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的开放权、关闭权、管理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之一。由朱振所著的《中国口岸开放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一书重点以国家批准对外开放的各类口岸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梳理总结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对外开放的口岸及其发展情况基础上,以口岸开放之后的区域经济贸易效应、口岸开放对区域各类产业的影响、口岸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口岸运量与空间布局关系、中国口岸开放机制和口岸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等为分析视角,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比较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遵循从理论到实践、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较好地结合经济史、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发展经济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学、管理学、战略学、哲学等学科知识,对中国不同时期对外开放的口岸尤其是近现代以来中国口岸开放问题进行了研究探析。
由朱振所著的《中国口岸开放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一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一是从经济史研究的视角,在系统梳理、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对外开放口岸情况基础上,把近代以来近200年间不同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口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详细梳理了鸦片战争“五口通商”开始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政府在外国势力逼迫下逐步对外开放通商口岸,以及为了救亡图存、振兴商务、保护主权而自开通商商埠的状况。二是从总体上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口岸的总体情况、主要成效以及目前口岸开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三是结合不同类型的开放口岸进行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通过实证进一步验证了口岸开放对区域经济贸易和各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四是选取水运港口口岸为分析对象,深入地研究了区域港口之间以及港口群内部各港口之间的竞争合作问题。五是通过对全国各省域口岸进出境运量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得出口岸进出境运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关系。六是对中国对外开放口岸的审批机制和口岸管理体制进行了国际比较,并得出一些重要启示。七是针对我国口岸开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口岸开放管理、提升开放口岸水平的政策建议。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原因
1.2 选题意义
1.3 口岸的概念、分类及主要特征
1.4 本研究基本思路和基本框架
1.5 本研究创新之处
1.6 本研究局限之处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
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及启示
2.2 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及启示
2.3 口岸开放及其发展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
2.4 西方学者关于中国近代以来通商口岸的研究概述
2.5 国内学者关于中国近代以来通商口岸的研究概述
2.6 学界关于中国近代以来自开商埠的研究概述
2.7 专家学者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口岸开放及其发展的研究概述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古代开放口岸的历史考察:约公元前770-1839年
3.1 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古文明的发展比较
3.2 现代意义的口岸的缘起
3.3 秦汉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口岸
3.4 唐宋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口岸
3.5 元明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口岸
3.6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清朝对外开放的口岸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近代开放口岸的历史考察:1840-1948年
4.1 康乾盛世的落日余晖与近代西方重大变革及其深远影响
4.2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中英间贸易
4.3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及其主要影响
4.4 近代中国签署的不平等条约和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
4.5 近代中国自开商埠
4.6 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口岸对外贸易
4.7 近代(1840-1949年)中国口岸开放的主要特征
4.8 近代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之比较
4.9 近代西力东渐与清季急剧衰败的主要原因及历史教训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当代开放口岸的考察:1949-2014年
5.1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对外开放的口岸
5.2 改革开放后沿海、内陆、沿边各区域口岸开放情况
5.3 全国二类口岸的审批及清理整顿
5.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口岸开放的主要成就
5.5 目前口岸开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口岸开放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6.1 基于水运口岸的实证验证
6.2 基于航空口岸的实证分析
6.3 基于公路口岸的实证分析
6.4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中俄口岸贸易实证分析
6.5 内蒙古自治区GDP增长与中蒙、中俄口岸贸易增长的实证分析
6.6 基于铁路口岸的实证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口岸开放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7.1 水运口岸与区域产业经济关系的实证验证
7.2 公路口岸与区域产业经济的实证分析
7.3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港口与区域产业发展互动实证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我国开放口岸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8.1 目前我国水运港口口岸间竞争与合作的基本态势
8.2 我国主要港口群的分类及其竞争比较优势
8.3 区域港口之间竞争合作的主要模式
8.4 区域港口竞争与合作的策略模型
8.5 区域港口群合理规模的确定
8.6 提升区域港口群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8.7 利用因子分析法评价港口综合竞争力
8.8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口岸竞争力分析
8.9 国外港口群竞争合作对我国的启示
8.10 本章小结
第9章 我国各省域口岸进出境运量的空间和平面统计分析
9.1 进出境口岸运量空间统计分析的理论方法与模型介绍
9.2 口岸运量的空间统计实证分析
9.3 不同区域口岸进出境运量平面统计分析
9.4 基于平面和空间统计分析的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我国口岸开放机制与口岸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
10.1 我国对外开放口岸的审批机制
10.2 其他国家对外开放口岸的审批机制
10.3 我国与其他国家对外开放口岸的审批机制比较
10.4 我国口岸管理体制的变迁发展
10.5 深圳口岸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其启示
10.6 部分国家口岸管理体制情况及启示
10.7 本章小结
第11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11.1 主要内容及研究结论
11.2 主要政策建议
附录
附录1 国务院关于口岸开放的若干规定
附录2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口岸领导小组关于地方口岸管理机构职责范围暂行规定的通知
附录3 国际航行船舶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口岸检查办法
附录4 国务院关于印发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方案的通知
附录5 国务院关于改进口岸工作支持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
附录6 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国务院口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
附录7 国家口岸发展规划(2011-2015年)
附录8 国家“十一五”口岸发展规划
附录9 国家“十五”口岸发展规划要点
附录1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电子口岸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附录11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附录12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
中英文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