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上下)/世界旅行与探险经典译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阿尔弗雷德·罗素·华莱士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上下)》(作者阿尔弗雷德·罗素·华莱士)完成于约一百五十年前,至今仍名列自然历史经典作品之林。华莱士在本书中细心纪录了马来群岛各岛屿尚未受骚扰的原始状况,为无以计数的读者呈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有大花草科的巨花、“蝴蝶中的王子”大型绿翼鸟翅蝶、酷似人类的红毛猩猩、绝美的天堂鸟、美得几乎难分轩轾的各色昆虫,还有风俗各异的岛民和奇特的自然地理景观。

内容推荐

一八五四年三月,博物学家华莱士离开英国前往马来群岛,目的是发掘并采集西方世界不曾知悉的动植物种。他在海岛之间流浪八年,旅行约一万四千英里,总共采集十二万余件生物标本。期间,他不仅在病床上提出了石破天惊的演化论,还指出这众多岛屿的动植物分类有着亚洲与澳洲的隐形分界线。《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上下)》(作者阿尔弗雷德·罗素·华莱士)记载的是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大花草科的巨花、“蝴蝶中的王子”大型绿翼乌翅蝶、酷似人类的红毛猩猩、绝美的天堂乌、美得几乎难分轩轾的各色昆虫,《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上下)》还有风俗各异的岛民和奇特的自然地理景观。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地理概述

第一部 印度—马来群岛

第二章 新加坡

一八五四年至一八六二年间数次造访新加坡市与岛的

素描印象

第三章 马六甲与金山

一八五四年七月至九月

第四章 婆罗洲

红毛猩猩的原乡

第五章 深入婆罗洲内陆

一八五五年十一月至一八五六年一月

第六章 婆罗洲

戴雅克人

第七章 爪哇

第八章 苏门答腊

一八六一年十一月至一八六二年一月

第九章 印度一马来群岛的博物志

第二部 帝汶岛群

第十章 巴厘岛与龙目岛

一八五六年六、七月

第十一章 龙目岛居民的风俗礼节

第十二章 龙目岛拉甲统计人口的方法

第十三章 帝汶岛

古邦,一八五七年至一八五九年;帝力,一八六一年

第十四章 帝汶岛群的博物志

第三部 西里伯斯岛群

第十五章 西里伯斯岛

望加锡镇:一八五六年九月至十一月

第十六章 西里伯斯岛

一八五七年七月至十一月

第十七章 三访西里伯斯

万鸦老:一八五九年六月至九月

第十八章 西里伯斯的博物志

第四部 摩鹿加群岛

第十九章 班达岛

一八五七年十二月、一八五九年五月及一八六一年四月

第二十章 安波那岛

一八五七年十二月、一八五九年十月及一八六○年

二月

第二十一章 摩鹿加岛群——千那地岛

第二十二章 吉洛洛岛

一八五八年三月与九月

第二十三章 从千那地往开翁群岛与巴占岛

一八五八年十月

第二十四章 巴占岛

一八五八年十月至一八五九年四月

第二十五章 西兰岛、戈兰岛与马塔贝洛群岛

一八五九年十月至一八六○年六月

第二十六章 布鲁岛

一八六一年五至六月

第二十七章 摩鹿加群岛的博物志

第五部 巴布亚群岛。

第二十八章 搭马来土帆船从望加锡到阿鲁群岛

一八五六年十二月

第二十九章 凯岛群岛

一八五七年一月

第三十章 阿鲁群岛——多波之旅

一八五七年一月至三月

第三十一章 阿鲁群岛内陆之旅

一八五七年三月至五月

第三十二章 阿鲁群岛——二度住在多波

一八五七年五月与六月

第三十三章 阿鲁群岛的地理学与博物学

第三十四章 新几内亚——多雷

一八五八年三至七月

第三十五章 从西兰岛往卫古岛之旅

一八六○年六、七月

第三十六章 卫古岛

一八六○年七月至九月

第三十七章 从卫古岛到千那地岛之旅

一八六○年九月二十九日至十一月五日

第三十八章 天堂鸟

第三十九章 巴布亚诸岛的博物志

第四十章 马来群岛的人种学

附记

附录一 论马来群岛人种的颅骨与语言

附录二 收录词汇表

附录三 阿尔弗雷德·罗素·华莱士小传

试读章节

马来群岛两大区的最大对比,首当推巴厘岛和龙目岛,这两座岛屿十分接近,岛上物种却大不相同。在巴厘,我们见到须型、果鸫及啄木鸟,但一到龙目岛,这些生物杳然消失,只见巴厘或更西诸岛上完全没有的成群冠羽鹦鹉、吸蜜鸟与营冢鸟。这两座岛屿之间的海峡宽仅十五英里,因此我们只需花费两小时便可自地球的一个大区域到达另一个大区域,而两区域在动物物种的主要差异,竟有如欧洲与美洲般不同。假使我们从爪哇或婆罗洲旅行到西里伯斯或摩鹿加,这种差异就更为显著了。前者的森林中尽是多种猴,以及野猫、鹿、灵猫与水獭,还经常看到各种松鼠;但在后者,你看不到这些动物,撇除各岛都有的野猪及西里伯斯与摩鹿加群岛的鹿(可能是最近才引进)之外,具握尾的袋鼯堪称是唯一的陆生哺乳类动物。西部诸岛最多的鸟类是啄木岛、须型、咬鹃、果鸫与叶鸫:这些鸟类每天都见得到,并形成该区鸟类族群的特征;但在东方诸岛,这些鸟全杏然无踪,较常见的是吸蜜鸟与吸蜜小鹦鹉。博物学家会误以为自己身处新世界,而难以察觉他其实只是几天内从一区进入另一区,毕竟这几天他眼前始终看得到陆地。

上述事实可引证于爪哇与婆罗洲以东的所有诸岛中,虽然有些岛屿可能实质上从未与澳洲或太平洋洲连接过,基本上却是澳洲古大陆的一部分。澳洲必定是在西方诸岛从亚洲分开来前就与亚洲大陆破裂分离;同时,还可能是在亚洲的极东南端从海底隆起前就裂离开来,因为婆罗洲与爪哇的大部分陆地是在相当晚近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同时东马来诸岛与澳洲在生物物种上差异颇大,加上两者间分隔着深邃的海洋,这些都明确指出两者已孤立了相当久远的年代。

有趣的是观察各岛间的浅海,总透露出晚近有过陆地相连的情事。阿鲁群岛、密梭岛、卫古岛,还有约比(Jobie/Yapen)岛的哺乳类动物及鸟类物种和新几内亚岛非常接近,相符程度远比摩鹿加群岛来得高,而我们在它们与新几内亚岛之间找到了一片浅海。事实上,以环绕新几内亚一百英寻海深为分离线,刚好可准确画出真正的天堂鸟的分布范围。

更值得注意的是,从生物多样性的显著差异把马来群岛划分为两区时,其与地形及气候区分并无任何对应——若再把这种发现连结起特殊生命形态对外在环境的依赖理论,无疑是非常有趣的一点。两区虽然都有绵延的大火山带通过,但这似乎在生物的同化上毫无效应。婆罗洲与新几内亚两者间密切相似,不仅面积都很大,也都没有火山,在地质结构变化、气候稳定性及森林植被的外观上亦复相似。再就摩鹿加群岛而论,它在多火山结构、极度肥沃的土壤、茂密森林与频繁地震等方面,都是菲律宾群岛的翻版;此外,巴厘岛与爪哇东部的气候及土壤非常干燥,与帝汶岛几乎无分辕轾。然而,以上每两组岛群虽然形成方式一样,气候相同,也同样沐浴在汪洋中,但当我们比较其动物物种时,却展示极尽可能的强烈对比。没有其他地方像该地区一样,如此直接与明显地抵触这一则古训——栖息于不同地区的生物形态差异度或类似度,是该地区环境本身差异的反应。婆罗洲和新几内亚这两个不同的地区有极相近的自然环境,但动物学上的差异却像南北极一般;此外,具有干风、辽原、石质漠地、温带气候的澳洲,所分布的鸟兽竟和新几内亚栖息在炎热、潮湿、崇山峻岭、茂密的森林的物种密切相关。

为了更清楚地叙述我认为这种巨大对比是如何形成的,先让我们假想一下,若地球上两个对比强烈的地区被自然媒介拉近成毗邻相连,会发生什么事?虽然生长在亚洲与澳洲的生物大相径庭,世上没有其他地方能相比,但非洲与南美洲的差别也甚大,而这两个区域正好可用来陈述我们的问题。非洲有狒狒、狮、象、野牛与长颈鹿,南美洲则有蛛猴、美洲狮、貘、食蚁兽与树獭;至于鸟类,非洲的犀鸟、蕉鹃、鹂及吸蜜鸟,与南美洲的犀鸟、金刚鹦鹉、太平鸟与蜂鸟形成极端的对比。P17-19

序言

想必不少读者会问我,为何在返国六年后才姗姗完成这本书?我觉得就这一点我有义务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我在一八六二年春抵达英国时,发觉自己身陷一房间的箱子里,那些是我一次次寄运回来、打算私藏的标本:约包纳一千物种的三千余件鸟类皮羽、约七千物种的两万多只甲虫与蝴蝶,以及一些哺乳类兽和陆生螺贝。这大宗标本大部分我已暌违多年,加上当时我身体孱弱,光是拆封、归类和安置,就花费了一段不短的时间。

我很快就决定,须等到我将采集品中最重要的大类命名与描述完成,并解决采集时曾惊鸿一瞥的物种变异与地理分布上的若干有趣问题,我才能出版著述作品。当然,我可以马上先发表笔记与日志,留下所有博物学问题等待来日解决;但此非我愿,不但让朋友失望,也无益于社会大众。

自从回国到现在,我已在《林奈动物与昆虫学会论文集或公报》上发表了十八篇论文,描述或归类我采集的部分标本;此外,我还在各类科学期刊上发表了十二篇与标本相关的一般性主题论文。

我的采集品中,近两千种鞘翅目昆虫及数百种蝶类已由各国知名博物学家予以描述,但尚存更多标本有待描述。从事这项心力交瘁的工作以造福科学界的学者中,我必须提到伦敦昆虫学会的已故理事长帕斯科先生,他几乎将我庞大的天牛收藏(现在他手中)全数完成分类与描述。这些天牛为数一千多种,其中至少九百种先前未曾描述过,也未见于欧洲各陈列所。

其他各目昆虫有两千多种,现今为威廉·桑德斯收藏,经由他的安排,大部分标本已交由优秀的昆虫学家进行描述。单是膜翅目就超过九百种,其中两百八十种蚂蚁中有两百种是新种。

这本游记蹉跎了六年,让我有机会撰写出一本有趣且深入的书籍,一一罗列从采集品中研究出来的主要结果。此外,由于我描述的国家很少有人去过或著书描述过,他们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也不至于有大变动,因此我深信——也希望——读者六年前没读到我的书(或许读者因此把它抛到九霄云外了)的缺憾,现在将为更大的收获所弥补。

写作计划

我现在要谈一谈我这本书的写作计划。

我到各岛屿的旅程受限于季节与交通工具。我常间隔相当长的时间数度造访某些岛屿,有时两三次,有时甚至重复四次之多。如果依造访的时间顺序书写必会使读者摸不清头绪,也让他们不知身处何地I力Ⅱ上我时常提及的许多岛群是依其特有的动物与居民的特点来区分,读来更易迷糊。因此,我采用了兼及地理学、动物学和民族学的安排法,按照最自然的串连顺序依次逐岛介绍,但同时又尽量配合我实际造访的顺序。

我把马来群岛分为以下五个岛群:

一、印度一马来群岛:包括马来半岛、新加坡、婆罗洲、爪哇与苏门答腊。

二、帝汶岛群:包括帝汶岛、弗洛雷斯(Flores)岛、松巴哇岛、龙目岛及几个较小岛屿。

三、西里伯斯岛:另包含苏拉群岛与布东岛。

四、摩鹿加群岛:包括布鲁、西兰、巴占、吉洛洛与摩帝岛,以及较小岛屿千那地、第多利、马基安、开翁、安波那、班达、戈兰与马塔贝洛。

五、巴布亚岛群:由新几内亚大岛与阿群岛、密梭岛、沙拉哇地岛、卫古岛,以及其他若干岛屿构成。凯群岛虽然在动物学与地理学上隶属摩鹿加岛群,但鉴于其民族学特性,也纳入本组内。

书中每描述完一组岛群,会紧接着一个描述该地区自然史的章节;因此,这本书可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处理马来群岛的一个自然地理区。

第一章是概述,说明整个区域的地理学;最后一章简介马来群岛及其邻近地区的各种族。经过这番说明,再辅以书内地图,我相信读者始终能明了书中所述地点,以及游历者前进的方向。

我深知本书涉及的范畴太广泛,相对来说,这本游记不过是浅尝而止。然而,就内容而言,我尽力求精确。全书所有情节与描写几乎都是现场笔记,最多只略做文字修饰。在我撰写本书的博物志及其他许多部分时,是希冀引起读者对物种源起与其地理分布相关问题的兴趣。在某些案例中,我能够详述己见;在其他案例中,则鉴于所涉主题太复杂,我觉得最好专注陈述问题中较有趣之情事,至于答案则请读者从达尔文@先生许多著作中演绎的原理去寻觅。我希望书中的丰富插画能提升这本书的趣味与价值,这些是依据我的草图、照片或标本绘成,更是针对真正能呈现本书的情节与叙述而精选的。

我要感谢有幸在爪哇结识的伍德伯里兄弟华尔特(Walter)与亨利(}{enry)两位先生,承蒙提供众多风景与土著的照片,对我帮助甚大。桑德斯先生好意让我画下奇异的角蝇;我也要感谢帕斯科先生借给我两只极为罕见的长角天牛标本,它们就描绘在婆罗洲甲虫的图版上。其他据以绘图的标本都是我的私人收藏。

 采集时间和标本量

 由于我旅行的主要目的乃采集博物标本,作为私藏并供应复本给博物馆与业余收藏者,因此,我对采集到并完好运送回国的标本会做一番概述。我也必须先说明,我通常有一两位,有时三位马来人在旁协助,约有一半时间则仰赖英国小伙子查尔斯·亚伦的帮助。虽然我离开英国只有八年,但我在马来群岛旅行了约一万四千英里,共计六十至七十旅次,由于每次都得花费些时间进行事先的准备,也多少会浪费些时光,我相信真正的采集时间不到六年。

我的东方采集量为:

哺乳类动物  三百一十件

爬虫类  一百件

鸟类  八千零五十件

贝介  七千五百件

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  一万三千一百件

鞘翅目昆虫  八万三千二百件  其他昆虫  一万三千四百件

生物标本总计  十二万五千六百六十件

现在尚得感谢所有提供协助或资讯的朋友。我特别要感谢皇家地理学会的评议会,由于其难得的推荐,我才能获得祖国与荷兰政府的重大协助;其次我要感谢桑德斯先生,他在我旅程的早期不遗余力地鼓励我,令我受益良深。此外,我对史蒂芬斯先生更是铭感五内,他是我的代理人,承蒙他照料我的采集品并提供我有用的资讯与各项所需。

我相信,上述友人以及其他对我的旅行或采集感兴趣者,在阅览这本书的过程中,能获得我自己在本书叙述的场景与物件中所感受到的若干乐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5: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