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类本草》由宋朝唐慎微著,郭君双等人校注。全书三十卷,载药1746种,引用文史及医用文献247家。是书自监本开刊以来,金元明清四朝多有翻刻整理,流传十分广泛,形成了我国本草学研究的重要文本。
这次“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名著”《证类本草》点校本,我们选用的底本为金刻本,即《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它是目前保存宋以前本草文献最为完整、体例最严谨,刊刻精美颇具宋代监本特质的版本。图谱绘制是金代著名工匠姜一刀所刻,出品人是金·平阳府著名出版家张存惠。后跋是宋臣派往金协助修史文学家宇文虚中所写(《金史》卷七十九有传)。在结构上保留了《大观本草》以前本草著作的内容外,并入宋臣通直郎添差充收买药材所辨验药材寇宗夷《本草衍义》内容。从而使此书在实用性、药材辨伪、定度是非上很有参考价值。
《证类本草》由宋朝唐慎微著,郭君双等人校注。它是我国宋代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由国家主持编修的一部本草专著,在中国医学史上,特别是本草文献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部传承性极强的中医药经典之作。
《证类本草》在金元时期又再次编修,增入《本草衍义》,书名为《重修政和经史备用本草》。全书三十卷。序例两卷:记录该书编纂始末、体例,以及有关药物应用配伍、汤散应用原则、剂量标准等药物理论的论述。卷三至三十,按照药物性质、产地、采摘时间、与相近似药物的鉴别及药用价值等,进行了系统的分类记录:卷三至五,玉石部上中下品,计253种;卷六至十一,草部上中下品,计447种;卷十二至十四,木部上中下品,计263种;卷十五,人部,计25种;卷十六至十八,兽部上中下品,计58种;卷十九,禽部三品,计56种;卷二十至二十二,虫鱼部上中下品,计187种;卷二十三果部三品,计53种;卷二十四至二十六,米谷部上中下品,计48种;卷二十七至二十九,菜部上中下品,计65种;卷三十,“《本经》、《本草图经》”外,草类、木蔓类,计100种;“有名未用”者,计194种。全书共收载《嘉祜补注本草》药物1118种,《证类本草》新增628种,唐本退20种,新退1种,总计1746种。
《证类本草》一书历史跨度大,涉及范围广,堪称百科博物学。内容上涵盖了自汉代《神农本草经》、魏晋时期陶宏景《本草经集注》、李唐《唐修本草》、《蜀本草》,乃至宋代《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嘉祜重定本草》等主流本草内容,展现了本草学发展轨迹。另外,药物条下附入《本草衍义》内容,帮助辨别药物真伪及实用价值上有所帮助。
该书引入唐人《图经本草》、蜀本《图经》及宋臣《本草图经》内容,使是书具有一图一药图文并茂的特征。绘图采用写实工笔画,形象较为逼真,为《中草药鉴定学》、《中草药栽培学》等学科界定基原、植物科属品种演变规律提供了一定的研究价值,也为今后医药食物品种的开发与利用拓宽了诸多空间。本书是一部值得学习、收藏的经典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