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知名作家马克·吐温于19世纪70年代创作的重要作品。作者以汤姆·索亚的冒险经历为线索,描写了一个又一个生动又惊险的故事。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写给孩子们的成长之书,充满了童真、欢乐、勇气以及冒险精神;潜移默化地指引着孩子们的人生方向。同时,这也是一部给成人们的“礼物”,阅读它能够让大人们回忆起曾经的年少时代,以及在那段逝去的岁月里纯真的自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汤姆·索亚历险记(全译本)/世界儿童文学传世经典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美)马克·吐温 |
出版社 |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知名作家马克·吐温于19世纪70年代创作的重要作品。作者以汤姆·索亚的冒险经历为线索,描写了一个又一个生动又惊险的故事。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写给孩子们的成长之书,充满了童真、欢乐、勇气以及冒险精神;潜移默化地指引着孩子们的人生方向。同时,这也是一部给成人们的“礼物”,阅读它能够让大人们回忆起曾经的年少时代,以及在那段逝去的岁月里纯真的自己。 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原名塞缪尔·朗霍恩·克莱门斯,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先后当过印刷所学徒、报童、排字工人、水手、轮船驾驶员和报馆记者等,四处奔波,经历丰富。1865年,他发表了成名作《卡拉韦拉斯县声名狼藉的跳蛙》,一生笔耕不辍。著有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赫克贝利·芬恩历险记》《王子与贫儿》以及中短篇小说《百万英镑》《败坏了哈德莱堡名声的人》《竞选州长》等。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用纯粹的美国口语进行写作的作家,开创了一代文风。 目录 杰克逊岛:心灵的栖居地 前言 一 贪玩好斗的汤姆 二 了不起的粉刷工 三 获胜的英雄被爱情俘虏了 四 主日学校大出风头 五 铁钳甲虫戏小狗 六 汤姆认识了贝奇 七 爱的挫折 八 密林深处的罗宾汉 九 午夜坟场 十 血书誓言与深夜狗叫 十一 良心的折磨 十二 灵丹妙药与猫 十三 说还是不说 十四 快乐的海盗营地 十五 汤姆偷偷溜回家 十六 风雨交加的夜晚 十七 三个海盗出席自己的葬礼 十八 汤姆得罪贝奇 十九 姨妈原谅了汤姆 二十 贝奇身处险境,汤姆挺身丽出 二十一 孩子们出了口恶气 二十二 要受处罚的征兆 二十三 穆夫·波特出庭受审 二十四 汤姆成为全镇的英雄 二十五 寻找宝藏 二十六 强盗在鬼屋里找到一箱金币 二十七 打破疑团 二十八 哈克放哨侦察二号 二十九 哈克跟踪印江·乔 三十 轰动全镇的最新消息 三十一 汤姆和贝奇在山洞里迷路了 三十二 汤姆讲述脱险经过 三十三 印江·乔的下场 三十四 公开一个秘密 三十五 制定新的历险计划 结束语 序言 杰克逊岛:心灵的栖居地 马克·吐温原名塞缪尔·朗荷恩·克莱门斯,1835年 11月30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村,长于密西西 比河畔的汉尼拔镇。这座小镇对马克·吐温的成长和后来 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马克·吐温出生那年,哈雷 彗星划过太空。长大后的马克·吐温预言,他将随着哈雷 彗星的再次到来而离开人间。 马克·吐温的童年自由而快活。但不幸的是,因为父 亲去世,12岁的马克·吐温不得不辍学,帮助家里维持生 计。年少的马克·吐温开始经历人生坎坷。他先做印刷所 学徒,后学会排字印刷。他靠这门手艺周游了美国的许多 地区,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阅历。童年的短暂快乐成了他 备加珍惜的美好回忆。名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写尽了 他童年愉快的往事。他的家乡在美国内战前是个蓄奴州, 黑人奴隶的悲惨处境和他们的善良性格给少年马克·吐温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构成了他多部作品的主要素材。 马克·吐温阅历丰富,对美国社会有广泛而深刻的理 解。在他小时候,密西西比河上的领航员是在大河边长大 的孩子们崇拜的偶像。马克·吐温经过严格的学习,终于 有资格在高高的领航台上工作了,他一直干了4年。年轻的 马克·吐温很为自己的工作骄傲。他后来对密西西比河的 描写,总充满心旷神怡的诗意。领航生活使他熟悉了各种 各样的人物,听到了许多幽默滑稽的口头故事。他成熟时 期的主要作品几乎都与密西西比河有关。也正是在密西西 比河上的经历,让他得到了自己的笔名。笔名“马克·吐 温”原意是水深二寻,为轮船可安全通行的水域深度,这 可能是为了纪念自己在密西西比河上的水手生活及祝福自 己一生平安吧。 青年马克·吐温历尽了生活的痛苦考验,饱尝了内心 压抑的煎熬。关国南北战争爆发后,密西西比河航运停业 。马克·吐温到内华达州卷入“淘金热”。失败后到一家 报馆做记者,开始撰写幽默故事。他熟悉幽默文字的各种 技巧和绝招,耳濡目染的丰富现实生活经历使他的笔下笑 料连篇。他善于运用极度夸张的手法,玩笑中夹带着怂恿 ,幽默中饱含着讽刺,其结果往往是让人忍俊不禁地涕泪 横流。他一共创作了70余篇幽默作品。短篇小说《卡拉维 拉斯县的著名跳蛙》(1865年)使他一举成名。 从马克·吐温的作品中,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幽默, 他嬉笑怒骂的背后有着严肃的创作立意,他亦庄亦谐地表 达包含了丰富的人生体验。正像他的《竞选州长》(1870 年),我们不会把它仅仅看做一篇令人捧腹的幽默故事。 《傻子出国记》(1869年)和《艰苦生活》(1872年)是 他的两部长篇幽默作品。前者写天真无知的美国人第一次 到欧洲旅游,表现出民主制度下的美国人对于历来为人所 景仰的欧洲文明的取笑,及其自身的优越感。后者写作者 在内华达淘金的经过。艰苦的淘金生活被马克·吐温写得 生机勃勃,滑稽可笑。1874年,他和查尔斯·华纳合作写 出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镀金时代》。书名极富象征意 义,准确地反映和揭露了美国南北战争后貌似黄金时代的 表面繁荣下,投机商人、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合伙剥夺人民 财富的现实。小说艺术上尚显粗糙,但被认为是美国第一 部“揭露黑幕”小说。它也标志着作家早期创作的结束。 粗犷奔放、滑稽夸张的特点逐渐消失,温和的幽默和抒情 描写增多,文笔趋向简洁精雅。 马克·吐温总是从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中汲取素材,经 过想象的加工使之成为文学珍品。他最熟悉的和最愿意回 首的总是他的童年、密西西比河和西部边区生活。他的西 部边区生活促成了他的幽默作品和第一部长篇小说。与他 的童年和大河生活有关的《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年 )、《密西西比河上》(1883年)与《哈克贝利·芬历险 记》(1885年)相继问世,构成了马克·吐温的传世经典 。 晚年的马克·吐温和早年有了很大的区别。创作《汤 姆·索亚历险记》时的马克·吐温热爱生活,内心充满了 生活的神秘,为生活中的恐怖事物感到吃惊,同时又对生 活中的矛盾感到有趣;在马克·吐温以后的作品里,对人 类的失望和愤慨越来越明显地见诸笔端。早期幽默乐观的 马克·吐温成为一个疾恶如仇、悲愤犀利的社会批判家。 1910年4月19日,哈雷彗星再次出现在地球上空。4天 之后,马克·吐温离开了人世。 《汤姆·索亚历险记》体现了马克·吐温对孩子们的 深刻理解和对童年时代的无限向往。 小说写的是一个聪明调皮的儿童的故事,突出表现少 年追求新奇、喜好冒险的经历。小说用抒情的笔调描写儿 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写儿童在杰克逊岛上富于稚气和魅 力的探险。马克·吐温对儿童心理的观察精细入微,描写 合情合理。他将童年的快乐集中在一个夏季,故事地点和 细节具有高度的真实性,甚至所有人物都有生活原型。经 过作家的艺术加工与想象,现实被附着上浓郁的儿童幻想 色彩;原本没精打采的河边小镇被赋予了田园诗般的浪漫 格调。 汤姆喜欢调皮捣蛋恶作剧,他讨厌枯燥乏味的课堂、 单调死板的生活 导语 本书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它描写了19世纪美国一个小镇的生活情景,也是当时美国生活的缩影。 小说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深刻讽刺了小市民的庸俗、保守、贪婪以及资产阶级道德和宗教的虚伪。从小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穷人和富人、教堂和学校、宗教与犯罪等当时美国各个方面的生活。 后记 这个故事到此结束。它既然是个严格意义上的儿童故 事,就必须就此打住,再往下讲就变成大人的故事了。写 一本关于成年人的小说,作者会清楚该在什么地方停笔— —也就是说,写到结婚为止;可是写少年故事的话,他就 必须在最适当的地方收笔。 这本书里出场的大多数人物至今仍然健在,并且活得 富足而幸福。也许将来有一天值得将这些年轻人的故事再 续写下去,看看他们长大之后成了什么样的人。因此,现 在最明智的做法是对他们的那一段生活避而不谈。 精彩页 贪玩好斗的汤姆 “汤姆!”——没人答应。 “汤姆!”——还是没人答应。 “这孩子究竟上哪儿去了?真搞不懂。汤姆,我在叫你!” 老太太往下拉了拉眼镜,眼睛从镜框上面朝屋里看了一遍;然后又往上推了推眼镜,眼睛从镜框下面朝屋外望了望。她很少、或者说从来也不透过镜片去找像一个孩子那么小不丁点儿的东西,眼镜是她的宝贝,是她心中的骄傲。戴眼镜是为了显得有“派头”,而不是为了用它——她就是戴上一对火炉盖也照样能把东西看清楚。她好像独自纳闷了好一阵,然后又开口说话了,虽然不算是粗声大气,但那嗓门还是大得连屋里的板凳都能听清楚:“喂,我发誓,我要是抓住你,我就——” 她话还没说完,因为这时她正弯下腰,用扫帚往床底下捅,所以她每捅一下,就需要停下来喘口气。结果,她除了从床底下捅出一只猫,一无所获。“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费心的孩子!” 她朝敞开的房门走去,在门口当中站住,又抬头朝花园里那些西红柿藤和曼陀罗花丛中张望。仍然看不到汤姆的人影。于是,她提高嗓门,高得足以让声音传到四面八方的各个角落里去,她高声喊道:“喂……汤姆!” 她身后忽然传来轻微的响动。她猛一转身,正好抓住一个小男孩的衣服下摆,这回他可跑不了啦:“好啊!我早就该想到你会躲在那个储藏室里。你躲在那里干什么?” “没干什么。” “没干!瞧瞧你那双手,再瞧瞧你那嘴巴。都成什么样了?” “我不知道,姨妈。” “哼,我可知道。是果酱,一定是果酱。我跟你说过有四十遍了,你要是不肯放过那果酱,我就剥你的皮。把鞭子递给我。” 老太太把鞭子已经抡到半空中了——就要大难临头了。 “哎哟!瞧你背后,姨妈!” 老太太猛一转身,紧抓住她的裙子以防不测。就在这一眨眼工夫,那孩子从她手底下跑掉了。他爬上高高的木板栅栏墙,迅速翻过墙去,不见了踪影。 他的波丽姨妈站在那里,一时惊呆了。过了好一会儿,她才轻声笑出来:“这个该死的小子,我怎么总也不会多个心眼儿?这套把戏他跟我耍过多少回了,我怎么到现在还不会提防他?唉!真可怜,天底下最蠢的就数那些老家伙啦。还是俗话说得好,老狗学不会新把戏。可是天哪!他从来没有一天不换花样的。你怎么能知道这些花招他都是怎么想起来的呢?看起来他心里有数,他知道能捉弄我多久而不至于叫我发火。他还知道,只要他能想办法让我分心,或者逗得我发笑,一切都会烟消云散,我就舍不得打他一下子。对这孩子,我没有尽到责任。老天在上,这是大实话。还是《圣经》上说得好啊,舍下了棍子,惯坏了孩子。我作了孽呀,害了我们俩,这个我知道。这孩子真是一肚子坏水。可是天哪!他是我死去的亲姐姐的孩子呀,可怜的小东西,我是下不了狠心去揍他,怎么也不能。每一回我放过他,我的良心都好难受啊;可每回我要是真揍了他,我的心又难受得都要碎了。唉,算了吧,《圣经》上说,人为妇人所生,时光短暂,多有灾难。我琢磨着是这道理。下午他又会逃学,我呢,明天非叫他干活不可,好好惩罚他。要是让他在星期六,在别的孩子都休息的时候干活,可真是难死了,他可是最讨厌干活了。而我无论如何也得对他多少尽点责任呀,要不然,我真要把这孩子给宠坏了。” 汤姆果然逃学了,他玩得很开心。他回到家里,正赶上帮助那个黑人男孩吉姆把第二天要用的木柴全部锯好,在晚饭前还要把引火柴给劈好——或者说他至少是及时赶上了把他一天的经历讲给吉姆听。而吉姆一边听着,一边把四分之三的活儿都干了。汤姆的弟弟席德(其实是表弟)这时也已经干完了他分内的活儿(把劈柴碎片拾起来)。他是个守规矩的孩子,不会到处惹是生非。 在汤姆一边吃着晚饭、一边伺机偷糖块的时候,波丽姨妈问了他一些用心良苦又切中要害的问题——因为她想通过问话引他上钩,在答话中露出对他自己不利的事情来。像许多心地单纯的人一佯,她那喜欢卖弄的虚荣心使她自以为有耍弄阴谋诡计的天分。她喜欢把自己那些最显而易见的小心眼当做阴险狡猾的锦囊妙计。她说:“汤姆,学校里挺热的,是不是?” “是的,姨妈。”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