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较为系统地对银行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及相关的产业政策和银行监管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总一分一总的逻辑结构,先提出问题,再逐一分析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及其相互关系,最后研究银行产业政策和银行监管等方面的对策措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银行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走向金融现代化丛书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崔晓峰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较为系统地对银行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及相关的产业政策和银行监管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总一分一总的逻辑结构,先提出问题,再逐一分析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及其相互关系,最后研究银行产业政策和银行监管等方面的对策措施。 内容推荐 本书运用产业组织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较为系统地对银行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及相关的产业政策和银行监管问题进行了研究。全书采用总一分一总的逻辑结构,先提出问题,再逐一分析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及其相互关系,最后研究银行产业政策和银行监管等方面的对策措施。在当前我国银行业面临激烈国际竞争的关键时期,本书对广大金融工作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录 序 第1章 导论 /1 1.1 问题的提出/1 1.2 研究文献综述/2 1.3 尚待深入研究的课题/12 1.4 本书的主要理论基础、思路和方法/13 1.5 本书的结构与概要/16 l.6 本书主要的创新/20 第2章 银行产业组织理论概述/21 2.1 产业组织理论/21 2.2 产业与产业组织的基本概念/23 2.3 产业组织理论的微观基础:企业理论及思想演进/31 2.4 产业组织理论系统化研究阶段及主要理论流派/36 2.5 关于产业组织理论的总体评述/53 2.6 关于银行产业组织研究的理论基础/56 2.7 本章小结/57 第3章 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研究/58 3.1 银行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基础:结构问题/58 3.2 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的测度/61 3.3 银行产业市场集中度研究 /70 3.4 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类型 /76 3.5 部分国家银行业市场结构状况分析/88 3.6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99 3.7 本章小结/113 第4章 银行产业市场壁垒研究/114 4.1 银行业市场壁垒概述/114 4.2 银行业行政性市场壁垒研究/126 4.3 我国银行业市场壁垒研究/136 4.4 本章小结/150 第5章 银行产业组织市场行为研究/152 5.1 银行业市场行为及衡量标准/152 5.2 价格竞争行为及定价行为/155 5.3 非价格行为/163 5.4 我国银行业市场行为分析/174 5.5 本章小结/183 第6章 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绩效研究/184 6.1 银行业市场绩效的内涵及影响因素/184 6.2 银行业规模经济研究/188 6.3 银行业市场绩效测度研究/202 6.4 我国银行业市场绩效研究/211 6.5 本章小结/223 第7章 银行产业组织政策研究/225 7.1 产业组织政策概述/225 7.2 产业组织政策主要流派分析/233 7.3 银行产业组织政策/238 7.4 我国银行产业组织政策研究 /245 7.5 本章小结/251 第8章 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监管研究/253 8.1 银行业市场监管概述/253 8.2 实施有效的银行业市场监管的前提/256 8.3 银行业监管体制与基本的监管原则/258 8.4 实施有效银行业监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62 8.5 我国银行业监管问题研究/267 8.6 本章小结/274 参考文献/276 后记 /29l 试读章节 2.6 关于银行产业组织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书认为,关于银行组织研究的基础仍是传统的SCP分析框架,并引入不完全信息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等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关于银行产业组织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开始是根据寡占市场理论提出假设并进行实证分析。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不完全市场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促进了银行业微观理论的发展,丰富了银行产业组织研究的内容。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银行业的分析框架更多地是在银行微观理论基础上进行的,大量采用产业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将实证分析与产业组织理论紧密结合。国内外已开始深入研究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市场竞争与策略性行为、市场绩效等前沿课题。 我国正处于经济改革和体制转轨的特殊历史时期,需要借鉴西方产业组织学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并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使银行产业组织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和发展。这对保障我国金融安全、保持金融稳定、提升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理论价值。 2.7 本章小结 本章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内涵,并对银行产业的基本含义与范畴,以及本书研究的银行业的范畴进行了界定。本章是从整体上论述产业组织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脉络。论述中把企业理论及其思想演进作为分析起点,重点研究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各自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并对二者争论的焦点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本章还对比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经济理论,马克思关于垄断与竞争的论述与西方学者经济学的研究视角不同,更多的是从本源性质上展开的,其研究成果比较深刻。 本书认为,尽管产业组织理论仍存在诸多亟待完善之处,处于不断发展演进过程中,但关于产业组织理论的大量研究成果正日益丰富其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产业组织理论在分析框架上改变了单向和静态的研究模式,不断采用更为贴近现实的研究方法,其实际应用性和政策指导意义更强;在研究重心方面,更重视市场行为的分析;关于政策的研究更加重视市场垄断行为,并把市场绩效结合起来。这些内容都是进行银行产业组织分析的理论基础。本章从理论上研究银行产业组织及其基本特征、主体理论范式(结构-行为-绩效),为本书后续章节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分析的基础。P56-57 序言 这本《银行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是崔晓峰同志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2000年9月到2003年7月,崔晓峰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专业是产业经济学,研究方向是银行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我是他的指导教师。2003年4月28日,崔晓峰顺利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黄范章教授、刘学敏教授等五位评阅人,杨圣明研究员、胡坚教授、温桂芳研究员、李义平教授和胡家勇研究员五位答辩委员,对作者的选题和研究成果一致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同时也指出了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建议。现在这一研究成果经过作者认真修订完善,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后,经过十二年的改革和发展,当时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五个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改革任务。其中,深化金融改革和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成为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两大关键课题。这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已经高速增长了26年,2004年GDP的增长速度达到9.5%。今后十年中国仍然具有快速发展的条件,GDP有可能继续保持年均8%左右的速度增长。同时,金融风险的产生条件、形成机制和表现特征也将更加复杂多变。比如,随着外资银行在华开展业务的地域和范围逐步放开,银行业市场结构也将发生变化。从国际上的经验和教训看,银行业对国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深化国有银行和整个金融体制改革,同时进入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期,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已成为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妥善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推进政策性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积极稳妥发展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是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保持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应继续通过改革来健全金融体系,保持金融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实施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包括制定金融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因此,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国家在高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之一。 银行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银行产业政策和有关的公共政策、优化和规范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银行产业组织的理论和政策问题是当前及今后一项需要很好研究的课题。例如,在市场结构方面,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特征和规律是什么?如何改革和完善市场进入、退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银行业是否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如何判定?在市场行为方面,银行业的价格与非价格行为如何规范?在市场绩效方面,银行市场的资源配置绩效、技术绩效和经济绩效应如何改善和提高?等等。另外,在“入世” 的后过渡期, 我国的银行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银行产业组织如何在开放的背景下增强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本书选取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研究银行业的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以及银行产业政策和监管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总体来看,本书运用产业组织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较为全面系统地对银行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以及相关的产业政策和银行监管问题进行了研究,为我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种理论和政策依据。全书采用总一分一总的逻辑结构,先提出问题,再逐一研究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及其相互关系,最后研究银行产业政策和监管等方面的对策措施,内容较全面、充实。 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关于银行业产业组织实证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嫌不够,关于我国银行业产业组织的研究还有待深化,尤其在具体的政策研究方面还应进一步探讨。希望作者今后结合实际工作继续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取得新成果。 作为崔晓峰同志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指导教师,我对本书的出版感到由衷高兴。在指导他学习、研究的工作中,我感到作者经济学理论基础较为扎实、实际科研能力较强,在多年从事银行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在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水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本书虽然是一部侧重理论和政策研究的专著,但由于产业组织理论本身较强的实际应用性特征,本书对我国广大金融工作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尤其在当前我国银行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肩负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的关键时期,本书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张卓元 2005年3月30日 后记 这部专著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充实完善的。攻读博士学位是我难忘的人生历程,我深深地感谢这期间给我教导、鼓励和帮助的各位师长和亲朋。 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理论经济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财贸经研究所原所长,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经济学家张卓元研究员。张老师不仅学术造诣精深,而且对学生高度负责、谆谆教导,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典范。从张老师那里,我不仅得到了理论知识和治学方法,而且受到了张老师厚德载物为人品格的熏陶。这是我宝贵的人生财富。慈祥、乐观和豁达的师母——李秀珍研究员也给了我许多难忘的帮助与教导,我要深深地对师母说:“谢谢您们! 在论文答辩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原所长、博士生导师杨圣明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温桂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家勇研究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胡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李义平教授等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和改进建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黄范章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学敏教授等提交了论文的评阅材料,均提出了中肯的评价和改进意见。在此深表谢意。 我要向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研究员表达真挚的谢意。郑老师在百忙之中给予了我很多关键的帮助和指导。郑老师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政策研究决策领域勤耕数十载,他的真知灼见和精深造诣,尤其是在宏观政策和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众多领域开阔了我的研究视角,给予我深刻的启迪。 同样要深深地感谢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大学社科部副部长、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胡坚教授。胡老师多年来的教诲与帮助是不断鼓励和鞭策我进步的巨大动力。 非常感谢暨南大学的廖至柔教授、罗月琴教授以及辽宁大学和中山大学特聘教授白钦先教授,他们同样给予我无微不至的教导、关心与帮助。我前进的每一步都凝结着他们的心血和无私奉献,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在此深表谢意! 还要说明的是,在报考博士研究生时,暨南大学廖至柔教授和黄德鸿教授提供了宝贵的推荐意见。廖至柔教授早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并在上世纪50年代留学前苏联,是我国老一代成就卓著的经济学家,黄德鸿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产业经济学家。他们二老不顾七八十岁的高龄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原则,亲自为我办理了推荐手续,今我深受感动。 我还要感谢那些在我读博期间一直关心、呵护我成长的智者和长辈,国家开发银行关心支持我的各位领导、同事,以及开行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研究氛围。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王平主任勤勉不倦、高度负责的工作精神,是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和论文撰写的重要因素。朋友们给予我很多的支持与鼓励。尤其是中国银行总行公司业务部的林广明副总经理、暨南大学的邱丹阳教授和侯大铭处长等诸多好友,更让我体会到了友谊的可贵。 在研究过程中,作者参考和研读了国內外有关专家和学者大量的论著文献,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的网站信息。正是站在这些前人的肩膀上,我才能有幸真正沐浴在科学和真理的阳光中,并得以顺利成长。书中凡有引用或参考之处,均作了脚注和说明,力图避免遗漏,书后还附有参考文献索引。在此,对所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并对各位专家学者所取得的研究成就和探索精神致以由衷的敬意。 由于学识有限,一切错漏概由本人负责。 崔晓峰 2004年l0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