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知识制作人(七项修炼与成长阶梯)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章永宏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互联网催生了知识平台,催熟了知识付费。两个严峻的时代命题等待传统知识工作者解答:好事坏事?何去何从?
本书作者以30年书业经验为基础,以10年互联网实践为依托,提出了知识制作人的核心概念,为上述命题提供解决方案:融合新媒体与旧媒介的边界,化解现代技术与传统技能的矛盾,依赖于知识制作人的成长。
全书共分3篇11章,分别回应知识制作人的三大成长问题:从何而来?成为什么?去往何处?一位卓越的知识制作人,必须经历专业理念的建立(上篇)、七项技能的修炼(中篇)、三种角色的转变(下篇),才能画出美妙的职业曲线。
不管你正在从事还是准备从事知识制作工作,无论你在传统行业还是新兴媒体领域,都能从本书中找到工具、方法和思想上的启发和共鸣。
作者简介
章永宏,博士、副编审。现为复旦大学出版社编辑。本科、硕士、博士分别毕业于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做过6年图书管理员、21年图书编辑。其间尝试过多种知识产品的策划和制作,对图书及其衍生品的生产较有心得。出版的著作有《弱者的说服》《未来的组织》等。
目录
上篇 知识时代的崛起
一、时代的黄金
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
知识是什么?
知识产品三要素
二、知识制作人的崛起
知识制作人是谁?
知识制作五原则
中篇 知识制作人的七项修炼
一、算法
不懂指标,难“测”效益
传统算法:两个公式
互联网公司的新算法
二、定位
定位即创造不同
三角定位法
绘制路线图:产品策划案
三、资源
无资源,不制作
七种关键资源
四、整合
困在系统里?
将“想到”变成“做到”
用系统推进行动
五、跟进
以人成事
共创成果
运用组织系统的力量
六、运营
制作人就是首席运营官
运营“四重奏”
运营用户还是运营作者?
七、创新
创新始于产品
创新源于客户
终极方案:模式创新
下篇 终身学习者
一、成长先于成功
成长学?成功学?
制作人的成长阶梯
二、制作人的能力发展
审稿人:作品工匠
策划人:产品经理
经理人:商业系统创造者
结语 用使命赋能事业
序言
时代变了,变快了,变
复杂了,变得不确定了。与
图书打交道三十多年,这是
我最强烈的感受。
造成变化的一股主要力
量是信息技术革命。无处不
在的互联网与新媒体,到底
对我们和世界有多大影响?
也许没有人能回答,但我确
定,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它的
力量。
拿读书来说吧。最早是
在图书馆借阅,后来自己到
书店购买,再后来通过电商
平台下单。现在,不少人下
载了微信读书App后,就极
少买纸书了。在这类App里
有海量的图书品种供你选择
,如果读得多,可以换成积
分,之后不用花钱就能读。
不仅如此,你还可以复制、
收藏、发表意见、跟朋友讨
论。有了这些功能和体验,
人们似乎找不到买纸书的理
由了。
微信读书只是微信生态
的一部分,微信生态的基础
是超过十亿的用户。所谓生
态,就是自然进化出来的“
生命系统”:微信构成基础
设施,微信读书生长于其上
。微信读书似乎并不挣钱,
而是为微信生态赋能:更多
的用户、更多的交互、更强
的联结,直到每个用户都难
以摆脱。
创造生态,大概是每家
互联网公司的梦想,也是投
资机构的“算盘”。自所谓“
知识付费元年”(2016年)提
出以来,大量资本进入知识
行业,催生了一批知识平台
。知乎、喜马拉雅、得到等
是其中的佼佼者。公开资料
显示,2021年,大大小小
的知识平台有数十家。所谓
平台,是指为供需各方(不
仅是双方)匹配交易的系统
。平台的目标是生态,方式
是汇聚与交互。
知识平台蓬勃发展,新
概念、新模式层出不穷。
UGC、IP、爆款、定制、精
准传播、社群运营、算法推
荐、免费、流量、端对端…
…到底发生了什么?新形势
对传统知识制作机构有什么
影响?最近十年,这些问题
一直挥之不去。
在看不清趋势的时候,
行动大概是消除不确定性的
最佳方式。十年前,我联系
过一家个人专业网站,其在
业内颇有名气,内容、作者
资源相当丰厚,我们当时谈
妥了合作方案,但合作因不
可抗力无疾而终。六年前,
公众号兴起之际,我一口气
注册了两个号,靠个人组稿
、发布、运营,苦于时间和
经费短缺,最终放弃。再后
来,我到其他平台试水,做
过个人账号,开发过课程,
尝试过讲书,深刻体验到一
得一失。“一得”是,平台大
势所趋,玩法变了;“一失”
是,个人再努力,基本徒劳
无功。对于前面的问题,自
己也有了粗浅的答案,即面
对平台化趋势,传统知识制
作机构只能顺应,或早或迟

怎么顺应?不断探索。
有变革意识的传统机构一直
在努力。从发行的线上化,
到构建融合出版体系,再到
共享出版计划,或多或少都
有了成果。然而,由于机构
的复杂性,变革艰难、挑战
巨大。其中,最难的部分莫
过于人的认知和习惯。
组织理论大师——从约翰
·科特到沙因——指明了变
革的成功标准:一种新的组
织文化。而组织文化被界定
为共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也就是说,只有当新的思维
被大多数人认同并自觉实践
时,新的组织文化才算形成
,变革也就成功了。
换个角度看,变革之所
以未能开启或半途而废,根
源在过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
习惯。请诸君扪心自问,有
没有意识到自己困在过去的
意识中?困而不知与困而知
之,代表了截然不同的境界
:守成与创新。大变局中,
哪一种态度更有未来?答案
不言而喻。
个体与个体不同,个体
与集体不同,集体与组织不
同。一个人很难对群体或组
织负责,反过来也一样。当
变局来临之际,最靠谱的做
法是对自己负责。当越来越
多的个体承担起探索、创新
、变革的责任时,则群体规
模增大,组织生机焕发,新
文化得以形成。文化的形成
是由己及人、积少成多、由
弱变强的传播过程。基于这
一点,个体的变革、成长才
成为本书的主题。
顺应变局,大体上有两
种策略:另起炉灶与渐进转
化。前者强调新建,后者强
调重构。对个人成长来说,
只能重构,因为你无法摆脱
过往,你要做的是积极参与
,探索新知。从知识产品的
角度看,期刊、公众号、讲
书、课程、知识秀等,都未
能超越古老的图书。论及知
识的含金量、复杂性、结构
化、专业度,图书仍是多数
人的首选。事实上,图书可
以对抗知识平台的副作用:
碎片化、快餐化、娱乐化。
正因如此,本书大量引用图
书案例,是为了传递两条信
念:图书制作经验对其他知
识产品一样有效;编辑核心
能力在平台时代依然管用。
当然,平台时代呼唤新
能力。拥有这些新能力,编
辑才能转变为制作人。转变
即成长,正如英文对人的称
谓“human being”—人是生
成的过程。本书论及的七项
能力,是我眼中的优秀制作
人“应该”拥有的技能,包含
传统和现代的技能。正是这
些技能驱动着知识制作人的
职业发展,这也是本书最后
的主题。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读
到此书,希望没有浪费您的
时间。如果有兴趣交流,可
以发电子邮件至
fdroach@126.com,也可以
给本书的责任编辑发送电子
邮件,邮箱地址为
jiahongfei@ptpress.com.cn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