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俯仰天地与中国艺术精神》由李涛著,近年来有一些论者已经在探讨仰观俯察的问题,但很少有把它当作一个独立的课题来研究的专著。李涛的书对俯仰天地这一命题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对俯仰天地在中国文学中作为观照方式和艺术精神的作用和影响等问题都做出了细致的挖掘和梳理,这是一个很有开创意义的工作。
头顶是浩瀚的苍穹,脚下为广袤的大地,人在这天地之间与万物为伴,日落月起,春去秋来,生生不息。我们的古人不仅较早地发现了俯仰天地之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而且十分推崇俯仰天地,由此而形成古代“我通天地”与“天地通我”的精神建构模式,正如陆九渊所总结:“人生斯世,须辨得俯仰乎天地而有此一身,以达于所履。”
俯仰天地的这种文化想象和精神生产,造就了中国最古老的知识分子,而知识分子群体的扩大和繁殖,又会反过来推动这种文化想象和精神生产。这本《俯仰天地与中国艺术精神》由李涛著,首先通过辨析对“艺术精神”这一关键词的理解,确立研究的逻辑起点和研究方法,然后研究俯仰天地的问题,包括它的提出、内涵和发展等,以中西比较的方法,论证中国古代为什么要提倡俯仰天地,提倡的又是什么样的俯仰天地,并从历史和逻辑两个方面重点论证这种独特的俯仰天地文化是怎么形成中国艺术基本精神的,最后归纳和分析中国艺术精神的三维结构和四个关键词。
一个时代,总要说一个时代的话;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话语系统。但是,精神的情况就不同了。人们可以各说各的话,但也可以持着相同的价值立场和精神气质。要求今天的艺术家们集体说着古人曾说过的东西,总是不现实的,但让他们保持着与古代艺术家同样的艺术追求和精神操守,总是可以的。
《俯仰天地与中国艺术精神》适合艺术研究者阅读。
绪论 为什么以俯仰天地来研究中国艺术精神
第一节 百年中国艺术精神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第二节 俯仰天地的含义与现代阐释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方法和基本观点
第一章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第一节 俯仰天地:人的觉醒和文化的起源
第二节 效法天地:中国文化的元心理
第三节 俯仰天地中的诗性精神
第四节 俯仰天地对早期中国艺术的影响
第二章 “必以天地为本”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第一节 “顶天立地”和“逍遥天地”
第二节 自由·文化·自然:精神的分延
第三节 天地道德精神对中国艺术的贡献
第四节 天地逍遥精神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第三章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第一节 “俯仰自得”:知识分子人生艺术化
第二节 “俯仰自得”中的审美天地
第三节 “俯仰自得”中的艺术精神自觉
第四章 中国艺术精神的三维结构
第一节 “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游的精神
第二节 “一幅画里分三截,中下上来求生意”:生的精神
第三节 “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宇宙的意味
第五章 俯仰天地中的中国艺术精神关键词
第一节 审美主体:“天地之心”
第二节 审美张力:“和”
第三节 审美文本:“境生象外”
第四节 审美创造:“至法无法”
结语 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价值
附录 意:中国古典诗学的核心范畴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