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时代(精)》是天才史学家入江昭的通俗读本!被费正清誉为非同寻常的天才史学家,美国当代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入江昭的全新史学著作。抛弃陈旧的大国史观重新审视人类的历史进程!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我们的时代从何时开始,又将走向何方?谁能左右全球局势?还会有下一个超级大国吗?《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部关注我们当下生活、探索人类文明未来的史学入门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们生活的时代(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日)入江昭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们生活的时代(精)》是天才史学家入江昭的通俗读本!被费正清誉为非同寻常的天才史学家,美国当代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入江昭的全新史学著作。抛弃陈旧的大国史观重新审视人类的历史进程!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我们的时代从何时开始,又将走向何方?谁能左右全球局势?还会有下一个超级大国吗?《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部关注我们当下生活、探索人类文明未来的史学入门书。 作者简介 入江昭:美国当代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曾任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1982年入选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1988年当选为美国历史协会主席,是迄今为止担任过此职务的日裔学者,2000年荣获日本天皇颁发的荣誉勋章。 入江昭以其的学术创新能力被费正清誉为“非同寻常的天才史学家”,其学术贡献不仅仅在于提出了关于美国外交史,特别是美国与东亚关系史诸多新解释,更在他的领导下,推动了美国外交史研究的范式转变。其学术思想和著作在美国、日本、中国和欧洲具有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跨文化理解,倡导国际史、跨国史和全球史研究以及从文化视角阐释国际关系史。 内容简介 我们生活的时代(The age of our lives)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我们的时代从何时开始,又将走向何方?谁能左右全球局势?还会有下一个超级大国吗?《我们生活的时代(精)》是哈佛大学历史系名誉教授入江昭又一力作!一部讲述我们当下生活的史学入门书。21世纪的历史观全球化到来的今天,陈旧的大国史观、区域史观已经不适应当今的世界局势。作者提出了全球视角行星意识等前沿历史观念,为解读未来世界的趋势提供了学术视角。 目录 序 第一章 怎样看待历史 历史学家眼中的现代世界 为何对历史的看法变了 现代的起源 第二章 摇曳的国家 国家的存在 由大政府到小政府 新兴国家的选择 第三章 非国家性存在的抬头 非国家组织 非国家身份认同 第四章 传统的国际关系已荡然无存 权力游戏的界限 区域共同体的诞生 国际主义的挑战 第五章 普适性人类的发现 改变世界的人类观 多样性人权概念的冲击 跨国主义 第六章 环球性结合的不可逆趋势 大规模的人口移动 海外交流的践行者 融合的世界 行星意识与环境问题 能源问题 结 语 现代历史与记忆 译后记 序言 2014年距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刚好100年。为此,世界各地举办了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历史学家们也召开了各种各样的学术会议。2013年11月,我所在的现代史研究所在德国慕尼黑召开学术会议,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 现代史研究所主办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术会议,表明他们认为百年前的事件也是现代史的一部分,这是为什么呢?对于德国以外的国家来说,世界大战也是现代;的事件吗?现代是始于战争吗?抑或现代是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呢? 现代究竟是指什么?近代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到了现代?今天依然是现代吗?或者我们已经进入了后现代时代现代以后的时代了呢? 在慕尼黑的会议上,对于现代的意义及历史,我做了深入的思考。看得出其他与会者与我一样,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当今世界的关系,也抱有极大的兴趣。但是,我也注意到了:在这个学会上,乃至整个历史学界,至今还没有哪位历史学家能够深入挖掘现代的意义,明确指出它与过去(无论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之间的关联。 本书作为研究历史的线索,是作者对历史思考的一个总结。无论是现代还是近代,时代的区分到底应基于什么?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着无数纷繁复杂的现象,我们应以哪种现象作为划分时代的基准? 事实上,回答这些问题正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因此,本书首先就历史学家是以怎样的视角来看待最近的过去,他们眼中的世界又具有怎样的特点等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提供我对历史的解读,同时,就我感兴趣的现代是从何时开始的等问题,与读者一起思考。 试读章节 为何对历史的看法变了 世界史与全球史之间 如上所述,如今,历史学家们正试图在世界历史(Global-history)及人类历史(Human -history)的框架下探讨从过去到现在的趋势。人类的跨国连结让世界变得如此之小。将这一过程明确,其实也是学习现代世界史的任务。 当然,以全球史观比照现代以前也是适用的。即使是那些冠以古代及中世纪之名的时代,世界也是以各种形式与方式连结着的。通过陆路、海路的交易,宗教的普及,或是民族对立以及由各政治集团挑起的军事入侵、殖民地的形成等,世界各地人与人之间的连结源源不断,并且形成了用于交流的场所。 在此意义上,人类历史自始便是世界的历史。尤其是在1900年前后,由于交通、通信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地的接触与交流更是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这一时期大量的以世界史为题的著作发表也是可以理解的。譬如:英国作家、评论家威尔斯 ,历史学家汤因比 等,在20世纪初就以世界史为题出版了众多著作。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加拿大裔美国学者威廉麦克尼尔 出版了题为《西方的兴起》的人类史著作。汤因比与麦克尼尔是世界史研究的开山鼻祖。 然而,世界史未必就与全球史一样。众多的现代历史学家在世界(World)与全球(Global)这两个词中,更喜欢选择使用全球(Global),也反映了这点。 世界史给人的印象是:全世界国家、地区、文明的总括。然而,从事全球史研究的学者中,大部分却是通过选择几个题目谋求追寻历史的动向,且在研究视角上,大多符合交流、连结、混合的特点。在世界各地,拥有这种意识的历史学家逐渐活跃起来了。总而言之,世界历史就是交流、连结、混合不断反复的历史。这种历史观如今已然成为了全球性的趋势。 历史学的轨迹 如前所述,这种历史观在全世界影响力加大是在比较近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而这件事本身也成为了现代史的一个特征。那么历史观是为什么?又是怎样变化的呢?下面我想结合自身的经历对历史学的轨迹进行阐述。 1953年,我来到美国留学。留学之初,我并没有全球观点,可以说那时欧美历史学界也完全没有全球观点。当时的历史研究几乎都是以国家为单位。本科期间,我主修英国史,硕士期间是美国史和中国史。 不管修哪门历史,在基本的研究态度、研究方法以及成绩评定方面,大都一样,没有太大的差异。正因为如此,我可以与任何国家的学者、学生交流,一丝不苟地查阅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献。同时,钻研学术的演进与变化,在此基础上致力发掘自己所能做的新贡献。即使到了今天,这样的一种学术态度,依然使我受益匪浅。 只是,从当时到其后的数十年间,历史研究的框架都是以国家为单位。学者们的关心虽也有从政治史向经济史甚至社会史、文化史转移,但其专业领域依然是诸如美国政治史、德国思想史,或中国经济史这样,以某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同样,大学历史系里的终身教授也都是美国史、英国史、俄国史的专家。 虽然,大学里也有欧洲史、东亚史课。但这些课也不是从欧洲、亚洲等宏观的综合视角出发,而是以构成这些区域的一个个国家为视角。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主要从事美国外交史的研究与教学。我真正开始在更广域的全球视野下关心欧洲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事了。 外交史即以国家间关系为主,基于外交文献的研究,是历史研究中最早存在的一个领域。然而,其基础是单个的国家。因此,美国外交史通常会被认为是美国史的一部分,而我本人也一直被称为美国历史学家(Americanist)。 外交史需要查阅多个国家的政策,所以,也有人认为应该称之为国际关系史。虽然称为国际,但仅指国与国之间的交际,以国家为单位的历史是不变的。 P18-21 后记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自古以来,人类对于自身的发生、发展充满着好奇,并试图有朝一日揭开谜底。希腊神话、中国神话、古老的阿拉伯传说,无一不在诉说人类追求自身本源的渴望;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自然物种的角度论证了人类乃至宇宙万物的发生与发展:日本人曾通过头颅骨骼的比对、稻作技术的传入、大陆板块的移动、语言的结构及发音等等,试图探寻自己是谁,蒙古人的后裔、中国人后裔,还是欧洲人的后裔?抑或都是。 是的,人类从未停止过在任何领域、任何环境下对这一亘古不变的哲学命题进行探索。文学如此,哲学如此,自然科学如此,历史学也如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家眼中的现代世界》便是这样一本从历史的角度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行溯源求本的书。书中,作者关于历史时代的划分,关于现代世界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联结,首先就历史学家是以怎样的视点来看待最近的过去,他们眼中的世界又具有怎样的特点等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作者站在宏大的全球视点向读者阐释了他对历史的解读现代的开始及其特征。 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观点宏大。作者主张站在全球视野,重视过去及现在发生的普遍现象,并以此作为划分历史时代的基准,而不是个别极端的现象与事例。这种宏观视域下的历史研究意识,也给了我们其他领域研究一大启发:世间万物都是联结的,唯有在更广域的视角下,才能够观察事物的全貌,才能够厘清事物内在的本质与外在的脉络,明了现在,清晰过去,并对未来有所启示。 其次是作者的叙事风格。本书虽然探讨的是严肃的历史问题,然而,作者却以其80岁的人生经验娓娓道来,就像邻家老爷爷在讲故事,语气温和,非常平易近人。严肃的事情,平和地讲。就如在讲述一部人类史的故事,时而叙事、时而提问、时而与读者一起陷入思考,当作者以非常平和的语气阐述人无论性别、国籍、人种,都将走向终结,那种深深的平静,激起了读者对生命无限的感慨与感动,从另一个侧面也促进读者去思考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同类,应怎样去与宇宙苍穹下生息的万物共存共荣!当我翻译到这里时,也不禁为作者对于人类深深的仁慈而感动,我不知道原来历史书也可以如此打动人! 鉴于以上作者的叙事风格,我的翻译宗旨:首先,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最大化再现作者的论述叙事特点:其次,对一些信息性的内容,如书名、作者名、相关专有名词等,以脚注的方式,提供原名,做简单的解释说明,为读者提供基本信息。借此希望通过我的小小努力,增加并帮助一般读者的阅读趣味与理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