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解读版本众多。台湾易学大家刘君祖精研素有“智海”之称的《周易》四十年,从高远而深刻的视角解说谋略奇书《鬼谷子》,《易经》智慧与《鬼谷子》奇谋“撞色”,精彩无限,不同凡响:试探、摸清对手心理;利用对手的性格特点操纵其行为;应对不利局面的N种做法;安排退路、保全自己的万全之策……解读精准、流畅,事例生动、典型,理路清晰、透彻。以下人士阅读刘君祖著的《新解鬼谷子》将获益良多:
1. 遇到职场难题,亟须了解他人心理、提高处世能力的职场青年人。
2. 需要在艰苦的谈判中,摸清、说服、钳制对手的职场人士。
3. 在激烈竞争中需要使用奇谋妙计战胜对手的商务、政务人士。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顶尖的谋略家,其门下既有外交枭雄苏秦、张仪,又有军事大家孙膑、庞涓,他们的军事、外交活动影响了战国时代的历史走向。《鬼谷子》是智谋之书,通篇都是钳制对手、破解乱局的奇谋妙计。在《新解鬼谷子》中,作者以《周易》的深广智慧解读《鬼谷子》,智慧与智谋相映生辉,引人入胜。方今之世,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竞争激烈,如何摸清对手底牌、操纵对手心理、化解危局、克敌制胜?刘君祖著的《新解鬼谷子》堪比一个强大的智库,生动丰富,易学易用。
捭阖第一
《捭阖篇》特别长,几乎就是鬼谷子外交纵横思想的浓缩。
“阖”这个字好理解,就是关起来,彻底封闭起来,不让信息显露出去。我们平常讲话,希望沟通交流的对象能够对我们开放,如果不开放,我们没有办法了解对方到底怀着什么想法,那么谈判就没有底了。
“捭”就是想办法引诱对方把心门打开,你就可以知道对方的心意,以及对方的喜怒哀惧爱恶欲。“捭”的动作,可以令对方不想开放也得开放。一般人要保护自己,都想尽量探知别人的最真实的状态,希望自己是关起来的,人家是打开的。这样一来,敌明我暗,就可以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别人藏得很深,不对我们打开心门,我们可以想办法做一些动作,测试他的反应,或者不知不觉诱导他把心门打开,这就叫“捭”。拨动人家的心弦,让他不知不觉开放,于是很多藏得很深的内在信息就流露出来了,我们就可以掌握对方的想法、做法,对付他就容易了。这就是诱之使开。也就是说,不做“捭”的动作,对方是不会被拨动心弦的。一旦引起他共鸣,他想关也关不起来,就把你引为知己,什么都告诉你了。“捭”就是充分掌握主动性,别人想在我们面前守秘密也办不到,最后自然而然有办法让他自己打开。对方是开还是关,跟我们的态度、掌控全局的能力是有关的:有时我们把自己关起来,却可以引诱对方打开,完全对我们暴露;有时是我们要开,做一个试探,放出一些信息,引诱对方打开。《易经·系辞传》说“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不管是开是关,都是在不断变换。
在谈判、讨论、开会、决策时,沟通就是开关,有时候保持沉默,有时候雄辩滔滔,就是希望最后有一个好的沟通结果。这种话术,一定是希望自己的心思不要被人家那么容易看到,但是我们又想完全看破对方的心思,争取到谈判的最佳条件、最佳平衡点,使他开口讲话,或者他不讲话,通过他的一些肢体动作掌握一些信息。有的人开口讲话,努力保持镇定,四平八稳,可是细看会发现他的手指在颤抖,那也是一个征兆,流露出他心里的不安,或者他是在讲谎话,等等。“捭阖”,诱之使开,要他开他就开,从而掌握谈判的主动权。
好,我们进入《捭阖篇》的内文。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捭阖篇》的第一段,读来有点韵文的味道。“粤若稽古”,这个发语词看似很奇怪,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尚书·尧典》一开始的文字就是“粤若稽古帝尧”,讲了尧的伟大事业、光辉的生命人格。因为修《尚书》的时候距离尧、舜已经很远,所以要经过辛苦的考证,当时人才能说得上来尧一生做了什么事情。介绍尧出场的时候就说“粤若稽古帝尧”,“稽”就是稽核,像考古一样考察。根据地下文物或者经典文献,探讨很久以前的事情。要考证,不能胡说八道。考古求证,确实有这个人。这就叫“稽古”。“粤若”是什么呢?有人说就是发语词,还有人认为“若”有顺从的意思,即顺着那些证据的指向去还原历史的真相,不能够逆着。明明铁证如山或者证据不足,硬要瞎掰,都是不可以的。一定要顺着实际的证据去找,要严谨。如果这样的话,“粤”作为发语词就更精简,“若”还有顺的意思。“粤若稽古”,就是我们看有哪一些资料文献,然后去查证、考核很久以前的事情。“粤若稽古帝尧”就是针对尧的传说,我们要去看看尧到底有什么了不起的表现,为什么几千年都以他作为一个天下为公的政治典范。
换句话说,鬼谷子的创作绝对受到《尚书》的影响。鬼谷子觉得他的道行很深,其外交纵横术有很深的思想哲学来源,他就说“粤若稽古”,即我们经过了详密的考察和非常审慎的考证。“圣人之在天地间也”,圣人再了不起,也是在天地间降生、生长、发展,没有例外。鬼谷子是纵横在战国时期的人物,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但是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他的理论不可能无中生有,他也是一个集大成者。也就是说,他是从那些表现很杰出的古圣先贤留下的文化宝藏中汲取精华。“为众生之先”,圣人们特别优秀,出类拔萃,领先我们太多,是我们的表率,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先”,说明圣人遥遥领先于我们,他有先见之明,他是时代的先知,如果他没有给我们树立一个好的典范,开拓我们的思维,我们都不知道人生要怎么走。古圣为什么会有这么深厚的智慧呢?是因为观天、观人。伏羲就是仰观天象、俯察地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易经·系辞传》)。
“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命”就是给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命名,以资辨别。就像夫妻两个生小孩,要给他命名,以后就这样叫他一辈子。因此我们在给子女命名的时候,希望他平顺成长;圣人也是一样,他对众生有悲悯心,于是要“命物”。但是命名不是一个简单的学问,就像自然界日月星辰的运行,万事万物就是一阴一阳,阴阳之间还会开阖、演变。对于动态的、千变万化的、一直在转换形态的万事万物(包括人在内),我们要仔细观察,像看人的对谈,要在他们种种的密切的互动中,看戏一样地欣赏。寒来暑往是阴阳的开阖,《易经》中的十二消息卦是阴阳的开阖,人与人之间的斗智是阴阳的开阖,天地风云之变也是阴阳开阖,人突然莫名其妙的情绪变化,必有原因,还是阴阳开阖。一个人早上对你很热情,差一点就掏心掏肺了,下午的时候突然冷若冰霜,这是怎么回事?什么地方得罪他了,还是什么地方踩到痛脚了?这一开一阖之间都充满了无限的变化,我们就要去研究那个变化的征兆。圣人就是这样“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他凭着先知先觉的能力和观测的敏感度,看到种种阴阳开阖的现象,从而给它一个描述——“命物”。这种描述可不容易,动物是怎样开阖的,植物是怎样开阖的,人是怎样开阖的,这种阴阳的互动,变化错综,无限复杂,可谓“阴阳不测之谓神”,但圣人能观测到。
“知存亡之门户”,从开阖之中就了解了生死存亡的门户。我们知道中国的经典中到处都是门户的概念,像老子讲“玄牝之门”,佛教讲“不二法门”,《易经》讲门户,乾坤就是《易》之门,还有节卦的“不出户庭、不出门庭”。门户这一通道特别重要,能影响到生死存亡。处理不当,没看懂,可能就有杀身之祸,尤其在帝王面前讲话,随时都有不可测的风险。一句话讲对了,富贵荣华加身;讲错了,失掉自己性命不要紧,还会祸及家人。可见,“知存亡之门户”是何等重要。作为国家的谈判代表,一两句话讲不好,可能就影响国家的存亡。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军事如此,外交也一样,该开的时候有没有开,该关的时候有没有关,门户有没有不知不觉泄漏,都事关存亡的问题,所以要审慎对待。有时看到对方门户好不容易打开了,一刹那要关,就得乘虚而入,赶快冲进去,不然被挡在门外,就没有机会了。
“筹策万类之终始”,“筹”本来就是以前筹算的工具,“策”就是占卦的蓍草,“筹策”,就是判断、分析形势,以预测未来,作动词用。也就是说,不止人类,包括种种事类、物类,一切事情的开始到结束,结束再开始,从始到终,终而复始,每一个阶段都可以料算到。为什么会如此料事如神呢?因为前面懂得“观阴阳之开阖”,然后“命物”,知道“存亡之门户”,故可以“筹策万类之终始”,让它结束就可以结束,结束之后还能够生出新的开始,一切始终都不脱离你精确的观察、预测、掌控。
“达人心之理”,打仗重要,外交重要,一般的谈判、公关也重要,想要赢得胜利,就要懂得人心、人情,要了解对方心里想什么。很多情况下是“诚于中,形于外”(《大学》),这还好说,但也有“诚于中,不形于外”,有很多的假面具,对于其中的道理,我们就要了解、通达。人心是最难了解的,也很容易失控,但是不管外面有怎样的表象、怎样的活动、怎样的说辞,他心里的反应,我们还是要掌握,了解其真正的企图。“见变化之朕焉”,“朕”就是征兆。履霜时,要晓得坚冰将至。如果“臣弑其君,子弑其父”(《易经·坤卦·文言传》),要小心国破家亡。这些都非一朝一夕之故,是有征兆在先的。只有先知先觉的人,才能够敏锐地感知,能及时处理他就处理了,不能处理时,至少有警觉并做好准备。绝大多数人则是后知后觉、不知不觉,完全蒙在鼓里,大祸临头了都还不知道。这就是因为我们看不到变化的征兆,或者征兆已经看到了,就是感觉不到其重要性和危险性。圣人就能完全掌握。一旦他看到征兆,是吉或者是凶,就开始审慎了,这直接影响到他的思想、行为,他会采取行动。如果是好的事情,准备好迎接它的到来;如果是糟糕的灾祸要来临,就赶快调整部署,努力化解危机。这就是“而守司其门户”。“而”就是能,“门户”是必经之地,看好你的门户,门禁要森严,不要让不良分子混进来,里面的也不可以随便乱跑出去,就像不能讲的话不要乱讲。人多少要有这种看门的本领,事业小有基础的时候,一定要精挑细选,不要让那些不对劲的混进来,要把坏分子挡在外面,千万不可为了扩张,以致“捡到篮里都是菜”,良莠不齐。《易经》家人卦就说,我们要成为一家人,一定要经过严格的资格鉴定,那就是“闲有家,悔亡”,要严格把关,才不会有懊恼的事情发生。我们要培养人才,要造就千里驹,就要养一身的本领,出去才不会出错,所以严格把关是必要的。组织界限分明,这才是“守司其门户”。自己谨言慎行,也是“守司其门户”。有些话敏感,有些话容易引起误解,就算你没有那个意思也会造成不得了的伤害,尤其是面对重要人物,一定要察言观色看其变化。对方脸色变了,声调变了,心情变了,都是征兆。言为心声,一定要谨言慎行。只有“守司其门户”,才能滴水不漏。P20-25
《鬼谷子》以捭阖为主,不仅有理论,有旨归,更重术用。宋代高似孙《子略》卷三评其书为:“穷天之用,贼人之私。”阴谋诡秘,“尽得而泄之”。笔者曾在1982年撰成《鬼谷子研究》一书,当时关于《鬼谷子》的单篇论文甚少,亦无专著,难以掌握原意,因而笔者着重由版本校对及章句训诂等入手,来阐述鬼谷子之思想及影响。其后二十余年来,陆续有不少专书及论文出现,其中如房立中主编《新编鬼谷子全书》(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年),许富宏撰《鬼谷子集校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等。而台湾亦开始有学生以《鬼谷子》为题来撰写硕士、博士论文。此外,台湾混元禅师以阐扬鬼谷子之阴阳风水等术用为主,由宗教信仰入手,建立唯心宗,在禅机山仙佛寺等处,尊鬼谷子为主神,成立鬼谷子学术研究会,并在河南淇县云梦山建八卦城,以王禅老祖殿为主殿,依八卦图形方位,形成一个完整的庙宇群组,以作为鬼谷子之总庙,把鬼谷子推向宗教化。
今日《鬼谷子》渐为世人所重视。而一些学者或从军事,或从外交谋略,或从媒体传播等角度论述此书。君祖先生《新解鬼谷子》一书,则参以易学来解译《鬼谷子》之术用,开启《鬼谷子》研究之另一方向。君祖先生之书,摆除文字章句训诂之执着,重在义理之发挥及引证,浅明易懂,且所引证者,又大多为当代各国间所发生之重大事件。而当今世界各强权之明争暗斗,实则犹如战国时期列国之纷争。宜以《鬼谷子》书,佐以《孙子兵法》,参以《易经》之阴阳生克,来谋国论政,此君祖书之要旨。
君祖先生是台湾易学名家,其易学师承清末皇室遗老爱新觉罗·毓鋆先生。君祖先生好《易》,也好《鬼谷子》《阴符经》等纵横谋略之书,喜窥探天地之秘奥,参究造化之机谋,和我有同好。我曾为此三书作注,并发表相关论文多篇,因而曾蒙君祖先生之邀请,为其易学班作演讲,得以相识。十余年来虽常有贺卡及电邮往来,但彼此则各自忙碌,难有相会之期。今喜见其大作《新解鬼谷子》一书即将出版,而嘱托我为序,谨略志所感,并述读书心得。
萧登福谨序于台中大里
201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