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父子仨(蒋介石与蒋经国蒋纬国)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金国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父亲的选择注定了儿子无法逃脱的命运。今天,蒋介石与蒋经国、蒋纬国均已远逝,若地下有知,对其一生,不知他们会有何感慨。是否“切实把握了今朝”?是否放下了“昨天的错误和挫折”,切记了“每寸光阴都是生命的片段”?

政治是他们一生的选择,除政治之外呢?爱情又奈何?亲情又若何?家庭又如何上演聚散离别?生活又该几多欢喜几多愁呢?

内容推荐

蒋介石与蒋经国这对父子,正如营聚仁所说,“都有点剐愎自用,都有点耐不住刺激。都有点好大喜功,他们都会用权谋诡计,使人疑惧生畏。他们都只能使用奴才,不会用人才”。经国“是他父亲的儿子,又是他父亲的叛捷”。

蒋纬国与蒋介石这对父子,正如蒋纬国自述,“不只是父子感情,后来变成了朋友”。

经国与纬国两兄弟,经文纬武,情深意重。

目录

第一章 蒋介石的身世和早年生活

 1.蒋介石母亲王夫人平时一面诵经念佛,求得心灵上的安宁:一面望子成龙,严加督促蒋介石的学业,希望他将来撑门立户,光宗耀祖。

 2.14岁的孩子,尚不知婚姻为何物,加上自幼养成的顽劣习性毕竟没有根除,蒋介石和元配毛福梅拜堂成亲那天,闹出一场大笑话。

 3.1910年农历三月十八,一个壮实的男婴在丰镐房呱呱坠地,这就是蒋经国。这年,蒋介石23岁,毛福梅28岁。

 4.革命者、刺客、经纪人,早年的蒋介石三者兼具。

 5.比起溪口家乡的毛氏夫人来,蒋介石觉得姚冶诚是自己平生所遇最好的女子。

 6.蒋纬国究竟是谁的儿子?

 7.毛、姚二人,一妻一妾,都不称蒋介石的意,因为在蒋介石的感情世界里,已出现了另一个追求对象,这人就是陈洁如。

第二章 “中美合作”,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

 1.蒋介石遇到了宋美龄,这是一位风采迷人、有知识,有美国背景、有孙氏亲戚关系、有江浙财团后台的女性。

 2.蒋介石为了政治目的,下定决心,和陈洁如一刀两断,以便和宋美龄结为夫妻。

 3.蒋宋结婚,报纸报道:“这是近年来的一次辉煌盛举,也是中国人的一个显赫的结婚典礼。”

 4.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十年之后,宋庆龄对斯诺评论蒋宋的婚姻时说:“最初

不是出自爱情,但现在我想是爱情。美龄和蒋介石现在真诚相爱。”

第三章 经文纬武:蒋经国、蒋纬国的青年时代

 1.“四一二政变”。在苏联留学的蒋经国经塔斯社发表了“讨父声明”,声

称“过去他是我的父亲、革命好朋友,去了敌人的阵营,现在他是我的敌人”。

 2.正当蒋经国在苏联的事业得意时,异国的爱情悄悄地来临了。

 3.尽管蒋经国在苏联写文章反对过他,但儿子终究是他的亲骨肉,蒋介石通过中共向苏联表示希望儿子回来。

 4.蒋纬国虽非蒋介石亲出,但幼年时所得到的父爱却超过亲生的蒋经国,蒋介石让其学“武”。

 5.蒋纬国的元配石静宜是西北富豪、纺织界大亨石风翔之女。

第四章 赣州和桂林:蒋经国的情与事

 1.为蒋经国找个位置,真是煞费苦心,如果职务过高,则不能算“基层”

和“第一线”;而如果职位偏低,蒋经国面子上又会过不去。

 2.蒋经国年仅30,血气方刚,加上刚从苏联回来,“布尔什维克”的影响

还没完全消失,尚未染上官场习气,加上有蒋介石做后盾,一时号称“蒋青天”。

 3.“以血洗血”,蒋经国将这四个字刻在母亲的坟头,立誓要向日寇讨还血债。

 4.赣州既成为蒋经国政治活动的起点,也给他带来了与章亚若的一段哀怨动人的爱情。

第五章 撤出大陆: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1.根据蒋介石的安排,蒋经国的工作重点,一是发展个人势力,二是扩大政治影响。

 2.蒋经国查封了“扬子公司”,逮捕孔祥熙的大儿子、扬子公司总经理孔令侃.这下可惹恼了宋美龄。

 3.蒋纬国对养母和继母称呼不同,称姚氏为“姆妈”,称宋美龄为“夫人”。

 4.落花流水春去也,再见了,故乡!

第六章 父业子承:蒋介石培养蒋经国

 1.蒋介石被赶出大陆后,来到台北市北面13公里处的草山,为自己选了一所名叫“士林”的别墅作为住宅。

 2.对于蒋介石而言,安排蒋经国接班是其到台湾后的中心工作,对于这一点。蒋经国也是深知父亲深意的。

 3.保持大陆与台湾的整体感,以不给对中华民族不怀好意的人予以任何口实。中共和国民党在这一点上是相互认同的,

蒋家父子接受了北京最高当局的安排。

 4.蒋纬国本拟与第二任妻子邱爱伦在台北举行婚礼,但蒋介石有意避免过分铺张,认为在日本成婚为宜。

 5.“湖口兵变”发生时,蒋纬国已不在装甲兵司令任上,但因装甲部队许多

重要干部包括赵志华都是经他手提拔的,自己的“子弟兵”发生如此重

大违反军纪案,他当然要受到牵连,因而“自请处分”。

 6.蒋经国手握大权,被一些政治人物和军事将领仇视,却竟然敢轻车简

 从,不带任何保镖四处走动,跟一般人一样出入餐厅。

第七章 蒋介石父子的日常生活

 1.到了台湾之后.蒋介石晚年生活有了很大变化。

 2.蒋经国夫妇生活节俭,但对比较信赖的朋友,却从不吝啬小气,自己有好吃的东西,一定不忘分给亲朋好友、核心骨干。

 3.1975年4月5日下午11时50分,蒋介石病逝。

 4.蒋介石病逝,台湾已非宋美龄久留之地,她决定赴美休养。

 5.在蒋经国眼中,他的父亲是个“领袖”、“严师”、“慈父”,没有人比他更“伟大”。蒋介石去世,

蒋纬国正参加一项军事演习,基于军人“军令第一”的天职,蒋纬国未能赶赴祭吊,他写了《祭父丧祷词》。

 6.蒋介石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台湾正式进入蒋经国时代。

第八章 向历史交代:蒋经国最后几年

 1.正当蒋经国在台湾声望日隆之际,从大陆传来了和谈之声。

 2.蒋经国说:“下一任总统,必然会依据‘宪法’而产生,有人或许要问,经国

的家人中有没有人会竞选下一任总统?我的答复是,不能也不会。”

 3.对于蒋经国而言,这是一生中最大的错误,以“吹、台、青”之偏见,决定了接班人选——李登辉。

 4.晚年蒋经国身体多病,而他又不像蒋介石那样唯医师之命是从,他并不把医师的忠言直谏和专业意见当做一回事。

 5.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面带愁苦地说:“今天我浑身都不舒服,你们救救我。”

 6.“爹爹!哥哥!你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蒋纬国悼兄念父。

第九章 千山独行:蒋纬国最后几年

 1.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依据“宪法”,继任“总统”,这一点,大家殆无疑义。

可是,中国国民党党主席的位子,究竟是不是也由李登辉接任?

 2.蒋纬国竞选“副总统”失败,蒋家势力江河日下。

 3.晚年蒋纬国说,就他而言,无论是蒋介石还是戴季陶,“做谁的儿子。我都愿意”。

 4.咫尺天涯,归乡路是那么漫长,两蒋移灵失败,叶落不能归根。

 5.“孤山一角,暗香先返玉梅魂”,蒋纬国去世。

第十章 “最后的贵族”:蒋家后人去向257

 1.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孩子,蒋方良一个人痴痴地凝望着蒋经国和四个孩子的照片,一个寂寞凄凉的老人;

邱爱伦总是躲在蒋家重重的帷幕之后不愿抛头露面,这样一来令她更添几分神秘。

 2.大人物的后代,尽管出生无法选择,但命运可以自己决定,是涉足政治漩涡还是远离,全凭自己喜好。

 3.在蒋经国所有的儿子中,章孝严和章孝慈曾经是一个禁忌,尽管所有人都知

道他们是谁的孩子,但是几十年中,他们只能以沉默来对抗世俗。

 4.在历史的余晖中,蒋家后人在台湾与海外开枝散叶。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蒋介石的身世和早年生活

1.蒋介石母亲王夫人平时一面诵经念佛,求得心灵上的安宁:一面望子成龙。严加督促蒋介石的学业。希望他将来撑门立户,光宗耀祖。

1887年10月31日午后,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代名人蒋介石在浙江奉化溪口出生了。

蒋介石出生时,溪口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溪口以剡溪之水而得名,剡溪源头,主流出于剡界岭,卣新昌入奉化境,称“剡源”。沿溪风光优美,剡源九曲为古代旅游胜地。九曲公棠以下称“剡溪”,由西向东流过全镇,至东端,有武岭头与溪南山阻隔成口,“溪口”之名由此而来。又以武岭横亘镇东,以山名命地名,故也称“武岭”。这里风景如画,山水秀美。骚人墨客,不时到此寻幽探胜,早在汉代,便有文人墨客称溪口为“海上蓬莱”;东晋时期,王羲之隐居于此。此处为有名的景点,人称“溪口十景”,即奎阁凌霄、武潴浪暖、平沙芳草、碧潭观鱼、松林晓莺、溪船夜棹、锦溪秋月、雪峰晚照、屏山雪霁、南园早梅。

据传,溪口古称禽孝乡。这里面有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从前有一位董姓少女,极擅女红,她每天在闺阁中倚窗刺绣,窗外恰有两只燕子筑巢而居。无意中与董姑娘成了邻居。董姑娘每天都用米食喂这两只燕子;为使燕巢免遭风雨,她还特意用竹篾编成护栏围遮燕巢。冬去春来,两只燕子北飞南归,年年往复于此。后来,董姓少女生了病,不治而殁。两只燕子已经通了人性,悲鸣不已。过了几天,董姓少女的父母到女儿坟地上去祭扫,却看见那两只燕子死于女儿的坟上。一时间,乡人争相传颂,都说那两只燕子至情至性,是在为董氏姑娘“尽孝”。因此,乡人改称此地为“禽孝乡”,直至清朝末年。改称为“溪口”则是民国十七年的事了。

在溪口镇,有一幢二层的楼房,有屋十余间,名叫“素居”,后改称“丰镐房”,这就是蒋家的祖屋。

蒋介石发迹后,每每在自叙中称自己是“迁四明第二十八孙”。据《左传》载:“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那么,蒋姓祖上应当源出于周族。而《武岭蒋氏宗谱》记载,蒋氏祖先是“摩诃居士”。这一点,多半是因为蒋氏家族的旧族谱自“摩诃居士”以上散佚或失传,所以蒋家的后人尊“摩诃居士”为祖先,称为“摩诃太公”。

据传,摩诃居士的本名叫蒋宗霸,字必大,五代后梁时人。蒋宗霸曾入仕途,做过明州(即宁波)评事,后罢官,身后留有一子。蒋宗霸为人慈善,常口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以当时乡人称之为“蒋摩诃”。罢官后,蒋宗霸结庵于小盘山,自称“摩诃居士”。当时有游方僧寄居奉化岳林寺,长年带着一个大布袋,须臾不离身,人称布袋和尚。蒋摩诃心甚异之,遂拜布袋和尚为师,随他四方云游。一天,他们到了福建长汀,师徒二人同浴于温泉,蒋摩诃突然发现布袋和尚背上长着一只眼睛,便惊叫起来,说:“和尚是佛也!”布袋和尚便对他说:“吾被汝所窥破,当去矣!吾以布袋赠汝,俾子孙代代为衣冠冢。”师徒二人重返奉化岳林寺。布袋和尚就坐在岳林寺外的大石头上圆寂了。他死后,葬在后山上。后来有奉化人到四川去,路上竟然邂逅了布袋和尚,当时吓了一跳。布袋和尚便托此人捎话给蒋摩诃,说:“相见之日已近,愿自爱!”这人回到奉化岳林寺,掘开布袋和尚的墓。里面只有禅杖净瓶而已。此人又找到蒋摩诃,把布袋和尚托转的口信告诉他。蒋摩诃听了,说:“我已知之。”于是,遍访亲友,一一话别,无疾而终。

摩诃居士的墓地就在宁波东乡小盘山,蒋介石回乡时,常常上山祭拜这个先祖。蒋家素有信佛好佛之风,蒋介石的祖父蒋玉表生前信佛,蒋母王氏更曾一度皈依佛门。带发修行。蒋介石的结发妻子毛福梅嫁到蒋家后,受蒋母影响,也皈依佛教。并出资在溪口镇北建了一座“摩诃殿”,经常驻殿诵经。  蒋宗霸这一支,若向上追溯,可逆推到东汉时期宜兴的蒋澄。当时蒋澄封函亭侯。至今在宜兴仍有蒋澄墓。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曾专程前往祭拜。宜兴蒋氏,传至晋代时,始适台州,传至五代时期,有蒋显著,曾任四明盐官,其子蒋光,在明州定居下来,生有二子,长子名宗拜,次子就是蒋宗霸。

蒋宗霸的后世子孙,至北宋神宗时,有一蒋浚明,始迁奉化禽孝乡三岭。蒋浚明,字颜昭,曾官拜大理寺评事,迁尚书员外郎,因为上书谏止新法,被神宗贬谪,授无为军司户,改建康户曹,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其名迹人祀乡贤。

蒋家历代祖先,以蒋浚明的“金紫光禄大夫”最为显赫。所以,蒋家祠堂的祖宗牌位即从蒋浚明供起,以示荣耀。

蒋家排行,从第25世起依序为五言四句,即:“祁斯肇周国、孝友得成章、秀明启贤达、奕世庆吉昌。”蒋介石的曾祖蒋祁增,字怀盛;祖父蒋斯千,字玉表;父蒋肇聪,字肃庵。蒋介石为溪口蒋家世系第28世周字辈,他的谱名为“周泰”。

蒋介石的祖父蒋斯千,年轻时开始经商,开了一个“玉泰”盐铺。逐渐发迹。晚年,蒋斯千吃斋拜佛,不问世事,遂将玉泰盐铺的生意交给他的儿子蒋肇聪,即蒋介石的父亲。

蒋介石的父亲蒋肇聪,少有大志,是一个努力进取的人,希望能替国家效力,年轻时努力读了一些书。可是当他刚刚读书有成时,就遇上了连年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太平天国革命失败以后,他眼看父亲年事已高,且无意于世事,自己也已有了家室子女,一种家庭的责任感使他意识到必须承担起侍奉长老和教养幼小的职责,不得不放弃人仕当官的念头,留在家中,操持他父亲蒋斯千的旧业。接手玉泰盐铺。

蒋肇聪具有比他父亲更大的进取心。除了继续贩运食盐和茶叶以外,还派船只到浙皖交界的广德一带贩运大米,向宁波等地贩运石灰。使玉泰盐铺又有了新的发展,成为溪口镇上有名的“十甲户之一”。蒋肇聪早年娶妻徐氏。生有一儿一女,即蒋介石的兄长蒋锡侯、姐姐蒋瑞春。蒋锡侯原名周康,字锡侯,号介卿,清末秀才,民国时历任浙江省台州地方法院、广州地方审判厅推事。广东省英德县知事,国民政府参事等职。蒋瑞春嫁给溪口东边不远的任宋村宋式仓。徐氏不幸早逝,蒋肇聪续娶孙氏,孙氏为附近商家女儿,不久也去世。1886年,蒋肇聪又续娶王氏。

王氏名彩玉,又名采玉,浙江嵊县葛溪镇葛竹村人。

这位王夫人,颇有段来历。

玉泰盐铺有个老伙计王贤东,颇得蒋肇聪的信任。王贤东有个堂妹王采玉,年轻守寡,在葛竹庵带发修行,精于女红,并粗通文字,能诵《楞严经》、《金刚经》等经卷,经王贤东说媒撮合,还俗再嫁蒋肇聪为继室。她就是蒋介石的生身母亲。梅开二度的王采玉,共生二子一女。大儿子周泰,乳名瑞元,又名介石,学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小儿瑞青,6岁夭折。女名瑞莲。

1894年冬。蒋介石的祖父蒋斯千病逝。第二年夏天,溪口地方瘟疫流行,病魔又夺走了他父亲蒋肇聪的生命。在不到一年之内,蒋家连丧两个当家主人,从此家道一落千丈。这时瑞春已经出嫁。蒋介石只有8岁,瑞莲更小,只有蒋锡侯年岁稍长。

蒋介石自己后来回忆说:“我在9岁失去了父亲,到今天没有一刻忘记父亲临终的遗言。父亲去世的时候,母亲随侍在旁,父亲凝视着我和幼妹,手指着哥哥缓慢地说:‘你的弟妹都还幼小,我死后,你的母亲必定承担不了哀痛,你年纪较大,希望能对你母尽孝,对弟妹友爱,以安慰我的心灵。’哥哥含泪点头承诺,父亲才停止了呼吸……”

P2-5

序言

1957年7月7日。蒋经国在日记中写道:章女(蒋孝章)来信录有西方格言一段,含义甚深,试译如下:

若求生活无忧无虑,

劝你切实把握今朝,

放下昨天的错误挫折,

撇开明天的阴云暗影,

莫把时光徒用于杞人忧天。

或遐思幻想。

切记每寸光阴都是生命的片段,

应为造物之神奇而欣喜并心存感激,

用欢乐与信心去迎接人生。

1975年4月5日,被政治风暴和病魔纠缠不休的蒋介石在台北市郊阳明山的官邸内逝世。一个在中国政坛翻云覆雨六十余年的人物消失了,连同以他个人为标志的那个年代,余留下的只是一道长长的历史轨迹。

历史因为逝去而神秘。正如古今中外诸多名人一样,蒋介石的一生也笼罩着厚厚的浓雾。他出身并不显赫,从一个体弱多病的顽童,逐渐成为了孙中山的得力军事助手,“如身之臂,如骖之靳,朝夕未尝离失”(孙中山语),以后又平步青云,在政坛上崭露头角,直至成为统治全国的大“总统”。

4月5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清明节,中国人祭祀先人的日子。蒋介石逝世于这样一个日子,多少会给人们带来神秘的猜测。人们始终在窥探他死前的种种离奇之事。

十四年后。

1988年1月13日晚,新华通讯社发布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据台湾电台广播,中国国民党主席蒋经国于今天下午3时50分因病逝世。”第二天,这条消息以较显要的位置出现在《人民日报》上。1月1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广播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唁电。电文说:“惊悉中国国民党主席蒋经国先生不幸逝世,深表哀悼,并向蒋经国先生的亲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负责人发表谈话,悼念蒋经国逝世,重申和平统一祖国方针不变。谈话说:“中国国民党主席蒋经国不幸逝世,我们深表哀悼。蒋经国先生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主张国家统一,表示要向历史作出交代,并为两岸关系的缓和作了一定的努力。当此国民党领导人更替之际,我们重申,我党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和政策是不会改变的。我们希望新的国民党领导人,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审时度势,顺应民心,把海峡两岸关系上开始出现的良好势头推向前进,为早日结束我们国家分裂局面、实现和平统一作出积极贡献。”

八年后。

1997年,蒋纬国的身体每况愈下,尿毒症加剧,糖尿病引起肠胃功能病变,胃部经常出血。9月23日,蒋纬国去世。

蒋纬国死后和夫人石静宜合葬于台北五指山公墓将军墓园,“孤山一角,暗香先返玉梅魂”。蒋纬国先生就躺在一块刻有“陆军二级上将蒋纬国暨夫人石静宜之墓”的黑色大理石下长眠不醒了。

父亲的选择注定了儿子无法逃脱的命运。今天,蒋介石与蒋经国、蒋纬国均已远逝,若地下有知,对其一生,不知他们会有何感慨。是否“切实把握了今朝”?是否放下了“昨天的错误和挫折”,切记了“每寸光阴都是生命的片段”?

政治是他们一生的选择,除政治之外呢?爱情又奈何?亲情又若何?家庭又如何上演聚散离别?生活又该几多欢喜几多愁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2: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