庭抗礼,就只有灭亡一途可走了。唐玄宗以自己的帝位,换取了子孙150年江山。遗憾的是,他的子孙再也无力恢复唐朝昔日的强盛。

P3-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3: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