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应该是中国“游记散文”走向深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进步,给我们提供了游走的经济基础。各地大力宣传辉煌业绩的强烈意识,更是给作家自序登上“游记散文”的高地们提供了机会,能够比普通旅游者更便利地拥有“现场”的采访条件,从而可以更深刻地“解剖麻雀”,写出佳品力作来。
本书为韩小蕙所著的《新新中国(韩小蕙散文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新新中国(韩小蕙散文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韩小蕙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当下正应该是中国“游记散文”走向深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进步,给我们提供了游走的经济基础。各地大力宣传辉煌业绩的强烈意识,更是给作家自序登上“游记散文”的高地们提供了机会,能够比普通旅游者更便利地拥有“现场”的采访条件,从而可以更深刻地“解剖麻雀”,写出佳品力作来。 本书为韩小蕙所著的《新新中国(韩小蕙散文集)》。 内容推荐 韩小蕙所著的《新新中国(韩小蕙散文集)》是一本散文合集。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让全世界都震惊不已,也让我们中国人自己回味无穷:是呀,还是那片土地,还是这些人民,怎么中国一下子就从百年屈辱、贫穷落后、一穷二白、“文革”乱局……变得盆满钵满、神采飞扬起来了呢? 目录 第1辑·粤闽皖赣桂行珠江夜游 灯红不酒绿 长忆河源 去番禺看考拉 田东的启示 中华五店市 晋思维 泰然长绿 翰林引 澳门的心 第2辑·贵川渝滇情吉妮丽吉情歌 百里杜鹃盛世红 百牛渡江的现代神话 把汉源带回家 把黄果柑带回北京 武隆“避” 惊闻剑川有人杰 第3辑·苏浙之恋千灯行吟 三分湿,五分润,还有两分甜…… 走出连云港 精致扬州 路桥看车记 鳌江深处 石上开花 黄岩的财富 第4辑·赣皖湘鄂记面对庐山 三清山神话 东固英雄谱 小井庄随想 梦里和醒来的缘 我们和玉龙人的对话 天河新神话 第5辑·甘新陕晋鲁之旅黄河石林歌谣 伊犁八想 小村即景 平顺山深有人家 超然楼抒怀 第6辑·京津冀辽吉之游哦,我的北京大前门 走在通往仙境的路上 回到童年,观鸟去! 北大山的珍宝 大洼秋五色 打量盘锦人 试读章节 珠江夜游 说不清是怎么回事,这些年来,我跑了广东那么多次,简直已经把深圳、珠海、中山、佛山、东莞、惠州、河源、梅州、潮州、汕头、韶关、清远、肇庆、茂名、湛江,加上广州下面的几个小卫星城番禺、顺德、增城、南沙……都跑到了,可是却20多年没进过广州城。上次到羊城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深刻记得走过广州火车站的时候,广场上人流汹汹,嘈音涌涌,不时有人故意撞你一下,似乎包里的钱夹会随时不翼而飞,加上蒙汗药之类的传说,可真把走南闯北的我惊出了几身冷汗! 当年的印象,广州就是一个“乱”字,怎一个乱字了得!当然,比起北方的稳坐钓鱼台,当时广州的“乱”并不只是一个黑洞,里面显然有真义,夹杂着一种民族内心之隙隙躁动的、焦灼不安的渴望——中国人民在深切地盼改革、盼巨变、盼进步、盼腾飞,盼好日子。有事没事,人流都涌向对外开放的广州,去领受岭南的“乱局”,去呼吸变革的清新空气。 时间不禁过,转眼匆匆20年。风雨潇潇,人是物非,今天的广州城当然已经与全中国一样,裂变,核变,巨变,旧人已完全不识。为了补课,飞机落地的当晚,我就登上了夜游的珠江航船,贪婪地敞开襟怀,想要把广州20年来的所有变化,一股脑都装进心里去。 从古老的“天字码头”登上游船,就在迷幻绚烂的灯影中,骑上了广州城的龙脊。过去,天字码头是两广总督、巡抚大员们登岸的专属,对于偏远的广州来说,皇上当然不会来,一品官员就已经顶到了天上,“天字第一号”因此而得名。然而,用今天的眼光看去,这顶天的码头真是有其名无其实,只是一座普通的大屋顶建筑而已,还不及街上随便一家像点样的民间饭店豪华。 不过,我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夜色中的珠江吸引过去了。 拥有大江大河的南方人,根本无法想象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于大河的深刻向往,那既是神圣的,又是自卑的。世界上的大城市如伦敦、巴黎、柏林、莫斯科、纽约、香港、上海、天津、武汉、长沙……都拥有一条或几条大河,或穿城而汩汩,或环市而潺潺,把一城的文明、一城的诗意、一城的骄傲,都呈现在滚滚波涛之中。北京最大的缺憾就在于没有大河,富丽堂皇的京师外表之下,是令人不耐的干燥和贫乏…… 被说滥了的一句话,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水,是生命的源头!” 水啊水! 今晚还好,游船上的客人不算多,可以随心所欲地挑换座位,寻找最佳的观赏角度。宽阔的珠江也真给力,似乎没有其他中国河流的衰竭迹象,依然一副很浑厚很深沉的千年旧模样,遂使我们的船行,激情不减地把大朵大朵、大团大团、大堆大堆的雪浪花,尽情地抛撒在江面上。但见两岸,是楼的悬崖,是厦的裂岸,是人的王府井;是先锋,是魔幻,是后现代;是风声,是雨声,是读书声;是故事,是诗歌,是长篇小说;是大合唱,是交响乐,是岭南style;是鲜花盛开,是绿荫葳蕤,是旭日红霞;是改革开放,是春华秋实,是沧海桑田……总之是今日热气腾腾、生机勃勃,铆足了劲儿地奋斗、出名、挣钱,因而也有点儿浮躁、有点儿喧嚣、有点儿乱的发展之中的广州…… P2-4 序言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让全世界都震惊不已,也让我们中国人自己回味无穷:是呀,还是那片土地,还是这些人民,怎么中国一下子就从百年屈辱、贫穷落后、一穷二白、“文革”乱局……变得盆满钵满、神采飞扬起来了呢? 作为记者、作家,这些年来,我也一直在观察和思考。所幸我跑了很多地方,东西南北中,包括港澳台,中国所有省份的冬寒春暖夏雨秋风,都曾触摸过沐浴过经历过享受过;很多工矿、农村,大企业、小庄户,我也都身人心入地进了去,抚摸过它们的脉搏,聆听过它们的心跳,见识了它们的成长。今天这个集子,就是这些新变化的报告。 需要说明的是,虽是报告,却是文学的报告、散文的报告一因为我一直主张,即使是“游记散文”“采风散文”,也必须是够品质的文学散文。毋庸讳言,近年来“游记散文”随着中国旅游潮的热度升温而每况愈冷,各报刊的文学编辑们最怕的就是这类文章,有的干脆高悬“免发牌”。我的切身体会,主要还不是因为数量的汹涌,而是写得太草率,大都是“到此一游”之类的表面描摹。 其实依我的认识,当下正应该是中国“游记散文”走向深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进步,给我们提供了游走的经济基础。各地大力宣传辉煌业绩的强烈意识,更是给作家们提供了绝佳的采风机会,能够比普通旅游者更便利地拥有“第一现场”的采访条件,从而可以更深刻地“解剖麻雀”,写出佳品力作来。 何况,中国历来有着“游记散文”传统,古代的美文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等不再说了;单说自20世纪90年代散文热潮涌动以来,就出现了数不胜数的佳篇,差不多的名家都有。其中最轰动、最影响空前的,首推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 可能有很多读者抵制我把《文化苦旅》说成是“游记散文”,认为这是贬低了它的价值。我却认为相反,因为这里面还有一个为很多人所不知的渊源:据说当年第一位接触到该书的出版人是上海某旅游出版社的编辑,此人按照旅游文学的传统思路,将“文化苦旅”从头至尾修删了一遍,把“支出去”的部分像剪除杂草一样毫不留情除掉,只保留了“到此一游”的部分。这位编辑的错误在于,他对“游记散文”的理解太过狭隘了,以为游记只是“眼前出现了一座庙,庙有几棵柱子几根房梁?屋顶是横山式还是歇山式?瓦当是兽的头还是鸟的翼……”殊不知。这样的描摹只是宏大交响曲的引子,只是实物的交代,真正引人人胜的丰富和醍醐灌顶的深刻全在后面,在于作者独到的论说。文化的内涵,历史的识见,哲学的阐述,人类学的追根溯源,地域文化的横向纵性比较,人性、心灵、境界的发微探幽……这些才是游记的“文眼”,决定文章的高下,才是其价值所在。 这样高明的“游记散文”,必须出自到位的真知灼见和才华横溢,不是谁都能得到的。它们需要大的襟怀,大的境界,大的视野,大的才华和天分,还有历史机遇即古人所说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它们是上天给予人类的难得珍宝,碰都碰不上,求都求不来,多少作家为此熬白了头发累断了腰,但仍像西西弗斯一样奋斗不止。一辈子能写出几篇这样的美文至文,夫复何求? 由此看来,我们没有理由看贬“游记散文”,也没有理由轻慢它们。其佳作的必要条件,我以为应至少具有以下几点: (1)思想的高度。既包括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激情关注,也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科学的、文化的以及诸多学科的关注和把握,当然还必须具有审读世界的眼光。 (2)学养的积累。除了文学素养的不断学习和提高,还要学习一切知识、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知识——最近有一件事非常刺激我:一位美籍华人朋友回中国,在他的山东老家转了一圈,回到北京跟我感叹道:“我发现当地官员怎么都不学习啊?每天晚上不是喝酒就是桑拿、泡脚、唱歌,从没见过一个人读书,也没听到一个人谈起读到了一本好书。现在中国官员都不读书了吗?不读书他们怎么治理国家,怎么跟欧美日韩竞争呢?他们的官员可是读书的啊!”我愣了半天,无言以对,心说对此我们早都司空见惯啦! (3)写作态度必须严肃又严肃,认真再认真,牢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并没有过时。都说散文是语言的艺术,我却认为散文首先是感情的试金石,好的散文都是用心血换来的,投诸了多少心力.才能达到多高的高度。 说来,以我们墙上草一样浅浅的根基,就是全力以赴,还不一定能够写好呢,更遑论率尔操觚,赶紧抄些资料还债了事。大家都轻视的结果,必然是文章浮在表面——上午爬了一座山头,好,挥笔就是“山峰高耸入云”;下午到海滨游览,马上又是“大海万顷碧波”;晚上去人造景点小坐,又来一段“静夜如水,繁星在天上眨眼”……如此“出口成章”,哪能写得出感染人、震撼人心灵的佳作力作大作呢?值得忧虑的是,这种“创作法”在近年来似乎形成了“集体意识”,使得今天这些记录时代风云的新创“游记散文”,有时代无文学,有事件无情感,有篇幅无内容,有版面无佳作。唉,现代人都活得太匆忙了,没有心思珍惜第一时间里的第一感受,白白让历史滚滚滔滔地从自己身边远去了,“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将来,我们是否会为此而后悔呢? 的确,我怕,怕将来某一日,当我老得走不动了,只能倚在窗前向外张望风景时,后悔自己当初没认真地对待每一次采风,没用尽全力记录下当时的鲜活感受,没呕心沥血地构思和描绘,没写好置身其中的活生生的新新中国。更何况,我们所经历的几十年,恰是新新中国逐步走向世界、融人世界,与世界共生长共繁荣的大历史时代,每天可记述的新鲜事、大小事件以及人的巨变,有多少啊! 所以我要求自己:好好写,尽量把每一篇都写好,登上“采风散文”的高地。但愿我的努力,能够把新新中国的韵律不失真地转播出来,在小小环球的上空激荡、回响! 书评(媒体评论) 散文与诗是我的双目,任缺其一,世界就不成立体。 ——余光中 散文写起来没太重使命感,不拿架子,不装学问,神聊闲侃,自娱娱人。 ——邓友梅 假如我是一个地道的散文家,这本是不在题下的一件事,可惜我并不是一个地道的散文家,所以便将计就计地把散文想成了一条河。 ——铁凝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