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抗日战争转折点上的大会战--随枣会战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刘永国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法西斯妄想征服中国,发动了野蛮的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浴血奋战。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搏击线,由东而中,武汉大会战后,中部腹地的随县、枣阳、襄阳、宜昌、南阳成了最前线。敌强我弱,敌小(国土)我大,敌狂进我暂退,敌疲我打……

《抗日战争转折点上的大会战--随枣会战》(作者:刘永国)是以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为背景,再现了随州、枣阳地区军民守土御寇的风采与功绩,再现了抗战时期的悲壮场景。

内容推荐

大武汉沦陷后,抗日战争进入持久战,华中腹地之随县、枣阳、襄阳、南阳、荆门、宜昌成为抗战最前线,李宗仁坚守大洪山、桐柏山、汉水一线,李先念驰骋白兆山、大悟山、江汉平原,陈诚御寇三峡石牌、鄂西群山,百万军民浴血抗敌,铸成对峙线、包围圈。《抗日战争转折点上的大会战--随枣会战》为首次叙述随枣会战的填补空白之作。

《抗日战争转折点上的大会战--随枣会战》由刘永国编著。

目录

抗日战争转折点上的大会战章开沅

《随枣会战》序冯天瑜

第一章 随枣风云

日本鬼子来了,战争来了!

随枣走廊,正面战场最前线!

军事家蒋百里的战略思考:

洛阳、襄阳、衡阳“三阳”线,是中国反击日寇侵略的“最后防线”

人物链接:蒋百里

毛泽东纵论“持久战”

蒋介石南岳整军备战

五战区经略随枣、鄂西北,李宗仁将军誓言坚守

共产党人忧心如焚,李先念率部挺进白兆山

最后防线上的堡垒

随枣会战一触即发

第二章 随枣大战

15万日军扑向随枣

日军兵分三路,大举进攻

五战区军民严阵以待

敌机轰炸随县城,800人殒命

第84军与随县抗战

一周激战:烽火山一线烽火连天

一周激战:从万家店到桐柏山

一周激战:决不放弃大洪山

中国守军大撤退,大转进

旅长李宝琏叛国投敌

川军750团千里转战

望城岗,大刀队显威

谢家寨,军民携手打阻击

新四军挺进敌后袭扰

枣阳,共产党人组织起火线担架连

反击,反击,把敌寇赶出随枣

冬季攻势,收复随县城受挫

第三章 随枣硝烟再起

国际局势剧变,随枣战云笼罩

有明有暗,日军再攻随枣

针锋相对,第五战区调兵遣将

大洪山前炮声隆

84军与随县的生死情缘

84军转战枣阳、襄阳

173师师长钟毅战死古苍台

人物链接:钟毅

战场剪影:一个团的敌后作战

西线告急,33集团军浴血襄东

以死明志,张自忠将军殉国

上将张自忠,为有牺牲多壮志

链接1:张自忠生平

链接2:张自忠之死

新四军李先念部纵横敌后

万众一心,老百姓奋勇杀敌

撤退,反攻;再撤退,再反攻?

随枣战场风雷激荡,波谲云诡

纵横捭阖,令日军胆寒的随枣走廊

第四章 保卫宜昌

阴谋,阳谋?日军觊觎宜昌

敌寇挑战“三阳”线,汉水危急,宜昌危急

陈诚星夜下宜昌,日军犯襄阳弃襄阳,直奔宜昌

奔波中的江防军两个军

日军的“闪击”与陈诚的阵地防守

仓卒上阵,18军苦守宜昌

丘吉尔宣称:决不投降;蒋介石命令,停止反攻宜昌

六战区第一,反攻宜昌第一!

第五章 抗战岁月

反攻宜昌,陈诚将军功亏一篑

鄂西拒敌,千山万壑齐努力

相持,对峙,随枣军民巍然挺立正面战场最前线

新四军第五师,华中敌后的抗日劲旅

老河口争夺战,日军成强弩之末

让抗战军人吃饱肚子

环潭镇:战火纷飞中的临时县城

距宜昌前线30公里的“小宜昌”

日军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第六章 走向胜利

敌人投降了,我们胜利了!

9月18日,第六战区汉口受降

 9月13日,随县城光复

链接:中国政府受降阵落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1日本鬼子来了,战争来了1

1938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头。

上一年卢沟桥事变,国共两党共赴国难,御侮抗敌的大仗打了一个又一个;随县城里,抗战的讲演也有一场又一场。随县城里的居民们知道了不少国家大事,激愤,揪心,抵制日货,捐款劳军。但总觉得战场还远,还听不见炮声,也没见到飞机在头顶上打转转,不管是自己的还是日本人的。

进入1938年,灾难一步步逼近。听得见炮声了,而且炮声越来越近。

1938年10月,隆隆炮声包围了大武汉,震撼了武汉西北150公里处的随县城乡。

武汉是随县人的大世界。

武汉是随县人的金屏障。

过去闹土匪,乡下的小富人往随县城里跑;随县城里大一点的富人往武汉跑。现在,日本人是洋匪、大土匪,他们把大武汉占了,我们还能往哪里跑?

武汉会战的炮声正隆,随县城及城周围淅河、安居、环潭、万家店等集镇,人心惶惶。

1938年10月下旬,大约是24日以后,武汉方向的炮声沉寂了。

接着,一支支部队退了下来,破烂的黄军装、长短不齐的枪,没有负伤的士兵搀着一跛一拐的伤兵,逶迤而来,显着几分狼狈,透着几分坚毅。

他们从鄂东而来,从武汉外围而来,征尘未洗,枪伤待医……

他们走向桐柏山,走向大洪山,走向随县的前沿乡镇,对应日军侵占的应山、安陆等前沿阵地,全面布防……

人群中有人在议论:‘‘这是广西部队!”“这是川军!”“这是西北军!”“这是中央军!”内行一点的指点:‘你别管什么什么军,都是中国军队,是战区李宗仁司令长官指挥的!”

人们端出了茶水、热汤,拿出了煮熟的鸡蛋。沿路一些乡镇的乡绅和民众在襄花公路旁设案供水供茶,茶案上方挂起了鲜红的横幅:“欢迎李宗仁司令长官!”‘锖求国军长驻随县、保境安民!”

五战区的部队尚未过完,枪声、炮声就来到随县城东。骑兵、步兵黄枯枯,一片片,日军耀武扬威地出现在襄(阳)花(孝感花园镇)公路上,出现在淅河镇上。  随县淅河镇的人们永远忘不了这一天:1938年11月3日(农历九月十二日)上午9时许,日本鬼子打进来了,被随县人称为“小汉口”的淅河镇沦人敌手。

这时,中国第五战区的部队已沿漂水布阵,构筑阵地。占领淅河镇的日军推进到漂水边,遥见对岸望城岗中国军队已布阵设伏,暂时收住了脚步。

日本鬼子来了!

战争来了!

当战争降临的那一瞬间,随县城乡由几天前、几月前的焦躁,变为沉着、静寂……

2随枣走廊,正面战场最前线!

随县、枣阳,汉水东部、桐柏山西麓的两个大县。

随县东领大别山、桐柏山,西靠大洪山,直抵汉水,方圆七千平方公里;枣阳南邻随县,东连南阳盆地,西接汉水,北濒襄阳,方圆六千平方公里。两县兄弟般地站立在汉水东岸,前临江汉平原,直视白云黄鹤,后通鄂豫陕川咽喉之地,地理位置冲要,因而自古有“随枣走廊”之称。两县地域宽阔,土地肥沃,人口也比较密集。抗战初期,随县人口百万之巨,枣阳也将近百万。

随枣走廊,对于中国守军来说,前俯江汉平原和武汉,北靠鄂北山地,地域广阔、地形复杂、人口较多、粮源充足,正是养精蓄锐、蓄势待发、御寇杀敌的理想战场。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带着从武汉会战退下来的部队,进入随县、枣阳这片古称“汉东”的英雄之地后,一路走,一路看地形,一路布阵设防,一路听随县、枣阳父老述说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古今英雄事略。

过淅河,进随县,湖北省第三行政督察署专员、随县县长张曙辰出城数里,在望城岗迎接李宗仁将军一行。

李宗仁马上一揖:“有劳专员!”

张曙辰专员躬身长揖:“李长官是抗战英雄,今率大军进随县,随县百万苍生有幸!”

汉东楼上,张曙辰为李宗仁设宴洗尘。

李宗仁踌躇再三,不端杯:“我今退兵至此,兵阵不振,疲惫不堪,专员何言英雄啊?”

张曙辰朗声而言:“李长官台儿庄杀敌,捷报飞驰四方;从徐州退守大武汉,血战四月有余,如今能成建制地把部队带下来,精华尚存,骨干犹在,今抵鄂北布阵御寇,正待奋威,如何不英雄?”

李宗仁听张曙辰说得有理,见一小小地方官员也能对抗战大局说个二三,不觉心里有了踏实的感觉。

隐隐的枪炮声中,三杯酒下肚,专员兼县长张曙辰向战区司令长官讲起了随县历史:“敝县古老而先觉,炎帝神农氏生于随县、起于烈山,制耒耜、播五谷,由弱小到强大,振兴了上古民族……”

人文始祖炎帝神农的史事让转战随枣的战区长官司令酒酣耳热,他隐隐觉得五脏六腑之中,有一种力量在升腾。

路过厉山,西边的烈山上有炎帝神农出生的洞穴,军务匆匆,未及下马,李宗仁让马放慢了脚步。

路过枣阳,枣阳父老向李宗仁谈起了刘秀故里。刘秀起兵,汉室中兴。李宗仁在马上遥望枣阳南部的刘秀故里,凝神良久。P1-4

序言

这是一本追寻“随枣会战”史实的书,也是一本抒写中华民族爱国文化浪潮的书。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法西斯妄想征服中国,发动了野蛮的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浴血奋战。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搏击线,由东而中,武汉大会战后,中部腹地的随县、枣阳、襄阳、宜昌、南阳成了最前线。敌强我弱,敌小(国土)我大,敌狂进我暂退,敌疲我打……到了随枣、襄宜,退无可退,守必死守。正因为如此,抗日战争前期的会战打得波澜壮阔、气壮山河;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会战,打得坚定沉着、异常惨烈。漫长的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实际上是在会战、搏杀、对峙、坚守中度过的。

随枣会战,是发生在华中腹地的两次重要会战。

武汉大会战后,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相持阶段的华中日军试图南取长沙,北掠随枣、襄宜。1939年5月、1940年5—6月,日军两次攻掠随枣走廊,战火烧到江淮河汉,中国守军和当地民众奋起抵抗,挫败了日寇占领随枣走廊、威胁西南大后方的战略企图。刘永国先生的《随枣会战》以酣畅的笔墨、冷峻的陈述,带我们鸟瞰六七十年前鄂西北、豫西南硝烟弥漫的战地。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军事的格斗,是经济的比拼,也是文化的博弈。《随枣会战》是描写战争的纪实文学,在纪实中贯穿了一种文化思考。

《随枣会战》着墨于会战敌我交锋的格局与场面,描写双方军力、战力、火力对比格局下的搏杀,中国军人守土杀敌的顽强,日军寻求战局突破的疯狂,叙述和把握得比较准确、真实,突破了概念化、脸谱化的窠臼。对战争演变过程,有脉络清晰的展现,战区将帅、军事理论家关于抗战的设想,关于会战的打法,对于战场的关注与指导,乃至战略思想的运筹、战术思想的运用,在《随枣会战》中都有客观的陈述。

作品还十分重视叙述在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具体战争实践中,来自国共两党高层战争理论的参照、融合与运用;十分重视正面战场大会战中各种爱国武装力量的分工与配合,国民党军队为主力的运动战、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的游击战、人民群众的支前,都有真实的反映。

全面观照战争,重视军事搏杀背后的经济后援,注意到军队的吃饭问题,用一定的笔墨反映地方政府和民众在艰难困苦之中筹集军粮、支援前线。

视野开阔,眼界高远。作品注意交待两次随枣会战的国际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力量的演变,从而彰显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作用。

本书有许多精彩之笔,但也有遗憾,那就是书中中高层人物多,有名姓的平民和士兵少;从我方着墨多,从敌方揭示的少。作者称,抗战老兵健在的越来越少了,有名有姓的抗战参加者、目击者已经非常宝贵了。在抗战中为国捐躯、为国流血的许多普通人,至今处于无名状态。

本书作者刘永国先生当过中学教师、中学校长,做过多年的报社社长、总编辑,在宣传部副部长任上时,组织过炎帝神农文化的研讨考察,是炎黄文化研究的热心人。近年,他业余研究抗日战争史,抒写《随枣会战》,叙述民族解放斗争.也。是在探讨炎黄文化在近代的演进。

后记

逝去了,那并不遥远的枪炮声。

岁月匆匆,我们即将迎来抗战胜利70周年。

70年,一代人老去,一代人有关国家、民族命运的经历、见闻应该留存记忆。

《随枣会战》书稿交出版社后,我觉得我做了一件事,一件对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益的事情。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卫国战争,是中华民族面临危亡发出的“最后的吼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的胜利,也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屈辱、走向复兴的基点。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先后有22次大会战,发生在湖北境内的有4次。《随枣会战》写的是其中的两次大会战。1939年5月的随枣会战,史学界通称“随枣会战”;1940年5月至6月的随枣会战,史学界有称“第二次随枣会战”的,也有称‘枣宜会战”的,盖因战火从随县、枣阳、襄阳一带烧到了荆门、宜昌,不提宜昌之“宜”不足以概括之。但“枣宜会战”略去随县之“随”,也是缺憾。武汉大会战之后,直到日寇投降,随县一直是正面战场最前线,我国军队重兵驻守,中日两军反复争夺。无论是1939年5月的随枣会战,还是1940年5月至6月的第二次随枣会战,随县都是抵挡日军进攻的第一战场,更是整个相持阶段的日常战场。因为这些,也为了叙述的方便,本书将发生在湖北境内的这两次会战,统称为“随枣会战”。

我不知道我会写《随枣会战》,但我写了。我的家乡随州市南部的洛阳镇,位于白兆山中,那里群山连绵。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在许多许多的山岭上,放牛、砍柴、挖野菜,见到了纵横交错的沟壕,这些沟沟、道道、坑坑正适合儿童藏猫猫。父亲对我说:“那不是娃们藏猫猫的地方,那是打仗的战壕!”打仗?“是啊,就是我们中国军队打日本鬼子!”啊呀,打日本鬼子,就在对面山岭上!

在我不厌其烦的追问下,家乡的父老讲了许多打日本鬼子的战事:洛阳镇东的鸡公山被日本鬼子占了一段时间,川军攻山头,一个团差不多拼光了,村里人组织了担架队抬伤员,许多人抬下来已经不喊不叫了……山里的九口堰驻有新四军,新四军不像川军那么“笨”,小部队,夜战,一夜开到沦陷区的应城或安陆的一个什么地方,打一仗,开回来,背回来的是枪、子弹、粮食,老百姓敲锣打鼓……这些讲述活灵活现,生动感人,但多为片断,故事本身或缺具体时间,或缺少准确的地名、人名。但是,这些讲述给了我形象,给了我记忆……

或许因为这些,尔后读书、求学、工作,东奔西走,我一直关注着抗日战争史料、史实,关注着发生在我的家乡的抗日史事在出版物和其他传播媒介上记载、反映、传播。树木芃芃、人生匆匆。我家乡山岭上的那些抗日战壕渐渐被岁月堙没,那些抗战的参加者、目击者渐渐离我们远去,而书店的柜台上,一直还没发现系统的专述随枣抗战史事的书籍,我有些担心了……

70年前的抗日战争,分正面战场和敌后游击战场两个战场。两次随枣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军队在随县、枣阳、襄阳、南阳、信阳、荆门、宜昌地区,为捍卫国土和民族尊严而奋起作战,而流血牺牲。这一地区的广大民众为反对敌人的侵略饱受苦难,勇于付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应该有着关于他们的记述和大众记忆。

《随枣会战》的写作是断断续续的,也是困难的。首先是随枣会战的参加者,健在的已经越来越少了,即使是抬担架、送饭、送水上阵地的参加者、战事的目击者、受害当事人,也一个个地作古了。而我的写作定位于纪实,我需要抗战老兵、老人的讲述;我需要把大大小小的片断连缀起来,连缀在历史的时空里。我需要踏勘战场,弄清山形地貌,还需要研究敌我双方军队的编制、装备、战斗力……

其次是我个人把握与写作重大史实的能力,面临着思考与实践的挑战。我试图将两次随枣会战放在国际反法西斯、中国整体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来叙述。叙述要有会战的时局背景、整体脉络、战场进程,也要有具体作战单位(某军某师某团乃至营连)的战场历程。我甚至还寻求对士兵、平民的微观叙述。从而,让两次随枣会战有宏观的大框架、走势,有中观的战场演变,有微观的勇敢与怯懦、前进与后退、喜怒与哀乐,有前线的拼杀,有后方的支援,让今天的人们比较准确地了解当年随枣会战抗日御侮的史实。这是我良好的愿望。我做的与我所期待的,显然还有距离。祈望读者诸君批评帮助。

在随枣会战史实的采访、昔日战场的寻访中,我得到了许多社会机构、团体、友人、师长的支持和帮助。他们是:政协随州市委员会、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随州日报社、随州市文联、随州市作协、随州市史志办;政协随县委员会、随县安居镇、环潭镇、洪山镇、高城镇、殷店镇、小林镇、唐县镇、厉山镇、新街镇;政协曾都区委员会、曾都区北郊办、东城办、洛阳镇、万店镇、淅河镇;政协广水市委员会;政协枣阳市委员会、政协老河口市委员会、襄阳日报社、荆门日报社、荆州日报社、三峡日报社、恩施日报社、南阳日报社、信阳日报社。此外,还有一批热心人士、真心朋友提供线索、陪伴采访、向导踏勘。在此一并致谢!

湖北人民出版社以远见卓识,欣然接受书稿、安排出版事宜,副社长王建槐先生宏观把握,微观审看;青年编辑黄佑志先生细心审稿,谨慎斟酌;中共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长根先生关心书稿的写作,重视和支持出版。对此,我心存深深的谢意!

著名史学家、民国史权威专家章开沅教授,著名学者、中国文化史权威专家冯天瑜教授拨冗审看书稿,欣然命笔作序,给予肯定,并郑重推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研究员彭玉龙先生,受有关方面委托审读《随枣会战》书稿,肯定书稿“观点正确”,“史料丰富,脉络清晰,叙事布局,视野较为开阔,文笔也较为生动畅达,具有较强的历史性、知识性和可读性”,同时提出了科学的修改意见,促进了书稿质量的提升。在此,衷心致谢!

《随枣会战》参考了一批书籍、报刊、资料特别是抗日将士回忆录,在此一并致谢!

《随枣会战》即将出版发行,谨以此书献给曾经的抗战军人!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书评(媒体评论)

从两次随枣会战到鄂省全境抗战的勾勒,从抗战走向到战场角逐,从李宗仁、陈诚的正面战场到李先念的敌后游击,从史实到战场氛围的“还原”,从最高统帅、各级将领到基层官兵的心理刻划,《随枣会战》一书显现了作者求实创新的功力与水平。我为抗日战争历史又增佳作深感欣慰,并向广大读者郑重推荐此书。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

《随枣会战》着墨于会战敌我交锋的格局与场面,描写双方军力、战力、火力对比格局下的搏杀,中国军人守土杀敌的顽强,日军寻求战局实破的疯狂,叙述和把握得比较准确、真实,突破了概念化、脸谱化的窠臼。

——著名历史文化学家冯天瑜

老兵们一个个没了,抗战的那些事不能随我们一起没了。

《随枣会战》写抗战,写一种抗战精神,是叙述历史,也是传承。传承抗战老兵的记忆与不死的精神。

——第33集团军59军38师14团1营3连机枪手阮金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9: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