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五元家教法(好父母的必修课)/孙云晓教育研究前沿书系
分类
作者 孙云晓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富不过三代”不是真正的发展规律

社会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叫作“富不过三代”。我认为,这只是一个教育失败的现象,而不是真正的发展规律。

对孩子不可过于迁就,而要有坚定的原则,这看起来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实际上恰恰是对孩子发展的保护。卢梭说,一旦他(指孩子)知道你可以随他摆布,他就变成了你的主人,这一下全都完了。我想,全完了就是父母没有原则、没有理智了,就像船儿失去了舵。

现代教育需要金钱,但光有金钱堆不出现代的教育。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身为父母必须审视自己的爱是不是真爱,即是不是有利于孩子的独立生存,是不是有利于孩子养成健康的人格,是不是有利于孩子获得真正的幸福。这是每一个父母都需要交出答卷的。

什么是真爱?我认为以功利的目的来表现自己的爱,或者说要孩子以好好学习作为条件来交换对孩子的爱,这些都不是真爱。真爱是没有条件的。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真爱,就是真正对孩子有益的爱,是以孩子为本的爱,而不是功利的爱,不是让孩子拿高分数和好名次来交换的爱。只有真爱,才会让孩子刻骨铭心,终身受益,而功利的爱极有可能引发危机,成为一种教育隐患。

父母生育了孩子,就有了爱的责任,这爱的唯一目标,应该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除了学习,孩子的成长还要注意体魄、品德、人格等方面的培养。单一注重学习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并不能真正适应未来的生活,因为他们的独立性、动手能力、与人交往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不强。我们一直所说的“高分低能”这个词正好能鲜明地形容这种缺陷。还有人认为“高分低能”是独生子女的通病,把原因归结为“独生”。

事实上,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作为“自然人”来到世上,并没有本质的差异,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

例如,现在许多父母认为,独生子女有一个毛病,就是懒。有的孩子五六岁了还不会自己穿衣服,上小学了还不会收拾书包,上中学了还要妈妈梳辫子……孩子的懒是天生的吗?其实,孩子的懒是后天养成的,因为许多孩子的事全由大人代劳。在许多父母看来,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好是成材的唯一条件,而劳动是孩子的负担,参加劳动必然影响学习。孩子的学习父母不能代替,而孩子的劳动,哪怕是自理性劳动完全就由父母来承担了。

另外,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总要在父母的呵护之下才能长好。孩子扫地怕他扫不干净,孩子洗衣服怕他洗不干净,孩子搬东西怕累着他,孩子烧水怕烫着他,动辄嫌孩子笨,动辄就不耐烦。能干的父母经常说:“小毛孩能干什么?别给我帮倒忙,不用你插手!”正是父母的替代、保守的心理让孩子失去了劳动锻炼的机会。你说,长期下去孩子能不变懒吗?

“遗传”之说发人深省

1991年8月,我采访参加首届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的一个13岁的北京男孩:“你们与日本孩子相比怎么样?”男孩坦率地说:“不如他们勇敢,也不比他们能干。”“这是为什么呢?”听我这么问,男孩脱口答道:“遗传呗!”见我愣住了,他解释说:“爸爸妈妈为了让我上一个好学校,让我住在姥姥家。姥姥有‘三不准’:刀不让动,电不让动,火不让动。我长这么大,连火柴都很少划,‘家炊’都不会,怎么会野炊呢?”

P8-9

书评(媒体评论)

他那些闪耀着理性光芒和充满爱心的教育宣言,对我国家庭教育和父母理念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著名作家 毕淑敏

我们通过阅读孙云晓的作品,在走进他的世界的同时,也走进了儿童世界。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朱永新

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儿童立场,让多少家庭、多少儿童、多少课堂生机盎然!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国家督学 李希贵

后记

20年来,我一直在呼吁父母“持证上岗”,即做父母之前要经过一定的培训,拿到“合格父母证书”。因为在我看来,做父母是何其神圣的事业和职业,怎么可以不接受培训?怎么可以“无照经营”?许多家庭教育的悲剧究其原因,往往都是“无照经营”的结果。

于是,我在全国各地调研或讲课期间,经常建议地方的妇联组织、教育部门和有关机构,进行父母“持证上岗”的试点工作。2015年8月,在民政部参加留守儿童问题座谈会的时候,我同样提出在办理结婚证之前进行适当的家庭教育培训的建议。但是,官方的反应不但不积极,甚至很警惕是否侵权。尊重公民权利自然是一种文明的进步,可是,不积极推动家庭教育难道就是对公民负责吗?

其实,作为一个已经60岁并且阅历较为丰富的人,我当然知道,呼吁父母“持证上岗”是个浪漫的想法,肯定不应该作为法律或政策来实施。我的本意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生活,呼吁天下父母要自觉地学习,尽快成为合格的父母,而国家和社会应给予适当的鼓励与支持。

面对广大父母的迫切需要,我想,与其呼吁不如行动,我要写一本书来说明怎样做合格的父母,要把合格父母最需要掌握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能力写出来。

感谢浙江文艺出版社的郑重社长和王晓乐副总编辑,他们特别邀请我写一套教育前沿探索的书,这正是我构思甚久的事情。于是,我们一拍即合。在西湖边的几次论证过程中,我都坚持要写一本父母教育素养的书。从实用的角度说,如果父母时间少,只能看书系中的一本,最适合的就是这本书。作为家庭教育培训教材来说,如果只能选择一本,这也是最适合的一本,因为本书抓住了合格父母培训的核心内容并且拥有简要的理论体系。

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朱怡瓴女士给予的多个具体建议,给予我很大的启发;感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编辑孟娜热情而极具专业水平的帮助,她做了许多相关资料和文稿的整理工作;还要特别感谢北京师范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陈会昌教授的序言,我们相识几十年,有过多次难忘的合作,但是请他为我个人的书作序还是头一回。我相信,陈教授的序言已经成为本书提纲挈领的重要部分,会给读者朋友带来特别的启示。

当然,最需要感谢的是亲爱的读者朋友,您的阅读和实践,尤其是您的教育素养使您与孩子一起成长,那将是对本书的最高评价与奖赏!

我期待着!

孙云晓

2015年8月30日于北京世纪城

目录

引言 做好父母需要自觉地持证上岗

第一章 现代家庭教育需要现代的理念

 一 给孩子“真爱”

 二 以开放的心态养育孩子

 三 与孩子一起成长

第二章 儿童教育最需要科学的方法

 一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二 走极端的教育是危险的

 三 让孩子在体验中快乐成长

 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五 性教育是孩子的必修课

第三章 父母心理健康最有利于培育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 心理健康的十二字秘诀

 二 自信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三 抗挫折教育不可或缺

 四 父母的良好心态如阳光一般珍贵

第四章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成长的摇篮

 一 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

 二 爱做家务的孩子成才率高

 三 让身体好成为教育的起点

 四 阅读提升生命质量

第五章 幸福源自平等和谐的关系

 一 夫妻关系第一,亲子关系第二

 二 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

 三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四 父亲的作用不可替代

 五 好父母要教会孩子真正独立

后记

序言

陈会昌

承孙云晓先生之托,为他所著的丛书“孙云晓教育研究前沿书系”作序,心中不免惶恐。孙云晓先生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儿童青少年研究专家和教育专家,他在国内的影响力,我难以望其项背,让我为他的著作作序,似乎不妥。然如他所言,我们相识多年,算得上是老朋友,尤其在心理、教育研究方面有过多次合作,且在价值观念、理论、观点上志同道合,又是同时代人,因而不揣冒昧,承接此命。

孙云晓先生这套丛书的主题是家庭教育,这个话题很大。约2500年前,我们民族的先圣孔子就在《礼记》中提出了一个从个体发展到家庭群体,再到社会与国家和谐发展之次序关系的伟大思想:“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不难看出,在孔子眼里,个体、家庭群体和社会大群体三者,个体最重要,每个人必先做到物格、知至、意诚、心正,才能做到齐家;每个家庭都管理好,国家才能治理好,天下才能得太平。

孔子的这一思想称得上是跨时代、跨文化的真理,直到现在,仍可适用于每个人、每个家庭乃至每个国家。

孔子把家庭看作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正如现在我们常把家庭比作社会的细胞,在文化的世代传承和社会发展中,家庭的作用毋庸置疑。在全世界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家庭作为个体与大群体之间的中介、纽带和桥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家庭教育这个话题大,此其一也。

家庭教育话题之大,第二个原因是,我们伟大的国家和民族是当今世界上最具独特性的,在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发展、教育事业、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找不出第二个和我们相同或相似的国家和民族。放眼世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发达国家在其发展历程中,经济、教育、科技基本上是同步发展的,而我国在花了30多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两三百年的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其他方面的发展并不同步。具体来说,在我国钢产量、制造业产值、高铁里程、在校大学生人数、居民奢侈品消费总量、每年出国旅游人次雄踞世界前列的同时,在世界排名前一百的大学中,鲜见中国大学的身影;在和家庭教育有关的心理学、教育学、遗传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精神病学等学科的研究方面,我国不仅缺乏自己的理论和立足于本国的高水平研究,而且从事这些学科的专业人员及临床医生人数与我国的巨大人口数量远远不成比例。即使在上述各学科的科普方面,真正联系我国当前实际,又能保证科学性的科普读物数量也甚少,一些父母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得不去读外国作者基于他们国家的实际写的家庭教育读物。

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所带来的后果。  其一,我相信如果我国的广大父母了解了最近几十年遗传学的研究成果,他们会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如果广大教师了解了这些知识,他们也会调整对具有不同遗传基因的学生的看法,不再生硬地对全班学生做横向比较。父母和教师们将会知道,每个人的基因表达都有自己的时间表,在时机不到的时候不可强求;他们还将会知道,每个人由基因决定的最大限度能力有巨大差异,通过“努力”、“刻苦”、“找个好老师”等主观行动对基因缺陷进行弥补的作用是有限的。

其二,在欧美国家的中小学,每个学区或几个学区,平均每两三千个学生,就能配备一名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他们负责对各学校学生中的心理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治疗和必要时的转诊。平时,他们还负责对教师们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鉴别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以及如何进行早期干预。我们知道,中小学生中的自杀、暴力、致瘾物依赖(包括视频、网络游戏、毒品和烟酒等)等行为背后,大多以心理疾病为源头,而这些源于心理疾病的行为,是一般的父母、教师、邻居、社区工作者无法应对的,必须由专业的心理治疗人员出面,因人而异地加以处置。我国的现状是,即使在东部发达的地区,也不可能为两三千名中小学生配备一名心理治疗医生,更不要说中西部地区和偏远农村了。其后果是,如这套书中提到的贵州毕节山区四兄妹集体自杀前,教师和村民想帮助他们而且已经尽力而为了,却不奏效,因为他们既不知道怎样帮助他们,也不知道谁才能真正地帮到他们。而事后的媒体报道和对相关人员的处理,也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

家庭教育话题之大,第三个理由是,当代中国的时代变迁,使每个家庭、每个做父母者、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着须臾变化的新情况、新课题和新困难。30多年来,我国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变化之大、变化之快,在世界各国近现代史上前所未有。由于这种快速变化,我们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人均国民收人快速增长、居民生活与消费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精神文明却相对滞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导致6000万“留守儿童”的出现;全国统一高考制度的弊病日益凸显,出国留学的中学生和大学生人数快速增加;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溺爱和隔代溺爱、儿童孤独感和独立性、社交能力缺失、失独家庭等);社会生存竞争向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下探”;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很多做父母、做祖辈者茫然不知所措,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得采用最低级的竞争方式——从众,即随大流,来应对子女教育中的问题。很多教育研究者惊呼,对中国出现的这些情况,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找不到参考文献!他们不得不旱地拔葱似的“创造”出新的研究课题。

面对快速变化的局面,我们是不是需要一种家庭教育的“新理念”?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是这个“新理念”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一些专家、学者不断地提出各种家庭教育的“新理念”,但是仔细思忖,这些“新理念”其实大多是“拿来主义”。不消说,欧美国家由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丁·路德的基督教改革、工业革命和后工业革命,它们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发展也走在前面。特别是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涌现出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他们中很多人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确实曾经推动并继续推动着西方家庭教育的发展,并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所借鉴。但是,如果把他们中的某个人、某个流派或已成为西方主流的一些家庭教育思想拿来,直接用在我国的当下,能行之有效吗?

对这一问题,我经过十几年的观察和思考,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西方家庭教育的好思想、先进理念,必须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好思想、好传统,特别是和当前我国快速变化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变成中国广大父母儿童可接受、易接受、方向正确、讲求实效的理念,才是名副其实的“新理念”。

孙云晓先生的这套教育丛书,正是对这种名副其实的新理念的一种尝试。首先,丛书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如孔子所说的“意诚”和“心正”。已届耳顺之年的作者充满真情地向我们叙说了自己的祖辈、父辈、生母、继母,叙说着自己既有阳光又有个性的童年,叙说着自己曾经接受的平凡但充满爱与关怀的家庭教育,意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其次,丛书引用了大量国外思想家、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也引用了国内很多教育学者、心理学者、作家的研究成果或感悟,更引用了大量的实际案例,作者努力把这些东西融合起来,变抽象理论概念为普通人所喜闻乐见的道理,使不同的家庭能够从不同的案例中得到启发。第三,作者努力尝试根据自己的长期研究与思考,提出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例如,“五元家庭教育法”,“成功是成功之母”理论,对现代儿童观的思考,儿童习惯培养的原则、方法和关键环节,关于父母教育素养的论述,等等。

丛书的另一特点是作者视野的全方位性,这套书分别涉及童年在毕生发展中的地位、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父母对子女的爱与尊重、父母的自我教育,以及子女的成功与幸福的关系。把这套100多万字的书读完之后,我深感,如此全面地从中国现实出发、手把手地教给广大父母怎样教育孩子的著作,可能是近年来我国出版界中唯一的一套。它虽非完美无缺,但却极具价值。相信任何一位做父母者读了这套丛书,都会有所收获。

在此,我要感谢孙云晓先生,他在年届六十时,不辞辛劳写出这套浸透自己几十年研究心血的好书。这是他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也是献给中国广大为父母者的礼物!  陈会昌

2015年9月于北京学知园

内容推荐

《五元家教法(好父母的必修课)》探究的核心主题是什么是父母的教育素养,以及如何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逐步提升父母的教育素养。作者孙云晓认为父母的教育素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能力三大要点,又可以具体分解为五个元素,即现代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谐的关系。

编辑推荐

《孙云晓教育研究前沿书系:五元家教法(好父母的必修课)》吸收脑科学和心理学最新成果,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父母的教育素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能力三大要点,而这三大要点细分起来,又可以具体分解为五个元素,即现代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谐的关系,这五个元素是本书重点阐述的五部分内容,它们构成了现代父母的“上岗执照”,是当今每个家庭的父母都应具备的教育素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