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外交谋略之事,由五篇组成,包括“外交谋略篇”、“谈判集锦篇”、“漫话外交篇”、“折冲拾趣篇”和“国际评说篇”。其内容或概述外交为何物,或试言外交谋略和谈判之奥妙,或趣谈折冲樽俎,或略论国际形势,虽尽为一家之言,但也可聊供读者余暇随意翻阅之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外交谋略--觥筹交错折冲樽俎/外交外事知识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作者 | 金桂华 |
出版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了外交谋略之事,由五篇组成,包括“外交谋略篇”、“谈判集锦篇”、“漫话外交篇”、“折冲拾趣篇”和“国际评说篇”。其内容或概述外交为何物,或试言外交谋略和谈判之奥妙,或趣谈折冲樽俎,或略论国际形势,虽尽为一家之言,但也可聊供读者余暇随意翻阅之用。 目录 前言 /7 外交谋略篇 1.虚实术 /2 2.“知止不殆” /4 3.“含糊”的妙用 /7 4.从“柔道”谈起 /10 5.妥协的艺术 /13 6.“攻心为上” /17 7.外交之妙妙在迂回 /21 8.霸权也有“谋略”乎? /24 9.“一人逐两兔” /29 10.“以夷制夷” /31 11.善施两手 /34 12.深谋远虑——外交大手笔 /37 13.谋势篇 /42 14.小议“缓冲” /45 15.谈谈外交“柔”术 /48 16.小国外交谋略荟萃 /51 17.论“幌子” /56 18.盛夏说“辩” /62 19.灵活善变变不离宗 /66 20.“间接路线”谋略种种 /71 2l.“远交近攻”析 /74 22.且谈“边缘政策” /76 23.关于“结盟外交” /79 谈判集锦篇 1.无谈判即无外交 /83 2.毛泽东论谈判 /84 3.周恩来总理的外交谈判艺术 /86 4.陈毅外长的谈判风采 /88 5.“谈须立足于打,能战始可言和” /89 6.直接谈判和间接谈判 /91 7.外交谈判战略应体现实力和目标的平衡 /92 8.最好的谈判者是“能把别人坐垮的人” /93 9.玩弄“虚”的筹码——讨价还价之一法 /94 10.萨达特的谈判哲理 /95 11.一次空前绝后的建交谈判 /96 12.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吵架翻脸 /97 13.选择首脑会晤地点的学问 /99 14.“击中间”和“敲边鼓” /100 15.且谈“里根谈判学” /101 16.萨达姆的“以谈掩战” /101 17.一张一弛。谈判之道 /102 18.基辛格谈中国的谈判风格 /103 19.谈判桌的方圆之争 /105 20.外交谈判也是意志的较量 /106 21.“以谈促拖” /107 22.两种讨价还价的方法 /108 23.“双重渠道”的谈判方法 /109 24.外交谈判中的“挂钩”策略 /110 25.妥协让步的哲学 /112 26.外交谈判和“外交气象学” /113 27.五花八门的谈判风格 /114 28.基辛格的“谈判经” /n6 29.“将智者,伐其情”——外交谈判中的“美人计” /117 30.“过程比结果重要” /118 31.哈里曼的谈判经验 /119 32.尼赫鲁借区分“谈判”和“会谈”来摆脱困境 /119 33.“先武装,后谈判”之说对不对? /120 34.硬骨头的谈判者富弼 /122 35.从朝鲜停战谈判看谈判与军事相辅相成 /123 36.杜维廉的谈判术 /124 37.城下之盟的外交谈判 /125 38.一种为谈判而谈判的谈判 /126 39.“最高级会谈”利弊参半 /127 40.大范围会谈和小范围会谈 /128 41.有感于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的开法 /130 42.外交谈判“最后20分钟最重要” /13l 43.借模糊语言以求突破——谈判一术 /132 44.小论“抓谈判旗帜” /133 45.阿里亚斯的匪夷所思之举 /134 46.外交谈判中的“抽瓦斯理论” /135 47.美国“对越南12天大轰炸”的启示 /136 48.且谈马拉松式的外交谈判 /137 49.解决争端的时机和谈判者的“第六种知觉” /138 50.谈判与宣传是行驶在两股不同道上的车吗? /139 51.要注意选择和选对合适的谈判伙伴 /140 52.“不容谈判”的问题不可谈判 /141 53.外交谈判是一门“忍耐艺术” /142 54.把对手不断地缠在新的谈判之中——基辛格的对苏策略 /143 55.善于选择战略态势对我有利时开始谈判 /143 56.“以谈掩战”的种种 /144 57.外交谈判的一条铁则 /146 58.只有经过军事较量后的谈判结果才较可靠 /147 59.谈判的进展靠什么? /148 60.葛罗米柯的“蘑菇”战术 /149 61.谈判时应排除一切感情用事 /150 62.“金人讲和以用兵,我国敛兵以待和”——南宋的历史教训 /151 63.借谈判以“坐山观虎斗” /152 64.“效法乎上,仅取其中” /153 65.外交谈判“诡道也” /154 66.从香港{镜报}的文章谈起 /156漫话外交篇 漫话外交篇 1.外交古今谈 /159 2.关于外交政策的断想 /164 3.大使纵横谈 /175 4.折射.两重性.外交 /182 5.“折冲于口舌之间”的外交官 /187 6.觥筹交错中的政治和艺术 /201 7.外交调研方法漫谈 /207 8.中国古代外交战略初探 /217 9.对外宣传的艺术 /228 10.杂谈外交语言 /235 11.广开新的“丝绸之路”——漫议“经济外交” /246 12.略谈外交灵活性 /251 13.漫话非官方外交 /257 14.关于信义外交 /261 15.试析“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方针 /267 16.新阶段、新思路、新点子、新发展——学习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一点体会 /270 折冲拾趣篇 1.诗言外交 /280 2.“一字之争” /282 3.从苏武牧羊说开去 /284 4.替奥卿画像 /286 5.建交趣谈 /290 6.握手与中美关系 /295 7.国耻不可忘 国强是根本——有感于李鸿章谈判屈辱的《马关条约》 /298 8.且说联大“一般性辩论” /302 9.隐蔽战争“门外谈” /305 10.28年前的“小球转动大球”——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美回眸 /310 11.悠悠五十载 绵绵半岛情——散记三访朝鲜半岛 /318 12.美国“战地”纪实 /广325国际评说篇 国际评说篇 1.试论当前国际形势 /330 2.在美国耀武扬威之后——对科索沃战争的再思考 /340 3.小布什百日外交剖析 /347 4.北太平洋地区的形势和多边外交的新作用 /349 5.东亚的区域安全形势与中国的新安全观 /351 试读章节 l.虚实术 外交之术,贵在不定。外交谋略,虚实术实为其首。《孙子兵法》十三篇,专有《虚实篇》论其详。孙子曰:“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这是虚实术的核心。军事如此,外交亦然。外交斗争能“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 “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这是常用的外交虚实术。17世纪时瑞典首相奥克生斯汀说,外交者,乃“将无作有,将有作无”,肯定不存在的事,否定已存在的事。赫鲁晓夫时,苏联的军力逊于美国,赫便动辄咆哮,时唱高调,甚至在联合国大会上用皮鞋敲打桌子,简直有点为所欲为,这其实是“虚者实之”。及至勃列日涅夫当政,苏军力渐趋同美大体均势,勃乃大异其趣,念“缓和”经,搞“微笑外交”,真是“满脸春风要醉人,一副无害模样”,这恰正是“实者虚之”。对这外交虚实,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有一番绝妙的比喻:“拿好牌的一般说话最少,声音也很轻;而那些投机的人往往讲得很响,实际是给自己泄底。” 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打败章邯,平定三秦,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佳话。而外交上的“明修”、“暗度”是“以虚掩实”,这也每每为外交家所乐用。1978年6月,美国总统卡特对苏联发表了几次“硬”的讲话引人注目,但明眼人不难察知他骨子里其实是想促成美苏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为使条约得以在美参议院通过,卡特必须说些“硬”话,以示他对苏联并不软弱。又如,1980年底,挪威同美国签署了预储重型装备的协定,这是挪威为加强北约北翼所采取的重要步骤,但这势必刺激苏联。为免使苏联作出不利于挪威的反应,执政的挪威工党同时又提出苏联乐于听到的北欧实现无核区的问题。外交观察家认为,挪威此举前者为实,后者是虚,以虚掩实而已。 我国古代《三十六计》中的第七计名为:“无中生有”。此也是外交虚实术中的良策。所谓“无中生有”乃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就是说,以假情骗敌,但非弄假到底,最后要巧妙地由虚变实,给敌以不意的打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在进攻法国前曾先后29次改变侵法的开战时间并有意识地让西方知道,以达到麻痹对手的目的。1973年中东战争爆发前,埃及总统萨达特也曾年复一年地扬言要对以色列开仗,但迟迟不见行动,最后突然袭击,使以色列措手不及。据称美国军队的教材中载有“狼来了”的寓言,也是为了警示士兵勿中“无中生有”之计。真情往往是表相的反面,这是外交家要切记的。 “谋莫善于不识”。外交术的精髓在于,“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让对方猜谜,不使对方摸到自己的底。1954年,法国行将撤出印支,围绕美国是否会填补真空问题人们猜测纷纭。当时美国实无意步法后尘卷入印支,但尼克松在答问时却公然表示,如法国撤出印支,美国可能派军队去印支。尼克松这虚晃一招获得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支持。艾说,把美国打算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告诉苏联,是没有好处的。70年代初,基辛格在一次中东问题吹风会上对记者说,“我们力求把俄国的军事力量赶走。”事后记者大量报道和评论这“赶走”二字,一时纷纷扬扬,轰动世界。其实,基辛格的本意并非是诉诸武力赶走苏联,但他却很乐意听任记者作这样的猜测。1974年美总统福特访华,中美双方未发表联合公报,西方人士评论说,这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外交家有时还玩“虚多实少”的把戏。两国交往,一方言语娓娓动听,保证这个,许诺那个,但口惠而实不至。对此种“虚多实少”的做表面文章,有经验的外交家是不会轻信的,总是把握住“听其言、观其行”的原则,免得上当。 外交的虚实术,说到底,就是巧妙地利用人们熟视无睹、常见不怪的心理,通过“示形而我无形”,以达到“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目的。凡外交里手,无不既善对敌“示形”,又谙使我“无形”,在这无穷的虚实变换中,夺取外交的胜利。P2-4 序言 岁月无情,倏忽间已到了晚年。随着两鬓斑白,老之已至,想写些东西的愿望更趋强烈。这样做,一是为了总结自己。同时也是为了老有所乐。一辈子做的是外交工作,其中不少时间又是花费在无休的伏案上,“伏案”而又“无休”,摇笔杆于我也就成为一种乐趣了。 不知始于何时,我竟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看书读报逢有所得,总爱记上几笔,聊以备考。久而久之,所录渐丰,不觉间就有了不少的笔记积累。涉猎范围。又都是外交、国际之类。于是,这些就成了我写“东西”的素材了。 写东西也不易,不是想写就能写的。像事件甫告曝光,几天后书摊上就有详载内情的巨著出售的事,我是望尘莫及的。写东西也须备有条件。能力固然重要,但若无时间爬格子,一切也就枉然了。两年前我要求解甲归“田”获准,这样就有时间“笔耕”了。 写些什么呢?不用说,自然仍是外交、国际之类,这叫做“三句不离本行”。外交领域,浩瀚如海,深邃难测。我所能写的也只是一些探索之类的东西。既然是“探索”,也难免“自说自话”,谬误在所难免,也敬盼众位大家指教。 拙著实为新旧之作的汇编。我写此类文章始于肋年代,当时<世界知识》杂志开辟专栏邀稿,后因工作飘浮不定,撰稿也就时断时续。及至退休,尽是余暇,就有时间思索一些问题,“产出”也便多了起来,慢慢就竟能成册了。 本书的内容有点“杂”。说实在的,这“杂”也并非全无“杂”的道理,外交不就是一门“杂学”吗?全书共分五部分:《外交谋略篇)、<谈判集锦篇》、《话说外交篇》、《折冲拾趣篇》和《国际评说篇)。明朝的汤显祖有言,曰:“文情不厌新,交情不厌陈。”我确是想文有新意,但是否做到,实在是难说得很。 世界在变。“9.11”对美恐怖袭击后,这变就更为明显了。但世界再变,也决不会变成英国首相布莱尔的高级外交顾问库伯尔所描绘的那样狰狞、倒退和无望。库伯尔鼓吹“对殖民控制的需要,依然像19世纪般狂热”、“要再次用上旧时的粗暴方法——武力、先发制人攻击、欺诈等等”来对付“落后国家”的谬论必须批判。面对这发生着巨变的世界,我还是坚信这两句老话: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金桂华 2002年9月于北京方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