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必须要做事情的,特别是步入社会后,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需要去思考去解决。不管从事“大事”“小事”、脑力劳动、体力劳动,还是属于科学研究、经济管理、生产制造、产品营销等等范畴中的工作,总之就是做事情。
要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就需要学习了解和掌握做事情
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学做事》就是一本探讨做事情规律的书。书里分析和研究各种事情本性和特性:人与事情的关系,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了解它、掌握它,做事就能少走弯路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心想事成”的结果。
这是一本探讨事情规律的书。人是生事的,也是解事的,主事和解事的过程就构成人类的发展史。
这是一本有意思的书。在古今中外大小案例的趣味中感知如何做事、解事。
这是一本值得探讨的书。认为心是在想,脑是在思考,思考和想不是一个意义,这颗能想事情的心,不是医学生理上的心。
这是一本专门讲做事情思路的启迪性书籍,将会对初入社会的广大年轻人、对众多想做事情的人,以及希望自己从一个“立事者”而逐步成长为“立业者”、“立功者”直至“立言者”的奋斗者们,将有所启迪和帮助,将是他们开启智慧人生一把钥匙。
一、看事情例案——红卫兵要求见到毛主席
1966年9月,那是在“文化大革命”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时期,当时我是个中学生。很快就要到十一国庆节了,国庆节游行的最后一次彩排,我在戒严前跑进了天安门广场,午夜彩排开始的时候,我就站在军乐队的后面看游行队伍彩排,有些外地的红卫兵也在这里观看,游行队伍由天安门的东边走向天安门的西边,一个多小时游行队伍走完,整个彩排跟着也就完了。
时间估计在凌晨两三点,就在我准备回家的时候,突然我发现在天安门的金水桥前,集结起了很多人,而且是越来越多,开始是一些凌乱的喊声,过了一会儿居然有了节奏:“我们想见毛主席!我们想见毛主席!……”这声音在静静的夜空下,显得特别大,引起天安门广场上还没走散人们的注意。
等我好奇地过去看时,那里已经有三四百人了,一些腰扎着武装带的解放军战士手拉手拦在那些人的前面,有几个干部模样的军官,站在战士和人群中间,看样子很是着急,他们苦口婆心地在劝说人群:“同学们!你们先回去,你们是毛主席请来的客人,毛主席一定会接见你们的,但是现在不行……”尽管这些军官喊累了嗓子,人群没有一点散去的迹象,反而是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那事态好像毛主席不从天安门里走出来,他们是不会散去的。
事态僵在那里,怎么办?我站在人群里一边看一边想,要是我来处理这件事情,自己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场面?毛主席是肯定不能在这个时候,这样的场面,这种气氛到这里来的,但是人们就是不散去可怎么办?我觉得不动武可能不成,但是动武更不可能,可事情总得解决吧!我准备看到底,有没有高人,有没有高招来解决这个事情。
果然,时间不长,从天安门里走来一位首长,样子有五六十岁,整洁的军装,慈祥可亲的样子,身后跟着两个战士,不慌不忙地走到人群前,他一挥手,以前手拉手拦着人群的战士们全都撤走了。那阵势,一下把事态给镇住了,人群没有乱而是静了下来,人群不再呼喊了,而且还压低了声音,似乎这位首长带来了什么消息,大家要静下来听听。
“同学们!你们想见毛主席呀?”他声音不大也不快。
“对!我们想见毛主席!……”
“毛主席也想见你们,你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是保卫毛主席来的,你们是革命的接班人,你们都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是从……”
首长开始与人群谈起话来。他没说一句,你们回去吧的话。
我留心观察了一下人群,虽然,没人再喊,但是人群还是紧紧地向着首长这边挤。无意中我发现在天安门墙根前有很多解放军战士在整队伍,而首长还在笑嘻嘻地与人群谈话。
我似乎感觉到要发生点什么事情,于是悄悄地向外退。果不其然,解放军战士就像闪电一样迅速张开一张大网,他们手拉手从人群的两边跑到人群的后面再合起来,速度快,气势高,把人们都给吓住了,能从这个网里跑出来的人没几个,我算是一个。
但是我不死心,一定要看看事情是怎么解决的。远远地看着被围的人群,没觉得有什么恐惧的气氛,有时还有笑声,于是就凑了过去,刚到边上就被解放军战士给圈了进去,既然圈进来了,就索性挤到那位首长的身边,听听他在说什么。
“……回去休息吧,你们热爱毛主席,这么晚了毛主席需要休息,你们也要休息,休息好了才能见毛主席,才能干革命,对不对?……”经过这么一惊,又动情动理地一说,人们开始理智了,觉得不可能,也没意思,人群逐渐地开始散了,解放军战士的网也放开了,夜幕下的天安门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在回家的路上,回想刚才的事情,就觉得那首长做得实在是漂亮,目的达到了,在人民群众心里也留下了好印象。天安门广场是我们国家政治中心,很小的事情在那里都容易成为新闻事件,那里需要最高智慧,最高才能的人处理事情。
这件事情过去了那么多年,我始终难以忘记,就是因为事情做得太完美了。在以后的章节里我还要分析这件事情的特性和要点。下面我还要讲一件和这相反的事情。P16-18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必须要做事情的,特别是步入社会后,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需要去思考去解决。不管从事“大事”“小事”、脑力劳动、体力劳动,还是属于科学研究、经济管理、生产制造、产品营销等等范畴中的工作,总之就是做事情。
要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就需要学习了解和掌握做事情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学做事》就是一本探讨做事情规律的书。书里分析和研究各种事情本性和特性:人与事情的关系,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了解它、掌握它,做事就能少走弯路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心想事成”的结果。
《学做事》一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分类定义、探讨规律。
什么是“事情”?《词源》里讲,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和发生的一切社会现象称之为事情。本书将事情分开论述,“事儿”就是促使事物随时间变化的过程;而社会上的事儿又与人是分不开的,故将事情定义为:“带有人的情意使事物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就叫事情。”并且将人对事情的作用细分为:做事情、干事情、办事情。此外,作者还从构成做事情的三要素“过程、变化、和人物”等方面,对做事情的规律及方法进行详细的探讨。
第二,思路清晰、突出关键。
书中指出做事情必须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做事情的思路——解决做事情的方法、方案;二是做事情的技能——解决做事情的操作执行和落实问题。本书重点探讨做事情的思路问题,这就抓住了做事情的关键环节,因为思路对了才能为做好事情取得成功奠定了先决条件。
第三,案例众多,通古达今。
书中采用了大量的案例,大到海湾战争,小到医院看病,古到春秋时期“二桃杀三士”,今到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英国时的讲演。本书通篇案例丰富,叙述生动,可读性强,具有鲜活的说服力和启示性。
此外,书中作者也大胆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比如,对人心与人脑的论述,认为心在想脑在思考等问题,可以启发进行一些讨论和必要的求证,以丰富和深入对人类思维原理的探讨。
总之,这是一本专门讲做事情思路的启迪性书籍,将会对初入社会的广大年轻人、对众多想做事情的人,以及希望自己从一个“立事者”而逐步成长为“立业者”、“立功者”直至“立言者”的奋斗者们,将有所启迪和帮助,将是他们开启智慧人生一把钥匙。
我曾与作者同在一个工厂工作过,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精神和学习上的勤奋刻苦精神,以及善于独立思考和积累资料的良好习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这些优良品质和习惯与后来他能事业有成著书立说、从一个学历不高的工人成长为高级商务策划师和中国十大策划专家是分不开的。
我希望作者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以及所获得的感悟多写一些对青年成长有所启迪和帮助的书。
最后我祝《学做事》一书发行成功。
(姚万义 原北京第一机床厂党委书记、中国市场学会金融
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北京证券业协会监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