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刘易斯所著的《最后一战/纳尼亚传奇》讲述:一只无尾猿无意中拣到一张狮子毛皮,劝诱他的朋友——头脑简单的驴子披上狮皮,假扮阿斯兰,控制纳尼亚的生物。国王蒂莲为了解救纳尼亚的生灵,并揭穿无尾猿的诡计而成为无尾猿和卡乐门人的俘虏。他向阿斯兰呼救,唤来了尤斯塔斯和吉儿。他们救出蒂莲国王,并带领独角兽等忠诚的动物和卡乐门军队、反叛的野兽以及矮人们展开战斗。
“纳尼亚传奇”成书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世界儿童文学经典。故事讲述兄妹四人几度进入一个奇异世界——纳尼亚王国——的不同时期,在那里经历了一番前世来生。这套书一共7本,每本互有关联,亦可独立阅读。纳尼亚和我们的世界之间存在着时空差别,这意味着每一个新故事都会有不同寻常和出乎意料的东西,每一部都会带来一个令人难忘的新纳尼亚形象。作者利用诸多人物、动物和半人半神的形象,融入神话、童话和传奇,用比喻或隐喻向小读者讲述人世道理。全书文字浅显,想象奇巧,形象逼真,场面恢弘,充满真善美,又闪现着英式幽默,无愧于二战后英国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之美誉。
《最后一战》(作者:C·S·刘易斯)是“纳尼亚传奇”的终结篇。国王蒂莲为了解救纳尼亚的生灵向狮王阿斯兰求救,唤来了尤斯塔斯和吉尔。他们救出蒂莲国王,带领独角兽等忠诚的动物,同卡乐门军队、反叛的野兽以及小矮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战斗。狮王力挽狂澜,开天辟地,用至高无上的力量打造了一个崭新的纳尼亚。
在纳尼亚王朝的最后时期,远在灯柱荒地的西边,紧靠着大瀑布,住着一只猿猴。他很老很老,没有人记得他什么时候开始在那一带居住,他是你能够想象得到的最聪明、最丑陋、皱纹最多的猿猴了。这只名叫希福特的猿猴有一座小屋,小屋坐落在一棵大树的树权上,用树木搭建,屋顶盖着树叶。在那一带树林里,几乎没有会说话的动物,也没有人类,没有小矮人或者其他什么人畜,不过,希福特有一位朋友,一位邻居,这位名叫帕叟的邻居是头驴子。虽然他们彼此互称朋友,不过从具体事例看,你会觉得帕叟不像是希福特的朋友,更像是他的仆人。所有的体力活都由他一个包揽。他们一起去河边,希福特给大皮囊里灌满河水,而负责把皮囊运回家的,却是帕叟。他们需要买东西的时候,驮着空背篓去河流下游的镇上,然后再把沉甸甸的背篓运回家的,还是帕叟。帕叟带回去的美味佳肴,统统都被希福特吃个精光。希福特会说,“你知道的,帕叟,我不能像你那样吃青草和杂草,所以我得吃点别的东西补偿补偿,这一点绝对公平公正。”而帕叟也总是说,“当然啦,希福特,我当然明白这一点。”帕叟从不抱怨,因为他知道希福特远比自己聪明得多,能和希福特交朋友,他已经感恩戴德了。偶然,帕叟想要为什么事情据理力争,这时候,希福特总是会说,“好啦,帕叟,我比你更懂得该干什么。你知道,帕叟,你自己并不聪明。”于是帕叟只好说,“是的,希福特。你说得对。我不聪明。”说完,他会长叹一声,继续对希福特言听计从。
年初的一个早晨,两个朋友外出,沿着大锅潭边散步。大锅潭是一个很大的水潭,位于纳尼亚西部边境。巨大的瀑布雷鸣般倾泻而下,连绵不断,纳尼亚河则从水潭的另一边奔腾而出。瀑布不断倾人,水潭里的水始终在跳跃,冒泡,不断翻腾打滚,仿佛锅里沸腾的开水,这当然也是大锅潭得名的原因了。早春时节,纳尼亚上方西部荒原的群山积雪融化,融雪汇成的河流使瀑布丰满膨胀,生气勃勃。两个朋友正看着大锅潭,希福特突然用棕黑色毛茸茸的手指了指水潭,说:
“看!那是什么?”
“什么是什么呀?”帕叟问道。
“那个随着瀑布飘落的黄色的东西。瞧!又出现了,那东西正在水上漂着呢。我们一定得去看看那是什么。”
“我们一定得去吗?”帕叟问道。
“当然我们得去了,”希福特说道。“这也许是件有用的东西。棒小子,跳进水潭把它捞出来。这样我们就能看个仔细。”
“跳进水潭?”帕叟一边说,一边抽搐着两只长耳朵。
“如果你不跳进去,我们怎么把那东西弄到手呢?”那只猿猴说。
“可是——可是,”帕叟说,“你去会不会更好些?因为,你瞧,是你想要知道那玩意儿是什么东西,我可不大想知道。再说,你瞧,你有一双手。干起抓东西这样的活儿,你应该和人类或者小矮人他们一样得心应手。而我却只生了驴蹄子。”
“说实在的,帕叟,”希福特说,“我觉得你以前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我没料到你会说出这样的话,真的。”
“怎么,我说错什么了吗?”驴子看到希福特有点恼怒,声音立刻变得谦卑起来。“我的意思不过是——”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