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俄罗斯文学/牛津通识读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国)卡特里奥娜·凯利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介绍了各种形式的文学在俄罗斯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俄罗斯的民族文学是如何发展形成的?俄罗斯人又如何看待自己的语言文化?作者没有采用传统的文学史写法,而是另辟蹊径,以俄罗斯文学的中心人物普希金为出发点,延伸探讨了俄罗斯文学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俄罗斯人的作家崇拜、俄罗斯国内外对俄罗斯作家的解读、俄罗斯文学中的性别问题以及民间故事传统对俄罗斯文学的影响等等。
作者简介
卡特里奥娜·凯利,牛津大学新学院俄语教授,研究兴趣包括俄罗斯现代派诗歌、俄罗斯女性文学、俄罗斯文化中的性别问题等。著有《彼得鲁什卡:俄国狂欢木偶戏》(1990)、《俄国女性写作史:1820—1992》(1994)、《改良俄国:叶卡捷琳娜至叶利钦时代的咨询文献、礼貌文化和性别》(2001)、《帕夫利克同志:一位苏联儿童英雄的飞升和坠落》(2005)及《圣彼得堡:往昔的阴影》(2014)等作品。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遗嘱
第二章 “我为自己竖起了一座纪念碑”:作家纪念物和作家崇拜
第三章 “我的名字将传遍伟大的俄罗斯”:普希金与俄罗斯文学正典
第四章 “我的名字会远扬,哪怕仅仅有一个诗人流传”:作家们对普希金的回应
第五章 “我的诗歌所激起的善良的感情”:被当作“思想大师”的作家们
第六章 “和愚蠢的人们又何必较量”:男人、女人与社会
第七章 “她的各族的语言都将把我呼唤”:俄罗斯文学与“原始文化”
第八章 “哦,诗神,继续听从上帝的意旨吧”: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
索引
英文原文
序言
这本《俄罗斯文学》值得一读,作为“牛津通识读本
”之一种,它体现了这套名牌丛书的整体特点,即用浓缩
的笔墨在短小的篇幅里给出关于一门学问的概括介绍。此
书原名RussianLiterature:AVeryShortIntroduction,
在英语中,“introduction”意为“引言”“导论”等,
原本就应是简短扼要的,而在它前面又加了限定词“short
”,而且还有进一步强调的“very”,这就是在告诉我们
,这是一本关于俄罗斯文学的“极简指南”。对于不十分
了解俄罗斯文学的读者而言,此书一册在手,便可获得关
于俄罗斯文学的约略认知;而对于学习或研究俄罗斯文学
的专业读者而言,此书无疑也具有很多借鉴意义。
作者在全书开头便写道,介绍俄罗斯文学主要有三种
传统方式:一是罗列“正典”,即介绍著名作家和著名作
品;二是简述文学运动和文化制度;三是个性化的文学鉴
赏,如纳博科夫在《俄罗斯文学讲稿》或布罗茨基在《小
于一》中之所为。但是,此书的性质和容量却不允许作者
采用这三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于是作者便另辟蹊径,采
取了一种“纲举目张”的结构方式。本书作者选中俄罗斯
文学中*重要的人物普希金,又在普希金的作品中选中*重
要的一首诗,即《“纪念碑”》,用作抓手。因为在她看
来,普希金在《“纪念碑”》一诗短短的五小节二十行诗
中便提出了七个在19世纪和20世纪俄罗斯文化中引起广泛
共鸣的主题,作者就以这七个主题为“路标”,开始了她
的“发现之旅”。
第yi章对作为普希金文学“遗嘱”的《“纪念碑”》
一诗展开分析,并巧妙地从中挑出七个诗句,作为接下来
七个章节的标题。第二章《“我为自己竖起了一座纪念碑
”—作家纪念物和作家崇拜》讨论俄罗斯的“作家崇拜”
问题,认为莫斯科普希金广场上的普希金纪念碑于1880年
落成“是普希金崇拜制度化的一个里程碑”,这一传统随
后延续下来,不断强化、泛化,造就了许多俄罗斯作家心
目中的“纪念碑情结”;第三章《“我的名字将传遍伟大
的俄罗斯”—普希金与俄罗斯文学正典》以普希金被经典
化、正典化的过程为线索,思索俄罗斯文学成为一种“文
化领导力”和“文学民俗”的原因,以及俄罗斯文学读者
“激进的审美保守主义”生成的历史语境;第四章《“我
的名字会远扬,哪怕仅仅有一个诗人流传”—作家们对普
希金的回应》讨论俄罗斯作家在各自的创作中对普希金传
统做出的回应,“面具很多”、因而具有多种解释可能性
的普希金,在他之后的俄罗斯作家中间经历着一个神话的
建构、解构和不断重构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是俄
罗斯文学自身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第五章《“我的诗歌
所激起的善良的感情”—被当作“思想大师”的作家们》
指出,在普希金的同时代人和后代的心目中,他的“思想
大师”“民族导师”的身份还是份量*重的,作者借此考察
了俄苏文学与意识形态、道德立场和“公开说教”之间的
关联和互动;第六章《“和愚蠢的人们又何必较量”—男
人、女人与社会》讨论俄罗斯文学中的性别问题和俄罗斯
作家的社会角色问题;第七章《“她的各族的语言都将把
我呼唤”—俄罗斯文学与“原始文化”》介入俄罗斯文学
关于帝国的文学想象世界,从普希金的“文学上的‘高加
索大发现’”起,俄罗斯文学始终呈现出一个悖论的特征
,即它“既是殖民主义的,又是后殖民主义的,同时采用
征服者和被征服者这两种对立的视角”,它在东西文化的
合成中感觉到自身的文化使命,同时也在通过对帝国内部
“文明”与“野蛮”之对峙来彰显俄罗斯民族的文学优越
感;*后一章《“哦,诗神,继续听从上帝的意旨吧”—精
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以普希金究竟是否是“积极的信徒”
这一问题为引子,讨论俄罗斯文学与宗教的关系,指出它
既是高度精神的,热衷于神秘主义,同时又是“日常东正
教”的,是一种“肉体的神学”,因而像许多人认为的那
样,“俄罗斯文学(乃至整个俄罗斯文化)的独特性恰在
于它能够拥抱精神和物质两个世界”。
作者在书中声称,“本书无意成为一部循规蹈矩的文
学史”,通读全书,感觉它的确不“循规蹈矩”,甚至也
不像是一部“文学史”。作者在第yi章的开头曾提及米尔
斯基的《俄国文学史》,并认为那部同样由牛津大学出版
社出版的《俄国文学史》(其实米尔斯基的《俄国文学史
》初版并非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可算是“极简”通识
读本的鼻祖。以赛亚·?伯林在评价米尔斯基的《俄国文
学史》时曾说它“十分个性化”,这部《俄罗斯文学》似
乎也具有同样的特征。这里所言的“个性化”,主要是指
这几个方面:
首先是作者的叙述角度。研究俄罗斯文学的西方学者
通常对俄罗斯文学所谓的进步性、人民性和世界影响等问
题兴趣不大,甚至在具体的作家、作品分析上也不愿多费
笔墨,他们似乎更愿意从文化史、思想史、民族精神发展
史的角度来打量俄罗斯文学。此书亦如此,作者将俄罗斯
文学的整体概括分解为若干论题,如俄罗斯作家的社会角
色和地位、俄罗斯的
导语
俄罗斯文学的天空星光璀璨,关于俄罗斯文学的介绍也不计其数。然而与以往简单罗列正典的文学史不同,本书无意成为一本循规蹈矩的文学史,而是另辟蹊径,采用了一种个性化的鉴赏性写法。作者选取“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作为中心人物,借此串起了俄罗斯文学文化的方方面面,俄罗斯文学的风貌由此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精彩的诠释和呈现,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丰富阅读体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