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于伶卷)(精)
分类
作者 孔海珠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大萝卜 (是三人中间比较大的一个)唧!还没有生意!(不耐烦地)

高丫头子 没有生意怎……(咳)怎么好呐?

大萝卜 怎么好?等呀!

小狗子 (三个人中间他比较狡猾)大萝卜,我不信:我们没有来之前,你没做到生意。你一定有过生意了;妈的,你抢先,你赶早,你……

高丫头子 ……抢(咳)抢生意!

小狗子 对了,大萝卜,不要脸,你抢生意!抢饭碗!

大萝卜 (不服气地)怎么?你们同我是一样的倒霉鬼,你们有什么生意给我抢不抢?

小狗子 你说,你抢过生意没有!(强硬地)抢过没有!

大萝卜 (生气地挥着拳)你怎么!(走过来指着小狗子)

小狗子 (有点胆怯了)高丫头子,你说过他抢生意么?

高丫头子 (怕小狗子把大萝,卜的拳头推移到自己身上来,霍地站了起来)唔——(咳)——唔——(走开了几步)

大萝卜  (胜利了)哈哈,不敢说了吧!

高丫头子 生意是很多,就得不到手!(指高处)瞧,这么多打桩的人,哪一个头发不长?长得跟鬼一样!

小狗子 (得了和好的机会了)真的,大萝卜你说,这些人为什么不爱剃头?都当长毛?

大萝卜  人家整天地打桩还吃不饱肚皮,有什么法子?就只好让头发长得跟鬼一样了!

高丫头子 唉,每天我能剃到三个头,我就好了!有命了!

大萝卜 三个,好容易?一个也就马马虎虎了!

小狗子 今天有个屁!

高丫头子 你们没有生意倒还不要紧,我可不得了!会给师傅打死的!

大萝卜 做不到生意,谁的师傅不打人?

小狗子 讲到师傅真是他妈勒的,他们自己空在店里等不到生意,就专会打徒弟来出气!

高丫头子 你们总比我打得少,你们没有领照会;我家师傅花了钱给我领了照会,还跟你们一样做不到生意,才打得厉害呢!(咳)打了还不算,跪在地上不许吃饭,不许睡!

大萝卜 你这样病了,还,还……

高丫头子 他管你病还是死!他只晓得花钱买了照会,没有生意就该打!(咳)照会,断命的照会!我恨不得把它撕了!

小狗子 好呀,有了照会就不怕巡捕了!

大萝卜 对了,高丫头子,巡捕来了,就只有你神气了。我们逃,让你有照会的一个人做生意,谁也抢不了你的饭碗!

高丫头子 我宁愿没有照会,反正有照会的跟没有照会的同样没有生意!内声香瓜子……香瓜子……

小狗子 唔,生意来了。[大家紧张起来。卖香瓜子的女孩从左面上。女孩香瓜子,香瓜子要哦?

小狗子 (开玩笑地)头要剃哦?我们给你剃头,换你的香瓜子,好哦?

大萝卜 (笑)好,好!头要剃哦?

小狗子 (去拉女孩的头发)来吧,我……女孩(避)小鬼!

大萝卜 哈哈,小狗子,小鬼!

小狗子 小婆娘,你骂人,你!(追去抓她)女孩(避)规规矩矩,香瓜子买哦?一个铜板一盅子。

大萝卜 大廉价,两盅卖哦?女孩不,不够本。  高丫头子 听你的口音,你也是江北高邮人?女孩我是。你呢?

高丫头子 我是邵伯……

大萝卜 啊,乖乖不得了,高丫头子跟她姑娘家认同乡了!

小狗子 (打趣地)“乖乖弄底东,六十六,高邮到邵伯!姊姊妹妹开了花……”女孩(不好意思地)不要开玩笑,打绷,香瓜子到底要哦?

高丫头子   大萝卜 ,买一个铜板吧。

大萝卜 我没有钱。女孩(对高丫头子)帮帮忙,买一个铜板吧,我实在没有生意!

高丫头子 我,我……(咳一阵,摇头)

小狗子 (指高丫头子那张长方凳上的抽斗)这里有铜板没有?(拔开看)一块胰子。女孩(失望地)唉![骑脚踏车的巡捕影子从左边掠过。

大萝卜 巡捕!巡捕![卖香瓜子的女孩急忙提篮往右匆匆下。高、r头子习惯地往内衣袋里拿照会。小狗子拿家伙准备逃走。

大萝卜 哈哈,过去了!

小狗子 (回头,见没有巡捕,骂) 大萝卜;骗人……骇死我了!(坐在  高丫头子 的凳上叹气)

大萝卜 谁骗你,那边有两个骑脚踏车的巡捕过去了!

高丫头子 (突然哭了出来)噘噘——

小狗子 咦!高丫头子哭什么?

高丫头子 照会,我的照会失掉啦!回去师傅会打死我的!抓到巡捕房去要罚钱!

大萝卜 你放在什么地方的?

高丫头子 我老是放在里面这个口袋里的,没有了!

小狗子 小心点找找看。

高丫头子 找过了。

大萝卜 (帮他找)这些口袋呢?

高丫头子 一共两个口袋,都找遍了,都没有!

大萝卜 唉,怎么办呢?

高丫头子 怎么办?我该死了!我……(咳)我师傅说过的,给巡捕抓了去,他没有钱来赎我,让我吃官司;吃一世!洋官司!P4-7

后记

于伶,1907年2月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西南乡的一个山村。原名任锡圭,字禹成,从小爱好文艺和古典诗词。在家乡读了五年私塾后,1920年春到离家二十里地的燕山尚志小学住读。1923年夏考入苏州草桥的江苏省立二中,在校期间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刊,参加演出宣传反帝的自编幕表戏。1926年进苏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苏州中学师范科),除了每天坚持长跑体育锻炼外,对戏剧的兴趣日益浓厚。从读剧本开始,进而成了进步剧作的业余演出者和组织者。不久,加人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求知的愿望使他北上,进了北平大学法学院俄文政经系学习。参加秘密读书会,专读马列主义理论著作。1931年6月加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北平分盟。“九一八”事变后,于伶投入到抗日爱国的运动中,并开始了戏剧创作,接连写了三个独幕剧。当北方地下党组织在北平成立了剧联的北平分盟,于伶成了骨干力量,作为学生,演剧、罢课,甚至和军警发生冲突。在剧运的火线上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组织安排,于伶来到上海,马上加入到左翼戏剧家总盟的工作,自然重心在戏剧运动的领导。从文明戏,到学生参加公演,进而到社会的业余演出,无不是进步话剧运动在推动。爱国、民主、揭露黑暗、反对封建压迫是当时剧目的主题,演出的文本只有符合时代的需要,符合人民的呼声,才能争取到观众。正如田汉所说:“中国自有戏剧以来,没有对国家民族起过这样伟大的显著作用。抗战以前,戏剧尽了推动抗战的作用,抗战开始以后,戏剧尽了支持抗战鼓动抗战的作用。”而于伶的戏剧道路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于伶从1931年开始剧本创作,他的作品是时代的记录、人民的心声。戏剧创作与时代同步,是于伶的创作特色。他创作的独幕剧《回声》、《汉奸的子孙》、《神秘太太》等因贴近时代,成了当时上演次数最多的剧目。在“孤岛”时期,他曾经创作过三十三个独幕剧,有“独幕剧大家”之称。从“国防戏剧”转入“抗战戏剧”的创作时期,他放弃了在独幕剧创作上已有声誉的“尤兢”这个名字,开始用“于伶”这个笔名创作了十七部多幕剧(不包括集体创作五部)。“一个笔名的改变,代表了作者的再出发和新生”。

上海抗战爆发后,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火。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迅速建立了十三个上海戏剧界救亡演剧队、三个战地服务团和一个京剧界救亡协会,分赴全国各地宣传抗日。党组织决定,救亡演剧十二、十三队由于伶带队,留守环境日益险恶的“孤岛”上海。于伶从此开始了在上海特殊环境下新的战斗生活。

“孤岛”时期,于伶负责主持上海剧艺社,大量上演进步、爱国的剧目;同时,培养了一大批演剧人才和各种剧务人才。并和相继成立的一百多个业余剧团和同时演剧的几十个剧团互相支持、探讨剧艺,使话剧观众从知识阶层推广到市民群众,扩大了话剧的社会影响,带动了“孤岛”戏剧运动的高潮,积累了话剧长期职业公演的经验,这些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并且,剧艺社在建立广泛的文艺界的爱国统一战线诸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树立了在特殊环境下党领导剧团,用文艺武器宣传抗日的典型,受到长江局书记周恩来的充分肯定与党内表扬。

由于于伶长期生活在上海,他的创作贴近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他的多幕剧《夜光杯》、《女子公寓》、《花溅泪》、《夜上海》、《长夜行》、《七月流火》都是反映“孤岛”上海市民抗战这样的主题,创造了用话剧表现上海人民抗战的历史画卷。

夏衍曾经赞许于伶“是一个善于打乱仗的人”,即是指他领导的剧社,长期在复杂的声色犬马的上海一,与各色人等周旋,以公开的或半公开的身份,从事秘密的或半秘密的工作,在善于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中,始终保持着既清醒又容忍的海派特色。同时,抗日救亡民主运动使戏剧界在联合抗战的大旗下空前团结。

抗战时期创造了话剧的黄金时代,这和在上海有于伶等一批有艺术追求的革命戏剧家是分不开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于伶长期居住在上海,1955年开始写他熟悉的人物《聂耳》,因病未能完成。后受潘汉年事件的影响,不能工作。1959年于伶和孟波(音乐)、郑君里(导演)共同完成了电影剧本《聂耳》。1962年完成了描写“孤岛”时期职业妇女茅丽瑛参加妇女运动,惨遭特务杀害的五幕剧《七月流火》。剧本得到李健吾等著名剧评家的好评。

“文革”中于伶受到迫害,被关押十年,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然而一有时机,他即创作反映党的“一大”的剧本《开天辟地》,后因故没有公开发表。

上海是于伶魂牵梦绕的地方,不管他在什么地方、处于怎么样的境地,他的创作离不开“写上海”这样的题材,热情讴歌上海人民抗敌的革命精神,颂扬爱国主义。他不屈不挠地进行话剧创作,为了他钟爱的艺术,为了反映中国人民优秀的一代。他描写的上海市民抗战历史画卷,不仅为上海的话剧舞台增添了亮色,而且永远留在中国戏剧的历史画廊中。

1997年6月7日,于伶在上海华东医院去世,享年九十岁。2007年6月,于伶百年诞辰之际,上海隆重举行纪念座谈会,彰显他的业绩,缅怀他的人格,表达对这位为上海文化作出贡献的老人的崇敬。

本卷的编选,以于伶的创作时间为序,有三部独幕剧、一部三场报告剧、三部多幕剧和一部电影剧本,共八部组成。其中,电影剧本《聂耳》选自《于伶剧作集》第四卷,1987年10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其余七部作品均选自《于伶剧作选》,1979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以上作品除《长夜行》在桂林写作完成,大多作品在上海创作完成,作品以反映上海为主要内容,表达了上海这座城市的不屈历史和人民的心声。由于本卷容量有限,编选过程中曾与其家属商量讨论,希望能符合已远离我们的于伶老人的心愿。是为幸。

孔海珠

2009年2月24日

目录

凡例

前言

蹄下(独幕剧)

回声(独幕剧)

——梅世钧之死

汉奸的子孙(独幕剧)

浮尸(三场报告剧)

夜上海(五幕剧)

长夜行(四幕剧)

聂耳(电影剧本)

七月流火(五幕九场话剧)

编后记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总目

序言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代的到来,如何更加自觉地发挥和弘扬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软实力”,自然便成为国家和民族新的文化发展战略的着眼点。缘于此,上海市作家协会和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编纂的《海上文学百家文库》,也自当要从建设上海文化大都市的基础性文化工程着眼,充分发挥历史的文化积淀和展现深厚的学术渊源,广采博辑,探幽烛微,以期起到应有的咨询鉴赏和导向传承的作用。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上海文学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来梳理开掘上海近二百年以来的历史文脉和文学矿藏,温故知新,继往开来,无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文库》以131卷的文本规模,精选汇集了19世纪初期至20世纪中叶在上海地区出现的约270位作家和他们的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经久的艺术魅力的约6000万字的代表作品,集中展现了上海文学的深厚底蕴和辉煌成果,这是我们应该极为珍惜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当前有待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文学事业也将是一种很好的推动和激励。

早在上个世纪初,上海作为一个面向世界的文化都会,对全国文化人才逐步形成了一种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态势,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有效地促进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繁荣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所谓“海派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是近百年来全国四面八方文学人才云集上海、共同参与的结果。正像鲁迅先生当年所说的那样,“所谓‘京派’与‘海派’,本不指作者的籍贯而言,所指的乃是一群人所聚的地域,故‘京派’非皆北平人,‘海派’非皆上海人”(《鲁迅全集》第5卷,第352页)。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所以我们在编选这部《海上文学百家文库》时,主要不以作者的出生地域为界,而是视其是否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参与了上海文学事业的共建共荣,并获得重要的文学成就为取舍。

上海作为我国开埠早并兼有海洋性文化特征的世界大都会,在西方的各种学术思潮和理论流派的交流和渗透下,在文化、文学方面自然也得了风气之先,使得上海的传统文化和保守思潮受到很大的冲击和洗礼,而各种新锐的学术思想、文化新潮和创作流派,则纷至沓来,一发而不可收,从而奠定了上海文化和文学开放性、现代性的基础。时至今日,文化艺术的多元互补、兼收并蓄已经成为人类思维方式和审美要求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当前不可逆转的世界文化的大整合、大跨越的历史潮流面前,我们必须以更加自觉的文化心态与创新精神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人类的美好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规模宏大,卷帙浩繁,在编选过程中除了直接参与本书编辑工作的编委和有关人员的通力合作,还得到人选作者的家属和海内外文化界人士的热情关注和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信息和资料,特此铭记,以表谢忱。

2010年3月

内容推荐

本卷的编选,以于伶的创作时间为序,有三部独幕剧、一部三场报告剧、三部多幕剧和一部电影剧本,共八部组成。其中,电影剧本《聂耳》选自《于伶剧作集》第四卷,1987年10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其余七部作品均选自《于伶剧作选》,1979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以上作品除《长夜行》在桂林写作完成,大多作品在上海创作完成,作品以反映上海为主要内容,表达了上海这座城市的不屈历史和人民的心声。

编辑推荐

于伶从1931年开始剧本创作,他的作品是时代的记录、人民的心声。戏剧创作与时代同步,是于伶的创作特色。他创作的独幕剧《回声》、《汉奸的子孙》、《神秘太太》等因贴近时代,成了当时上演次数最多的剧目。在“孤岛”时期,他曾经创作过三十三个独幕剧,有“独幕剧大家”之称。从“国防戏剧”转入“抗战戏剧”的创作时期,他放弃了在独幕剧创作上已有声誉的“尤兢”这个名字,开始用“于伶”这个笔名创作了十七部多幕剧(不包括集体创作五部)。“一个笔名的改变,代表了作者的再出发和新生”。

本卷的编选,以于伶的创作时间为序,有三部独幕剧、一部三场报告剧、三部多幕剧和一部电影剧本,共八部组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