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纲,出生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红山乡西寨村,1976年招录为国家干部。曾任中共酒泉地委宣传部宣传科长,酒泉地区行署文化出版处副处长,中共酒泉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地区文明办主任,酒泉市文化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2011年3月享受副地级待遇提前退休。
作者爱好写作,利用工作之余,先后创作编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党性锻炼》、《宣传文化工作如何为中心工作服务》、《机关工作初探》、《酒泉文化志》等作品。
《人生不空忙》讲述了他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生不空忙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屈纲 |
出版社 | 兰州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屈纲,出生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红山乡西寨村,1976年招录为国家干部。曾任中共酒泉地委宣传部宣传科长,酒泉地区行署文化出版处副处长,中共酒泉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地区文明办主任,酒泉市文化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2011年3月享受副地级待遇提前退休。 作者爱好写作,利用工作之余,先后创作编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党性锻炼》、《宣传文化工作如何为中心工作服务》、《机关工作初探》、《酒泉文化志》等作品。 《人生不空忙》讲述了他的故事。 内容推荐 《人生不空忙》讲述了屈纲的故事。 《》收录了“一次辍学”、“五更走读上高中”、“在列车上与人争座位”人生不空忙、“公社电话员”、“小小团委书记”、“我入党了”、“赴省城报到上班半路返回”、“学无止境乐无边”、“第一次赴省外考察学习”、“无愧孝子”、“我的姐姐姐夫”、“我的小家”等内容。 目录 序 第一章 我从红山根下走来 屈家口子 我的父亲母亲 碾盘底下拣米吃 哥哥跑新疆 芦沟河里驮羊粪 第二章 志气少年不服输 一篇作文写一本 最早当班长 姐姐出嫁 打土坯挣工分 一次辍学 五更走读上高中 在列车上与人争座位 第三章 工作求学两不误 公社电话员 小小团委书记 我入党了 赴省城报到上班半路返回 学无止境乐无边 第一次赴省外考察学习 第四章 大一家庭一世情 无愧孝子 我的姐姐姐夫 我的小家 第五章 机关工作的点点滴滴 工作岗位回避 接受部长考验 挑灯夜战 在瓜州蹲点 当科长的秘密 一篇调研报告 当副职的乐趣 戒烟戒酒也是人生大事 第六章 偿还文化活动中心债务 横下心来 债主逼债 借钱还账 舍不得卖门店 到北京要钱 付出与收获 第七章 建设酒泉飞天数字影院 立下军令状 外出考察 冬季施工 争取资金 带头集资入股 患下心脏病 第八章 思想工作当先 政治上关心下属 生活上排忧解难 思路决定出路 不谋私利,一心为公 第九章 创新文化 创办广场文化艺术节 春节团拜会演出形成品牌 推广普及广场集体舞 策划大型节会演出 四部舞剧的成功背后 编纂出版《酒泉文化志》 第十章 苦尽甘来 我当奥运火炬手 到人民大会堂领奖 享受副地级待遇 后记 试读章节 这一次,我和同行的几个人在屈家口子转了大半天。我家老屋的旧址上还有几户人家居住的房屋,不远处的屈家涝池还是那么大那么深,但冬天没有蓄水,只有一层薄薄的积雪结成的冰覆着涝池底。我还在一处破败弃用的房屋前,找到了童年时围着它一圈圈转的石碾盘,可是碾磙却在相距几十米处的芨芨草丛中静静地躺着。 从结了厚厚冰层的峡谷河床爬到对岸的崖壁陡坡。童年时我就游玩过的闪寺坝河石窟修整一新,不大的殿堂壁画鲜亮,有人朝拜进香的迹象分明还在。爬高下低,磕磕绊绊,老家的小路、田地、荒滩,我都还那么熟悉,那么亲切,这就是承载了我的童年、少年和一部分青年时光的屈家口子啊!今生今世的情缘都源自这里。 在酒泉,我们屈姓人家主要居住在红山和文殊,我的亲房本家也就十来户。祖先究竟从哪里迁徙而来,三代以前是干什么的,都因无法查考不得而知。我也没有做过这方面的专门查证和研究。 屈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屈姓现分布于除西藏外的全国各地,发源于湖北秭归,到2009年1月止,屈姓在中国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二位,人口约七十六万三千多。我还查到了这样的资料:明朝初期,山西屈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被迁往各地。在现陕西关中民居村落中,集中居住的屈姓人家很多。 上小学后我就知道。战国时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诗人叫屈原,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就是人民纪念这位伟大诗人的传统节日。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自认为屈原是我们屈家人的祖先,充满理想和向往的我,为此感到自豪和骄傲。 今天,再一次肃立于父母坟前,墓碑上清晰的刻撰,简要显现着他们的生平纪年。我默默伫望着,想说的许多话,由旷野中被风刮得簌簌作响的芨芨草代替我说着,可生我养我的父母再也听不见了,我想对他们说的许多话,再也无法面对面开口述说了。 也就在今天,我萌生了要把我们这个家,把我几十年的生活和工作经历写成一本书的念头。当然,我最先写的肯定是我的父母和我的亲人。 我在心里说:父母啊!我永远是出生在屈家口子的你们的儿子,土生土长农民的儿子,对生活始终充满信心和热爱,一直没有停止追求人生理想脚步的农民的儿子。◎我的父亲母亲 谁都有父母,世上最亲的人首先是生我养我的父母,子女一辈子也报答不尽父母的恩情。 我的父亲屈长生,出生于1905年3月15日,于1957年1月19日因病去世。父亲去世时我还不满一周岁。我的母亲刘玉莲,出生于1916年1月19日,于1998年4月1日83岁高龄去世。我还有个前母刘桂花。生于1911年9月9日,于1934年5月7日年仅23岁时病亡,没有留下子女。 人们说“四岁记事”。我对父亲没有一点记忆。一个不满周岁还在娘怀里吃奶的孩子,就更不知道父亲去世时的情形了。母亲告诉我,我的名字是父亲给起的,小名园园,大名屈纲。关于父亲,母亲在世时说过一些,说得最多的还是父亲去世时如何安葬的事,到现在我也想象不出当时究竟是个啥场面。长大后我从亲友乡邻的言谈中知道了父亲的一些事,说父亲很能干,为人正直厚道,尤其遇事爱主持个公道,看不惯逞强欺弱的人和事,对穷苦可怜的人总要设法拉一把帮一手的。有一件事直接导致了父亲的一病不起:父亲把村里的一个弱智人收留在家,帮着干活,管他吃住,1954年土改时却有人说父亲使唤长工剥削人,父亲气得不行就病倒了。姐姐说现在她还记得那时跟着母亲骑驴给父亲抓药的事,她听说父亲临终时嘱咐母亲不要前走,也就是不要改嫁,怕自己的孩子寄人篱下受刻薄虐待。父亲的病最终没有好过来,带着无穷遗恨和牵挂离开了人世。 那年代人们日子都过得艰难,母亲41岁丧夫时,其景其情必定是凄凄惶惶悲惨无比的。父亲死后,母亲常常夜里一个人跑到父亲坟前,爬到坟头哭,有时整夜坐在坟前,哭干了眼泪,哭得肝肠寸断,第二天清早才被亲邻苦苦劝回家。姐姐说母亲每个月都要把我们领到父亲坟前四五回,每次去了一家人就哭成一团。遇上难肠事时母亲也说不活了,父亲一个人走了把几个孩子留给她,但母亲当时人前人后说得最多的是:拼死挣活也要把娃拉扯大,拉扯大了最不行也有一个孝顺的,就不相信苦日子没个头。 当时母亲是怎么挺住的,不堪设想。但我的母亲挺过来了,并且一挺就是近半个世纪。度过了几十年困苦交加的日子,拉扯大了她的两儿一女。母亲的心血也没有白费,她终于过上了25年好日子才撒手人间的。她的儿女们也没有辜负她,甚至可以说真正做到了忠孝两全,这也是母亲和她的儿女们同感欣慰的。 母亲一共生育了八个子女,只活下了三个。后来哥哥屈寿1994年先于母亲病逝。姐姐屈凤莲现已年过六十,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在家。我排行老八,是最小的,也是最受母亲疼爱的。母亲把我从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一手拉扯长大成人,是历经了千辛万苦、受尽了折磨坎坷,甚至可以说是一回回下过了地狱,又一次次转回人间,才一步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把一家人的生活引向了平安幸福。 我苦命的母亲从不打骂孩子,对儿女们的疼爱呵护真可以说是剜心割肉在所不辞。上世纪六十年代困难时期,家里缺粮,母亲有一口饭、半个馍总是先让儿子吃,宁可自己饿着、挺着,还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为家里挣工分口粮。P3-5 序言 屈纲同志的书稿是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我的。文稿发来的第二天上午,我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我把它看成一卷酒泉社会生活的画卷。书稿的语言通俗、清新、流畅;书稿中反映学习、生活、工作所选取的情节平淡无奇,信手拈来,娓娓动听。没有刻意的渲染,没有执意的描绘,因此,读来感觉真实可信,打动人心。 其中,最能够打动人心的,是对母爱的叙述。 屈纲的母亲刘玉莲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像千千万万个中国母亲一样,为了子女,她自己什么都可以舍弃。屈纲说:“那年代,人们的日子都过得很艰难,母亲41岁丧夫时,其景其情必定是凄凄惶惶,悲惨无比的。父亲死后,母亲常常夜里一个人跑到父亲坟前,爬到坟头哭,哭干了眼泪,哭得肝肠寸断。”“当时母亲人前人后说得最多的是,拼死挣活也要把娃拉扯大,拉扯大了最不行也有一个孝顺的,就不相信苦日子没个头。”父亲病重时,母亲骑上毛驴到遥远的地方去给父亲抓药。父亲去世,全家的重担一下子全部落到这位妇道人家的肩上。偏偏叉碰上那个不堪回首的苦难岁月。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包括酒泉在内的河西走廊,是当时甘肃省的重灾区,许多有着强壮劳动力的家庭都没有挺过当时的艰难岁月,家破人亡。前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仲兆隆代表省委宣布李沛文担任酒泉地区行署专员的全区干部大会上,说到粮食问题的重要性时提到,三年灾害时期,“甘肃全省饿死100万人”。饿殍遍野,孤儿寡母,真不知道这一家子是怎么挺过来的。万般无奈之下,大哥跑新疆了,一个本来就不完整的家进一步分离了,但毕竟人活下来了,人的生命保住了。而且,在生活极端困苦的情况下,保证了儿子有书念,也就保证了他从身体到精神的健康成长。成年之后屈纲的生活道路、事业之路都还是比较顺畅的。和他的同龄人比,算得上是一条阳关大道了。这条阳关大道的基础就是这位伟大的母亲刘玉莲构建的,没有她几十年的含辛茹苦,就没有后来的这位酒泉市文化出版局的屈局长。 屈纲幼时丧父,他非常不幸。但他又是幸运的,他享受的父爱虽然十分有限,但却十分地长久。父亲临终时,嘱咐母亲“不要前走”,也就是不要改嫁。他是怕自己的孩子寄人篱下,受刻薄虐待。这位父亲带着无穷遗恨和牵挂离开人世之后,母亲确实没有“前走”,她忠实地遵照丈夫的嘱托,在煎熬和希望中守护、经营这个破碎但充满希望的家。当今社会,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对母亲的这种选择也许想不通,也许不以为然,那是他们缺乏对那个年代的了解。很多事情,今天这么做很正常,那个年代就不行。从封建的自耕农社会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准信息化社会,中华民族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灾难,从封闭和灾难走向今天的开放和繁荣。思想一直在变化,观念一直在更新,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要求昨天的前辈。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正是有了刘玉莲这样的千千万万个伟大母亲的担当承受,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才得以传承,她们的自我牺牲精神利在当代、功盖千秋! 参加工作以后,不管是在公社电话员、公社团委书记、地区团委、地委宣传部、地区文明办、市文化局等各种工作岗位,屈纲都尽力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干好,顺利时争取更多的成果,逆境中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使工作少受损失。同时,工作之余,不放松学习,不忘记充实提高自己,这也是难能可贵的。屈纲做到了这些,这样活得才充实,才不至于事后遗憾。 在屈纲同志从政经历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站,即酒泉市文化出版局局长这个岗位。他作为酒泉市文化出版局局长、党组书记,认真履行领导职责,坚持想大事、谋大事、抓大事,抓主抓重,狠抓落实,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科学管理,积极为基层排忧解难,重视调动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做到善断不武断、统揽不包揽、放手不撒手、爱护不袒护,办事公开公正。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坚持集体讨论决定,把集体领导同个人分工负责制有机结合,在局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形成了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经常沟通、相互补台的良好氛围,在市直文化单位和局机关各科室之间建立了职责明晰、协调配合,同事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机关上下政令畅通、紧张有序、气氛活跃、团结和谐的工作局面。自身要求严格,清正廉洁,作风扎实严谨,工作标准高,有主见,有创新,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思想解放,开拓创新,思路敏捷,有点子有办法,工作魄力大,敢抓敢管,敢于承担责任,狠抓落实,领导艺术、管理水平、组织协调、宏观决策、驾驭全局的能力强。爱岗敬业,事业心、责任感强,工作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勤奋好学,以身作则,扎实工作,积极发挥班长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带头作用,努力从自身做起,做好表率,关心同志,关心基层,诚实待人。2001年至2010年的年度考核中。他个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连续十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他所带领的市文化出版局领导班子连续十年被市委考核确定为好班子。十年零九个月的工作中他励精图治,狠抓文化项目和文化阵地建设,先后为市文化活动中心大楼建设、酒泉飞天数字影院建设、局机关以及文化事业建设等从中央和省上争取到了很多资金。形成届次的酒泉广场文化艺术节、大型舞剧《大漠长河》和《水月观音》的创作演出、文化市场的繁荣、文化产业的兴起以及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发展等,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出色的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全市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的高度赞赏。他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被市委、市政府推选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他还曾多次被市委和市直机关工委表彰奖励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公务员三等功”等荣誉称号。 书中谈到的一些关于喝酒的片断,我颇有同感。当地习俗是:请你喝酒,你就要喝好,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意:陪人喝酒,自己要喝得诚实,才能体现出真心。为了感谢主人的热情、真心,为了表现出自己的诚意,那就只有喝!可是这样一来,高了,出丑还在其次,关键是损伤了自己的身体。我理解屈纲同志的过量,也理解他母亲的担忧,这种习俗真需要改一改。 书中提到的他的姐夫王殿映,是我的老朋友。书中介绍的他在家庭生活中顾大局、讲孝道的事过去了解得并不多。但我在工作中对他的了解,是颇能够印证书中的一些结论的。尤其是他的善良、忠诚和聪明才智。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我和他受命联手解决一件棘手问题的经历。2001年10月9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播出的内容是《如此育人》,反映敦煌市组织小学生以摘棉花的方式勤工俭学。当然,电视上说的都是问题。但是我们了解的结果是,全片讲到的问题中,大部分失实。如王健之子王斌患高血压,王健替王斌到学校去请假,学校不准假。真实情况是王健顾虑学校不准假,压根儿就没有去请假。一段配合电视画面的解说词说:“你看,旁边监工的教师怕晒,头都捂得严严实实的,可稚嫩的孩子们还得在棉花地里接受‘育人’的锻炼。”实际情况是,画面上的代课教师赵婷菊患有严重的鼻窦炎,平时也戴口罩。至于包头巾,是敦煌妇女们下地干活的习惯。那一天,赵老师是带病出勤的。还有所谓“棉桃扎手”、“不摘棉花要交钱”、“劳动天数”、“距家十几公里外”等等都是失实报道。非常遗憾的是,主管教育工作的国务院领导被失实报道激怒了,两天之内三道批示,“要对当地的行政领导作出严肃处理”。消息传来,大家的思想都万分压抑。王殿映力主最大限度地保护地方领导,冒风险也不能昧着良心办事。他以他多年服务于领导工作岗位的丰富经验,采取了很多保护措施,在当时的地委书记陈宝生的主导下,最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局。 为了给酒泉争取项目和建设文化设施的资金,屈纲曾背上清油进京找关系。这本来是一个难于启齿的事情,读起来也是有些难为情的。但这是事实,屈纲并没有回避它,就连贵为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的陈宝生同志也没有制止他(当然,陈宝生担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是此后若干年的事情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就是当今社会的潜规则。是当今社会的污点。要项目、要资金吗?那就要“跑部进京”;要尊严吗?那你就在家待着,什么项目和资金就都争取不上了。为了酒泉的文化事业建设,屈纲放弃了自己的尊严。谁能说他不是为了酒泉乡亲们的利益呢?我愿意相信,这是我们前进中碰到的问题,暂时的不得已而为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人们觉悟水平的提高,这些问题应该而且能够解决。不回避这些现实,把它讲出来,这也是勇气,一样的难能可贵。 讲亲人、讲朋友、讲同事、讲成长历程、讲苦难生活、讲工作成绩、讲办事的艰辛都突出一个“实”字,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书稿为想要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酒泉这段历史的人提供了一个典型家庭的实例,为研究酒泉社会生活、历史变革、地方经济、民风民俗的学者提供了翔实可靠的资料。 是为序。 邢国义 2012年1月10日 后记 要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写成一本书的想法由来已久。工作35年来感觉一直在忙,忙得气喘如牛、忙得密不透风的时候数不胜数,好像没过过几天轻松悠闲的日子,生活、工作、事业、家庭、亲情、友情、处世、社交所织成的人生大网一旦投身其中,牵一发而动全身,容不得你左顾右盼和犹豫不决,更不能退缩和观望。好在我早有准备,我有把人生当做一本精彩的书来全身心投入写作的愿望和准备。 我家中的书柜里保存着装订得整整齐齐的几十本个人档案材料,是我精心收集的自参加工作以来撰写的文稿和学习笔记,有的是原稿复印件,有的是草稿,此外还有几十本作品剪贴本,是我从报刊上剪辑下来的文章和资料。有人为此感慨不已:你真是个认真人、细心人啊!我承认,我是个有心人,我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我对人生一直抱定积极负责的态度从不松懈,我在事业上的不断进取、勇于创新有目共睹,多少年来我始终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亲情、友情,并竭诚尽力地以实际行动实践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平凡的人生,因为无愧无悔地担当了应该担当的,奉献了应该奉献的,却也承受过不该承受的,遭遇过不该遭遇的,所以人生才有了如此丰富充实、生动有趣的内涵。一个充满自强不息的生命活力的人,在人生的过程中必定有过人之处和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我承认:在几十年的生活和工作中,我没有辜负亲人、朋友和同事们对我的关心、支持、帮助和厚爱,我虽然勤勤恳恳地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兢兢业业地在事业上付出了很多努力,但还远远不能作为回报,我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我的人生信念和追求,更完美地交出一份人生答卷。 静下心来沉思,人生的经历如电影镜头般一幕幕在脑海中回放,禁不住一次次流下热泪,一次次感慨分。幼年丧父,哥哥出走。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幸亏在姐姐、姐夫和亲友们的帮助下,一步步走出困境。从公社的电话员,团委副书记,到招干成为国家正式干部,团委。宣传部,文明办,文化局,几十年如一日,一步一个脚印,一个个台阶,一步步得到提升,经历了多少考验,承受了多少磨砺,又有多少进步的喜悦和成功的欢乐! 2011年4月,我在担任市文化出版局局长、党组书记10年零9个月的工作岗位上退居二线享受副地级待遇。即便这样,我也不会闲下来万事不关心,干了大半辈子工作,今年才55岁的我将会焕发第二次青春,为社会和谐、文化发展发挥余热,再立新功。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如果把人生比作登山的话,那么55岁的生命就像是登至比半山腰稍高些的地方。往下看,已经走过了不算太短的路途,往上看,更艰巨更辉煌的旅程还在后面和高处。在我个人的生命里,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篇章的开启。站在人生新的起点上,重新审度自己的生命,展望未来天涯路,心中仍有企盼,充满希望。回顾自己多年走过的风雨之路,感慨之余,三年前我终于开始动笔要为自己写一本书,写一本属于自己的人生传奇和史诗。 这几年来,我多次返回童年玩耍的村庄、少年劳作的田野和青年求学谋生的乡镇村社,在故乡的山川草木间回望时光流年,重温人间亲情,感怀世事沧桑,翻检往事记忆,可谓胸中波澜万丈汹涌,有无数说不完的话要说出来,激越深沉的感情要表达出来,可是,抑制不住地流淌到笔下的文字只汇聚成这薄薄的一册。“人生不空忙”,我喜欢这句话,这句话也可以说是我勤奋进取的人生前半辈子的高度概括,因此也被确定为书名。 我正走向“耳顺”之年,多年来在机关从事不同岗位的工作,阅历较广,对人生的感悟颇多。这本书试图把这些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尽可能详尽地记录下来,颇像中国画中的工笔一样,因为我手头存有大量的笔记、资料、文稿和日记,人生过程中每一阶段甚至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都有可靠的依据作保障,所以才会有如此丰富完整的人与事、故事和情节。也可以从书名中的一个字作为集中提炼:忙。书中的每篇短文都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一个故事,寓理于事,把道理融人到叙述之中,将问题典型化具体化,力图形象地展示人生,我相信会给读者特别是从事机关工作的年轻读者以启迪和借鉴。 人生是教科书,每个人都力求用完美的行动来创造自己的人生,每个富含得失荣辱的人生都会给他人以启迪。借鉴别人的经验。瞄准成功者的方向和坐标,脚踏实地地走自己的路,都来创造无悔的精彩人生,世界就会更加和谐美丽。 最后,请让我再次把深深的敬意献给我的亲人和朋友,把真诚的谢意献给多年来给予我无私帮助的人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