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想到就好了:如何启动解决关键问题的最强大脑?》主要是教你用巧妙的方法捕捉对方的语言与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同时,可以运用书中提到的小方法,影响别人、扭转甚至改变对你不利的现状,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提前了解改变固有思维的作用,本书向你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有些人总是容易被他人影响?隐藏在冲动的顺从行为背后的秘密,正是这一切的根源。
作者西武认为,经常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不仅可以转变思维,让生活充满新意,还能洞悉他人的心理秘密。尽早发现生活中众多小事的微妙变化,能够及时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与大问题。从实用和通俗易懂的角度出发,手把手教你如何轻松改变思维方式,解决关键问题。
《当时想到就好了:如何启动解决关键问题的最强大脑?》由西武编著。
改变认知方式利于消除心理压力、别让惯性左右你的思维、警惕他人的行为对你的影响、威慑力让你的说服力变得更强、互惠互利能让合作获得双赢、第一信息的力量让你的判断更准确、写下的承诺更容易兑现……如果你常常感叹“当时想到就好了”;如果你做事纠结,常常没主见;如果你时常觉得自己没有目标;如果你总是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如果你时常容易伤害自己身边的人……这本书或许对你有用,《当时想到就好了:如何启动解决关键问题的最强大脑?》用最简单的故事教你改变思维,启动最强大脑,解决关键问题。
判断力:多数人的意见可靠吗?
一件事情,不论好坏,只要有人敢做,其他人便蜂拥而至。“一人胆小如鼠,二人气壮如牛,三人胆大包天”,反正人多,谁怕谁?
假如你是十字路口上的一位行人,红灯亮了,然而路面上并没有行驶的车辆。这时候,有一个人不顾红灯的警告穿越马路,接着两个人、三个人……人们蜂拥而过,置身其中的你会怎么做呢?倘若你还留在原地,不但别人会说你傻,恐怕连你自己也会这样认为了。这是“从众效应”最常见的一个例子。
从众效应是指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形成印象、做出判断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在信息接收中所采取的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和行为的对策倾向。从众效应既包括思想上的从众,又包括行为上的从众。
在研究从众现象的实验中,最为经典的莫过于“阿希实验”。
1952年,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设计实施了一个实验,用来研究人们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而违心地进行明显错误的判断。他请大学生们自愿做他的受试者,告诉他们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视觉情况的。当其他来参加实验的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时候,他发现已经有五个人先坐在那里了。于是,他们只能坐在其他位置上。事实上他们不知道,这五个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受试者。
阿希要大家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线段的长度。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对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三条线做出比较,看它和三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判断一共进行了18次。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很明显,正常人是很容易做出正确判断的。
然而,在两次正确判断之后,五个假受试者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错误答案。于是,许多真受试者开始迷惑了。是该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还是说出一个和其他人一样但自己心里都认为不正确的答案呢?
为什么人们会放弃自己的正确答案而选择和众人一致的错误答案呢?
社会心理学家发现,持某种意见的人数是影响从众行为的最重要因素。“人多”本身就是具有说服力的一个证明,很少有人能够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意见。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与众不同是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的,在一个系统内,谁做出与众不同的判断或行为,往往会被其他成员孤立,甚至受到严厉惩罚。
从众是合乎人们心意和受欢迎的,不从众不仅不受欢迎,还会引起灾祸。例如,车流滚滚的道路上,一位逆向行驶的汽车司机;弹雨纷飞的战场上,一名偏离集体、误入敌区的战士;万众屏气静观的剧场里,一位观众突然歇斯底里地大声喊叫……公众几乎都讨厌越轨者,甚至会对他群起而攻之。
美国霍桑工厂的实验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工人们对自己每天的工作量都有一个标准,完成这些工作后,就会明显地松弛下来。因为任何人超额完成任务都可能使管理人员提高定额。所以,没有任何人去打破日常标准。这样,一个人干得太多,就等于冒犯了众人;但干得太少,又有“磨洋工”的嫌疑。因此,任何人干得太多或者太少都会被提醒,而任何一个人冒犯了众人,都有可能被抛弃。为了免遭抛弃,人们就不会去“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只会采取“随大流”的做法。
参考周围人的做法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认为大多数人采取的行为才是正确的行为,这并不是全无道理的。大多数情况下,多数人都去做的事情往往是正确的事情。周围人的做法对我们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跟随大多数人的做法,尽管为我们的行为提供了指导,可有时候也容易使我们被它误导。甚至一条传闻经过报纸就会成为公认的事实,一个观点借助电视就能变成民意。
P36-38
思路决定出路
你是不是时常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会听售货员的话买下一堆昂贵却又没什么用的东西?为什么我会答应别人自己原本不想答应的请求?为什么看到别人排队时,我也跟着排队?为什么我当时没想到要那么做……
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受到他人心理战术影响的结果。那么,什么是心理战术呢它又是如何影响我们思维的呢?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心理战术是一种抓住对方心理,通过影响对方的潜意识,改变其意识、认知和思维方式,以达到自己目的的心理征服战术。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已经对“心理战术”几个字望而生畏,不敢再往下看了呢?
其实,你大可不必理会心理学家是怎么说的。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会,你也能掌握心理战术的精髓。心理战术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神秘和深奥,它只是人们众多心理活动的一些规律性总结,只是一种手段。心理战术影响思维方式的最重要特征就是潜移默化,也就是暗示,这会让你觉得自己的决定不是服从,更不是被胁迫,而是心甘情愿的。
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一幕幕心理战。因为生活主要就是由人的心理和行为支撑的,有人就有心理,也就离不了心理战术。说不定现在你的身边就有一个人正在对你使用着心理战术呢!那么,在别人强大心理战术的影响下,你是会成为乌合之众还是训练有素的思维高手,就要由你自己决定了。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已经处于瓶颈期的状态,认为没希望了,觉得很无奈。那是因为我们的思维僵化了,我们脑子里有成见,我们的思维产生了“路径依赖”……这时,我们就需要跳出原有的思维,寻求更好的想法。这时,你会发现,原来的困难似乎都消失了,居然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以说,多一个思路,就会多一条出路;思路决定出路,创意决定前途。只有及时更新和改变思维方式,才能减少后悔自己当时没想到解决方法的情况。
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个真实的片段。
片段一:毛姆的畅销小说
英国小说家毛姆刚刚发表作品时,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他的小说一直无人问津,即使书商用尽了全力推销,情况也没有改观。眼看生活越来越拮据,情急之下,毛姆突发奇想,用仅剩的一点儿钱,在大报上登了一则醒目的征婚启事:“本人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百万富翁,喜好音乐和运动。现征一位和毛姆小说中的女主角完全一样的女性共结连理。”
这则启事一登出,书店里毛姆的小说便很快被抢光了。一时之间,洛阳纸贵,印刷厂必须加班加点才能应付这一阵销售的热潮。原来,看到这则征婚启事的未婚女性,不论是否有意和富翁结婚,都好奇地想了解毛姆小说中的女主角究竟是什么模样的。而许多年轻男子也想了解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的女子能让一个富翁这么着迷,而且也要防止自己的另一半去应征。
就这样,毛姆的小说一改往日无人问津的情况,销量越来越好。
片段二:庙里卖梳子
有四个推销员接受了同一项销售任务——到庙里推销梳子。第一个推销员到了庙里,和尚说自己没头发,不需要梳子,也拒绝购买。所以,这个推销员一把梳子也没有卖掉,只好空手而归。
第二个推销员到了庙里,同样遭到了拒绝。但是他告诉和尚,经常梳头,不仅能够止痒,还能疏通血脉,改善头部的血液循环,有益健康。当念经念得有些累的时候,适当地梳梳头,还可以使头脑清醒。就这样,他卖掉了十来把梳子。
第三个推销员到庙里去跟老和尚说:“您看这些香客,在那里烧香磕头,多虔诚呀,可是磕了几个头起来,头发就乱了,香灰也落在他们头上。如果您在每个庙堂的前堂都放一些梳子,等香客们磕完头,就可以梳梳头发,他们也会感受到你们的关心,下次便还会再来。”这样一来,他就销掉百十把梳子。
第四个推销员回来,则说销掉了好几千把梳子,还收到订单。原来,他到庙里跟老和尚说,既然经常接受大家的捐赠,如果把梳子当成礼品送给香客们作为回报,那么他们一定会很乐意来这里。若是在梳子上刻上庙名,写上“积善梳”三个字,以此赠给来庙里的香客,那么,庙里的香火一定会更旺。
第四个推销员在原本没有市场的情况下,居然开发出了广阔的市场,这无疑是改变了固有的思维,从而获得了成功。
片段三:石头汤
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一个富人家乞讨。
“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
穷人请求道:“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
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于是便让他进去了。穷人进去后,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点儿石头汤喝”。
厨娘一听,很是纳闷:“石头汤?我想看看你怎样能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给了穷人一个小锅。而穷人到路上捡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
“可是,你总得放点儿盐吧。”厨娘又给他一些盐。
后来,厨娘还给了他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够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他的汤里。当然,你也许能猜到,这个可怜的穷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看了上面的几个小片段,你是不是对心理战术带来的新思维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其实,每个人每天都要用到心理战术,学习新思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巧妙地运用心理战术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在陷入困境的时候,也可能轻易赢来转机;在顺境和坦途中,新思路也能带来更大的发展。
现在,你是不是觉得该好好梳理一下思维方式,启动你的最强大脑来解决关键问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