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练运用古典诗文时所展现的深厚文化底蕴,对于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无疑是最好的倡导!
阅读古典诗文,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可以使人提高修养,增长智慧,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
本书作者以温家宝总理在不同场合引用的一百多则传统诗文名句为题,以文学赏析的形式详细解读其背景出处,既有对文本的知识性分析,又有对原文义理的评述与阐发,使读者能够更为深刻地体悟温总理挥洒自如地引用传统诗文名句时所展现的政治智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温文尔雅 |
分类 | |
作者 | 汪龙麟//何长江 |
出版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熟练运用古典诗文时所展现的深厚文化底蕴,对于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无疑是最好的倡导! 阅读古典诗文,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可以使人提高修养,增长智慧,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 本书作者以温家宝总理在不同场合引用的一百多则传统诗文名句为题,以文学赏析的形式详细解读其背景出处,既有对文本的知识性分析,又有对原文义理的评述与阐发,使读者能够更为深刻地体悟温总理挥洒自如地引用传统诗文名句时所展现的政治智慧。 内容推荐 经典诗文名句是在文化历史的长河中经由不同时代的波浪淘洗而披沙拣金的,是一个民族传统智慧的结晶。当你在阐发个人观点的时候,适当地运用一些传统诗文名句,不仅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由于这些诗文名句所内具的真理性和共享性,将使你的论断更具说服力和公信力。 本书作者以温家宝总理在不同场合引用的一百多则传统诗文名句为题,以文学赏析的形式详细解读其背景出处,既有对文本的知识性分析,又有对原文义理的评述与阐发,使读者能够更为深刻地体悟温总理挥洒自如地引用传统诗文名句时所展现的政治智慧。 目录 第一部分 诗 民惟邦本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 明年春色倍还人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每逢佳节倍思亲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准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十年磨一剑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 第二部分 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 观国之光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安不忘危,治不忘乱 忧患与故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和合故能谐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难事必作于易,大事必作于细 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德不孤,必有邻 听其言,观其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言必信,行必果 生之者众,食之者寡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恻隐之心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时移世易,变法宜矣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兄弟虽有小忿,小废懿亲 居安思危,思则宵备,有备无患 多难兴邦 诗言志,歌咏声,舞动容 言有物,行有格 乞火不若取燧,奇汲不若凿井 言能听,道乃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 《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行百里者半九十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 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l 疾风知劲草 事不避难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尤须兢慎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广直言之路,启进善之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 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万民之忧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身贵自由,国贵自主 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 附录:新闻背景出处 试读章节 诗经·大雅·文王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 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 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裸将于京。 厥作裸将,常服黼■。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2008年3月18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想集中回答一下关于解放思想这个问题。一般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我想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上讲一点自己的看法。我一直很重视两句话:一句话来自《诗经》,一句话来自《诗品》,就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主要讲“革新”意识,当时周文王禀受天命,昭示天下: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正是因为这种废旧立新的“革新”精神,使得当时各部落在周文王的统治下势力强盛,从而为之后周武王伐纣灭商提供了物质准备和精神支持。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这种“革新”意识,在今天可解读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温总理的引用,体现了一个大国总理对改革和创新意识的重视,同时也在强调我们中华民族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度,但是不断的改革、创新与发展更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温总理引用的这句话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文王》是《大雅》的首篇,据《毛诗序》说:“《文王》,文王受命作周也。”郑玄笺注云:“受天命而王天下,制立周邦。”说明这是一首谱写周文王业绩、歌颂他受天命而王天下的诗篇。全诗前半部分主要赞扬文王之德:文王之德上与天合;其德并不止于一身,能使子孙贤德,百世不替;由于文王德修兼备,群臣能虔敬谨慎,遇事而惧,由于文王深谋远虑,光明恭敬,商王朝的子孙“侯服于周”,殷商的臣子也臣服于周,并来京助祭。全诗后半部分勉励周王朝诸臣,要感念先祖的懿德,修养自身的德业;同时告诫子孙要以殷为鉴,不断宣扬美好的德行。 对“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为:“周族虽然是一个古老的小邦,但承受天命以后就换了一副新气象。”另一种解释是“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字面上,这两种解释都行得通,但从后世引用的情况看,后一种含义较为普遍。“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一语,蕴涵着丰富的哲理。首先,它强调了修德在“维新”中的重要性。郑玄笺此旬日:“文王初为西伯,有功于民,其德著见于天,故天命之以为王,使君天下也。”也就是说,文王之所以能以“旧邦”而受天命“维新”,是由于文王的修德,文王之德泽溥被,周族的发展有了光明的前途,承受天命也就适得其时。这实际上为历代统治者“以德治国”的理念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其次,诗句强调了“变”的思想。“其命维新”,不管将“新”解释为“新气象”,还是“革新”,它们所突出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变”字,变则新,新则久,这一点已触及到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实质所在。正因为如此,这句话引起了先贤的高度重视。儒家经典“四书”中有两部就直接引用了这句话。《大学》还引经据典,进一步发挥,指出早在商汤时期,“盘铭”上就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字句,提示出求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尚书·康诰》篇云“作新民”,强调要造就一代自新的人。之后,《易传》从天人合一的角度作了进一步概括,《系辞上》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这是一个层次分明的理论纲要:道是由一阴一阳的运动体现出来的,阴与阳相互交合易转,形成生生不已的变化过程,日新月异,气象万千。张岱年解释说:“世界是富有而日新的,万物生生不息。‘生’,即创造,‘生生’即不断出现新事物。新的不断代替旧的,新旧交替,继续不已,这就是生生,这就是易。”(《张岱年全集卷五》)冯友兰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两句诗简化为“旧邦新命”这四个字,“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足以当之。阐旧邦以辅新命,余平生志事盖在斯矣。”(《冯友兰学术精华录。康有为“公车上书”书后》)由三千年前“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一语引申、发展而来的新变思想,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思想源泉。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的记者招待会上,面对记者的提问,用这句诗非常精辟地揭示了解放思想对于进一步推动改革创新,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件。P13-16 序言 2007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中国人民大学,与青年学子们共度五四青年节。在人民大学图书馆回答同学们的提问时,温家宝同志针对有同学问及自己在谈话中引用古诗文时说:“我在网上看到,沈阳师范大学有位教授曾经把我前四次记者招待会引用的古代诗文统计了一下,说‘总理引用诗文的百分之九十五是教科书没有的,这应该引起我们教学上的深思’。” 沈阳师范大学这位教授的“深思”也同样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据我们粗略统计,温家宝同志自2003年任总理以来,在不同场合引用的古今中外诗文名句多达百余次,其中大多是大中小学教科书中所未曾涉及的。这的确“应该引起我们教学上的深思”,不过,我们的深思不意味着要反省教科书的编写。因为教科书的编写是着眼于知识体系的科学合理,强调的是学生对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掌握。温总理引用的很多诗文,出典甚为广泛,是需要课外广泛阅读方能了解的。所以,不能因为总理引用过,教科书就必须容纳进去。不过,从另一角度看,温总理在不同场合对这些古诗词的引用,其解读的视角和运用的方式,作为范例用来启发我们如何学习和运用古代诗词是很有意义的。 经典诗文名句是在文化历史的长河中经由不同时代的波浪淘洗而披沙拣金的,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智慧的结晶。当你在阐发个人观点的时候,适当地运用一些传统诗文名句,不仅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由于这些诗文名句所内具的真理性和共享性,将使你的论断更具说服力和公信力。温家宝总理在不同场合挥洒自如地引用传统诗文名句,便准确而令人信服地阐释了中国政府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策略。之所以每每引起媒体的关注,是因为这不仅是一个大国领导人温文尔雅的政治风度的表达,更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的展现。 显然,单一教学角度的“深思”未免狭窄,我们似乎还应该从拓展传统文化解读空间和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认识温家宝总理对传统诗文的运用。就解读视角而言,古人多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强调个人文化储备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积累,温家宝总理于“世界旅游组织第15届全体大会”的致辞中引用这两句古语,则是呼吁国际友人来中国旅游,强调的是泱泱中华不仅有“万卷书”的文化底蕴,更有“万里路”的山川灵秀。这种对古语的解读,自然浑成又别具新意。就继承发展而言,作为国家领导人运用传统诗文名句阐发政治理念,这一行为本身便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也必将激发广大民众对传统文化著述的阅读激情和探索兴趣。 正足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将温家宝总理所引用过的古今诗文作了一番梳理,从中筛选出百余条。于每条诗文,详其出处,明其作者,细致说明温总理引用的语境和环境,结合原作和温总理引用时的背景予以文学性和政治性的赏析。故本书对于不愿仅局限于教科书而了解传统文化的学子而言,可借此开阔眼界;对于传统文化的爱好者而言,可借此一窥传统文化之苑囿;至于那些或对温家宝总理的政治胸襟、或对中国政府的政策内涵有兴趣者,借此书可领略到一个大国总理的文化底蕴和语言魅力,体会到东方古国传统文化的智性闪光。 书成待梓,出版社嘱为之序,于是写了上面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是否正确,书中所选条目及阐释是否准确、清楚,恳望读者诸君不吝赐正。 是为序。 汪龙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