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一种观念史的考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年学术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万健琳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的缘起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三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第一章 共和与公民

 第一节 从共和到共和主义

一 共和之本:公共性

二 共和主义:实现“天下为公”的两条进路

 第二节 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主题界定

一 共和视阈中的“人”:公民 

二 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

第二章 古典时期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

 第一节 古希腊的公民生活与公民身份理论

二 古希腊的城邦政治与公民生活概略

二 亚里士多德的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理论

 第二节 罗马共和国的公民生活与公民身份理论

一 借波利比阿之眼看罗马共和国的制度和精神

二 西塞罗的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理论

 第三节 古典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的核心价值主张

一 古典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理论的价值基础

二 古典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理论的基本主张

三 关于亚里士多德与西塞罗的区别与古典共和主义的内部分野

 第四节 从罗马帝国到中世纪:公民理念的流变

一 罗马帝国时期:公民身份理念的蜕变

二 中世纪:公民理念的退隐

第三章 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理论在近代的分化与转型

 第一节 历史的转折与公民理念的发展

一 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与公民

二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的公民理念的孕育

 第二节 马基雅维利的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理论:古典与现代之间

一 马基雅维利公民身份理论的基础

二 马基雅维利的公民身份理论

三 “马基雅维利时刻” 

 第三节 卢梭式民主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从古典走向激进

一 从公民理想国到道德乌托邦:古典情怀

二 从人民主权到激进民主:悖论与困境

三 古典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理论的现代困境

 第四节 宪政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温和的实用路线

一 公益优先于权利:对自由主义的融合与超越

二 建构国家与公民间的和谐关系

三 “正确理解的自我利益”与公民德性

四 现代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超越与融合

第四章 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在当代的复兴

 第一节 公民的缺位与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理论的复兴

一 代议制民主的悖谬:公共生活的衰落

二 个体的困境:公民精神的丧失

三 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理论的复兴

 第二节 批判与重建——新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的主要议题

一 自由观的重构:批判与超越的新尝试

二 公民德性:内涵的更新与塑造的新方式

三 公共领域的激活:重建公民参与的场域

四 重塑以参与和对话为核心的民主机制

 第三节 争议与挑战:新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理论的自我调适

一 直面自由主义的批评

二 社群主义与共和主义的区别

三 全球化时代的冲击

四 多元社会的挑战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一种观念史的考察》旨在对西方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进行了一种观念史的考察,试图采用历史情境与观念集合、价值推演与过程描述、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综合方法,从源头开始展现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的逻辑演变过程,重点描述其内部的两条进路一制度共和主义与公民共和主义的分化与融合,并从制度和公民的二元维度把握其核心价值主张,并描绘它们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和不同的思想家那里所呈现的不同形态。

按照这样的思路,全书分为四章展开论述:

第一章是对主题的说明,主要探讨主题的内涵、主要的研究对象与问题域、论证方法,这是全书论证的基础。本书的研究主题“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是一个交叉的问题域,涉及“共和”与“公民”这两个古老而相互缠结的词汇,因此要厘清这一主题的内涵和核心价值,需要从共和主义和公民身份理论这两个思想传统中发掘理论资源。在这一章中,笔者从“共和”与“公民”的词源人手,通过分析共和主义与公民身份的含义,来界定这一主题的范围和价值。

第二章至第四章是本书的主体部分,主要考察了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从古典时期的孕育到近代的分化与流变再到当代复兴的逻辑演变过程,试图通过对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理论的深度挖掘,结合西方社会、政治状况的发展变化,展现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的核心价值及其自我调适过程。具体而言,在第二章中笔者将重点论证了亚里士多德与西塞罗是怎样共同开启了共和主义的古典理想,以及在他们的理论中公民与制度这两者的互动和张力,以此描绘古典时期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的图景;在第三章,笔者将描述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在近代的分化与转型过程;在第四章,笔者将阐述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在当代复兴的背景、过程以及新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的核心议题。

通过对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的观念史的考察,笔者发现,尽管共和主义内部的确存在着制度共和主义与公民共和主义两条进路,但总的来看,这两种进路并不是完全分隔的。公民与制度、德治与法治、民主与宪政、强势理想与温和务实,正是这两种路线的互补性复合,构成了共和主义内部的弹性框架。围绕着公共性这个中轴,在制度与公民构成的弹性框架中,共和主义始终探讨着公民与国家、个体与共同体的和谐共生之道。如果共和制度是共和主义的外衣和保障的话,积极的公民身份则是共和主义的灵魂和内涵,无论是制度共和主义还是公民共和主义的路线,都从来没有抛弃过积极公民身份的诉求。以德性、参与、责任为核心的积极公民身份一直是共和主义的基本诉求,也是其与其他理论流派相区别的最重要的特征。

《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一种观念史的考察》的作者是万健琳。

编辑推荐

万健琳的《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一种观念史的考察》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青年学术文库”系列之一,旨在对西方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进行了一种观念史的考察,试图采用历史情境与观念集合、价值推演与过程描述、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综合方法,从源头开始展现共和主义的公民身份理论的逻辑演变过程,重点描述其内部的两条进路一制度共和主义与公民共和主义的分化与融合,并从制度和公民的二元维度把握其核心价值主张,并描绘它们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和不同的思想家那里所呈现的不同形态。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3: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