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曾经的阳台/中国新锐作家校园文学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邵宝健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小雨中的回忆

春风商场二十三四岁的美工设计员叶连娜,质朴、娴美,内涵丰富。她不仅会画画、会写美术字、会剪纸,还会点儿木工、电工的活。她设计布置的橱窗大方、新颖、富有灵气,深受同事们和顾客的喜爱。可是,谁会知道,这么一位水灵灵的姑娘,心目中却一直没有“白马王子”的影儿。

在一个雨天,叶连娜经不住商场郑经理的催促,冒雨去参观了刚开幕的现代风巡回画展。她被画展中高水平的美术作品所吸引,同时也被一位观画的青年警官的那双美目吸引。

她从美展大厅出来,回头又遇到了那双令人神往的眼睛。那是一双怎么样的男子汉的眼睛啊,明亮、深邃,坚毅又不失温存。她甚至一接触到他的目光,就是一阵眩晕。

小雨淅淅沥沥,如烟似雾。她的素手一挥,殷红的折伞撑开了。她走了几步,回望,他没有带伞。她从他的眼睛里读到了他的企盼。

她转回身,征询道:“我们一起走吧?”

他露出坚实洁白的牙齿:“我就等你这句话。”

殷红的雨伞下有两个人。

她的身段很窈窕,两条修长的腿走得很动人。

他魁梧高大,似乎故意把平常的步子幅度缩小。

“我叫罗静波,喜欢小雨。”他说,胳膊在雨中画出一个很美的弧线。

“我也是……”叶连娜轻声地附和。

他很健谈。从水彩谈到水粉;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谈到罗丹的《思想者》、《吻》;从列宾的《伏尔加河纤夫》谈到徐悲鸿的奔马、齐白石的虾……

“你在警营是专职画画的?”她有点儿胆怯地问。

他爽朗地笑了:“我不过是喜欢欣赏画而已。我在警营是搞爆破技术的,什么都插点手。业余写点诗词什么的,副连级,小人物。”

她轻松地吐了一口气。事后,她才知道,郑经理也认识那位罗静波,而她和他的会面,正是郑经理的美意所致。她对郑经理自然有点儿感激。

这是初夏的季节,初夏里的一切都容易成熟。

正当叶连娜和罗静波热恋的时候,罗静波突然随实验小分队开赴西北大漠。

大约过了三个月,他的第一封粘着大沙漠的暑气和硝烟味的信飞到她手里。

是一封报平安的信,寥寥数语。信尾附有一首小诗,是他献给她的——小雨小雨/淅淅沥沥/小雨中有你的倩影/小雨中有你的笑语/小雨的回忆/伴随我生命的每个朝夕……

她是怎样的欣喜和激动。以致热泪缀满了她稠密的眼睫。

有人喊她。是郑经理。这位年方三十的第三轮租赁经理很有经营的魄力,也有当“红娘”的热忱,只是在婚姻问题上似乎是个弱者。前不久,妻子和他离了婚,又把他掷回单身汉的阵垒。

郑经理点燃一支“阿诗玛”:“连娜,那个橱窗得换个样。”

“橱窗内容?”她用眼睛问。郑经理望了望窗外晴朗的天:“雨具什么的。最近折伞销势不好,积压……”

于是,这位心灵手巧的女美工设计员连夜构思起来。

三天过去了。新橱窗设计、布置完毕。郑经理看到后,着实把她夸奖了一番。

……雨幕。背景泼墨。线和面结合巧妙,画面的形式美得无与伦比。天头是一行漂亮的悬挂式美术字:小雨中的回忆。左边是连成一片的透明、鲜艳的雨伞;右下方是长长的桥堍,远处,一把殷红的折伞下有两个人影……

路人欣赏着,感受这诗情画意的小雨情调,每每立于橱窗前,不由得回忆起雨中结伴漫步的情景。

这个橱窗和顾客见面后,雨伞的销售量猛增。当郑经理把这种销售旺势和“美工设计师”的功劳连在一起时,使她大为惊讶。更叫她惊讶不已的是,她的《小雨中的回忆》正好赶上省有关方面举办的“金橱窗”评奖活动,她的作品非常幸运地荣获首奖。

她想起他,想起和他的初次见面。应该说,这个“橱窗作品”的灵感,是他赋予的。他怎么啦?怎么这么长时间没有来信。她多么想此刻就见到他,多么想让他亲眼目睹她的获奖作品。他说过的,她的工作很有意义,他还说过,她会成功的。他的话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就在她设计的橱窗获奖后的第二天,她接到一封加急电报。之后,就不见她来上班了。

有人看见,她往驻军医院来回地跑,人变瘦了。

又一个小雨纷扬的午后,人们看见这样一个少见的场面——叶连娜一手挽着罗静波的手臂,一手撑着那顶鲜红的雨伞,缓缓地走进商场。

“还记得咱俩的初识吗?”她轻声地充满感情地问。

他的笑从墨镜以外的部位溢出:“也是个雨天!”

她停住步:“静波,看,到了,就是这个橱窗。”

“我看看,让我看看。”他挣脱她的手腕,倾身,宽大的双手在橱窗玻璃上摸索着。

她哭了。哭得非常伤心。

他极力地安慰她:“别哭,我看得见,我知道你早晚会成功的,橱窗布置也要有艺术匠心……”

她抓住他的手:“别、别说了……”

他咧嘴笑了,声音朗朗的。

她挽着他走了。雨伞却不曾撑开……

叶连娜又来上班了。她脸上的忧色已经消失。她少女的娴美里又增加了一种成熟的丰腴。她去驻军医院的次数慢慢少了。据说,罗静波已经康复出院回原籍疗养了。

一年之后,叶连娜结婚了。新郎是商场的郑经理。

婚礼很快进入高潮。

容光焕发的郑经理用极潇洒的手势,把新买来的一盘新歌磁带放进录音机。手指往按钮一按。回肠荡气的音乐。一个非常清亮的男中音:小雨小雨/淅淅沥沥/小雨中有你的倩影……小雨的回忆/伴随我生命的每个朝夕……

楚楚动人的新娘在优美的音律中,频频向来宾敬烟递糖。她秀美的长发里嵌着一枚小小的白色蝴蝶夹。只有非常细心的人,才能观察出她眼眸甜蜜的湖泊深处,那心灵的战栗……P2-4

后记

创作谈:关于一扇门的写作记略

邵宝健

翻阅旧时的素材本,有一段关于“门”的文字:

一天,那位郁郁寡欢的老单身汉去世后,人们整理他的遗物,移动一只小衣橱时,发现墙上有个矮门。于是传说就不胫而走。后来在隔壁老姑娘的墙上相对位置上没有发现“门”,于是以为有诈。结果用泥刀削去墙皮,露出的只是砖,没有门。重新回到单身汉的房间,仔细一观察,原来那扇“门”是画出来的(油画)。后来人们才回忆起来:这房子在单身汉之前,曾有一位爱好画画的穷苦青年住过。隔壁是一个水果(苹果)仓库。他特别爱吃苹果。不过,据说当时看管仓库的是一位美貌姑娘。再往后回忆,就什么都没有了。

这段文字的标题为《门的传奇》 (关于一个老姑娘和一个单身汉的故事)。题记时间:1986年3月14日。

上述素材采集是据于如是触动:一是,那一年,我第二次搬家。新居是别人多占而又退出的,共有5扇门和5个大壁橱的旧宅。卧室里那两个与邻居相连的似乎可以用拳头击破的壁橱,成了书架。二是,临近春节的一天,我在岳母家逗留,有机会看到街坊上称之阿婉娘娘的大妈在家门口磨米粉,旁有一位老男人在小石磨旁添米。他俩动作协调,态度亲和,但并非夫妻。阿婉娘娘长相清癯,据说过去是个好人家,一直没嫁人;而那位帮磨的老男人是挑水夫,单身。这对男女的独身和卧室壁橱之印象撞击,给了我灵感。我在着手构思乃至动笔时,脑子里曾几次盘桓以前听到的一则传闻:某电影院一位怀才不遇又不善沟通的美工,没有婚史,好酒,一天,这位孤独的画师裹着幕布猝死在舞台上。这个传闻我并没有记入素材,但潜意识里已把他当成男主人公原型了。所以“郑若奎”是位电影院的美工,也就很自然了。

有了这些写作准备,就伺机进入创作状态。

1986年3月至6月,我这个非党员被单位派到市委党校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修班。党校地处市中心十二三公里的郊区,所以“进修”得在校住宿,双休日可回城。和我下榻一室的,一位是市供销社党委书记,一位是市统计局科长,一位是市汽车运输公司老总,还有一位是钢铁厂的车间主任。他们都比我年轻得多。晚上临睡前,由聊天开始,后由我讲故事。室友们是躺在被子里当听众的。我讲的就是这个关于“门”的故事。故事框架和后来成型的小说大体相近。这几位室友平时并不亲近文学,但听到这个故事,他们都兴奋得披衣而坐,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人说,墙上的“矮门”不妥,应该是扇大一点的门,这样主人公才可避“猥琐”之嫌。好,这个点子好!我激动地回应。若要把墙上的“门”弄大,遮盖物也得大, “小衣橱”改为“一人高的花竹书架”。有人提出,书架上可以置些杂物,不显单调。好!上面摆一只高脚花瓶。这样,女主人公在鲜花店工作也有了延伸的情理。一些重要的道具经过众人推敲和捏揉,趋于合理。故事脉络经过讲述,也更显神通气爽。腹稿大致可以了,接下来的事是让口头文学化为书面文字。

党校下午是自学。不少学员进图书馆,或在宿舍里看书。我坐在党校心形池塘的露天长椅上,拿着讲义夹,开始起草那扇门的故事。风景宜人,周边没什么干扰。风和日丽,心情舒适。白纸上的文字越来越多。周末回家,把稿子誊写一遍,誊写中,不时有即兴改动。成了,题为《永远的门》的小小说。翌日去邮局寄出稿子。

大约是4月中旬,我收到浙江金华市《三月》杂志社的采用函。在上课时,我还忍不住拿出这份采用函,向同桌的“室友”显摆一下。

当年7月,《永远的门》被《三月》(双月刊)第4期刊发出来,对照原稿,没任何改动。这是我在这个杂志上发表的第二篇小小说。

同年11月,该作有幸被《小小说选刊》第ll期转载。这是我第一次上“小选”。  1987年4月11日,我收到一封来自河南郑州的电报,得知《永远的门》获《小小说选刊》1985-1986年全国优秀小小说奖。

这一年我已40岁了。

之后,《触者》、《青年文摘》等百余家报刊先后转载了这个作品。著名老作家许行先生,很早就在长春的《精短小说报》上撰文推介这篇“门”。这篇作品先后人选日本的大学汉语教材、香港的新高中中国语文教科书和国内最新高校教材《比较大学语文》。

我想,精品和经典,除了作品本身具有思想性、多义性和被评论性,还需要时间的磨砺,离不开读者的青睐和业内专家的慧眼识珠,离不开报刊转载的热情,其中媒体的推介尤为珍贵。有一比方,有了这诸多利好,就像从深山老寨出来的“村姑”,她的天生丽质,受到大都市的霓虹灯的照耀,能不大放其彩吗?

2011年6月30日于湖州紫云花园寓所

目录

第一辑 人间有爱

 小雨中的回忆

 送错花的后果

 生命

 独跳双人舞

 凤子和凤子爹

 绝壁

 朕兆

 一件小事

 救命的水仙

 玉雕

 十二年前的苹果

 道歉

 亮叔

 青橄榄

 曾经的阳台

第二辑 风波乍起

 小区里的交通纠纷

 荒诞的奇遇

 赝品

 深山的庙

 怪症

 搭档

 "法眼"

 隐私的售价

 银调羹

 原型

 局长遭遇危险游戏

 泥土

第三辑 前庭后院

 事业线

 错位事件

 老屋

 邻居

 门趣

 葡萄藤

 慈父寻女

 温柔的梦启

 不速之客

 追睹芳容

 一张旧木柜

 扁老三的机缘

 邻居们的经济地位

第四辑 职场诡澜

 古钱币

 笑吧

 无懈可击

 茶色眼镜

 温柔的小手

 柴秘书寻工记

 送温暖

 鞋匠和部长

 关系融洽的背景

 水喷事件

 楼下有人喊

 神猫

 南风拂面

 夜宿者

 硬拳胡宗葆

 梦呓的后果

第五辑市井实录

 潇洒的手势

 阿陶的奖金

 睡眠问题

 出言不慎

 黑袖章

 同名之虞

 发套逗乐

 禁果

 转移愤怒

 世风

 调侃阔皮带

 望远镜

 明哲保身的后果

第六辑 奇思异想

 减肥诙谐曲

 扑灭激情

 找

 墙上的L形铁钉

 爱心果露

 玉米天仙的困惑

 开发空气

 跌宕

 步履的研究

 怪蛋

 曝光轶闻

 魔杆

 锁在一起的情缘

第七辑 岁月档案

 古楼下的座钟

 魔桌

 掌声响起来

 老花匠的遗嘱

 夜半电话

 说病

 舞厅月票

 名人的待遇

 黄金屋

 茶杯的幽默

创作谈:关于一扇门的写作记略(代后记)

序言

钟爱小小说写作的N个理由

小小说写作是一种平民化的文学实践,一种愉快的劳作,一种有意义的思想活动。

小小说写作,能健脑,能悦心,还能励志鼓劲儿。

先说健脑。流水不腐,勤于思考,脑子才不迟钝。小小说写作,需要多看、善思、勤动笔。一两千字的篇幅,用笔写或敲键盘,一两个小时便能拿出初稿,制作过程较短。不像操作较长篇幅的文体那么累脑劳神,不折腾人,无体瘦衣带宽之虞。人嘛,不用脑不行,但用脑过度也可能妨碍健康;而小小说写作,恰好轻重有“度”,既消耗劳作者思维之动能,又不至于弄得人筋疲力尽,不过是要你体验一种轻微焦灼的思虑,这有益身心。

就说本人吧,学会电脑写作后,素材笔记仍用笔。心情好的时候,一天在键盘上敲出一两篇不嫌多,杂事缠身时,一两个星期弄出一篇不嫌少,脑力损耗的程度完全由自己掌握。

千把字的文章,讲给家人听,几分钟即止;请文友看,立等可得其读后感;现场交流,思想任意碰撞,思路随之拓宽,思维随之敏捷,每每茅塞顿开或豁然开朗,能不健脑乎?

再说“悦心”。写作大凡是悦心的,但小小说写作给实践者的愉悦更快捷、更浓烈。这种劳作不需要忍受长期寂寞的煎熬。不必避尘闭门,班照上、舞照跳、茶照喝、报照看;有感觉了,来“电”了,桌前一坐,个把小时的工夫,少安勿躁,“雏形”即现,爽快哩。

当然,想写好一篇好的小小说,除了素材要好,技巧也是要的,也需要机智,但这些难度不大,操练的次数多了,完全能掌控,这叫熟能生巧。

小小说是对现实生活的即兴表白和瞬间记录。你的苦思、你的愤懑、你的欣喜、你的渴望,都可以来一次痛快淋漓的宣泄和倾诉。笔停稿成,就有一种雨后见彩虹的视觉乃至心灵上的享受,还有一种特别松懈的淡定,恍如步入禅境,心底有禅意飘浮。

小小说芬芳像一朵朵桂花,鲜活像一只只河虾,笔耕者大多拥有一定数量的小小说。邮寄或网投,东方不亮西方亮,你会时常领略作品被青睐和赏识的惊喜,“成就感”会延绵不绝。小小说虽然不可能像“重磅”作品那样带来重磅利好,但好的小小说发表后,能被转载,能被改编成小品或影视,能人书,还能进语文课本,其潜利很大,能不为之快乐?

天下的文章、报刊和书籍太多了,多少辆火车都装不完。古今中外的大作家太多了,想挤进那个排行榜,难!写小小说嘛,本不是为谋大财、争大名,有那么一两篇让读者记得牢、编辑称道、自己也满意的作品,此生足矣。你若能这么想,还能不“悦心”吗?

说到“励志”,体会就更深了。少年学写小小说,有利于提高作文成绩,有利于养成亲近文学的热情;青年操练小小说,可以助其上写作新台阶,保持创作激情;进入老年写小小说,那是一种闲庭散步,一种岁月回望式的心灵舒展,无暇感叹“只是近黄昏”哕。

写小小说,什么时候都不算晚。我的《永远的门》的发表,乃至被《小小说选刊》转载和获奖,已经人到中年了。就是在我退休后,写作小小说的时间富裕了,一年下来,居然搞了近百篇。据说,我们敬重的许行先生生前是在退休后开始创作小小说的,十多年坚持下来,写成了小小说文坛上的顶级优秀作家,他的《立正》等作品至今仍闪烁着艺术光彩。

这么说,小小说写作,老少皆宜,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士都可以参与,没有门槛。它给实践者以盼头,给实践者以成长的体验,给实践者以意气风发,激励人生,长志鼓劲。

小小说是朝阳事业,正值青春少年期。她既是未来作家的摇篮,也是“黄昏”和“夕阳”的知己,她可以成为一个人一生的精神伴侣。

钟爱一个人也许不需要理由,但钟爱一项工作、钟爱一种事业,还是需要理由的。钟爱小小说写作,除了能健脑、悦心、励志外,还有N个理由,由于篇幅限制,暂且就此搁笔。

邵宝健

2011年11月

内容推荐

我们的生活空间,有和煦的阳光,也有沉郁的阴霾;有鲜花盛开,也有暗霜侵染。邵宝健所著的《曾经的阳台》由“人间有爱”、“风波乍起”、“前庭后院”、“职场诡澜”、“市井实录”、“奇思异想”和“岁月档案”七个小辑近百篇精美小小说组成。《曾经的阳台》作者以一种温暖的有节制的浪漫主义笔触,描绘了多彩生活中的一串社会图景;在展现人物的同时,对人性、人情、人际作了较为独到的揭示。或奇警,或睿智,或凝重,或诙谐,尺幅千里,微言大义。

编辑推荐

邵宝健所著的《曾经的阳台》是我国新锐作家邵宝健经典之作。心思缜密、文采奕奕的作家将爱的种子埋藏于作品之中,收获了出人意料甚至是匪夷所思的果实。《曾经的阳台》带给青少年成长新的视觉盛宴,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4: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