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转轨中的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和问题)/当代中国经济学家文库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刘伟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30多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近10%的年均增长率,按不变价格计算,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水平都提高了十多倍,使中国从低收入的穷国水平上升为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水平。如何解释这种持续高速增长?这一增长的奇迹中到底具有怎样的特点?是哪些因素使得这种增长得以发生?动因何在?前景如何?需要创造怎样的条件使之可持续?在这一过程中存在怎样的失衡?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些失衡及原因宏观经济政策做出了怎样的调整?这些政策的调整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如何?经济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质态有无变化?体现增长的总量扩张与体现发展的结构升级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增长、发展、政策和经济体制变迁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如此等等,都是十分重要并且富有吸引力的问题。近十年来,围绕这些宏观经济问题,刘伟做出了一些探讨。

《转轨中的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和问题》从四个方面讨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第一,中国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第二,中国经济增长与总量失衡。第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结构转变。第四,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政策。

目录

第一篇 中国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

导言/3

所有制变化与经济增长和要素效率提升/6

一、中国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变化/7

二、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11

三、非国有经济发展对生产效率影响的计算/14

四、结论/16

为何地方政府可以超能力扩张/18

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历史性变化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21

一、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怎样的历史阶段,这一阶段具有怎样的突出特点/21

二、中国经济市场化进展如何,现阶段的体制改革具有怎样的历史性转变/25

三、处理现阶段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根本在于转变增长方式/29

应当以怎样的历史价值取向认识和推动改革/34

一、改革带来的社会经济变化及改革本身的历史性变化/34

二、对改革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及对改革要求的复杂化/38

三、收入分配的公平命题与改革的合理性/41

刘伟访谈:经世济民与经济理论的变局/47

一、经世济民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4

二、经世济民与经济学/50

三、金融危机的理论冲击/5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创造”/56

一、六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奇迹/56

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造性/57

三、商品市场化与要素市场化的不平衡发展/59

四、要素市场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难题/6l

刘伟访谈:国资进退的辩证法 /63

从制度改革的宏观经济效应看经济转轨的顺序:对中国转轨模式的反思  /69

一、引言/69

二、经济转轨的起点/74

三、企业改革优先还是价格改革优先/76

四、中国改革的实践/79

五、小结/81

第二篇 中国经济增长与总量失衡

导言/8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与宏观调控/88

一、为什么会出现固定资产投资过热/89

二、总需求上的结构性失衡比总量不足更危险/93

三、如何应对当前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局面/97

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101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性/101

二、现阶段中国经济周期的复杂性/109

三、中国宏观调控措施的特殊性/113

四、转变增长方式,继续提高宏观调控质量/118

GDP增长与幸福指数/122

一、富裕等于幸福吗/122

二、穷不是社会主义/125

三、在增长中改善人民幸福/126

中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波动及其趋势考察 /130

一、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特殊背景/130

二、从时间序列的变化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冷热标准/132

三、从经济增长的波动性看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均衡性的提升/135

供给管理与中国现阶段的宏观调控/142

一、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特殊复杂性与需求管理政策的主要局限/142

二、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调控与供给管理政策的应用/151

三、中国宏观调控中需求管理政策与供给管理政策组合原则/157

供给管理与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161

一、中国为什么需要引入供给管理政策/161

二、供给管理政策为什么被长期忽视/163

三、在中国系统运用供给管理政策需要创造哪些条件/165

四、可供选择的适合市场经济的供给管理政策主要有哪些/169

供求失衡的特点与通货膨胀的治理/174

一、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通胀压力和通缩威胁/175

二、影响当前价格总水平变化的需求和供给因素/18l

三、新的失衡要求中国宏观政策发生怎样的变化/185

需求拉动的结构性通货膨胀与供给推动的总量性通货膨胀  /187

一、从通货紧缩到通货膨胀/188

二、影响当前价格总水平变化的需求和供给因素/190

三、如何应对当前通货膨胀的长期性和复杂性/193

从最终需求看中国长期经济增长/196

一、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多大/197

二、启动内需和扩大消费对抵御金融危机能发挥多强的作用/202

三、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结构的调整/208

2010年:中国宏观调控将发生深刻变化/212

一、中国经济总量的变化趋势/212

二、需求增长的动力/214

三、目前主要的失衡表现/216

四、中国的改革选择/218

从“十一五”到“十二五”/221

一、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22

二、“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分析/233

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  /265

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265

二、中国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优势/269

三、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微观上

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271

四、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宏观上

经济调控方式的变化/274

 第三篇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结构转变

导言/281

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国民经济中问消耗:从投入产出分析看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途径  /284

一、从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看中间消耗变化的结构特征/285

二、技术进步与结构变化对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289

三、对第二产业部门直接消耗情况的进一步分析/292

四、中间需求结构的变化/294

五、对资源和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分析/296

六、结论/300

中国GDP成本结构对投资与消费的影响 /302

一、中国GDP的成本结构与最终需求/303

二、从中国和日本GDP成本与需求结构的对比看高速增长/306

三、二元结构对GDP成本和需求结构的影响/309

四、从需求失衡看供给管理/313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 /317

一、中国(1978—2006年)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318

二、中国(1986—2002年)产业结构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326

三、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趋势分析/331

四、结论/334

中国产业结构高度与工业化进程和地区差异的考察  /336

一、引言:产业结构高度的内涵/337

二、横截面数据下产业结构高度的比较:国际和国内比较/341

三、时间序列下产业结构高度的比较/343

四、结论/345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后果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346

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去全球化”思潮泛起的原因/347

二、贸易保护主义的后果/348

三、中国的应对措施/353

需求结构失衡与收入分配/356

一、最终需求使用结构的分析/357

二、从资金流量表看国民收入分配对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影响/364

三、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的扩大/372

四、社会发展与最终需求结构/375

五、现阶段最终需求结构的发展变化/377

第四篇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政策

导言/383

经济增长中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得失/385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引发了新一轮经济增长吗/386

二、货币供应量的波动反映了什么/388

三、怎样看待2004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倾向及效应/39l

关键在于保持总需求适度持续扩张: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失衡的主要矛盾分析  /394

一、总需求增长放缓:当前经济增长中突出的矛盾/395

二、通货紧缩:长期增长中更大的威胁/397

三、可持续发展:外向型经济与中国经济增长/400

四、结论/402

经济增长的复杂性与宏观调控的特殊性 /404

中国宏观调控中货币与财政政策差异分析 /409

一、中国现阶段经济失衡的复杂性及相应的宏观政策选择方向上的困难/409

二、两难中的选择原则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松紧搭配”/411

三、对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效应方向性差异的评价/413

四、协调货币与财政政策效应过程中,注重其需求效应的同时不应忽视其供给效应/414

中国复苏与发展转型/417

一、初步遏制增速减慢的趋势/417

二、内需不足的结构性难题长期存在/419

三、要防止出现滞胀/422

四、中国发展转型的天时、地利、人和/423

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的中国道路/427

一、全球金融危机中的中美差异/427

二、中国经济的短、中、长期发展战略/433

人民币升值及中国的应对措施/436

一、人民币究竟该不该升值/437

二、人民币升值的不同策略/442

三、如何扩大内需/444

四、总结/448

经济失衡的变化与宏观政策的调控/449

一、高速增长中的总量失衡/449

二、现阶段中国经济总量失衡的特点/451

三、新阶段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454

当前中国货币政策选择面临的特殊条件/458

一、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特殊性/458

二、中国货币市场供求失衡的特殊性/461

三、中国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特殊性/464

四、中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特殊性/467

后 记/46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