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歌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爱尔兰)科伦·麦凯恩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科伦·麦凯恩编著的这本《歌犬》为一部长篇小说。歌犬是北美土狼的别名。此书中的“我父亲”,就是这么一位“土狼”式的人物,从爱尔兰,跑到内战中的西班牙,然后从这里到了墨西哥、美国,最后回归到爱尔兰。这是一个漂泊者的故事。

本书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内容推荐

五年来,“我”带着幼时的记忆和几张照片,沿着父母亲年轻时的足迹,辗转多国,从爱尔兰到西班牙、墨西哥、美国,只为寻找失踪的母亲。现在,“我”不得不返回爱尔兰,在家停留七天。《歌犬》这本小说就讲述了这七天“我”与父亲的故事。它以一天为一章,宛若一部“七日谈”,但现实和回忆交错重叠,结果七天的故事,成了漫长的“追忆似水年华”。

《歌犬》是科伦·麦凯恩的首部长篇小说,他在小说中融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将对身份与归属、故乡与他乡、漂泊与归宿等问题的所思所想,化为诗一般的语言,甚至探讨了爱情与背叛、疯狂与艺术等话题。

目录

星期二 河有河规

星期三 野狗的良辰

星期四 渴求奇迹

星期五 上帝啊,真是不错

星期六 缤纷蓝苍鹭

星期天 主啊,我记得

星期一 留下平安

译后记

试读章节

我坐在背包上,在树篱边,老头子看不到我,我看着缓缓流动的河,看着他。

连河自己都不知道它是条河了。河面开阔,颜色黄褐,几只塑料袋子歪在芦苇荡里。就连在河湾处,河水的声音都已经不复存在。一片聚苯乙烯泡沫,绕在步行桥的桥墩上。有一层油,懒洋洋地漂在河面,在下午的阳光下,折射出斑斓的色彩来。

可是老头子还是在钓着。渔线甩了出去,划出一道亮光,飞蝇钩轻轻落到水里。他用腕部甩动了一下,每次甩竿后,头便低垂下去,将散线绕回,揉揉自己的前臂。过了一会儿,他就走到一棵老白杨树枝条下,坐进一把红白双色条纹的休闲椅子。他的头向树篱这边转过来,没看到我。他往椅子背上靠了靠,开始收拾渔线末端的钩子,将钩子和羽毛放到嘴巴里,吹了吹,想把装饰羽毛吹起来。他身上的外套,乱七八糟地披着,裤腿吊得老高,现出了脚踝处绿色的威灵顿靴子来。他起身把外套脱掉时,看到那身形我大吃一惊——简直瘦削得跟原来寒冬二月我用来做十字架的芦苇一样了。

下午慢吞吞地继续着,他让软木手柄随意地支在裆部,斜下身子,向地上啐了一口,把下巴上的一点口水擦掉。有时候他把帽子推一下,向剪刀一般划过天空的雨燕致意,然后就看着躺在垃圾当中的渔线了。

很久以前,在七十年代——那时候还没有肉联厂——他早晨会带我过来,让我下到激流里,逆流游泳。他是游泳好手,身子结实,肩膀宽阔,脖子粗实如牛。即便在冬天,他也会穿着红泳衣下到水里,犁一般往前划着,双臂划动如风车。一绺绺湿润的头发,贴在他渐秃的头皮上。水流很急,他能原地不动地游着。有时候,他能在同一个地方待上一两个小时,只是在那里划啊划。有时候,一边游着,嘴里还会大声喊着。母亲站在岸上看。她皮肤黝黑,几乎是沼泽的色彩,土地的模样。蓝色的劳动手套一直套到肘部。眼睛下方有眼袋。她会在那里站着,看着,有时候挥挥手,偶尔理一理银发上系着的五彩缤纷的松紧带。

我抓住白杨树的根,身子在水里。我那时候七岁,在水里的时候,胳肢窝会感到水流的拉力。水从我的脸上掠过,我的身子在水下摆动。老头子则仍逆流划着。划够了,他便停住,让水流将他往下游冲一冲,冲到河湾处。我便松开抓着白杨根部的手,随着他,一起顺流而下。他会伸手过来,抓住我,抓过我泳衣上的系带,将我拉过去。然后我们开始穿衣服,一起在泥泞的河岸上发抖。妈妈会来叫我们吃早饭。老头子的头向河里点着。河有河的王法,他告诉我说。河注定是要携裹着一切,滔滔向前。

可是,今天下午看着他,我在想,而今他要是再来游的话,他会跟芦苇荡里那些臭狗屎和垃圾一样,漂来漂去的。

夜幕降临的时候,东方的天空现出尼古丁一般的色彩,渐渐融入西边的红霞。几朵淡淡的云,在其间刀削一般穿插而过。老头子拿出香烟来,用掌心拍了拍烟盒子底,将盖子打开,用拇指向上弹起,那动作带着一种久经磨炼的耐心。他把手伸进外套口袋里,拿出几根厨房用的火柴来。从远处,我都能看到他的手在发抖。他连擦两根火柴,才把烟给点着。

他向雨燕吐了吐烟雾,将渔竿又拿起来,充满爱抚地摸摸那玻璃杆,举到身后,作最后一次甩竿。一团渔线哗啦啦跌到水里,河水飞溅起来。那一刻,一切都凝聚到了一起:水滴溅起来,照在阳光下,五光十色。此刻我突然意识到,在这一切当中,老头子与河水难舍难分——老头子和这河流,一辈子的身份互为交换,过去他们狂放不羁,变动不息,总在折腾,总在求新求变,总在往前冲,现在他们慢下来了,在奔向一片终极的、静止不变的大海。

P3-5

序言

回故乡爱尔兰之前,我第一次看到了土狼。在怀俄明杰克逊洞(JacksonHole)附近,它们被一连串吊在篱笆桩上。在融化的雪地衬托下,那褐色的皮毛格外夺目。它们全都头朝下,被橙色的绳子绑在篱笆的柱子上,在腹侧那褐色和白色交界处有两个清晰的弹孔。土狼的脚是干的,但浑身腐烂发臭。它们的口鼻和脚爪低垂下来,嘴张开着,仿佛是要嚎叫。

这么将它们挂住,是牧场主在警告其他土狼切莫闯进地里来。如果它们在附近小跑,把脚爪抬到胸前,竖起耳朵聆听,晃动着尾巴,牧场主就会用子弹,将其打回老家。不过土狼不像我们这么笨——死者去的地方,它们是不会去冒犯的。它们会继续前进,换个地方,继续歌唱。

后记

具有爱尔兰、美国双重国籍的科伦·麦凯恩而今是一个享誉世界的作家。其作品《转吧,这伟大的世界》于二OO九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被译成多国文字,二O一O年又相继获得IMPAC都柏林国际文学奖和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颁发给外国作家的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微山湖奖”。而在二十年前,这位作家还是一个普通“文艺青年”,在爱尔兰乡村一个创作基地,寂静地思考着自己的身份、归属、漂泊、归宿这些问题。

这些思考凝聚成了他的长篇处女作《歌犬》。

歌犬是北美土狼的别名。这种土狼又称草原狼,生存力、适应力很强,极富好奇心和冒险性。其生存的疆域不限于荒野.它们甚至会跑到城市,在公园等地生存下来。在墨西哥,土狼还被用来代指帮人偷越国境进入美国的人,如中国的“蛇头”。在全球化浪潮下,有人就将“人往高处走”这种心态带来的移民经济,称为“土狼资本主义”。此书中的“我父亲”,就是这么一位“土狼”式的人物,从爱尔兰跑到内战中的西班牙,然后又到了墨西哥、美国,最后回归爱尔兰。

这是一个漂泊者的故事,一个历险者的故事。也是一个最终叶落归根的故事。爱尔兰是一个小小的国家,移民是家常便饭。由于市场狭小,一个作家要想写出点名堂来,必须一开始就要考虑作品的国际市场。因此,这种乡土和他乡、漂泊和归属的问题,会长时间困扰着每一个作家。科伦·麦凯恩在写作生涯的很早期,就开始把玩这些复杂的主题。多年以后,当他写纽约的时候,早已对一个人多元化的身份归属话题驾轻就熟,其作品也如同~只土狼一样,顺顺利利地融入到新的环境里。

土狼在印第安的传说里,则多半和“创世”神话有关。在印第安的传说里,这个世界是在土狼的嚎叫声中诞生出来的。而在更多人所熟知的犹太——基督教创世说里,世界的创造用了七天。这本书的结构,就是发生在七天之内的故事。七天是一个周期,也可以说它象征着人的一生。小说中的康纳回到爱尔兰办理移民手续期间,和父亲久别重逢,双方从当初的别扭,到最后的和解,也完成了父子关系——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关系之一——的一个轮回。让故事更加耐人寻味的,是横亘在父子关系之间的“母亲”。康纳的母亲是一个墨西哥美女。如果说“父亲”回归爱尔兰是叶落归根,那她离开了熟悉的墨西哥则是连根拔起,艰难地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生存,像一朵离了土地的花朵一样,逐渐凋谢。这本书结构貌似简单,是一种“七日谈”,但现实和回忆重叠交错,结果七天的故事,成了漫长的“追忆似水年华”。作者在这里秉承着爱尔兰老乡乔伊斯的叙述传统,试图把汪洋恣肆的思路,安排在一个貌似简单的时间结构里。

这是一部写得很好看的小说,很“文艺”。小说并没有很强的情节,不过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几乎像我们记忆中调出来的某个熟人。书中的对话,有一种录音般的精确感。这一强项,也体现在作者后来写的其他小说里。小说的画面感极强,很多读者在读后的评论中说这部小说很适合改编成一部电影,一部没有多少情节,但是画面优美而抒情的电影。科伦·麦凯恩说他一直想做个诗人,却没有成功,但是我们能看到他把自己诗人的心思,都寄托到小说里了。即便对于翻译,他的要求也是要尽量把“诗意”翻译出来。不过这些诗意,未必就是风花雪月似的“诗意”,这中间也有波德莱尔《恶之花》一般化丑作美的诗意,比如“父亲”失去“母亲”之后那种自暴自弃的生活,写的就是丑陋。作者似乎是要用这样丑陋的、黑白片般的现实,映照出过去的光辉岁月来,一如一部黑白和彩色相互交错的电影。

这是科伦·麦凯恩第一次写长篇,所以在接受笔者采访的时候,他谦虚地说自己写得“用力过猛”,写得过于“华丽”。他说他后来的小说,写得就“节制”很多。问题是懂得节制的时候,他也已经人到中年,节制似乎是一种顺理成章。而他年轻时写的这部作品,才华横溢似乎势所难免。麦凯恩在电子邮件里说,这书就好像他的孩子,他看着它长大,但是在他眼中又永远是孩子。

我想他说的这种长大,不在于它们本身变了,而是因为作者自己声誉日隆,他所写的一切都成了文学殿堂里的“呈堂证供”,被人审视、分析、接受或拒绝。书的成长,在于它开始和其他的读者、文字产生了互动。它开始走入其他文字、其他文化、其他读者当中,开始有了新的生命。此书先后被翻译成了十五种文字,在法国、德国尤其受欢迎。作者说能被翻译成中文,让此书走向中国读者,是他对此书感到最为自豪的事。

此书的翻译过程颇为诡异。二。一。年夏天,我因翻译《转吧,这伟大的世界》一书,前往爱尔兰做一些调研。结束后,被爱尔兰文学交流会安排到靠近北爱尔兰的乡村,在一个名叫泰隆·古思里的文艺创作中心居住。在这里,我开始了《歌犬》一书的翻译。古思里中心是一个非常优美的所在,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后来跟作者说起此事,他说你是否知道,这部小说,就是多年前他在古思里中心创作的.窗外的风景,如翻飞的雨燕,还曾进入小说当中。这种意外的巧合,给这翻译的过程,平添了不少趣味。

另外,借此机会,向如下个人和单位的支持表示感谢:首先感谢Barbara Penney教授,翻译中她不厌其烦,回答我提出的各种问题。几乎我每一部的翻译,都有她的鼎力支持。感谢俄克拉荷马埃德蒙市的巴恩斯·诺贝尔书店,我在那里完成了书其余部分的翻译。这个书店有一种特别的胸襟,能让我连续几年在那里翻译一本又一本书,不会因为我不经常购买而对我另眼相看。感谢爱尔兰文学交流会给我提供的访问机会,让我有机会亲历书中所描述的一些场景。感谢俄克拉荷马基督教大学给我在假期等方面提供的支持。感谢科伦·麦凯恩先生对于翻译给予的支持——除了回答我理解上的疑难之外,他有时候甚至对于原作的句子感到不满,授权我做出适当修改。这种随和与谦虚,在一个享誉全球的大作家身上,显得颇为宝贵。最后,感谢家人对于我翻译工作的一贯支持。翻译是一项孤独的事业,这种种的支持,让我们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也不感到孤单。

书评(媒体评论)

逼真的强烈情感……充满激情的人物塑造……对时间、空间和地点有种神奇的感觉……读完《歌犬》,就仿佛参加了一次庆典。

——《纽约客》

《歌犬》极具感染力……作者对细节非常敏感;他的语言充满诗意,形象生动。

——《纽约时报书评》

麦凯恩对素材的掌控能力非同寻常……他向读者呈现了一个新奇而令人着迷的新世界,但人们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辛辣。

——《洛杉矶时报》

来自爱尔兰的引人注意的新声音,既深沉,又令人晕眩。

——艾德娜·奥布莱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