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广陵潮(上下)/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涵秋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涵秋(1873—1923),清末民初文学家。名应漳。字涵秋,号韵花,别署“沁香阁主人”。扬州人。二十岁中秀才。二十九岁至四十八岁。先后到安庆、武昌做家庭教师。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返回扬州。1921年赴上海,主编《小时报》,兼为《小说时报》及《快活林》等报刊撰写小说。次年秋,辞职返扬州,未几病逝。李涵秋一生著作颇丰,出版有长篇小说三十余部,短篇小说、诗集、杂著、笔记等均受到广泛赞誉。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广陵潮》《还娇记》《爱克司光录》《近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战地莺花录》《好青年》《侠凤奇缘》《自由花范》《魅镜》《活现形》等。《广陵潮》是该作品之一。

内容推荐

李涵秋著的《广陵潮》系中国文史出版社“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李涵秋卷”中之一部。李涵秋的作品具有一种原发的自然的民间立场和民间视角,以言情为主线形象地展现清末民初的民俗风情以及其在时代冲击下的演进和蜕变。本系列丛书共收录李涵秋作品十部,本书就是其中一部。

目录

李涵秋及其《广陵潮》(代序)

第一回 避灾荒女仆择主

 演迷信少妇求儿

第二回 宦途水淡公子下场

 异想天开女儿剖腹

第三回 鹤唳风声避兵亡爱妾

 疑神见鬼赏月病高年

第四回 失儿得儿酿成惨剧

 死女生女演出新闻

第五回 误参苓庸医蝎毒

 歌茉苜恶妇蛇心

第六回 痴公子肠断达生编

 新嫁娘祸胎马桶盖

第七回 白虎当头县官笞秃婿

 红鸾错配娇女嫁书呆

第八回 睡柴堆鸳鸯惊赤焰

 编花榜狐兔聚青年

第九回 师道失尊严雷先生痛哭

 尼庵藏污垢贺公子春嬉

第十回 嫠妇宵行蓬门窥嗳昧

 玉人命促酒座话酸辛

第十一回 栋折榱崩贫儿发迹

 女婚男读孀母关心

第十二回 是前生孽障泪断莲钩

 悔昔日风流魂飞棘院

第十三回 礼成释菜童子谒蒙师

 会启盂兰佳人惊恶鬼

第十四回 里巷相惊老妇侈谈天主教

 书斋苦寂先生羞听女儿经

第十五回 吊荒坟风前增怅惘

 堕粪窖月下捉迷藏

第十六回 老梅克除夕渡慈航

 恶顾三中秋劫喜轿

第十七回 劣弟恃蛮奸嫂嫂

 顽儿装势做哥哥

第十八回 锦袜留痕居丧权折齿

 絮袍肇祸遇事便生波

第十九回 赌局翻新快谈麻雀

 仙机入妙误掷番蚨

第二十回 强盗分金对句倡言革命党

 儿童躲学书包偷掷土神祠

第二十一回 母惩爱子小妹谑娇音

 鬼责贪夫贤姬成大礼

第二十二回 侮乡愚小嬉仙女镇

 应科试大闹海陵城

第二十三回 赌嘴功竹叶杯倾玫瑰酒

 试怀夹桃花纸嵌茯苓糕

第二十四回 家庭压制泼妇扇雌威

 淫窟深沉娈童传妄语

第二十五回 信风闻恶姑施毒手

 误日者淑女阻嘉姻

第二十六回 误姻缘伤心成幻梦

 假道学雄辩到敦伦

第二十七回 论新闻政体俨翻专制局

 编小说才人例堕奈何天

第二十八回 结新欢瀛眷辞湘水

 惊异宠游踪卜润州

第二十九回 酒绿灯红孀妇怨

 枫丹荻翠估人船

第三十回 雌押衙隔江劫美

 丑司事拦路求人

第三十一回 求荐举儿子赠余桃

 避喧嚣夫君歌折柳

第三十二回 卜书贞替人吃醋

 林雨生拼命戒烟

第三十三回 一往情深离筵争进酒

 百无聊赖欢宴独愁眠

第三十四回 春生雪地幽室结同心

 义薄云天空门惊祝发

第三十五回 重黄金啬夫槛凤

 疑白璧浪子杯蛇

第三十六回 家庭戾气蓄志杀亲娘

 世界奇闻丧心告妻父

第三十七回 风定江平登轮惊扒手

 霜寒夜永拥被话刀头

第三十八回 胪言风听诟谇起家庭

 断发文身凄惶游岛国

第三十九回 万树梅花新旧党

 一江榆荚去来船

第四十回 意外缘惊魂沉水底

 心上事吉谶出山中

第四十一回 使醋劲波涨莫愁湖

 遇酒疯途穷真武庙

第四十二回 救危祸幸遇旧情人

 发狂言交欢新志士

第四十三回 拜干娘巧施拍马

 嗔老父快论精虫

第四十四回 打电报孝子奔丧

 设乩坛奸徒作古

第四十五回 乞捐资短尽英雄气

 吞巨款空生宵小心

第四十六回 欺小姑红闺乔割臂

 充侠客黑夜惨飞头

第四十七回 惩蚁媒官留疑案

 发蛟水民苦苛捐

第四十八回 别恨满琴书挹秀轩中成旅客

 吟场森剑戟消闲录上感诗人

第四十九回 拨雨撩云缠绵痴婢意

 含沙射影憔悴小妻心

第五十回 负心郎空撰芙蓉诔

 薄命女虚赓荇菜诗

第五十一回 学校春深莺莺燕燕

 佛堂夜永雨雨风风

第五十二回 蛮舅爷无心槛凤

 痴妓女有意离鸾

第五十三回 革命家汉皋小驻

 负心汉媒孽为奸

第五十四回 捕厅署劣弟诌谎言

 平山堂群雄开大会

第五十五回 弄假成真毒人施毒手

 将机就计情种寓情痴

第五十六回 江宁府书生脱祸

 武昌城民党成功

第五十七回 黄天霸只手陷扬州

 孟海华一心攻浦口

第五十八回 碧血凝愁孀妇归旅榇

 红旗报捷娘子集雄师

第五十九回 大义灭亲娇娃忙北伐

 阴谋未已奸侣又南来

第六十回 武昌城仓皇惊炮火

 黄歇浦呜咽听潮声

第六十一回 几颗蜜饯樱桃联欢卫队

 四枚茶叶鸡蛋谢罪议员

第六十二回 深闺缱绻都督多情

 天理昭彰奸人授首

第六十三回 逛马路托足娼寮

 驳轿夫伤心政局

第六十四回 真多情无心逢彼美

 假殉难到处散丧条

第六十五回 明伦堂腐儒大会

 净慧寺泼妇飞来

第六十六回 起黑心莽秀才被辱

 盟白首死和尚招亲

第六十七回 筵前碎语阿妹话从头

 寺里游踪美人惊觌面

第六十八回 洗尘酒芳筵生雅谑

 照乘珠密室动幽情

第六十九回 席地幕天英雄出屠狗

 鸠形鹄面乞丐想从龙

第七十回 纷纷劝进洪宪辟新元

 踽踽独行腐儒思旧梦

第七十一回 分香卖履故督多情

 返剑还珠痴郎快意

第七十二回 小团圆商量联宅眷

 真妖孽研究到文言

第七十三回 故友重逢中分鸳耦

 纤儿无赖妄肆鹗音

第七十四回 触娇嗔芳筵工笑谑

 结新好情海起波澜

第七十五回 大设冥筵谰言发噱

 重收孤子高谊可风

第七十六回 吃虚惊祸生眉睫

 设妙策枉用心机

第七十七回 一夕话款款续良缘

 半江风匆匆送行色

第七十八回 兴尽悲来商量作归计

 时衰运倒租赁到妻房

第七十九回 雇挑夫朱成谦受窘

 见爱媳柳克堂装憨

第八十回 鱼肉善良奸蠹枉法

 呻吟床榻寡鹄工愁

第八十一回 诉芳衷璇闺伤往事

 谈果报酒馆说新闻

第八十二回 详灵签双方工索隐

 论医理一味乱吹牛

第八十三回 逞谈锋当场演说

 辞职务暗地输金

第八十四回 还夙愿酬神旗杆巷

 得急电复辟北京城

第八十五回 遗老拜牌演成趣剧

 腐儒说梦志在科名

第八十六回 报师恩门生忙后事

 助丧费壮士念前情

第八十七回 养娇娃老人托梦兆

 排劣货学子散传单

第八十八回 大示威国民开会

 小受罚绅士说情

第八十九回 诗社联欢园林雅集

 天空照相机械神仙

第九十回 轧姘头老年染梅毒

 禁私塾暗地起风潮

第九十一回 念前情璇闺生鼠雀

 绵后泽深夜续鸾凤

第九十三回 加车租苦力闹风潮

 停工厂贫民绝生计

第九十四回 捐秋扇闺房惊恶梦

 度春风旅馆殉佳期

第九十五回 悬弧设悦三府征祥

 进爵添筹一堂集庆

第九十六回 巧结合新郎被骗

 辨是非败子回头

第九十七回 柳克堂因财受祸

 明似珠失计潜踪

第九十八回 严取缔庸医侥幸

 办清乡劣董倒霉

第九十九回 贤淑仪历劫归太虚

 呆云麟忏情人幻境

第一百回 秦太君考终团圆宴

 华登云归结广陵潮

试读章节

第一回

避灾荒女仆择主

演迷信少妇求儿

扬州廿四桥,圮废已久,渐成一小小村落。中有一家农户,黄姓,夫妇两口,种几亩薄田,为人诚朴守分。乡下人不省得表号名字,人见他无兄无弟,顺口呼他为黄大,呼他女人为黄大妈。年纪都在三十以外。自食其力,与世无争,倒也快快活活。谁知世界上大富大贵,固然要有点福泽来消受他;就是这夫耕妇锄,日间相帮着辛苦,夜晚一倒头睡在一张床上,也是不容易的。偏生这一年由冬徂春,无一点雨泽,田土坼干,眼见不能种麦。等到四月底,才降点雨,合村赶着种了小秧。谁知久晴之后,必有久阴,又接二连三地下了四五十天的大雨,田庐淹在那泽国之中,一年收成,料想无望。

乡间风俗,做女人的除农忙时在家,其余都投靠城里人家做生活。今年遭这场天变,都纷纷赶人城里去了。黄大夫妇亦商议到这一层。先是黄大要出去,留妻子在家看守门户。他女人说:“使不得。你虽然是个男子汉,应该靠着筋力寻饭吃的,但我家祖传耕种度活,原不曾要给人家使唤;你又性情粗鲁,那撑前伺后,是断断不会随机应变,徒然玷污了自己清白。还是让我进城看看光景,如有合巧人家,倒不在乎多钱。能有肯待我点体面,不做那推奴使婢的气象,我便暂且栖一栖身。你在家等水退了,种些粮食。气候转了,我仍然回来厮守着,才是长策。”黄大是无可无不可,便照依他女人说法。他女人便连夜收拾。次早,别着黄大,一径进城,投入媒婆家来。

那媒婆头一天便送他到一大乡绅家里。他看见男女仆从,倒也不少。但是当女仆的,无一不油头粉面,嘴唇上抹着浓浓的胭脂,已是心中有些诧异。及至开过午饭,便嘻天哈地去寻觅门房里大爷,谈一会,笑一会,骂一会,甚至两下打倒在铺上,缠得钗横发乱,着实不解他们是何主意。次日,便死也不肯进这门来了。

媒婆不得已,又送他到一家,是个大钱铺里管事的,现有三两个粗笨小厮,倒也规规矩矩。进来时,主人尚未起身,一时间忽然呼新来仆妇递茶食碟子。黄大妈推房门进去,床上帐子已经钩起,一眼看见两个人并头睡在床上,不由得吃了一吓,觉得生刺刺地不很好。私念:“我往常也同黄大有时在一处睡,倒不觉得什么,如何今日看着人倒怪可丑的?”遂止了脚步,不敢上前。谁知那主母反发作起来,骂他不懂规矩,不上前伏侍。黄大妈知他不避人,遂垂手叫了一声“太太”,然后递茶递水,忙了一早晨。主人出门之后,主母又开了烟灯,命黄大妈敲腿捶背,磨折不了。黄大妈倒也不是嫌烦,实在看这光景,不是过日子人家模样,次日,也就不肯再去。

第三日,又到一家,这一家可被黄大妈看上了。主人姓云名锦,开座小小绣货铺子。妻秦氏。年纪都平头三十岁,并未生有子女。铺子离家约数十步远,云锦在铺时多。秦氏美而贤。使一女仆,因要回家分娩,才打算另雇。黄大妈一进门,前仆早已将主人家情形说个透彻。黄大妈再察看主母为人,真是和蔼可亲,这才安心住下。

秦氏操持家政,每日茶饭,有铺中小倌取送。偶逢佳节良辰,或有时新饮食,便命黄大妈招呼云锦回家小酌。琴瑟十分和谐。春花秋月,也就算得陆地神仙了。但是人心最是一件极坏的东西,每遇不曾经历过的境遇,他千方百计,总要想到。他夫妇结婚已近十年,秦氏总未生产过,说他有病,也没病。云锦倒也不甚介意。他夫人便时常求神问卜,忙个不了,倒像生小孩子,肚子里是不疼的。加之秦氏娘家老母最关心这个爱女,家中虽然儿子也生了孙子,总觉得没有个外孙子尚是缺陷,东打听,西打听。忽然打听得西门外有个牛大汪,牛大汪有一个叶姑姑,是城隍庙里叶太爷的孙女儿,不肯嫁人。叶太爷时常回家附在他身上,断人祸福,求财得财,求子得子;就是命中或注定无财无子的,那叶太爷都可以同城隍老爷商议商议,借得来给他。因此,城乡轰动,小小三间茅草棚,倒也十分热闹。这叶太爷的历史,大约外乡人亦不甚明白。相传其人生时,在扬州府县里当差。死后一灵不泯,仍然在阴间府县里当差。城隍庙里塑着他老人家一座泥像,倒是须眉毕肖。还有许多大户人家儿女,拜在他名下做子孙,真可算得生辱死荣。闲话且不必絮絮说他。

但说秦氏老母一闻此信,喜得睡不成觉,打算代女儿借一个儿子,便约同秦氏到叶姑姑家去。其时正是九月中旬。扬州俗例,每逢二、六、九月,为观音菩萨诞期,善男信女,无一不到观音山进香。观音山离城十数里,却同叶姑姑家是顺路。秦氏告知云锦,遂择定十九日出城逛一天。P1-2

序言

李涵秋及其《广陵潮》(代序)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由于社会变革的需要、外来小说的影响以及印刷技术的进步等多种原因,我国的小说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其主要标志是流派迭兴、作家辈出、作品繁多。其中有一种流派,被当时人称作“社会小说”。这种小说,远承《儒林外史》的传统,近接“谴责小说”的余波,因而也属于批判现实主义的范畴,是当时社会意义较强、社会影响较大的一个小说流派。李涵秋就是这一流派的一个代表作家。

李涵秋(1874一1923年),本名应漳,别署沁香阁主、韵花馆主,涵秋乃其表字。祖籍安徽庐州(今合肥市),在太平天国时代迁居江苏扬州(今扬州市)。其祖父和父亲均以经营烟草为业,家道尚称小康。不料李涵秋年仅七岁,其父一病不起,烟店又被他人侵吞,一家孤儿寡母四口(李涵秋尚有一弟一妹),幸赖其叔父周济,才得以勉强维持生计。李涵秋年十七,即设帐授徒,以养家活口。年二十,中秀才。次年,又成廪贡生。年三十一,受聘前往湖北武昌,依然坐馆教读。当时武汉有文学社团“汉上消闲社”,社员达数百人。李涵秋也是社中一员。由于他对同人中以“持文谒大府,一诗博升斗,一赋易簪缨:上陈孺慕私,中叙吮舐苦,末言涕泪零,隆恩犬马补”的下贱行为深恶痛绝,因而在诗中多有讥嘲,如有“门外野狐多凭陵”等句。被骂者恼羞成怒,群起而攻之,以致笔战达一年之久。李涵秋从容应战,理直气壮,笔锋犀利,使对手狼狈不堪。于是又以革命党诬陷李涵秋,几成冤狱。李涵秋在武昌坐馆六年,不仅领教了无耻文人的阴险狡诈,而且认识了政界的黑暗肮脏:“一入政界,有如素质之衣,便染成皂色,虽再掬水洗濯,恐不能还我本来面目矣。”遂于三十七岁那年的年末,怅然回乡。从次年起,先后执教于两淮高等小学和两淮师范,一直到他临终的前三年,才辞去教职。他一生从教整整三十年,高徒遍江淮,桃李满天下。如张碧梧、陈汝衡、石楚卿等,就都是他的学生。

李涵秋不仅是一个诲人不倦的好教师,而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学家,诗、文、字、画,无不精通。不过他的闻名于世,却在于他的小说。他从三十二岁才开始小说创作,在以后的十八年中,仅长篇小说即写了三十几部,合计不下一千万言,平均每年两部以上,数十万言。这对于一个身兼两校教职的作家来说,实在不能不令人惊叹。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就在他临终前的两年之内,他一方面身兼上海《时报》、《小时报》和《快活》旬刊的主编,一方面又同时为五家报刊撰写五部长篇小说,逐日连载,从不间断。这种敏捷的才思和勤奋的精神,只有稍后于他的张恨水可以与之颉颃。李涵秋之所以如此勤奋地写作,固然与他以卖文养家不无关系,但更主要的在于他对小说的社会作用有一定的认识。他曾说过:“我辈手无斧柯,虽不能澄清国政,然有一支笔在,亦可以改良社会,唤醒人民。”因此他的作品无不取材于当时的现实,写作态度也相当严肃。正因为长期呕心沥血地勤奋写作,所以年仅五十,便突发脑溢血而卒。

《广陵潮》既是李涵秋的代表作,也是当时社会小说中的佼佼者。作者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开始写作,直至民国八年(1919年)才全部完成,历时达十二年,相当于作者一生从事写作生涯的三分之二。可见《广陵潮》几乎是作者毕生精力的结晶。无怪乎此书问世之后,读者争相传诵,再版达十几次,李涵秋也因此而被誉为“第一小说名家”。

从表面上看,《广陵潮》的中心内容,似乎不过是一个多角的爱情婚姻故事,与当时流行的言情小说也没有多大差别。有人把它归入鸳鸯蝴蝶派小说,大概就出于这种看法。其实,这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偏见。实际上,《广陵潮》与《红楼梦》一样,它是以爱情婚姻为中心线索,熔铸了从中法战争之后到“五四”运动前夕这三十年的历史。这三十年,是一个急遽变化的时代,其间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即:以戊戌变法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时期;以辛亥革命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期;以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为标志的复辟倒退时期。这三个时期的社会状况、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各种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政治态度等等,在《广陵潮》里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反映。作者起初把它命名为《过渡镜》,又在书中强调它的“镜子”作用,是不无道理的,在一定程度上说,它确实是反映清末民初社会的一面镜子。茅盾先生说过,要了解晚清社会,不能不看《广陵潮》,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曾经指出,清王朝自嘉庆(1796—1820)以后,一方面实行镇压人民的反动政策,一方面在对外战争中屡次遭到可耻的失败,从而证明了这个腐朽的王朝只有镇压人民的本领,而没有保卫祖国的能力。于是,有识之士“翻然思改革,凭敌忾之心,呼维新与爱国,而于‘富强’尤致意焉。戊戌变政既不成,越二年即庚子岁而有义和团之变,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矣。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这是鲁迅先生对晚清“谴责小说”的产生和内容所作的概括。这个概括,在某种程度上也适用于《广陵潮》,因为它的主要内容之一,同“谴责小说”一样,也是暴露封建专制制度末期——清朝末年的政治和社会黑暗的。作品所写的辛亥革命之前的扬州城,实际上就是整个晚清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形形色色的官僚、土豪、流氓等败类,构成了一股巨大的邪恶势力,一方面互相吞吃,一方面共同压榨人民。

在这一股社会恶势力当中,贪官污吏是人民最大的敌人,因为他们掌握着地方政权,对人民有生杀予夺的权利,因而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给人民带来灾难,《广陵潮》皆有所揭露,如江都先后任知县、昏官全福和毕升,都是贪赃枉法的家伙。这伙贪官还依靠和勾结土豪劣绅,形成一股欺压百姓的势力,简直无恶不作。如劣绅石茂椿,依仗自己曾经做过道台,又有藩台做靠山,便连知县毕升也不放在眼里,不仅可以决定毕升的“考成”,而且可以左右毕升的前程,只要一个电报给藩台,便可“立刻撤了他的任”。因此,毕升对他百依百顺,唯命是从。同时,又狼狈为奸,互相利用,合伙鱼肉人民。单是一项“修理街道捐”,他们两人便可“每人三千串文稳稳到手”。这种官绅勾结,共同把持地方政权的恶政,不独晚清如此,整个封建社会无不如此,只是晚清更为严重罢了。因此,这种暴露具有很大的典型性。

贪官污吏在人民面前虽然如狼似虎,但在洋教士面前却像乌龟兔子。如市井无赖顾阿三原本一贫如洗,可一旦入了天主教,便身价百倍,甚至用卑劣的手段占人新妇,仗着洋人撑腰,县官也不敢过问。这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晚清社会的真实写照,既揭露了帝国主义势力的横行霸道,也谴责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

我们可以肯定,《广陵潮》不仅有史料价值,而且有阅读价值。然而在解放后,由于所周知的原因,《广陵潮》被视为历史的垃圾而加以摈弃;再经过那个“史无前例”的“横扫一切”的运动,《广陵潮》更濒于失传的危险。因此将它重新出版,不仅是为读者提供文学读物,而且具有抢救文学遗产的意义。

《广陵潮》的版本很多,仅将笔者所知略述于下。

《广陵潮》原名《过渡镜》,从宣统元年(1909年)开始在汉口《公论新报》上连载。至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该报因武昌起义而停刊,此书也就中辍,仅登前五十二回。民国元年(1912年),《震旦民报》请李涵秋续.《过渡镜》,因在稿费问题上发生争执,只登第五十三回。民国三年(1914年),《过渡镜》易名为《广陵潮》,又在上海《大共和日报》从头登起。次年夏,该报停办.此书也再次中辍。越二年,此书又移载上海《神州日报》。至民国八年(1919年),登到八十回,又一次中辍。故八十一回至一百回只见于单行本。

《广陵潮》的单行本至少有三种:民国四年(1915年),上海国学书室刊行初集、二集、三集,每集十回。旋将版权卖给了上海震亚图书局,该局即陆续分十集出版了百回足本,以后又再版了十几次。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上海百新书局重印为四册本,每册二十五回,以后至少再版过一次。

《广陵潮》的报纸连载本,如今已经残缺不全。就连单行本也极其罕见。笔者此次校勘,即以震亚图书局的再版本和九版本为底本,参以百新书局的二版本。校勘原则,是既要尽量保持作品的本来面貌,又要使它通达可读。因此只限于文字上的订谬正误,在内容方面原则上不作更动。同时加上新式标点,并按内容划分大段,且改繁体字为简化字,以便读者阅读。这里有几个具体问题需要特别说明:

一、原书产生于清末民初,当时的语言习惯与现在不尽相同。如代词“他”,兼含“她”和“它”二词。直到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这三个代词才逐步区分开来。因此一仍其旧。其他类似字、词同此。

二、原书的异体字和同义词很多,如“彷佛”和“仿佛”、“工夫”和“功夫”、“约莫”和“约摸”、“什么”和“甚么”,“吗”和“么”等等,则尽量予以统一。

三、原书使用“的”、“地”、“得”三个虚词相当混乱,校勘时按照现代汉语的正确用法加以纠正。

四、原书作者是扬州人,书中使用了一些方言土语,如“搂掇搂掇”(即收拾收拾、拾掇拾掇)、“蝎蝎鳖鳖”(即缩手缩脚、婆婆妈妈等)、“烟雾瘴气”(即乌烟瘴气)、“汤包”(即小笼肉包)等等。同时书中保留了不少吴语中的习惯用语和语言结构,如“闹热”(即热闹)、“给苦你吃”(即给你苦吃)等等。校勘时也不作改动,以保持原书语言的地方特点。

不当之处,自知不免,谨请方家教正。

裴效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2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