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吗?你知道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吗?你知道怎样科学预防艾滋病吗?你知道红丝带怎么成为了艾滋病的标志吗?……本书来为你一一 解答。本书介绍了艾滋病的发病原理、传播途径、预防方法以及艾滋病流行对社会的危害等方面的知识,达到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艾滋病、增强预防艾滋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该书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力求知识性和可读性并重,内容新颖详实,图文并茂,是一套供大学宣传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理想教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飘扬的红丝带--预防艾滋病教育学生读本(大学适用)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作者 | 陈锦英//徐克沂 |
出版社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你知道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吗?你知道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吗?你知道怎样科学预防艾滋病吗?你知道红丝带怎么成为了艾滋病的标志吗?……本书来为你一一 解答。本书介绍了艾滋病的发病原理、传播途径、预防方法以及艾滋病流行对社会的危害等方面的知识,达到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艾滋病、增强预防艾滋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该书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力求知识性和可读性并重,内容新颖详实,图文并茂,是一套供大学宣传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理想教材。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让大学生掌握艾滋病的发病原理、传播途径、预防方法以及艾滋病流行对社会的危害等方面的知识,达到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艾滋病、增强预防艾滋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进而学会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培养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该书适合大学生使用。 目录 第一章 艾滋病肆虐全球 艾滋病的起源 艾滋病横行世界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的危险因素和过程 艾滋病对社会的严重危害 第二章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艾滋病病理及临床表现 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 艾滋病高危人群和易感性 较少传播或不传播艾滋病的行为 第三章 知识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 远离毒品就是远离艾滋病 性乱与艾滋病仅一步之遥 性行为的伦理道德与法律约束 科学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手段 第四章 大学生是迎战艾滋病的主力军 情系红丝带,爱心与希望同在 克服“恐艾症”,反对歧视 无偿献血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法规与举措 附录 重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1991年,以纽约画家帕特里克和摄影家艾伦为首的15名艺术家成立了一个叫做“关注艾滋病”的组织。当时正是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许多小镇的居民经常悬挂或佩戴丝带以表示对远在海湾地区的美军将士的支持。艺术家们从中获得了灵感,选择了代表生机、激情和鲜血的红色作为丝带的颜色。这些艺术家用红丝带来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希望创造一种视觉象征’以示对艾滋病病人的同情,同时要将红丝带推广到预防艾滋病的社会公益活动中。 那一年,在百老汇举行世界著名大型戏剧和音乐剧大奖“托尼奖”的颁奖仪式时,“关注艾滋病”组织的艺术家们制作了3000条红丝带散发给到场的明星与观众,呼吁大家关注艾滋病。这一举动引起了巨大轰动,百老汇剧院里几乎所有拿到红丝带的人都将其佩戴在胸前。从那时开始,红丝带很快在全世界流传开来。在以后的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齐声呼吁希望得到人们的理解,将一条长长的红丝带抛向会场上空。支持者们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别在胸前。从此,红丝带成为了人类防治艾滋病的象征。同时,交错固定后形成的“心”形符号,也成为了“对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认知”的国际标志。此后,许多关注艾滋病的爱心组织、医疗机构、咨询电话纷纷以“红丝带”命名。红丝带逐渐变成了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的防治问题,理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一种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为了控制艾滋病流行趋势,于1988年1月在伦敦召开了140个国家参加的“全球预防艾滋病”部长级高级会议,倡导将1988年定为全球防治艾滋病年,并决定从1988年起,将每年12月1日定为全世界宣传防治艾滋病的日子,称为“世界艾滋病日(world AIDS Day)”,即“世界同艾滋病作斗争日”,旨在采取广泛的、国际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号召世界各国行动起来,共同对抗艾滋病。1989年以来,每年的世界艾滋病日均推出一个主题,世界各国围绕同一主题开展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及宣传教育活动。 世界艾滋病日自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了世界卫生大会、联合国以及各国政府、社会团体和各国人民的支持,这一天成为了全球共同对付艾滋病的国际日。 P106-P108 序言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卫生部、国家计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中国预防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lO年),提出“到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入学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知识手册发放率达100%”,中小学“要将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自2002年起,教育部制定下发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文件,具体提出了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工作目标和要求,“预防艾滋病教育”不但被纳入教学计划,还被纳入专项督导和专项检查的内容,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确保在地方课时中安排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时。2004年第17个世界艾滋病日前夕,教育部重申让艾滋病预防教育进入大学和中小学课堂的决定。为保证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解决目前各学校缺乏教学资料的问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北京攀登者国际出版咨询中心(IPAS)组织有关专家,根据教育部“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大纲,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并参考国际最新研究资料,编写了预防艾滋病教育学生读本《飘扬的红丝带》。 这套读本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4册,通过让学生掌握艾滋病的发病原理、传播途径、预防方法以及艾滋病流行对社会的危害等方面的知识,达到使青少年正确认识艾滋病、增强预防艾滋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进而学会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培养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 这套读本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力求知识性和可读性并重,内容新颖详实,图文并茂,是一套供学校宣传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理想教材。 参加这套读本资料收集、绘图和有关内容撰写的还有曹洋、谭勇、齐放、张登科、张万起、陈文祥、张三杰、张继红、刘润杰、卢祥生等同志。在这套读本出版之际,一并向这些积极参与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希望青少年朋友们学习了本书之后,积极地向自己的家人、朋友和能接触到的所有的人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用实际行动关爱艾滋病患者,成为一支与艾滋病作斗争的强大的生力军。 本书编写组 2005年8月 后记 在第17个世界艾滋病日前夕,国家教育部通知,自2005年起,全国的大学和中小学都要开设艾滋病预防教育课。也就在这个时期,北京、上海等城市相继传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正以每年40%的比例剧增的统计信息,国际、国内社会各界均极为关注。党和国家领导多次批示,全党、全国都要强化艾滋病的预防教育。 2004年3月,在国际合作出版组织(IPS)中国合作运营单位北京攀登者国际出版咨询中心(International Press Advisory Services Beijing,简称IPAS)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研究中心(China Association of Publishers Research Center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 Promotion Association of Publishing Affairs,简称CAPA)的组织下,由联合国卫生组织专家,中国病毒学、艾滋病预防治疗学著名教授牵头,中国医科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等4所学术机构的6位博士、研究员和相关人士共同组成编写组,参考、吸收、摘录、转引了诸多相关科学著作的论述和资料,倾力完成了这套读本。在本书出版之际,尤其要感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美国Hesperian基金会的支持和“重要参考文献”中列署的杰出著作的诸位作者、出版者。本书中有些资料的转录,因通讯便利和原著作者参加了本书编写而得到授权,有些则因通讯障碍和时间仓促尚未获得授权,其作品的权益,一旦得到联系,即与原著作者分享。 本书编写组 2005年8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