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跑天下——一名律师的马拉松梦》由吴善宽著:开始跑马拉松的那些年,我压根儿没想过要写下什么。随着越跑越多、越想越多,我越来越觉得有马拉松比赛不跑可惜,有跑步感想不记录下来更可惜。于是,2010年10月份开始,我边跑,边写,边回忆。这一写,我发现自己不但跑对了,也写对了。有一些风景,如果我不跑马拉松,将永远无法看到。有一些感受,如果我不跑马拉松,将永远无法体会。有一些感想,如果我不写下来,将永远无法想起。我花那么多时间、精力、金钱跑马拉松,得趁自己没忘光,赶快记录下来,留给自己,也送给跑友、志愿者等,以激励自己继续更好地跑马拉松、鼓励更多人加入运动行列。我希望自己健康,也希望别人少些亚健康。
《赤脚跑天下——一名律师的马拉松梦》由吴善宽著,从励志的角度,记录了作者参加马拉松这项体育运动的心路历程。《赤脚跑天下——一名律师的马拉松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作者作为全国知名、有点传奇色彩的业余马拉松参赛者的成长经历。第二部分介绍作者参加过的各种类型马拉松比赛的情况以及媒体对他的相关报道。第三部分是作者结合马拉松比赛和训练而引发的人生感悟。
日月同牛(代序一)
引领赤脚跑步的风尚(代序二)
赤脚跑好(代前言)
第一篇 逆境成长
我从赤脚来,回到赤脚中
我喜欢的鞋
跑赢死神
马拉松造就人、改变我
马拉松让我找到恋爱的感觉
我被群众体育法院马拉松法庭判处无期徒刑
第二篇 快乐奔跑
第一章 最值得跑的境内马拉松
开篇 语
最值得跑的半程马拉松——拉萨半程马拉松
最值得跑的全程马拉松——厦门全程马拉松
最值得跑的100公里超级马拉松——厦门翔安超级马拉松
第二章 港澳台马拉松
2008年初跑香港马拉松
2012年再跑香港马拉松
性价比最高的金门马拉松
自由行跑金门马拉松,跑得很轻松!
最值得去赌的澳门马拉松
第三章 半程马拉松
海口马拉松
快乐平安半程马拉松
中国三沙乡镇半程马拉松
石狮半程马拉松,跑得一点不轻松
南宁半程马拉松
漳州首场民办半程马拉松开赛
苏州环金鸡湖半程马拉松赛
珠海半程马拉松
第四章 全程马拉松
跑北京马拉松
越跑越慢郑开马拉松,却开开心心
马不停蹄,双休连跑马拉松
雄起,重庆马拉松!
规模最小的无锡官办马拉松
六盘水高原马拉松
在平潭感受台湾马拉松风情
夜跑平潭星光马拉松
首届中韩(烟台)国际马拉松赛之“最”
“乡村马拉松”跑起来带劲
杭州马拉松赛各色跑法
大连马拉松
黄河口国际马拉松
厦门马拉松,报名工作可以更人性化些
第五章 山地马拉松
深圳慈善马拉松不设奖金好!
期待深圳慈善马拉松让获奖选手“出血”
深圳山地马拉松,为何慈善不热衷?
深圳山地马拉松优劣
山地马拉松攻略
海沧“野兔”品——“把痛苦建立在别人快乐上
和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上”
杭州山地越野赛
第六章 100公里超级马拉松
北京昌平100公里
纵走翔安100公里,男女老少都可以
香港100公里,退赛比坚持更艰难
永不迟到的香港100公里超级越野赛奖杯
第七章 12小时超级马拉松
400米操场上拉12小时磨的超级马拉松
12小时绕圈跑,让我一次爱个够!
12小时跑意志
第八章 其他跑步活动
一起训练,幸福很简单
马拉松接力赛
参加厦门跑吧
参加草根约跑
阿迪达斯酷跑团引爆冬日激情
参加厦门李宁跑坛
第三篇 思绪泉涌
人到中年最该运动
马拉松让人长寿还是让人短命
你比领导还忙吗?
马拉松不分年龄,男女老少统统行
马拉松,主场好,还是客场好?
马拉松高调跑,会“被疯子”吗?
马拉松里话充实
马拉松里话名利
马拉松里话崇拜
马拉松里话坚持
马拉松里话快乐
马拉松中品人生
马拉松中品成功
最简单一最快乐
自然的,就是最好的
马拉松与狗
附:马拉松参赛成绩表
后记
我从赤脚来,回到赤脚中
我1971年出生在福建山区的一个贫困家庭,上面有三个哥哥,我妈怀上我后,特希望我会是个女孩,以便等我长到六七岁以后可以帮她干些拔兔草、砍柴火、煮猪食等等在我们那传统习惯专门由女性从事的家务活。我呱呱坠地后,我妈一看居然又是个带把的,那个失望呀!再给我一算命,说我得送给别人养才能长大。我还没断奶,爸妈就商量着拿我去换个女孩子。在我们那男孩更值钱,以小换大不成问题,最后爸妈就拿我这个1岁的男孩换了个7岁可以直接干上述那些家务活的女孩。人,往往等失去了才觉得宝贵。生父母把我换成女孩后,感觉很失落。后来又生了我弟弟,生父母就对他特别疼爱。本来,我们那个年代,男孩、女孩干活各有分工,男孩子下地帮忙做些辅助性农活·比如种地瓜时,大人挖坑,男孩子放苗;收稻时,大人割稻,男孩子把稻抱到打谷场那……我小时候在养父母家干了很多活,练就一身大力气。我16岁读初三时,就能挑着160斤的担子翻山越岭。因为力气大,放假时还去做过矿工,拉煤挣零花钱。在我亲父母家,我弟可好,他啥都不用做,活都让上面的三个哥哥包了。养父母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留着,把小女儿换成我以后,也很失落,在我4岁时,又去抱养了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女孩做我的童养媳。因为她是女孩,那年代在我们乡下,是没机会读书的。1990年我收到厦门大学的录取通知后,养父很快通过媒婆把她嫁出去,童养媳变成我妹。
我小时候没鞋穿,小孩子学龄前多是赤脚,大人多是外出于活穿草鞋,在家穿木头鞋。少数家庭夫妻俩总共就一双鞋,白天全家赤脚,晚上孩子们先洗好脚被抱上床。然后丈夫洗了脚穿上唯一的那双鞋到床边,妻子再过来把鞋提走,她最后洗好脚穿鞋到床边。这唯一的一双鞋,一年四季天天两个人轮着穿,但永远穿不坏。或许,正是这样的环境才让我后来想到以赤脚方式跑马拉松吧。1978年上小学后,我穿上养母亲手纳的布鞋,鞋底一层一层又一层,冬天挺暖和,缺点是怕水。1984年上初中后,有机会穿解放鞋了,鞋底可以防水,再也不用遇水就把鞋脱下“穿”手上,感觉解放了。1987年到了县城上高中后,穿回力牌运动鞋,感觉洋气了。1990年上了厦门大学以后,我只穿得起旅游鞋。感觉那鞋很不透气,整天脚都是臭烘烘的。大二开始谈恋爱时,我感觉很有必要穿皮鞋去约会,于是总是约会前临时找舍友借。最矮的舍友也比我高半个头呢,我得先穿上三双袜子再穿他的皮鞋。当时的女朋友,也就是我后来的前妻,见我第一面时第一句话就说:“你个不大,脚倒是挺大,找你靠得住……”谈恋爱后,我家里每个月寄的80元生活费和学校每个月60元菜票、30斤饭票补贴不够用了。后来找到份家教,从雇主那第一次领到钱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买第一双皮鞋。在我们那,大人鼓励小孩子读书用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想长大了穿草鞋,还是穿皮鞋?嘿嘿,我总算买皮鞋穿了。
我从赤脚,到穿上布鞋、解放鞋、回力运动鞋、旅游鞋、皮鞋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努力学习的过程。回想起来,我算是逆境成长吧。因为有个童养媳,我刚上小学时,虽然“文革”已经结束2年,但由于全班就我有童养媳,所以我外号叫“小地主”。下课铃一响,就被同学们在走廊轮流当马骑,经常“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上课铃一响,往往我就举手大喊:“老师,拉尿!”老师可能也知道我的情况,说:“老师不拉。你去吧!”放学后,我们山里的孩子是打一路土仗回家的,我经常被松软的土块打得浑身脏个半死,惹养母和义姐生气。
小学读了两年半,养父知道了我在学校的情况,怕影响我学习,就让我到邻村“流学”——被流放去别村上学。全校学生都姓陈,就我姓吴,所以玩伴少得可怜。没人跟我玩时,我就和书玩。我可能是读书读上瘾吧,放假干农活、上厕所我都能带上书。等大人干活累了在田边抽烟时,我就掏书出来看。我上厕所常常看书入迷,结果老是蹲得两脚发麻站不起来。由于读书用功,我成绩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很好,在年段名列前茅,也都一直当班干部。大学毕业时,我综合评定优秀,很顺利地进入政府部门工作。
P2-3
引领赤脚跑步的风尚(代序二)
说明:多年来,厦门本地媒体曾十余次采访我跑马拉松的故事,其中《厦门晚
报·风向》栏目记者李小庆对我的采访较好地反映了我为何赤脚跑马拉松、为何高调
跑马拉松,以及我为何会想写关于马拉松的书等问题。部分文字有修改。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现为厦门执业律师。从2008年至今,热衷赤脚跑马拉松,人称“厦门赤脚”。
问:你最近正在做的比较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具体计划如何?
答:最近我在写一本书,书名初定“赤脚全国跑——一名律师的60场马拉松之旅”,也算是对自己从2008年到2012年5年期间跑马拉松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吧。跑马拉松很动,而写书却很静,反差挺大。但我自觉挺有趣,初跑马拉松时,我压根儿没想过动笔,随着马拉松越跑越多,认识的跑友也越来越多,常常有跑友打电话或发短信问我如何跑马拉松、为何赤脚跑、哪里的马拉松办得好等等,问题太多了,就想着写本书把我知道的一次性都告诉跑友们。目前已经写了几十篇了,希望年底可以出版。
问:赤脚跑马拉松的乐趣在哪里?
答:刚开始跑马拉松时,我是穿鞋的,但脚不是这里受伤,就是那里不舒服。后来,我想起小时候不穿鞋的经历,那时怎么跑也没事呀。于是就试着赤脚跑,结果感觉比穿鞋好,就把跑鞋统统给扔了。我能在较短时间内把刚开始4时50分的“全马”成绩提高到2时49分,应该和从穿鞋回到赤脚有关系。因为赤脚跑,我觉得自然,不容易受伤。尤其是因“另类”而享受特有的“加油”,更是我动力的源泉。我赤脚跑后,从来没有受过伤,赤脚跑步或走路这种最原始、最自然的运动方式,很可能是最科学、最好的健身方法。
问:这里面有没有令你很难忘的或者有趣的事情发生?
答:5年时间里,令我很难忘的事情不胜枚举。2009年西藏雪顿节时,我赤着脚空降拉萨,居然没有任何高原反应。我赤脚跑完拉萨马拉松,居然得了业余组第六名,央视名嘴韩乔生采访我的镜头让全国各地跑友羡慕死了。跑完拉萨马拉松后,我马上就赤着脚赶去珠峰大本营,那种感觉实在太美妙了! 我虽然个头矮,但参加马拉松比赛时,我喜欢高调。当国内有马拉松比赛可以参加时,我就特别高兴。不但自己高兴,我还挺希望把我的快乐让大家分享,为此我特地整了些行头,比如把跑步的服装下摆部分撕成条状,让它们跑起来时随风飘扬;在墨镜上用涂改液写上“好玩”两字;在前胸后背写上“厦门赤脚”;在军用帽子上缝上医用手模和脚模,手模还打出胜利的手势……在赛场,不管是跑友,还是啦啦队员,或者观众等等,看到我那些有点搞怪的行头,都喜欢合个影。开跑以后,看到我跑的人,都觉得挺好笑,那些没想忍或想忍而忍不住笑的,都毫不含蓄地就直接在现场开怀大笑了,同时不断为我呐喊加油!充分互动的结果是我把快乐传递给别人,而别人快乐了,反过来又感染了我。
问:你眼中的厦门是什么样子?你觉得可以引领这样的风尚吗?
答:举办过马拉松的城市,我基本上都去赤脚跑过。厦门10年马拉松,培育出强大的马拉松爱好者群体。赤脚跑步在欧洲等地方日渐流行,厦门像我这样的跑者也与年俱增。引领赤脚跑步风尚,不但需要足够的爱心和耐心,还要有充足的时间。我愿意为广大跑友做任何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希望手头正写的书能够进展顺利。我想,这或许也是一种引领方式吧。
开始跑马拉松的那些年,我压根儿没想过要写下什么。随着越跑越多、越想越多,我越来越觉得有马拉松比赛不跑可惜,有跑步感想不记录下来更可惜。于是,2010年10月份开始,我边跑,边写,边回忆。这一写,我发现自己不但跑对了,也写对了。有一些风景,如果我不跑马拉松,将永远无法看到。有一些感受,如果我不跑马拉松,将永远无法体会。有一些感想,如果我不写下来,将永远无法想起。我花那么多时间、精力、金钱跑马拉松,得趁自己没忘光,赶快记录下来,留给自己,也送给跑友、志愿者等,以激励自己继续更好地跑马拉松、鼓励更多人加入运动行列。我希望自己健康,也希望别人少些亚健康。
一、写作可以回昧过去,增添动力
2003年我开始接触家门口的厦门马拉松,2008年我开始跑向全国。我能在较短时间内以赤脚方式跑进广大跑友梦寐以求的2时50分大关,大家都说挺不容易。2009年年底我因工作岗位变动,整个2010年忙得顾不上好好训练,虽然当年勉强跑完15场。但最好成绩只能跑出3时9分。自己从前是如何训练、如何比赛、如何跑出好成绩的,因为当时没有马上写下来,慢慢快忘光了。如果当初一有感想就及时记录。可能自己进步得更快吧。还好,亡羊补牢,还来得及。多年前的训练和比赛,我趁自己多多少少还记得些细节,通过书写回味乐趣、指导自己继续训练和比赛,同时通过写作增添动力和乐趣,更多地关注别人如何训练和比赛,以期自己对马拉松能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进而继续提高跑步成绩,增强心智,实现心中梦想。
二、写作可以回报跑友。增进交流
多年以来,我受到全国各地跑友的很多关照,不少跑友希望我和大家分享马拉松感受。权利和义务相一致,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写点东西回报广大跑友。我跑马拉松过程最大的感受,是多次接触死亡后进发出来的。厦门马拉松,2004年有2个人猝死。2007年有1个人猝死。北京、广州等马拉松,也都有过猝死事件。我熟悉的跑友杨源,则是在跑“巨人之旅”过程中不慎摔死……与死亡的近距离接触,不但没有让我害怕死亡,反而让我更加热爱马拉松,更加热爱生活。我愿意把我对生活的热爱向广大跑友传递,希望大家都更珍惜健康与生命。我也希望跑友们看过我写的感受后,和我多交流跑步技术,共同提高。
三、写作可以回归宁静,展望未来
我跑马拉松的短期目标,是先出版一本有关马拉松的书。对马拉松的感受永远写不完,因为每跑一场马拉松,都会有新感受。如果说跑马拉松不容易,那么写马拉松更不容易。因为跑马拉松是动的,而写作是静的。我长期以来如此好动,让我静下来,真难。想起两句话:“既然你连死都不怕,还怕活吗?”“既然你连人都不怕,还怕鬼吗?”于是我告诫自己,既然我连动都不怕,还怕静吗?!只是,我不希望为了写书而书写,也不希望因此影响自己的日常训练,更不希望因此影响本职工作。2011年我曾一度停跑8个月,也停笔8个月。有时一天写不了多少字,有时甚至是多少天都没法写一个字。所以,书写的过程十分缓慢。好不容易收笔以后,反复看了一遍又一遍,每遍总有不满意的地方。掩耳盗铃不是我的个性,有不满意的地方就得改到满意为止。可以说,书里的每一个字,都在我跑步时的大脑中不知跑过多少回。对不起自己可以原谅,对不起跑友是万万不能原谅的。断断续续连写带改3年多,其间厦门大学出版社副社长施高翔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不断指导我;福建九信律师事务所林乐漂主任不断鼓励我,给我信心。现在,我总算可以实现跑马拉松的第一个目标了。施高翔副社长和林乐漂主任对我的帮助,绝不是用“谢谢”两个字就可以表达的,或许,“感恩”这个词能更准确地反映我的内心想法吧。
写完《赤脚跑天下》,我的下一本有关跑步的书,会是《赤脚教你如何跑》,还是《教你如何赤脚跑》,甚至就写成《我就是一本马拉松教材》呢?我可得好好酝酿酝酿。旅行是一种回忆,回忆其实也是一种旅行。跑过的这些年,我多次收到去国外跑马拉松的邀请。出国意味着要请较长时间的假,我一贯不想因为业余爱好影响本职工作,所以相关邀请我一律谢绝。但我还是期待自己能有那么一天,写一本《赤脚跑全球》,哪怕是退休以后!
在继续写有关跑步的书以前,我希望自己先写一本工作方面,也就是医疗纠纷调解案例的书。因为,正如我希望通过写跑步的书能够对跑友有所帮助一样,我也希望通过写医疗纠纷调解案例的书,指导大家如何看病、如何避免医疗纠纷。人完全可以一辈子不跑步,但不太可能一辈子不和医院打交道。《赤脚跑天下》,我写了3年有余。医疗纠纷调解案例的书,我也会用跑马拉松的精神尽量写好它,让我们共同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