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宝瓶菩提/林清玄经典散文菩提十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林清玄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菩提十书”是林清玄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写作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长达十几年时间。每册印量都超过100版,十册共印行1000版以上。被媒体选为“四十年来最畅销及最有影响的书”。

《宝瓶菩提》——开启我们的宝瓶,使我们自净。

开启智慧,安抚当下人们身心的“文字瑜伽”!中国每年有几亿人读他的文章长大,南怀瑾、余秋雨、于丹热情赞誉!

内容推荐

“菩提十书”之《宝瓶菩提》:佛教经典把人比喻成“宝瓶”,在宝瓶里有着最清明的空性,只可惜被妄想与执著的瓶塞,无法回复到清净的面貌。

《宝瓶菩提》是菩提系列的第七部,希望能开启我们的宝瓶,不但使我们自净,更让我们体验法界的清净。林清玄用感性的风格,表达即使在炉火中燃烧,用高温锻炼、上釉上彩,一个人也要永留清白,在人间!

目录

第一卷 波罗蜜

一粒沙,或一条河岸?

河的感觉

伤心渡口

幸福的开关

不知最亲切

今夕,何夕?

沉默的君王

我的释迦不卖

水晶石与白莲花

曼妙的云

珠玉枇杷

林边莲雾

欢乐中国节

第二卷 曼陀罗

一朵花,或一座花园?

小丑

香严童子

金色莲花

百鸟衔花献

快乐无忧是佛

老婆心切

椰子壳的万卷书

密在汝边

山色如何

何况恶人

谁是你的后人

人间游行

永续今好

水中的金影

人间英雄

精进料理

宿命之情

随俗罢了

附录:愿是芒花,或是和风

试读章节

一粒沙,或一条河岸?

当我在澄思静虑的时候,有时自己陷入一种两难的情况。

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看到别人受苦而找不到出路,看到善良的人在苦难里挣扎不能解脱的时候——看别人痛苦以致感同身受的锥刺是一种难以言诠的经验。

我因此常在内心呐喊:难道这是宿命的吗?难道不可改变吗?难道是不得不偿还的业吗?

想到众生的心灵不能安稳,有时惊心到被窗外温柔的月光吵醒,然后我就会在寒夜的冷风中独坐,再也无法安睡。有时我甚至一个人跑到山上,对着萧萧的草木大吼大叫,来泄去心中看到善良的人受苦而生起的悲愤。有时我会在草原上拼命奔跑,跑到力尽颓倒在地上,然后仰望苍空,无声的喘息:“天呀,天呀!”悲唤起来。

没有人知道我的这种挣扎与忧伤,对众生受困于业报的实情,有时令我流泪,甚至颤抖,全身发冷,身毛皆竖。

幸好,这样的颤抖很快就能平息,在平复的那一刻就使我看见自己是多么脆弱,多么容易受到打击,我应该更坚强一些、更广大一些,不要那样忧伤与沉痛才好。可是也就在那一刻,我会更深的思索“业”的问题,众生的业难道一定要如此悲惨的来受报吗?当见到众生饱受折磨时,究竟有谁可以为他们承担呢?

龙树菩萨的“中观”告诉我们,业好比一粒种子,里面有一种永不失去、永不败坏的东西,这就好像生命的契约,这契约则是一种债务,人纵使可以不断的借贷来用,但是因为契约,他迟早总要去偿还他的债务。业的种子是如此的牢不可破,业如果可破,果报就不成立了,业的法则适用于善业与恶业,永不失去。

在原始佛教里,业力因果是那样坚强,整个人生就由一张业网所编织而成,即使死亡,业网也还在下一世呼吸的那一刻等待我们。

这种观点有时使我非常悲观,如果因果业报是“骨肉至亲,不能代受”,那么我们的自修自净有何意义呢?

我的悲观常常只有禅学可以解救,禅告诉我们,并没有人束缚我们、没有人污染我们、在自性的光明里业是了不可得的。人人都有光明白性,则人人的业也都可以了不可得。但是,这不是充满了矛盾吗?

我们的人生渺小如一粒沙子,每一粒沙子都是独立存在,与别的沙子无关,那么,我只能清洗自己的沙子,有什么能力清洗别人的沙子呢?即使是最邻近的一粒沙,清洗似乎也是不可能的。

当我看到新闻,有人杀人了,那两人之间真的是从前的旧债吗?这样,不就使我们失去对被杀者的悲悯,失去对杀人者的斥责吗?不应该这样的呀!每一次的恶事不应该只由当事者负责,整个社会都应有相关的承担,这样真实的正义才能抬头,全体的道德才有落脚之处。

西方净土之所以没有恶事,并非在那里的人都是完全清净才往生的!而是那里有完全清净的环境,不论什么众生去往生,也都可以纯净起来。

我觉得,这世界所有的一切恶事,都不应该由当事人承受,这世界一切众生之苦也不可以是从前造罪而活该当受的。修行的人不应该有“活该”的思想,也不应该有一丝丝“活该”的念头。

世界的人都在受报,但不应该人人都是“活该”!

因此,我虽无法解开那张业网,让我做其中的一条丝线,让我做其中的经纬。

人生若还有罪业,我就难以自净,众生若不能安稳,我就永远不可能安稳!

大乘佛教对业报的看法总在最悲观时抚慰我,我虽渺小,但宇宙之网是由我为中心向时空开展,要以自净来净化整个宇宙的罪业,用这微弱的双肩来承担世界污秽的责任。业绝不是单一的自我,而是世界的整体。

我的不能安稳,我的沉痛,乃至我鲜为人知的颤抖,不也是一种自然的呈现吗?正因我不是焦芽败种,我才有那样热切滚烫的感受吧!

我只是一粒沙,这是生命里无可如何的困局,但是我多么希望,我每次看到生命的苦楚,都看到一整条河岸,而不只看见受难的那一粒沙。

这样想时,我总是渴切的祈祷:佛、菩萨、龙天护法,请悲悯这个世界!请护念这个世界!请嘱咐这个世界!请使这世界成为清净的国土!

P3-6

序言

春日清晨,到山上去。

大树下的酢浆草长得格外肥美,草茎有两尺长,淡紫色的花正盛开,花梗也有两尺长。我轻轻把花和草拈起,摘了一大束,带回家洗净,横放在白瓷盘中当早餐吃。

当我把这一盘酢浆草端到窗前,看到温和的春日朝阳从窗格斜斜落下,我深呼吸一口,仿佛还闻见山间清凉流动的露气,然后我慢慢咀嚼酢浆草,品味它的小小酸楚,感觉到能闲逸无事的吃着如此特别的早餐,是一种不可言说的幸福。

一株株酢浆草,使我听见了清晨欢愉的鸟声,看到了大地丰富的色彩,品到露水濡草的香气,感受到阳光动人的温暖。

我看着用来盛装酢浆草的白瓷盘,想起这几个瓷盘是在新竹乡下的古董铺子里买的。它的造型和颜色都很奇特,是平底的椭圆形,滚着一圈极细的蓝线;它不是纯白色的,而是带着古玉一样的质感。

白瓷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素雅之感,据卖给我的古董店老板说,那可能是民国初年读书人用的东西。

“读书人?”我听见这三个字吃一惊,因为我看不出这瓷盘与读书有什么关系。

“是呀!因为对有钱人来说,这瓷盘太粗糙了,土质不是很细,又没有花色。对俗人,这盘子又太细致了,不太有实用的价值。”古董店老板分析着说,“这盘子看起来也不像是装菜的,可能是装果子、供品或清玩的。你看,在盘子里放一些石头、植一株水仙,旁边写几个字,什么‘岁朝清供’、‘留得清白在人间’,不就是一幅很好的文人画吗?”

他转过头来对我说:“我看你这么喜欢这几个盘子,又是一副读书人的样子,这盘子配你正好。你买了吧!人的一生难得碰上几次真正喜欢的东西,说不定你出去转一圈回来,这辈子就再也遇不到这几个盘子。”

“多少钱一个?”我小心的问。

“一个一百元好了。”老板的嘴角和眼里都带着笑说,“实在也难得有人看上这盘子。”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是出乎意料的便宜。

我一直对陶瓷有偏爱,最精致的瓷与最粗糙的陶,都能使我感动。最好是像我手中的白瓷盘,不是高级到要供奉在博物馆里,而是可以拿到生活里来用;但它一点也不粗俗,只是放着观赏,也觉得它超越了实用的范围。

有某些时候,我喜欢瓷器犹胜过陶器,例如喝茶的时候,我不像一般品茶者爱用陶壶陶杯,而喜欢白得透明的瓷壶瓷杯,这样,喝茶的时候可以看到茶水黄金的颜色,也可以看到经过水还原的茶叶,在壶中舒缓伸展成墨绿色。有时光是看茶水的色泽,就感到要醉茶了。

如果要装一些有颜色的东西,我也喜欢瓷器,因为瓷器会把颜色反射出来,使我感受到人间的颜色是多么可贵。

人间的颜色确是珍贵而值得感恩的,例如把红萝卜、白萝卜、小黄瓜切成方形的长条,放在白瓷盘里,然后一条条拿起来吃,使我有一种明净清爽的感觉,生菜的甜美与颜色的鲜丽使我觉得这个世界是多么神奇。

例如放一个绿中微红的番茄、两个粉红的莲雾、一条金色的香蕉、几粒紫色的葡萄,颜色在里面汹涌不已,像是海潮轻轻拍打着沙岸,白瓷盘是那纯洁的绵长的沙滩。

例如把一些红色的榛果、米色的杏仁、褐色的核桃放在白瓷盘上,就觉得果实坚强的美并不逊于花。

例如在乡下买到土制的红豆丸、绿豆丸,红绿相间放在白瓷盘上,配着陈年的普洱茶,发现豆丸里还有三十年前用手揉搓的土味,茶香就好像飞越时空,转了一圈才和生命的许多颜色一起进入腹中。白瓷盘不全是用来盛装食物,有几个我摆上河溪边捡到的石头,那原本毫不起眼的石头,洗净了自有动人之美,那种美,使我觉得随手捡来的石头也可以像宝石一样,以庄严之姿来供养如来。

还有一次,在田野里看到一棵野生的大理花,是深沉的枣红色,花朵非常硕大,我剪了两枝花带回来,放在白瓷盘上,从来没看过那么美的大理花,也不敢相信白色配枣红色有那么美。我坐在窗边看那两朵大理花,一直到黄昏的日照从木格窗斜着手伸进来抚摸着那花,才使我从叹息中醒来。

白瓷盘当然不是什么珍贵的古董,只是简单的民间器物,在古董收藏者的眼中是不值一文的,由于我可以看见那清净纯美的质地,就使它在平凡中自有尊贵之姿,并使任何东西都能呈显其本色,显得缤纷与优美。

……

九者大愿:若有众生,纵恣身心、我慢贡高,故于我法中,污泥佛法。师长弟子,无惭无愧、用僧佛钱、菩萨财物、杀生偷盗、邪行妄语、绮语恶口、共舍斗乱、纵恣贪嗔、不拣良善、劫夺他财、拒讳慢人、不识善恶、广造十恶一切诸罪。死堕阿鼻,入诸地狱。从地狱出,轮还六处,入生死海,诸趣恶道。愿共有缘。同业同道,随缘化变,当以救之,令得出离。共我有缘,发菩提心。求无上道。

十者大愿:若有众生,当于我法,若我有缘,若我无缘,同我大愿,则是我身,共我无别。行四无量心,心等虚空,广度有情,无有休歇,愿达菩提,登正觉路。

呀呀!伟哉文殊师利!

我时常在凉夜之中,诵读文殊师利的十种无尽甚深大愿,用来发起自我、清净自我、策励自我,每每读到“悉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都使我五内如震,心清泪下,在渺渺茫茫的生死大海,让我们有缘,一起走向菩提大道吧!

林清玄

一九八九年五月于台北永吉路客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