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点围绕中国林业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就“森林资源管理政策及评价;南方集体林区经营模式评价;林业税费、林地流转机制;林业股份合作制政策;林地(国有、集体和个体)分类经营技术标准及其社会经济影响评价;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建设政策;中国林业产业发展及贸易”等方面,在FAO市场化项目资助下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为林业主管部门及研究者提供参考,共同推进我国林业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森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林分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经营水平低,综合效益差;体制转轨慢,机制不灵活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林业的发展。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何在转轨过程中保持林业健康稳定发展,成为中国政府主管部门、科研院校研究探索的重要问题。一些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向市场化改革的实践中,也面临着林业产权、投资机制、资源保护、林业产业发展、科教人才、依法治林等方面的矛盾与问题。基于这样的特殊背景,联合国粮农组织(FA0)启动了“亚洲国家林业市场化改革”项目。该项目由日本国政府出资,联合国粮农组织通过信托基金渠道执行,项目成员国包括中国、蒙古、缅甸和越南。项目执行机构设在北京,并由国家林业局(原林业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承担。
项目执行期为1997年至2000年。期间,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作为项目成员,积极参与项目的各项活动,重点围绕中国林业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就“森林资源管理政策及评价;南方集体林区经营模式评价;林业税费、林地流转机制;林业股份合作制政策;林地(国有、集体和个体)分类经营技术标准及其社会经济影响评价;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建设政策;中国林业产业发展及贸易”等方面,在FAO市场化项目资助下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报告抓住了林业市场化理论的热点和实践中的难点,对促进林业的市场化改革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先后在《林业经济》、《林业经济》英文版等刊物上发表,并登载在FAO国际网站上,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研究成果为林业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了参考,也受到了项目援助者的首肯,并作为国际上特别是项目国家之间改革经验学习和交流的内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之际,我们将承担的“亚洲国家市场化改革项目(中国地区)”研究报告编辑成册,一方面是为了记述中心走过的历程,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更多的研究者分享研究成果,并希望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研究,共同推进我国林业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本书共收集了8个专题研究报告。专题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森林资源管理政策及评价;专题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集体林区经营模式评价;专题三是林业税费对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研究;专题四是我国林地流转机制研究;专题五是中国林业股份合作制政策问题研究;专题六是林地分类经营技术标准及其社会经济影响评价,其中包括国有林区林地分类经营技术标准及其社会经济影响评价、集体林区林地分类经营管理改革评估和林地分类技术标准及个体林业分类经营社会经济效益评价3个分报告;专题七是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建设治理政策研究;专题八是中国的林业产业发展、市场及贸易状况。除了第六个专题的第一个报告“国有林区林地分类经营技术标准及其社会经济影响评价”外,研究报告都是中英文对照。
我们确信,研究对中国林业市场化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项目本身的特点和研究的范围和时间有限,研究当中难免有错漏,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编委会
2004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