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梨花海棠相伴老(张学良与赵一荻的情爱世界)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黄伟芳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纪念一位至诚爱国的千古功臣,记载一段世人关注的情感历程。这本书真实地记录了张学良和赵一荻的情爱世界。通过这些图文并茂的真实记录,可以让海内外所有关心张学良、赵一荻的读者了解到他们是如何相依相伴度过那段人生苦旅的。

内容推荐

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半生荣华,半世幽禁。一句相约,兑现的是凄美浪漫、不悔的传奇。

斯人已逝,风采依旧。这段被尘封的山中岁月,世人知之甚少。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本书为您讲述张学良和赵一荻真实的情爱世界。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一波三折红线牵

 一、赵家有女初长成

 二、往事如烟且难回首

 三、金风玉露一相逢

 四、人在灯火阑珊处

第二章 缘定三生情未了

 一、问世间情为何物

 二、相见时难别亦难

 三、孤灯不明思欲绝

第三章 夜雨秋灯小楼春

 一、为君消得人憔悴

 二、夜雨秋灯小楼春

 三、相逢一笑泯恩仇

第四章 半生幽禁一世情

 一、山河变色英雄恨

 二、赵四风流朱五狂

 三、山雨欲来风满楼

 四、情在相逢终有期

 五、幽居岁月共春秋

第五章  自发新娘着红妆

 一、心灵皈依得归宿

 二、有情人终成眷属

 三、守得云开见月明

第六章 梨花海棠相伴老

 一、最美不过夕阳红

 二、斯人已乘黄鹤去

 三、相濡以沫一世情

附录

 一、1955年张学良写给一荻的信

 二、张学良临终绝笔

张学良、赵一荻大事记

试读章节

看世间缘聚缘散,如风生水起,花开花落,无不有因有果。

月下老人千里牵红线,姻缘由天定,也许只是美丽的传说,但是如果无缘,多少人近在咫尺终生也不会互相看一眼,更不会相识、相爱。冥冥之中仿佛真的有一条红线把有缘的人牵在了一起,无论历尽多少风雨,几度磨难,都会不离不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912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平静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发生了惊天变动——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国民党成立……人们的目光纷纷聚焦在这一桩桩令人震惊的事件上,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国人的命运也因此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也就在这一年,在香港并不起眼的一隅,伴随着一声清亮高亢的啼哭,一个小女孩来到了这个世界。她出生的时候,东方灰蒙蒙的天际恰好出现了一道绮丽多彩的霞光照耀着大地,仿佛一片吉祥之兆。父亲喜得千金,高兴之余又看到窗外东方海天交接处的景观如织锦一般华美绮丽,他心有所动,欣然为女儿起名绮霞,后又名赵香笙。与那些在历史上铭刻下不可磨灭的痕迹的大事相比,这个小女孩的出生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甚至不值一提。然而许多年后,当赵四小姐的美名流传于世时,源于这一年的故事在世人的眼里却被染上了传奇的色彩。

她,只是一个弱女子,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扭转历史改变世界运行的轨道,但是她却用她忠贞不渝的爱与坚定不移的信念影响了一个男人,进而成就了一段百世传颂的传奇。

赵绮霞小时候的英文名字是“Edith”,中文谐音即为“一荻”,这是她最喜欢的一个名字,以后就一直沿用这个美丽的名字。人如其名,赵一荻性情温柔,聪明机敏,又知书达理,是典型的大家闺秀。老来得女的父母对这个最小的女儿百般宠爱,视为掌上明珠。因在家中姊妹中排行第四,家里人都亲昵地唤她赵四,后来,社会上的一些人士也跟着称呼她为赵四小姐,直至这个称呼名扬天下。

赵一荻出身于一个颇有名望的官宦之家。她的父亲赵庆华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担任过津浦、沪宁、广九等铁路局局长,政府交通次长、东三省外交顾问等职务,在北洋政府时期是以梁士诒、曹汝霖、叶恭绰等人为首的交通系中的要员。交通系最初是在晚清及民国初年随着兴办铁路而形成的一个金融财团。经办铁路无论在什么时期都是一个肥差,更不用说在当时那种政治混乱的情况下了,赵庆华主管的铁路局又是紧要的关卡,敛财的好机会唾手可得,因此积攒下了丰厚的家业,在北京、天津两地购置了多处房产,并在京郊八大处修建了西式的西山饭店和两处自用的小别墅。

赵一荻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可谓是“衔着金钥匙出生的”,自小衣食无虑,养尊处优,过着公主般的生活。但难能可贵的是,她并没有养成大多数显贵家族子女常有的“娇骄”二气,而是个纯朴而又心地善良的姑娘,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家闺秀。这与她母亲的言传身教是离不开的。

赵一荻的母亲出身平民,贤慧、勤劳,具有东方女性的传统美德。她忍辱负重,留在家里,把全部心思放在抚养和教育子女上。也许正是受到了母亲的良好教导和她身上的美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赵一荻才有了美好的情操,在以后的岁月里才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守候在张学良身边,不离不弃,陪伴他艰难地熬过那些被幽禁的黑暗岁月。

赵一荻生在香港,但那时她年纪尚小,对香港并没有什么印象,从她有记忆起她就家居天津了。十五六岁之前是她的求学时代。她开朗活泼、亲切和善,加之学习刻苦用功,勤勉努力,一直是个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因此深得老师的喜爱、同学的拥护。

平日里,她和其他女同学一样,衣着朴实,穿着那种高领斜襟儿短衫,深色的棉布裙子,蓝袜,布鞋。只有在节日或参加晚会时,才会穿上家里为她准备的比较隆重的服装。她爱干净,不太喜欢打扮,但由于她眉如柳叶、明眸皓齿,身材苗条颀长,端庄俊秀,有一种像未雕璞玉一般的典雅纯洁、像水晶一般的玲珑剔透的天然美,反倒愈加显得流光溢彩、楚楚动人,不着脂粉更显颜如玉。

20世纪20年代的天津离当时的政治中心北京很近,朝发午至;又是大商埠,市面繁荣,还有许多中国政府管不着的外国租界。这些便利条件使得天津成为达官显要的一处居留地,京师的社会名流、高官显贵纷纷跑到这里来安设住所,他们相互往还,笙歌酬酢,豪宅之前门庭若市、车水马龙,渐渐地形成了一个上流社会阶层。

由于家庭的因素,赵一荻经常被家里人拉去参加一些社交活动。那时,在天津地区的官僚政客以及他们的亲眷不仅人数众多,而且相互之间关系十分亲密,他们之间的交往和各种舞会宴会也很是频繁。赵一荻的父亲虽不能说地位显赫,却也名声不小,所以家里人来客往的应酬颇多。

在这些人里面,就有当时与孙中山之子孙科、段祺瑞之子段宏业、卢永祥之子卢筱嘉齐名,被称为民国“四大公子”之一的张学良。

作为当时奉天炙手可热的大军阀张作霖的长公子,张学良并没有作威作福、盛气凌人、横行霸道的恶习,也不像一般纨绔子弟一样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相反,他为人正直,性情豪爽,乐善好施,待人宽厚,而且文武双全,情趣高雅,确有文人雅士之风。

但他的不同凡响处还不止这些,在瞬息万变的政治军事斗争中,他也是敢作敢为、雷厉风行的将军。他年纪轻轻就带兵打仗,并且能够虚怀若谷,团结部属,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指挥三军于帷幄之中,屡屡获得胜仗。

张学良是一个军人,自然也有军人严肃刻板、不苟言笑的一面,但那是官场和战场上的他。在日常生活中,张学良是个文雅风流的青年军人,无拘无束,富有人情味,和当时的一般军阀完全两样。他平常出门,既没有身背大砍刀的武装兵士随车保卫,也没有荷枪实弹的兵士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地断绝交通;他碰见人时,更不像其他北洋军阀“娘老子”、“妈拉个巴子”地不住嘴,他对人有说有笑,平易近人。他常说,他一天到晚总是在军事政治上费脑筋,因此在休息的时候不愿再听关于天下国家的事,最好大家聚在一起谈些开心的事情,跳跳舞,打打球……中国文人的儒雅和博学、外国绅士的潇洒及多情,再加上军人特有的英姿飒爽,在张学良身上完美地合而为一,形成了张学良独特的气质和风度,使他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派迷人的魅力,也使他在“民国四公子”中脱颖而出,名列榜首。

一日,张学良闲来无事,翻看着冯武越给他送来的《北洋画报》,突然间封面上的一张照片吸引住他的视线,那正是赵一荻的玉照。阅人无数的张学良立即被她所流露出来的清新气质、被她星星般明亮单纯的眸子打动,不禁产生了见见这位清纯少女的冲动。

命运是一位很奇妙的老人,他总是会微笑着安排一对本来毫无交集的男女在某时某刻神奇般地相遇,相知,相恋,相守。他们或许就是被命运老人选中的这样一对。

一个是豆蔻年华,名门佳媛;一个是风流倜傥,将门虎子,二人似乎是天作之合。

谁也没有想到,以这张照片为源头,竟然能够引出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更引出一段在历史上堪称不朽的传奇。

当时赵一荻的几个姐姐经常参加并且热衷于这些活动,不仅如此,她们还想劝说小妹也去见见世面,开阔一下眼界。但赵一荻总是以功课忙为借口婉言谢绝。那时,她正就读于天津的中西女子中学,功课繁忙也是事实,但更主要的是她性格方面爱静不爱动,对舞会之类的活动不甚感兴趣。她总是想,与其把时间耗在那上面,还不如在书房里看书。如果不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生当中某些意想不到的机缘终于打破了她那闭塞、狭小的生活天地,使她终于涉足社交界,并得以与张学良结识,那么她的未来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赵家的几位姑娘都天生丽质,美丽动人,在天津名流中很有口碑,但在性格方面却很不相像。大姐赵绮雪已经嫁为人妇,二姐、三姐都是观念比较开放的新女性,与赵一荻正好相反,她们是爱动不爱静,并且特别喜欢跳舞,总是穿着入时的漂亮服装出入舞会等社交场所,一展风姿。而赵一荻虽然也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不愿像传统女性那样谨遵妇道、恪守深闺,但她也不愿去参加那些舞会之类的社交活动。

与当时一般的女孩不同,赵一荻既有大家闺秀的雍容华贵,又不失小家碧玉的精明细致。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关心时局变化,关心社会形势的跌宕起伏,喜欢探讨国家的前途、人类的命运,所以她喜欢读书,希望从书中找到一个新天地。她对舞会之类的活动与那些满身铜臭或利欲熏心的达官贵人们互相阿谀奉承从心里有一种反感,更别说去参加了。在当时,作为一个女性能够意识到这些,足可见她独到的见识与广阔的胸襟。

只是后来,在姐姐们的再三劝说和鼓动下,她才稍稍转变了自己的观念,多少改变了一下她那难免孤僻的性格、单调的生活,偶尔也出去玩一玩了。不过,那是有些勉强的,就像个没见过多少世面的乡下小丫头那样,怀着好奇而又迷惘的心情,总是不知所措。作为姐姐们的“小尾巴”,赵一荻总是在社交场合偶尔闪现一下,很快就躲到无人注意的小角落里,消失了影踪。那时别说别人,就连和她最为亲近又见多识广的姐姐们也没有想到,这个只爱啃书本、不太表现自己、见了生人还不免有些羞涩的赵四姑娘很快就会成为一颗闪亮的明星!

赵一荻的姐夫、大姐赵绮雪的丈夫冯武越出身于外交官家庭,在海外读书多年,很得喜欢洋味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的赏识,曾在张学良手下任过东北航空公署设计主任和东北文化社主任等职,是“文官少将”。他在张学良的资助下在天津创办了以京津新闻为主要内容的《北洋画报》。其中有一期的封面就是正值青春好时光的赵一荻的玉照。她头戴当时流行的宽沿小帽,身着洁白的纱质公主裙,巧笑嫣然,顾盼生辉,打扮得既时髦又自然流露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让人赏心悦目。这张照片一经面世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和惊艳。在天津的上流社会,许多人都知道了“赵家有女初长成,天生丽质难自弃”,想一睹其真颜的人为数不少。

书评(媒体评论)

我想你在台北,常有朋友来,又有事情做,吃的合胃口,你喜欢吃点心,也许又吃着你所喜欢的点心,所以你胖了,你别“乐不思蜀”哟。这是笑话,我知道你是急于要回来的,别急!……我看了好些小说,有几篇相当的有趣味,假如坐在月光下,给你讲故事听,你说,好不好?

——张学良

张学良是一个非常爱他的国家和他的同胞的人。他诚实而认真,从不欺骗人,而且对他自己所作的事负责,绝不推诿。他原来是希望学医去救人,但是事与愿违,他19岁就入了讲武堂。……他并不爱哪一一党,亦不爱哪一派,他所爱的就是他的国家和他的同胞,因此任何对国家有益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去作。

——赵一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2: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