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全面介绍佛经常识、读经方法、经典佛经解析的全读本。
最系统的佛经入门读物,让你以最轻松的方式读懂佛经。
11部佛教经典著作,以现代手法诠释佛陀智慧。
300多幅插图和图解,图文并茂地展示佛教核心。
佛经是佛教经典的简称,主要是指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教法,它不仅囊括了佛教的教义,还在宇宙和人生方面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能带来身心的安逸和宁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次完全读懂佛经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慧明 |
出版社 | 武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第一本全面介绍佛经常识、读经方法、经典佛经解析的全读本。 最系统的佛经入门读物,让你以最轻松的方式读懂佛经。 11部佛教经典著作,以现代手法诠释佛陀智慧。 300多幅插图和图解,图文并茂地展示佛教核心。 佛经是佛教经典的简称,主要是指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教法,它不仅囊括了佛教的教义,还在宇宙和人生方面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能带来身心的安逸和宁静。 内容推荐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在公元前500多年由古印度的悉达多创立。在中国,佛教已有近20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对中国的哲学、语言、艺术等方面都有着很多影响,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汉文的佛教经典,经过200多位译师10个世纪的辛勤努力,已经达到了1690余部、6420余卷,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宝库,还为世界佛教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今天,佛经以其深隽的哲理和宝贵的人生智慧,如同一股清泉,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教益。 《一次完全读懂佛经》一书全面介绍了佛教的基础知识,从佛教的创立、传播途径、基本教义、修行目的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说明,并在此基础上精选了11部佛教经典加以解读,诸如《心经》、《金刚经》、《法华经》、《华严经》等。在一些较难理解的部分,本书还进行了详细的图解,以帮助读者理解佛教文化。相信在读了这本书后,你一定会轻松读懂佛教经典,进而获得内心的平静。 目录 第一章 佛教基础知识 1.佛教:释迦牟尼的教育 2.佛教的发展: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四个时期 3.佛教的传播:佛教在亚洲的兴盛 4.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 5.佛教的世界观:佛教对世界的认识 6.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对人生的思考 7.佛教的修行:一切为了解脱 8.佛教的戒律:佛信众要遵循的守则 第二章 怎样读佛经 1.佛经:释迦牟尼的教法教义 2.佛经的形成过程 3.佛经在中国的传播:佛经的翻译过程 4.佛经的基本结构:佛经分为哪几个部分 5.三分科经:佛经正文是怎么划分的 6.佛经的因缘:序分 7.佛经的正文:正宗分 8.佛经的结语:流通分 9.研读佛经的基础工具书 第三章 般若智慧——《心经》 1.释《心经》:《心经》的经题与翻译 2.成佛宝典:《心经》的主要内容 3.诸法皆空:佛弟子必读的经典 第四章 空的智慧——《金刚经》 1.释《金刚经》:《金刚经》的经题与翻译 2.众生空与法空:《金刚经》的主要内容 3.佛法入门:人怎样破除自己的烦恼心 第五章 破魔大全——《楞严经》 1.释《楞严经》:《楞严经》的经题与翻译 2.圆满法门:《楞严经》的主要内容 3.心的本性:我们的心到底在哪里 4.颠倒妄想:我们的观见到底在哪里 第六章 根本法轮——《华严经》 1.释《华严经》:《华严经》的经题与翻译 2.佛家富贵:《华严经》的主要内容 3.华藏世界:佛家的庄严净土 4.欢喜地:菩萨应该怎样修行 第七章 经中之王——《法华经》 1.释《法华经》:《法华经》的经题与翻译 2.众生皆能成佛:《法华经》的主要内容 3.方便法门:《法华经》的譬喻说法 4.三乘教法:佛用火宅开示众生 5.大乘佛法:佛用穷子开示众生 第八章 禅宗圣经——《六祖坛经》 1.释《六祖坛经》:《六祖坛经》的经题与版本 2.见性成佛:《六祖坛经》的主要内容 3.大梵寺说法:六祖是怎样得道的 4.一念成佛:般若智慧和般若行 第九章 佛的寓言——《百喻经》 1.譬喻说法:佛法与故事的完美结合 2.佛家故事:众生修行的误区 第十章 往生净土——《无量寿经》 1.释《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经题与翻译 2.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的主要内容 3.本经缘起:诸佛在王舍城的集会 4.菩萨神通:普贤菩萨和诸菩萨的功德 5.至心精进:法藏比丘的大誓愿 第十一章 法身玄堂——《大般涅槃经》 1.释《大般涅槃经》:《大般涅槃经》的经题与翻译 2.法身常住:《大般涅槃经》的主要内容 3.如来性品:什么是大般涅槃 第十二章 慈悲誓愿——《地藏经》 1.释《地藏经》:《地藏经》的经题与翻译 2.佛门孝经:《地藏经》的主要内容 3.忉利天宫神通:婆罗门女周游地狱 4.分身集会:佛陀对地藏菩萨的赞叹 5.观众生业缘:无间地狱的情况 6.阎浮众生业感:地藏菩萨的神通 第十三章 琉璃世界——《药师经》 1. 释《药师经》:《药师经》的经题与翻译 2.药师法门:《药师经》的主要内容 3.慈悲誓愿:药师佛的十二大愿 试读章节 根据佛教历史,佛教的创始人是古印度人释迦牟尼,他生活的年代大约是在公元前566~前486年,那时正值中国的春秋时期。为了更好地了解释迦牟尼,我们有必要对当时印度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公元前500多年,是古印度的经济空前发展的时期。由于铁器和新的生产技术开始普及,古印度的农业高速发展,特别是在恒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的发展格外显著。随着农业的发展,古印度的手工业也发达起来,出现了许多分工细致的专业。尤其是商业往来,不仅商品交换比较频繁,对外贸易也十分活跃。 商业和手工业的兴盛,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繁荣,国王以城市为中心进行统治,王权日益巩固和扩大,国王被认为是“人中最上者”,具有很大权势,地位也得到空前提高。这时,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与各国王权的上升,争霸战争在各国之间不断发生,人民承担着沉重的负担,许多人为了躲避战乱和国王的残暴统治,或者逃亡到边远山区,或者出家修行。 在这种动荡的社会环境下,思想文化界相应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有一支名叫雅利安人的游牧民族从高加索、中亚一带侵入印度西北部,带来了以吠陀为代表的雅利安文化,后来,随着雅利安人与当地的土著居民的混合同化,雅利安文化也与西北印度的土著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婆罗门教。根据婆罗门教教义,古印度人被分成四个地位不同的种姓,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通过四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将社会各等级的社会职责明确规定下来,从而维持了社会的稳定与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公元前6世纪,由于恒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的急速发展和列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古印度的社会阶级结构产生了激烈的变动,这在思想文化领域得到敏感的反响,一股新的思潮一一沙门思潮兴起了,并与婆罗门教合称为两大思潮。沙门思潮的组成比较复杂,观点繁多,归纳起来,可分六大流派,佛教称之为“六师外道”。这六大派别基本观点是:世界的基础是物质,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是偶然的,世界上不存在天堂,也没有来世。就在沙门思潮形成的基础上,佛教产生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佛教的教义本身其实也属于沙门思潮的一支。 在我们简单了解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以后,我们会发现这些情况与中国的春秋时期的情况是如此地相似,在孔子生活的年代,佛教的历史也逐渐展开。 P10-12 序言 佛教是指佛的言教。所谓“佛”,意思是“觉者”或者“觉悟的人”,一般而言,佛指的是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由于他是释迦族,所以人们称其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者”。 公元前600多年,悉达多王子出生在古印度。作为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他地位尊贵,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但是在一次出游中,悉达多王子见到了老人、病人、去世的人,由此感悟到人生的短暂和空虚,于是他脱下华服,决心出家,并于35岁时在伽耶村的菩提树下觉悟成道,证得佛果,被尊称为“佛”,他所建立的宗教因此被称为“佛教”。释迦牟尼得道后,一直致力于佛教的传播,由于他的说法不立文字,简单易懂,且释迦牟尼一向主张众生平等,对于女性和奴隶也一视同仁,佛教因而受到了广大底层百姓的欢迎,佛教的僧团也日益壮大,并分裂为诸多派别。除了在印度传播,佛教更流传于其他国家,成为了印度外销全亚洲及世界各地最大宗的输出品。 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在之后的1000多年里,佛教以顽强的生命力克服了中国本土文化的排斥,逐渐在中国落地生根,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诸多层面。特别是汉文的佛教经典,经过200多位译师10个世纪的不懈努力,已经达到了1690余部、6420余卷,佛教的声闻乘、性、相、显、密各部学说都被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不仅使国人了解到佛教的教义,还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汉译《金刚经》不仅是佛教的重要经典,更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影响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还受到了无数中国人的欢迎,与儒家《论语》、道家《道德经》并称为宗经宝典,成为现代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 虽然佛教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现代社会,佛教仍然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由于它在宇宙和人生方面都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可以给予世人新的启迪,将人们的精神推向新的层面。特别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心灵日益纷扰的当下,佛教就如同一股清泉,能使人摆脱周边的纷扰,在青灯古佛的陪伴下找到自我、认识自我,得到身心的安逸和宁静。 虽然佛教最初以简单易懂来作为宣传的口号,但是经过2000多年的沉淀,佛教的理论和教法日益厚重,在普通人看来更是高深莫测,其繁复的教义和浩瀚的经典不禁让人望而生畏。因此,为了众多想要了解佛教的读者,本书特别整理了佛教的要旨与脉络,以使读者能够轻松愉快地了解佛教的历史,读懂佛教的精髓。 本书首先讲述了佛教的起源、发展和传播的历程,并阐述了佛教的基本教义,使读者对佛教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其次,本书对佛教经典的历史和翻译过程进行了介绍,还对佛教经典的结构进行了解释。最后,本书精选了十一部佛经,并加以分析和解读。 作为一本佛教的入门书,本书不仅全面介绍了佛教的历史和基本教义,使读者可以了解佛教,还精心挑选了佛教经典进行了精读,使读者可以轻松读懂佛经。另外,本书还插入了大量的图解和诸多佛、菩萨的图片,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可以得到艺术的享受。 如果你在读完此书之后,能对佛教的基本知识和佛教经典有所了解,或者能对佛教的菩提智慧和博大精深有所感悟,那么我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但是由于佛教的教义和经典可谓是识如烟海,以编者的能力尚不能完全驾驭,所以难免会出现疏漏。在此我们也希望读者能够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改正。 编者 2010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