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与《开卷》这些年的交往中,一定会有不少值得回忆、回味的地方,也许您已惠赐《开卷》多篇佳作,也许您只是一直在默默地支持《开卷》,也许您曾给《开卷》提过好的建议和意见,也许您是《开卷文丛》的作者,也许您还是“我的”系列的撰稿人,也许您因《开卷》而找到了几十年不见的故人,也许您通过《开卷》与许多志同道合的书友结缘,也许……这许多也许里面一定会有您关于《开卷》的动人故事,在此,敬请您围绕“我与《开卷》”这个主题,写出您的故事。像《开卷》这样一本民间读书小刊能出到一百期,应该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的开卷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蔡玉洗//董宁文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您与《开卷》这些年的交往中,一定会有不少值得回忆、回味的地方,也许您已惠赐《开卷》多篇佳作,也许您只是一直在默默地支持《开卷》,也许您曾给《开卷》提过好的建议和意见,也许您是《开卷文丛》的作者,也许您还是“我的”系列的撰稿人,也许您因《开卷》而找到了几十年不见的故人,也许您通过《开卷》与许多志同道合的书友结缘,也许……这许多也许里面一定会有您关于《开卷》的动人故事,在此,敬请您围绕“我与《开卷》”这个主题,写出您的故事。像《开卷》这样一本民间读书小刊能出到一百期,应该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 内容推荐 《开卷》的编者、作者以至读者,无论是名重一时的文化前辈,还是初涉文坛的后生小子,都早已把它当作自己的刊物,当成一个精神上的“娘家”。虽然书中收入的只有100来篇文章,但表达出的那份衷情、那份眷念、那份祝福,则是书友们所共同的。不少文章的标题中,都强调了一个“缘”字。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纪初,能同登上《开卷》这一叶文化小舟,不能不说是一种难得的缘分。这当然也因为,《开卷》是一份充分开放的刊物。 目录 龚明俊 向往《开卷》 潘小庆 话说“闲来有益” 子张 且读书开有益斋 汪秀枝 爱读《开卷》的缘由 张叹凤 擘窠大字好形容 谭宗远 初识《开卷》 叶梓 我所知道的《开卷》及其创刊号 高信 贺百期,向前看 北塔 《开卷》有园 蔡瑛 《开卷》的格 龚明德 《开卷》乃书爱家乐园 刘俊 与《开卷》结缘,我很高兴 王国华 《开卷》,我的“场” 吴昕孺 《开卷》有益更有情 谢其章 新老牌读书杂志《开卷》 叶小沫 《开卷》·爸爸·我 张佩芬 《开卷》八周年随感 朱健 《开卷》余韵亦书缘 姚君伟 贺《开卷》百期说开卷有益 吴岳添 青春时代的回忆 刘经富 一段淡淡的书人佳话 蓝薇薇 同为编辑者 董国和 结缘《开卷》 陈秉钧 我的《开卷》缘 黄岳年 一生的幸运 眉 睫 可爱可亲的《开卷》 周允中 我和《开卷》 彭国梁 饮水思源,情系《开卷》 刘春杰 《开卷》不易 王心丽 有一种坚持叫恪守 徐明祥 我与《开卷》及《开卷闲话》 张军 与《开卷》淡如水的情谊 陈长林 缘结一文总歉然 刘克定 先人读书堂 陈子善 《开卷》百期贺辞 姜晓铭 《开卷》有益结书缘 绿原 贺《开卷》出刊一百期 何卫东 “开卷”温暖 徐鲁 豁然开朗,簇生卷耳 阿滢 钟情《开卷》 吕剑 相见恨晚 杨云辉 也算是一种回味 赵龙江 《开卷》百期感言 纪 申 贺《开卷》百期大庆 罗洪 翻开《开卷》 李福眠 《开卷》书虫 方成 贺《开卷》百期 李世琦 书香一缕祛喧嚣 汪恩奎 机缘 刘二刚 《开卷》与董宁文 吴海发 《开卷》百期的风采 虎闱 《开卷》立大功 朱金顺 我读《珠还记幸》的两件幸事 躲斋 唯望《开卷》再一期颐 郭青 正是开卷好时光 吴峤 资深文化老人的“宝地” 古剑 书香飘域外 叶嘉新 贺《开卷》百期感言 卞孝萱 我说《开卷》有益 黄世玮 我与《开卷》越来越亲近 王伟明 独行悄已觉 桑农 收藏《开卷》 罗文华 我们的高地 薛冰 《开卷》打开的窗口 孔祥东 未竟之事:凤凰台美术馆 白化文 相逢《开卷》 张建智 策励来者,传之久远 止庵 从“我与《开卷》”谈起 周翼南 老友《开卷》 施亮 我与《开卷》的书生情缘 韩石山 说上几句贴己话 屠岸 贺《开卷》出版百期 秦绿枝 自然亲切读《开卷》 李君维 缘结《开卷》三故事 康健 我与《开卷》这八年 来新夏 祝《开卷》百期 李伟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李传新 映像《开卷》 聂鑫森 结缘《开卷》未能忘 周炳辉 《开卷》:师长与教材 马嘶 “《开卷》精神”与书香社会 朱正 祝《开卷》出刊一百期 孙郁 记住《开卷》 张阿泉 《开卷》是中国民间读书报刊的一面“禄马风旗” 王稼句 关于《开卷》 张松寿 有幸读《开卷》 鲲西 祝福《开卷》 王为松 读其小,学其短 舒芜 祝《开卷》百期的话 张宗刚 琼枝汲玉露清歌啸南天 汪家明 闲话《开卷》 雷雨 凤凰台上的一盏灯火 田原 开有益斋,开有益哉 于光远 畅所 桂苓 《开卷》在手 胡阿祥 我读《开卷》 王浞华 我的《开卷》情 朱绍平 何时读《开卷》 文先国 遥想“凤凰台” 黄永玉 致宁文 薛冰 《开卷》五年记 徐雁 有关《开卷闲话》的“闲话” 读书人寄语·众口说《开卷》 办刊编报甘苦谈 《开卷文丛》品评录 编后记 试读章节 公元七五九年的冬天,在诗人杜甫的流亡路上,曾有一处让他倍感温暖的地方,那就是同谷(今陇南市成县)的凤凰台。他携妻将子,在这里得到了喘一口气的机会,于是,他不禁诵道: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这是我所知道的第一个凤凰台。第二个凤凰台,则在遥远的江南旧地:南京。同是唐代诗人,李白诗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此凤凰台者,相传因凤凰鸟聚集于此而得名,始建于南朝刘宋元嘉年间。但是,当我知道在这兀立着“悠悠凤凰台”的南京有一家凤凰台饭店、凤凰台饭店里还有一册驰名于书界的民间读物《开卷》,已经是二○○五年的初秋了。 初见《开卷》,她的典雅、朴素让人不禁失声:在这样一个以华丽取胜、物欲横飞、文化类期刊濒临危境的年代,居然还有一份清纯若深山溪水的册页行世!渐渐地,就知道《开卷》的零星历史了,也知道她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已经在书界学界拥有它的一席之地。 其实,《开卷》的诞生,已属奇迹。五年前,在秦淮河畔,一群有着浪漫主义情怀的学者们,在星级饭店里设立书吧,组织读书俱乐部,算是创举。而《开卷》即脱胎于此。作为一个小小读书俱乐部的内部刊物,它终于呱呱坠地了。而更为奇迹的是,她居然还在阳光不足空气有污的大环境中存活了下来。从幼芽,到破土,从幼苗茁壮,到枝叶舒展,再到如今的这棵蓬勃大树,实在是一个奇迹。这一奇迹的背后,其实有两个人,为了“这棵树”的成长,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与汗水。他们是:蔡玉洗,董宁文。蔡玉洗出身南京大学文学博士,乃一代名师叶子铭教授的高足,先后担任江苏文艺出版社总编和译林出版社社长、总编,名刊《译林》掌门人,后顺应时势,创凤凰台饭店。但其人身在商界,却不乏文化情怀。在他的鼎力资助下,一册《开卷》终于行世。担当执行主编的董宁文,早在蔡玉洗任译林出版社社长之际,就已担负着《译林书评》的编辑工作,学识经验俱富。近年来文化类期刊杂志的处境,说到底和办杂志掌门之人能否耐得住真正的寂寞有着必然联系。如此两人,珠联璧合,《开卷》当然兴旺矣。 如今,《开卷》已经出刊至九卷百期了。每一期,如同琼浆,令人称心。而且,在《开卷》正常印行的同时,还编辑了不少文化类图书。据我所知,五年以来,《开卷》同人选编、出版了近百种图书。“读书台笔丛”、“六朝松随笔文库”、“中国版本文化丛书”、“书人文丛”、“六朝松艺文笔丛”、“松叶文丛”、“书林清话文库”以及“开卷文丛”第一辑、第二辑,囊括了国内不少大师名家行家里手的新著,这都是他们默默之所为。 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收藏创刊号,对民国年问及其后的一些创刊号,花了不少精力去研究。当然,也对近年来在全国有名气的一些民间刊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开卷》的创刊号,因相见恨晚而失之交臂。当我把此遗憾通过网信给董宁文说出后,二○○七年的深冬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我意外地收到《开卷》的创刊号。这也是令我这样一个业余收藏爱好者二○○七年最激动人心的一件事。 现在,每个月,当一册薄薄的《开卷》从遥远的凤凰台饭店到达我的书桌时,总能给人一份淡淡的快乐。这快乐,是被书香浸透了的快乐,也是一份弥足珍贵的快乐,因为它到达的同时,也携带着一份特别的安静与淡定。每每此时,我总不禁遐想:有一天,若能在南京湖南路的凤凰台饭店五楼书吧里,翻翻书,喝喝茶,与两三知己,在淡淡书香里说说话,乃人生一美事矣。 P14-15 后记 为松兄在《读其小,学其短》中,谈到对《开卷》的感觉是“纸上书友会,笔墨桃花源”;稼句兄也多次说过,《开卷》就像是茶馆,熟悉不熟悉的人都可来坐坐聊聊。正因为《开卷》没有门户之别,倡导和而不同,各抒己见,反倒大得和谐气象。二位说得意味深长,读来令人颇有感触。 今年春节前,与南京的几位朋友闲聊,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到,《开卷》再过几个月就要出满一百期了。当时也就淡淡地一说而已,后来想想,这一百期能一期一期地按时编印出来,虽然其中不乏沟沟坎坎,苦苦甜甜,好在一切都已过去,倒也乐在其中,确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一百寓意着圆满,也寓意着百尺竿头。本来想等到《开卷》百期时出一本特刊以示纪念,但只出一本特刊,容量太小,装不下作者和读者这些年来的热情帮助和百般呵护。于是就想,何不另编两本书,一本为《开卷》百期珍藏版,将《开卷》这些年的足迹聚集在一起,自是一种最好的纪念;另一本则请朋友们谈谈自己与《开卷》的因缘际会,精彩的故事想必不会少。 还是在春节前,我打印了一纸短短的约稿笺,寄给天南海北的师友们: 在您与《开卷》这些年的交往中,一定会有不少值得回忆、回味的地方,也许您已惠赐《开卷》多篇佳作,也许您只是一直在默默地支持《开卷》,也许您曾给《开卷》提过好的建议和意见,也许您是《开卷文丛》的作者,也许您还是“我的”系列的撰稿人,也许您因《开卷》而找到了几十年不见的故人,也许您通过《开卷》与许多志同道合的书友结缘,也许……这许多也许里面一定会有您关于《开卷》的动人故事,在此,敬请您围绕“我与《开卷》”这个主题,写出您的故事。像《开卷》这样一本民间读书小刊能出到一百期,应该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我们拟在《开卷》百期前夕将此次征文结集成书,另外再编一本《开卷》百期精萃,以此两本书纪念《开卷》出刊百期。 不久,便陆续收到了呈现在您眼前的这百来篇文章;最后面的几篇虽是旧作,但对《开卷》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所以也一并收录于此。一些师友由于年事已高,或者其他原因,未及赐稿,也都来信、来电说明,并表示祝贺与期望之隆情,这些我们都将铭记于心。 朋友们的文章充满了激励和褒奖,我们谨表示衷心的感谢。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对我们的鞭策与促进,断不可有陶醉之意。这些年来,《开卷》受惠于广大作者、读者厚爱之处甚多,我们的心情,决不是一个简单的“谢”字所能表达的。 本书所刊文章的编排,大体以收到的先后为序,也希望能大体显现《开卷》这些年的历程。 本书蒙周退密、黄苗子、王世襄、于光远、谷林、冯其庸、杨宪益、吕剑、何满子、黄宗江、韩羽、高莽、周翼南、李福眠诸先生题签。在本书的编辑和校阅之中,得到了译林出版社以及众多书友的鼎力相助,在此,恕不一一列出他们的名字了,如果列出,将是长长的一串。这不仅体现出大家对《开卷》的厚爱,也体现了稼句兄“茶馆”说的意蕴。 太多的话不知从何说起,惟愿读者诸君能通过这本小书,感受到一分书香,一分温暖,一分回味,就是编者莫大的欣慰了。 二○○八年五月七日下午,时窗外清风拂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