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打通援华抗战物资运输线而征战滇缅印的一段历史,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中国军人在滇缅印战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彻底胜利,对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要贡献,立下赫赫战功。但是,中国远征军的历史从不为人知到进入历史教科书,并成为影视剧和小说关注的创作题材只是近几年来的事情。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熟悉并纪念这段历史,王楚英先生以其亲身经历,历时数年编著了这本《亲历中国远征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亲历中国远征军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王楚英 |
出版社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打通援华抗战物资运输线而征战滇缅印的一段历史,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中国军人在滇缅印战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彻底胜利,对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要贡献,立下赫赫战功。但是,中国远征军的历史从不为人知到进入历史教科书,并成为影视剧和小说关注的创作题材只是近几年来的事情。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熟悉并纪念这段历史,王楚英先生以其亲身经历,历时数年编著了这本《亲历中国远征军》。 内容推荐 《亲历中国远征军》是年逾九旬的王楚英先生以其亲身经历,历时数年写就的长篇巨制。本书真实记录了中国远征军1942年至1945年,赴缅甸援助英军与日军作战的全过程,生动刻画描写了史迪威、蒙巴顿、韦维尔、亚历山大、斯利姆等盟军高级将领和远征军罗卓英、杜聿明、孙立人、廖耀湘、戴安澜等主要将领的性格特点和战事活动。是国内外迄今最为完整、权威的一部记述中国远征军赴缅印滇作战的史料专著。 目录 第一章 仓促迎战 第二章 剑锋初试 第三章 铩羽而归 第四章 重整旗鼓 第五章 凯歌高奏 第六章 尾声 试读章节 史迪威凝神听着侯腾说话,同时用他那如炬的目光透过眼镜片对我仔细审视后,他那凛凛的面容才渐渐开朗,慢慢地露出了微笑。他随即向我伸出他那癯瘦却刚劲有力的手来同我紧紧地相握。这时,我虽然仍有余愠在心,但为着中国抗日战争这件大事,同时也是为了不失礼,我也就恭恭敬敬地礼待这位美国将军。然而,我内心里,却仍然觉得史迪威适才对我的那种问话,真像是向我这个忌酸禁辣的人,硬灌下了一碗既酸且辣的“酸辣汤”,把我呛得难受至极,根本无法下咽。我为什么会如此反感呢?实缘因我的生活经历和性格。 因家境清寒,又遇上1931年的洪水灾患,年仅8岁的我便被迫外出谋生,随母亲到九江“生命活水医院”(美国教会办的)做童工,护花养兔,从此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涯。1937年“七七事变”时我正读高中,便参军抗日,遂养成了独立生活、自尊、自强、自爱的本性。因而对于那些得祖荫和权势支持而飞黄腾达的人,甚为鄙夷,羞与为伍。今次史迪威竟视我为权贵子弟,我岂能默认而不愤怒?史迪威也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人。后来我在他身边两年多的观察,发现他富有情感,虽较自信和固执,却又能从善如流,只要他弄清了事实真相,他会及时修正他的观念和做法。当他听完侯腾的解释,知道我的确是一名打过仗的战士后,他立即改变了对我的态度,不但主动同我握手,而且还拍着我的肩头,和颜悦色地对我说:“我的孩子呀!想不到你小小年纪,会有那些传奇的战斗经历,我要同你谈谈。”他说罢便离开商震,随侯腾向我开的那辆车走去,他的副官狄克杨上尉赶忙替他打开车后座的门,他却没有上车,而是来到驾驶室的车门边,亲手开门上了车,让侯腾和狄克杨上尉上了后座。他白己就坐在驾驶室我身旁的空位上,像一位汽车驾驶教练一样,仔细观察我操作,等到汽车开出机场上了大马路后,他才开始同我谈话。他用一种很亲和的神情和口气对我说:“我的孩子呀!你这么小的年纪就同极其凶恶残暴的日本鬼子打仗,你不害怕吗?”史迪威两次这么亲切地对我说“我的孩子呀”,加上他满面慈祥的笑容,一下子就把我的心拉近了,马上驱散了我们在机场见面时所发生的不愉快情绪,使我从心底里开始喜欢这位嘲讽过我的异国长者。我一面聚精会神地驾驶汽车,一面扼要地向他讲述我在缅甸组建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协助英军作战的经历。他听得很认真,还频频发问。不知不觉中,我已把汽车开到波特酒家。史迪威一下车就对侯腾说,我们的话还没谈完,中午让他来同我谈谈好吗?侯腾点头应允,嘱我遵办,随即陪史迪威向院内走去。蒋介石夫妇已在院中迎候,他们寒暄一阵后,即上二楼会谈,并设宴为史洗尘。 史迪威饭后没有休息,把我找去面谈,我便向他汇报“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在缅南首战告捷,继之在锡当河成功地掩护英17师突围的经过: 1941年,蒋介石委员长鉴于日军侵占越南后,更加积极地筹备“南进”,深知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将是日本侵略者定要侵占的目标,便设立军委会驻滇参谋团,筹划中英军事合作、共同保卫滇缅路。林蔚团长认为对付日军南侵,既要在政治和军事上结成中美英荷(澳新亦在列)联盟的“A、B、C、D阵线”和“新加坡军事联合会议”,形成亚太地区的抗日联合阵线;同时更要组织发动亚太地区的千万华侨参加抗日。他于1941年8月13日来54军视察后,同我谈话时见我也有组织华侨抗日志愿队的想法,并看见我正在深入地研究东南亚各地的兵要地理和华侨状况,便将我调到他身边负责兵要地理和华侨工作。1941年12月16日,我随侯腾和英国驻华武官丹尼斯少将,到仰光会见英军总司令胡敦中将,向他提交《中英联军缅甸南部会战计划》和组建中英联军统帅部与组建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缅甸交通管制、缅甸防空防谍等项实施方案,胡敦立即将其上报印度英军总司令韦维尔定夺。 P6-7 序言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打通援华抗战物资运输线而征战滇缅印的一段历史,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中国军人在滇缅印战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彻底胜利,对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要贡献,立下赫赫战功。滇缅战场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对日作战主战场的战略接合部,又是东南亚战场主要作战地区,中国军队两次进入缅甸,以先后牺牲10万余人的代价展开对日作战,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将日寇逐出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战争能量,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粉碎了日寇与德国法西斯会师中东、称霸世界的野心,以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为亚洲太平洋战争和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中国远征军的历史从不为人知到进入历史教科书,并成为影视剧和小说关注的创作题材只是近几年来的事情。 十年前《凤凰大视野》首播远征军纪录片引起广泛关注,大部分人自此方知这段蒙尘往事,实际上,在此之前早有黄仁宇先生《缅北之战》、邓贤先生《大国之魂》等纪实文学相继出版,多年来以中国军事科学院彭训厚将军、解放军出版社余戈先生、云南二战史专家戈叔亚先生等为代表的学者从官方到民间都对滇缅印抗战历史倾力投入和潜心研究,进入了一个不仅限于表象叙述而是更为客观深刻的学术历史探索角度。待我与罗学蓬先生合作的小说《中国远征军》2007年出版时,关于这段历史的相关资料已经较多地浮出水面,此后几年与滇西抗战、缅北反攻有关的国殇墓园、史迪威的中国经历、青年学生军印度集训等有关历史也悉数为世人所知,全面反映滇缅印抗战历史的中国远征军网也应运而生。近几年国内外随之掀起了很多社会活动,如国内团队赴美将美国国家档案馆关于中、印、缅战场的大批存照汇集成《国家记忆》系列;刘放吾将军哲嗣刘伟民先生在缅甸筹建第一座远征军仁安羌纪念碑,联合中国远征军网与湖南官方迎远征军将士灵位入祀衡阳忠烈祠;云南方面先后两次迎远征军将士骨骸入葬国殇园等,在海内外引起极大反响,更将这段历史的追溯推到了顶峰。 应该说,我们的民族在经历了太多波折与考验之后,逐渐开始用更为人性化与理性的视角来正确看待和回顾历史,中国远征军从湮没尘封到为当下的人们所纪念和祭奠,就是最好的说明。 对王老的最初认识源自一本三十多年前的资料。我在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资料文库中发现这本泛黄的论文集时第一次注意到王楚英先生的名字和这段完全陌生的历史。那本朴素的会议论文集编辑印刷于20世纪80年代初,显然,在国内所有关于中国远征军的报道、文学创作都还在孕育之前,老人在当年滇缅抗战研究还是一片荒漠的时候就已经致力于呼吁学术界对这段不该遗忘的历史的关注。此后老先生竭力将自己所知和亲身经历的抗战往事呈现于世,并以一己微薄之力致力于中国远征军历史研究多年,在众多学术交流文化活动中不断宣讲,为此后更多的滇缅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做了良好的铺垫。就此而言,国内开展中国远征军滇缅抗战历史研究,王老早年的推动工作功不可没。 多年之后,作为后生晚辈,我经由戴安澜将军之子戴澄东先生引荐首次面见王老,在对这段历史侃侃而谈之际,老先生感喟当年的战友、故交多已不在人世,作为一名老兵,自己不希望这段惨烈悲壮的历史就此沉沦,将其记述,望其存世,亦算是对阵亡者的一份交待。老先生微言大义,正如其后在拙作序言中所言:愿后人不要忘记那支曾经在滇缅战场、在异国他乡浴血奋战的部队,记住他们的勇敢,记住他们的坚韧,记住他们对祖国的忠诚和为和平而做出的牺牲。 面对历史,老先生年过九十,耄耋之年依旧笔耕不辍,不由人不钦敬。时至今日,欣逢举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老先生的著作《亲历中国远征军》出版,算是对老先生多年来投身远征军历史研究,献给那段曾经抛洒过青春热血的抗战岁月最好的纪念。 蒙王老嘱托,不觍作序,当是老人家希望年青一代不忘历史、爱国自强的鼓励,在此,深为受教。 2015年7月于重庆 书评(媒体评论) 由于作者的特殊身份,其视角既有战略高度的全景扫描,也有精细入微的一线战斗描写。是一部最为完整、权威的讲述中国远征军的自传体史书。 ——民国史专家王晓华 该书是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抗战精神教育、艰苦朴素精神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交易的生动材料。 ——国防大学原副校长黄玉章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