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德·蒙特贝罗曾任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历时31年(1997—2008年)。马丁.盖福特是一名艺术评论家。他们曾探讨过世界各地的美术馆、教堂和博物馆,《艺术的对话(精)/影响力艺术丛书》记述了他们的艺术之旅。不论身处卢浮官、普拉多博物馆,抑或毛里茨皇家美术馆、皮蒂宫,他们在欣赏艺术时所表述的都出自真情实感,同时也有所表露了对艺术旅途中的一些不如意。
尽管两个领域都有涉猎,本书既不是艺术史学著作,也不是艺术批评论著。两位作者为完成写作,游历的足迹遍布两大洲的六个国家。即使如此,本书也不是普通的游记。他们通常选取一些非凡的艺术收藏,或者部分个人作品,从他们的所见入手展开讨论,由此产生的结论往往不同寻常,且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这是一部引领读者在画作和雕塑作品中游历,获得感悟的体验之作。
两位作家,以他们的敏锐和才情,采撷人类历史长河中的艺术珍品,记述了欣赏这些珍品时的美好和意义。
菲利普·德·蒙特贝罗、马丁·盖福特所著的《艺术的对话(精)/影响力艺术丛书》讲述,一块距今3500年仅残留女性动人嘴唇的古埃及雕塑残片,被达利以超现实主义手法演绎成一张状如丹唇的沙发;从弗洛依德《蓝围巾男人》的肖像中,隐约可见伦勃朗自画像的深邃目光;洛兰突破二维画面局限的宗教题材画作,使霍克尼风景画的创作思路豁然开朗;在奥尔巴赫恣意涂抹的油彩中,不难看到中国文人画家大泼墨的激情挥洒;日本的浮世绘又给凡高的“向日葵”画作带来了独特的韵味……这些都是一代艺术大师的创作奥秘,告诉你这些奥秘的是来自国际著名艺术批评家撰写的有思想内涵和理论深度的图书,如马丁·盖福特的《更大的信息——戴维·霍克尼谈艺录》、《蓝围巾男人——为卢西安·弗洛依德做模特》等。
关注这些图书,尽力寻找那些在世界艺术史上有重要影响力的经典作品,尤其是那些能够影响现当代艺术思潮和创作的代表人物的解读之作,精心译介给中国读者,以满足读者对艺术大师创作观点、手法或艺术杰作内涵的探求欲望,并期待它们对中国当代的艺术理论研究、艺术创作,乃至大众的艺术鉴赏力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