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编著的《水浒传(读写达标版)》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数百年来,它一直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并被译为多种文字,成为我国流传最为广泛的古代长篇小说之一。
施耐庵编著的《水浒传(读写达标版)》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章回体小说,《水浒传(读写达标版)》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了梁山好汉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特别是通过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腐败,反映了百姓有苦无处伸张,官逼民反的社会状况,宣扬了忠义思想,并表现了梁山好汉忠心为国的无奈。
北宋年间,宋哲宗皇帝在位时,在东京汴梁开封府,宣武军有一个破落户的子弟,姓高,排行第二,从小不好好读书,只喜欢刺枪使棒。因为踢得一脚好球,大家称呼他为高球,等到后来当了大官,就改名为高俅。
高俅擅长吹拉弹唱、刺枪使棒、相扑玩耍,另外多少还学了些诗书词赋,但是却从不讲什么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后因为在东京城里城外给人帮忙意外结识了端王千岁,给端王当了小跟班。
这一偶遇也巧,竟是踢球。那一日端王把球踢出界外,高俅使个“鸳鸯拐”踢还了端王。端王大喜,命高俅献艺。高俅连忙下场,把平生所学尽数奉献。那球似鳔胶黏在身上一般,花样繁多、惹人喜爱。自此,端王视高俅为心腹,每日里让他陪着游玩畅快。
哲宗皇帝死了以后,没有立太子,太后就和文武百官商议,立端王为帝,帝号徽宗,因为笃信道教,为此又称号“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徽宗登基不久,就提拔高俅为殿帅府太尉。
这一天,高俅到殿帅府内办公,却发现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自半月之前便称病不来,说是患病没有治好,现在还在家休养。高俅感觉受了侮辱,大怒,就派人前去捉拿王进。
王进没有妻子,家里只有一个老母亲,年纪已经六十岁了。没办法,他只好带病来殿帅府,拜见高太尉。没想到高太尉和王进有宿怨,太尉竟然利用职权痛打了王进。
王进好不容易回到家中,母亲得知原因后,二人抱头大哭。母亲对王进说:“孩子,‘三十六计,走为上’,就是不知道到哪里去啊!”
王进道:“母亲说得不错,儿子也是这样想的。只有前往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处,他有曾经来到京师的手下军官,喜欢儿子使枪棒,不如逃走投奔他们。那里是用人的地方,可以安身立命。”
入夜,母子二人避过门外的旗牌官,乘势出了西华门,取路向延安府赶去。离家在外,免不了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这一天来至一个村庄前,母子二人直到草堂来见太公。王进编排了一番遭遇讲给太公。太公不免同情,唏嘘一番,安排下人招待二人住下。
王进母子二人在太公庄上住了儿天后,打算收拾行李离开。王进起身到后边马槽看马,准备刷洗喂遛。可巧看见空地上有一个后生光着膀子,刺着一身青龙,银盘一样的面庞,大约只有十八九岁,拿条棒在那里挥舞。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