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由法国二十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所作,该传由三个名人的传记组成: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通过这几部传记,作者试图恢复二十世纪文学崇高的人道主义传统,恢复其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该书描写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名人传(读写达标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法)罗曼·罗兰 |
出版社 | 晨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名人传》由法国二十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所作,该传由三个名人的传记组成: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通过这几部传记,作者试图恢复二十世纪文学崇高的人道主义传统,恢复其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该书描写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 内容推荐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英雄传记”。《名人传》里的三个人,虽然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另一个是俄国的作家,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和国家不同,事业和贡献也都不同,但在创作过程中,其作者罗曼·罗兰紧紧地把握住这三位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目录 名师导航 贝多芬传 ◎原序 ◎第一章 ◎第二章 ◎后记 ◎贝多芬遗嘱 ◎思想录 米开朗基罗传 ◎导言 ◎力 ◎力的崩裂 ◎绝望 ◎爱情 ◎信心 ◎孤独 ◎死 ◎这便是神圣的痛苦的生涯 托尔斯泰传 ◎思想与灵魂的磨合 ◎写作生涯的开始 ◎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挣扎 ◎生命的终结 读后感 考点直击 参考答案 试读章节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的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他的祖父名叫路德维希,生在安特卫普,直到20岁时才住到波恩来,做当地大公的乐长,对贝多芬以后的音乐生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其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 贝多芬幼年时就表现出了出众的音乐天赋,过早地承担了家庭的重负。父亲把他当做神童一般炫耀,四岁时,他就被整天地钉在钢琴前。童年的贝多芬试图和父亲做抗争,父亲不得不用暴力来迫使贝多芬学习。 他少年时代就得操心经济问题,打算如何挣取每日的面包,那是来得过早的重任。11岁,他加入戏院乐队;13岁,他当了大风琴手。1787年,他失去了他亲爱的母亲。17岁,他做了一家之主,还要照顾自己的两个兄弟和那不争气的父亲,因为怕父亲将自己的薪水全部拿去喝酒,乐队负责人直接将贝多芬父亲的工资给了贝多芬。贝多芬的童年尽管如此悲惨,尽管后来他几乎终身都在维也纳度过,然而这位音乐巨人却对家乡波恩永远保持着一种温柔而凄凉的回忆。 法国大革命爆发了,德国也没有能够幸免于难。波恩大学是新思想的中心。1789年5月14日,贝多芬报名入学,在德国文学课上,年轻的贝多芬听到,“专制的铁链斩断了……幸福的民族!……”1792年11月,正当战事蔓延到波恩时,贝多芬离开了故乡,住到德意志的音乐首都维也纳去。革命的情绪也影响着这位年轻的作曲家,他受着爱国情绪的鼓动,在1796—1797年两年内,他写了《行军曲》和《我们是伟大的德意志民族》两首爱国歌曲。第二交响乐所特有的战斗性,令人想起产生它的时代。法国大革命已经波及到维也纳。拿破仑数次战败奥地利,兵临维也纳城下。贝多芬渴望民族和国家的独立,希望大家同心协力地建立一个共和民主的政府,实现全人类的幸福。他写的《英雄交响曲》是以拿破仑为题材的,并献给了拿破仑。而拿破仑后来的称帝令贝多芬十分地失望,他转而歌颂人类的自由之神普罗米修斯。贝多芬的音乐,此时到处体现着历史战争的踪影,如《科里奥兰序曲》《第四四重奏》《热情奏鸣曲》《哀格蒙特序曲》,甚至《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这些音乐充分体现人类伟大的力量和勇气。后来,贝多芬开始厌恶法国的征略者。但他对于法国强烈的感情,依旧能很清楚地感觉到。此时,贝多芬已经开始焕发他天才的力量了,他知道他的意志所在,他相信自己。1796年,他在笔记簿上写道:“勇敢啊!虽然身体不行,我的天才终究会获胜……”那时他才初露头角,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次钢琴演奏会,震惊了欧洲的音乐界。 然而痛苦已在叩门,它一朝住在他身上之后永远不再退隐。1796年至1800年,病魔开始它的酷刑。从1796年起。贝多芬已经开始耳聋。这病也许是受遗传的影响,也许与他母亲的肺病也有关。贝多芬1796年所患的耳咽管炎,到1799年变成剧烈的中耳炎,因为治疗不善,随后成为慢性的中耳炎,并产生了严重的后果。耳聋的程度逐渐增加,而贝多芬全部的作品可以说都是在这之后写成的。耳朵日夜作响,他的心脏也受剧烈的痛楚折磨。听觉越来越衰退,在前几年中他瞒着家人,连对最心爱的朋友们也不说;他避免与人见面,使他的残废不致被人发现;他独自守着这可怕的秘密。在他晚年,据说他用一支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内,一端咬在牙齿中间,用以在作曲时听音。多么巨大的苦难!巨人的创造力此时反而爆发出来,这种悲剧式的愁苦,反映在《悲怆奏鸣曲》《七重奏》《第一交响曲》等一批名曲当中。这些曲子不光是有悲伤也有生命的快乐,那些美妙的岁月,一下子是消灭不了的;当它们不再存在时,光辉依然照耀着生命。在这些肉体的痛苦之上,贝多芬还经受了爱情的折磨,他对于爱情的神圣抱着坚定的观念。这样的一个人受着爱情的欺骗,成为了爱情的牺牲品。他不断地钟情,如醉如狂般颠倒,他不断地梦想着幸福,然而立刻幻灭,随后是悲苦的煎熬。 1801年时,贝多芬将那首著名的作品《月光奏鸣曲》献给热恋着的朱丽埃塔·圭恰迪妮,可是他为这段爱情却付出了很高的代价。自身的残疾和贫困的生活使贝多芬格外自卑,而圭恰迪妮却是稚气而自私的,这使贝多芬十分苦恼;后来这女子嫁了一位富有的伯爵。贝多芬坚强的天性是不易屈服的,在给弟弟的信中,他写道:“我的体力和智力突飞猛进……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不过才开始。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噢!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该是多美!” 这爱情,这痛苦,这些屈辱,内心的悲剧,都体现在他的《月光奏鸣曲》《幻想奏鸣曲》以及六支宗教乐曲中。他渴望爱情,更热恋着生命。 幸福在他眼前显现了。1806年5月,他和特雷泽·特·布伦瑞克订了婚。在她还是一个小姑娘时,她就爱上了他。他这一年所写的《第四交响曲》是一朵精美的花,蕴藏着贝多芬一生比较平静的日子的香味。有人说:“贝多芬那时竭力要把他的天才,和一般人在前辈大师留下的形式中所认识与爱好的东西,加以调和。”爱情的温暖,对他的举动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影响,这时他兴致很好,心灵活跃,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穿着也很讲究。爱情的美好影响一直保存到1810年,使他结出了最完满的果实,创作出了《第五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热情奏鸣曲》《第十七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等一批传世的经典曲目。 出乎意料的是,这段爱情并没有开花结果,出于某些神秘的理由,也许是贝多芬的贫困,没有高贵的出身,这段爱情终究是令他感到屈辱的。又或许是因为他愤世嫉俗的性情,他的病情,使他的爱人受难,他们最终解除了婚约,然而双方都对彼此保持着终生的爱恋,直到生命终结。他在笔记上又写道:“屈服,深深地向你的命运屈服。只在你的艺术里才有幸福。上帝!给我勇气让我征服我自己!” P4-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