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尽可能地检阅原著,查验当时资料,力图对近代词人活动的时间先后、词作结集与刊刻状况进行初步清查。本稿以考证词人生平为主,对词集版刻源流,除重要词人外,一般只介绍其善本或全本,对清词研究方面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清词研究方兴未艾,但研究者关注其前期者多,而重视其后期,亦即史学家所谓近代或晚清者相对较少。其实,民国间词学批评家蒋兆兰早已指出:"逮乎晚清,词家极盛……其间特出之英,主坛坫,广声气,宏奖借,妙裁成","直欲突过清初,抗衡两宋"(《词说》)。叶恭绰也揭示:"及乾、嘉以还……实是词的中兴光大时代。"(《全清词钞·序》)可惜对这一"词家极盛"的"中兴光大时代",学界专项研究成果甚微。笔者斗胆涉足,且先示这部考录。
本书力图对近代词人活动的时间先后、词作结集与刊刻状况进行初步清查。尽可能地检阅原著,查验当时资料,对每位词人的生年、卒年、字号、科举年份、终官何职、结集的足本名称及其卷数、若未结集则散作见之于何总集等,进行综合考订。在工作过程中,借鉴时贤成果甚多,如《清人别集总目》、《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等。偶申一得愚见,不过补苴填缺而已。
有几点情况须加说明:
1.本稿所考录的词人均为有词流传至今,且为笔者知见者。虽有史籍载某人能词甚或结成某集,但笔者在今传之各种总集、选集及其别集中未见其词作者,概不入录。
2.根据本人目前掌握的材料,对入录词人分三种类型进行叙述:第一,于词人生年及其词集版刻情况均已考查清楚者;第二,知悉词人生年,但未悉其词是否结集,或虽传结集,然暂未详其版刻情况者;第三,未知词人确切生年,但已知其词集版刻情况者。虽有词流传至今,然不详其生平及词集者,暂不入录。凡入录词人,按出生早晚或活动先后排序。
3.本稿以考证词人生平为主,对词集版刻源流,除重要词人外,一般只介绍其善本或全本。由于去时不远,近代词人的别集流播情况甚为复杂,故除稿本、钞本外,凡刻本恕不介绍其馆藏。对词人之词论、词选等,不作版刻介绍。
4.本稿在撮述入录词人时,尽量交代材料来源。其生卒年等若未为时贤所知,则略加考诠;若与时贤所述扦格,则略作辨证。限于篇幅,仅只对少部分影响较大的著作,如《清人别集总目》(简称《总目》)、《清词别集知见目录汇编》(简称《汇编》)、《近代词钞》、《中国词学大辞典》、《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及《清词年表(稿)》等,稍事订补。
5。所据材料,若已直接交代词人生年、卒年或某年其岁数,除需考辨者外,一般不再征引原文。
本稿始自嘉、道交替之际,终于民国二十年。前者一方面因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常州词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已在此间渐趋成熟,另一方面因为大家公认的近代文学开山者龚自珍、林则徐、邓廷桢等也都已在此间登上了词坫,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后者因为直到此时,长期占据词坛主流而又心属于清王朝的诸词人才寂灭殆尽,显明的标志便是人称清词殿军的朱祖谋于本年冬辞世。少量卒于本年之后者,乃依惯例阑入而已。
治近代文学看似容易,实则甚难,如本稿这样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尤其麻烦。对于种种烦难,笔者都尽可能努力去克服。然而,有些问题确非容易圆满解决,目前只好阙疑,以俟高明赐教。再者,学海无涯,即便在本人自以为解决了的问题,是否真的就没有罅漏?窃不敢自信,亟盼同好不吝正之。
朱德慈
2003年仲夏于淮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