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1949-2009)/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陶东风//和磊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导论 中国当代文艺学的公共性问题

 一 文学公共性的规范特征

 二 文学的公共性与自主性

 三 文学的公共性与私人性

 四 文学的公共性与政治性

第一章 文坛秩序的建构与文艺学新话语的初步确立

 一 《讲话》与社会主义文艺学新方向的确立

 二 第一次文代会与当代文学体制的建立

第二章 文艺界大批判:初露锋芒的文学批评新话语

 一 电影《武训传》批判与文艺界整风运动

 二 文艺界的整风学习运动

 三 《红楼梦》研究批判

 四 胡风文艺思想批判

 五 “反右”运动中的文艺批判

第三章 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两结合”

 一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制度化

 二 关于现实主义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讨论

 三 “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提出与讨论

第四章 新民歌运动与新诗发展问题的讨论

 一 新民歌运动概述

 二 重建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

 三 民族风格与大众化

 四 五四新诗传统的评价与重塑

 五 重新评价古典诗歌

 六 艺术形式的阶级性

 七 思想改造与诗人的工人阶级化

 结束语

第五章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党的文艺政策的调整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其背景

 二 三个会议与《文艺八条》

第六章 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讨论

 一 对阿垅“艺术即政治”论的批判

 二 关于为政策服务与“赶任务”

 三 对文艺创作中公式化、概念化现象的批评

第七章 关于人物形象问题的讨论

 一 关于可不可以写小资产阶级

 二 关于“正面人物”和“新英雄人物”

 三 关于“中间人物”的讨论

 四 “三突出”和“高大全”

 五 关于“社会主义新人”的讨论

第八章 关于题材问题的讨论

 一 “题材差别”论和“题材决定”论

 二 反“题材决定”论

 三 新时期关于题材的讨论

第九章 关于写真实和真实性问题的讨论

 一 新中国成立初关于真实性问题的讨论

 二 50年代中期关于“写真实”的讨论

 三 新时期写真实问题的讨论

第十章 文艺学教材建设

 一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文艺学教材的历史沿革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艺学教学大讨论

 三 苏联文艺学主导下的文艺学教材编写

 四 周扬与文艺学统编教材

第十一章 “文革”中的文艺学

 一 极“左”思潮的兴盛与部队文艺创作座谈会

 二 “文艺黑线专政”论

 三 “根本任务”论和“三突出”创作原则

第十二章 拨乱反正与第四次文代会

 一 拨乱反正与为文艺正名

 二 历史性的转折:第四次文代会

 三 “二为”方向的提出与党的文艺政策的新调整

第十三章 关于人性和人道主义的讨论

 一 20世纪50年代关于人性、人道主义的讨论

 二 新时期关于人性、人道主义的论争

第十四章 关于典型问题的论争

 一 “文革”前关于典型的讨论

 二 新时期典型问题的论争

 三 人物性格二重组合论

第十五章 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讨论

 一 “文革”前第一次形象思维问题的讨论

 二 新时期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讨论

第十六章 新方法论与文艺学的科学主义思潮

 一 新方法论的引入与文艺学观念的革新

 二 自然科学方法论在文艺学中的应用

 三 关于文艺学科学主义思潮的论争

第十七章 向内转与文学主体性的建构

 一 文学主体性的论争

 二 “向内转”的论争与文艺心理学的兴起

第十八章 形式/语言/符号本体论文艺学

 一 英美新批评的引入与本土化实践

 二 俄国形式主义的引入与本土化实践

 三 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引入与本土化实践

 四 文体学的理论与实践

第十九章 文学史新观念的建构

 一 关于“重写文学史”

 二 对文学史学科的整体反思与理论建构

 三 文学史学的理论建构

第二十章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与中国文艺学的本土化焦虑

 一 文论失语症的提出及其多重含义

 二 从文论失语到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三 古代文论可否转换及如何转换

 四 文论重建与文化复兴

第二十一章 市场经济与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文艺学

 一 市场经济与文学观念的嬗变

 二 “人文精神”大讨论

 三 关于大众文化的讨论

 四 大众文化语境下关于“纯文学”的讨论

第二十二章 后一主义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艺学

 一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语境

 二 后现代主义对文艺学的影响

 三 后殖民主义(批评)及其对启蒙文学的反思

 四 关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终结论的争论

第二十三章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

 一 日常生活审美化:一种消费文化现象

 二 “日常生活审美化”话题在国内的出现

 三 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论争

 四 反思:作为话题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五 “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中几个核心问题的思考

第二十四章 文化的转向

 一 文化诗学转向

 二 文化研究(批评)的出现语境

 三 关于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的关系

 四 文化批评与文学的自主性问题

 五 关于文化批评与外在研究

第二十五章 新时期文艺学的历史反思与教材建设

 一 百年文艺学的历史估价与问题诊断

 二 20世纪80—90年代的文学理论教材建设

 三 后现代语境中的新世纪文学理论教材

 四 关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论争

第二十六章 当代文艺学关于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论争

 一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 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批评意见

 三 批评的批评

内容推荐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戏剧性变迁,中国文艺学也经历了多次转型。《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1949-2009)》在以“史”为主要线索的基础上,以文艺学思潮为主体安排章节结构。本着历史和逻辑兼顾的原则,对于那些性质相同或者相似的文艺学思潮,即便不是发生在同一时间段,也安排在同一章节,以突出这一思潮的完整内涵和发展变化脉络。《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1949-2009)》共分二十七个专题。作者陶东风、和磊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在清晰梳理各种文艺学思潮的基础上,分析了文艺学发展的内在脉络,力求全面而有条理地呈现文艺学六十年的发展历程。

编辑推荐

陶东风、和磊编著的《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1949-2009)》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系列之一,共分二十七个专题,在清晰梳理各种文艺学思潮的基础上,分析了文艺学发展的内在脉络,力求全面而有条理地呈现文艺学六十年的发展历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