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宋朝果然很有料(第2卷)/历史新阅读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张晓珉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神奇婚姻缔造帝国基业,偏安南隅终致崖海沉沦,宋朝三百年,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通俗说史,讲透北宋与南宋。

张晓珉编著的《宋朝果然很有料》系列到了第二卷。这一段历史的开头,还是从赵匡胤生前的一场饭局开始吧。

话说在一个喜庆的日子里,赵匡胤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家宴。在这个宴会中,所有人都开怀畅饮、大快朵颐。为了让大家更加尽兴,赵匡胤不失时机地端起酒杯向母后敬酒,并说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

内容推荐

张晓珉编著的《宋朝果然很有料》介绍:在“烛影斧声”和“金陵之盟”等质疑之声中,太宗即位。作为大宋王朝的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继承长兄大业,平定南方,收复北汉,最终一统中原;约战契丹,互有胜负,终露和平曙光。然后,此时宋朝皇室内部却爆发了一场动乱……

目录

第一章 赵匡胤的死亡之谜

第二章 赵光义“简历”的秘密

 千古疑团

 金匮之盟

 合法的皇帝,就要有政绩

 另一个版本的“陈桥兵变”

 皇位到底是谁的

第三章 “无所不能”的皇帝

 一个新的时代

 登基称帝

 收编军队,天下一统

第四章 文人的天堂

 这就是一扇窗

 大门洞开

 救世宰相

 录取的真正原因

第五章 帝王的手段

 太平兴国

 天子闹剧,贼喊抓贼

 杀鸡儆猴

 诛杀王继勋

第六章 大宋第一宰相—一赵普

 宋初三人行

 分道扬镳

 两件奇案,殊途同归

第七章 赵普罢相

 “雷”死你没商量

 一错再错

 “风吹雷打”,彻底玩完

 赵普罢相的真正原因

 无所不能VS总有办法

第八章 南方未了情

 钱家的那些事

 吴越国主——钱俶

 钱俶进京

 漳泉纳士

 蝴蝶效应

第九章 平定南方

 吴越献地

 钱傲投降

 诗中之帝——李煜

 天上人问,终于梦圆

第十章 统一天下

 最后一块领地

 三千打六万

 大宋第一良将——曹彬

 这是一个合格的“刹车”

第十一章 收复北汉

 朕意已决,三个“不”

 无敌将军——杨业

 石岭关之战

 攻陷北汉

 冲动是魔鬼

第十二章 契丹的前世情怀

 白马青牛来相会

 一代枭雄——耶律阿保机

 盐池之变

 太祖建国

 断臂太后——述律平

第十三章 辽国的今生恩怨

 母子恩怨录

 骨肉相残

 祖孙议和

 景宗中兴

第十四章 辽宋之战

 胜败有凭

 幽州之战

 大辽战神——耶律休哥

 此消彼长的结果

 高梁河之战

第十五章 帝国的未来

 皇子之死

 赵德昭死亡之谜

 辽军来袭

 天下无双——平戎万全阵

 大获全胜

第十六章 百年恩怨

 雁门关之战

 “无敌将军”诞生记

 举国来袭

 四大战役

尾声

试读章节

千古疑问,皆出两家

关于赵匡胤离奇去世的原因,历史上有无数个版本,但是下面这两个版本最为流行,也最为权威。

第一个版本,出自文莹和尚的《湘山野录续录》。

在历史记载中,这个文莹和尚出生不详,死亡原因不明,我们只知道他是宋仁宗时期的人,是荆州金銮寺的住持。此人一生慈悲为怀,是大家公认的一位得道高僧。

在当时,文莹和尚是一位具有非凡影响力的人物,虽然他“身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这个和尚依旧修身、齐家、治国,还有一个终极的目标——平天下。

秉持着这种思想,这个和尚交友广泛,还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社会关系极其复杂。按照今天的话说,这个和尚是一个黑白两道“通吃”的家伙。

由于此人影响力极大,文莹和尚俨然成了一个权威,他的话基本上就是“事实”。

按照文莹和尚《湘山野录续录》的记载,那一夜的故事,应该是这样的:

据说,赵匡胤在没有当皇帝前,曾与一个道士关系不错。

有一次,赵匡胤跟这个道士一起喝酒,双方喝到酩酊大醉的时候,这个道士泄露天机道:“哎呀,我看您天庭开阔、印堂发亮、隆准日角、双目炯炯有神,这是一个标准的帝王之相!假以时日,当您黄袍加身后,千万不要忘了我。”

一听这话,赵匡胤大惊失色,说我现在拿着后周的俸禄,这不是诬告我造反吗?于是,他立刻把这个道士轰走,从此不再往来。这之后,这个道士也不知所终了。

后来,至开宝九年(976年),已经建立大宋王朝的赵匡胤在一次宴会活动中,又与这个道士相遇。

看见赵匡胤后,这个道士恭恭敬敬地作揖道:“陛下,别来喜安,贫道的预言可信否?”

看见这个道士后,赵匡胤大喜过望,急忙把他接入宫中,并像以前一样,开怀畅饮、不醉不归。

在这觥筹交错之间,赵匡胤问了一个迫切想知道的问题:“敢问大仙,我还能活多久,请给我一个准确的时间。”

听完这个问题后,这位道士掐指一算道:“回陛下,贫道刚才算出来了,只要今年十月二十日夜里,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您的寿命还有一纪(两种说法,十二年或三十年)。反之,要是那天黑云密布,天上一个星星都没有,您就赶紧抓紧后事吧。”

话不多说,送别了这位道士后,赵匡胤就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后来,等到了十月二十日夜里,赵匡胤急匆匆地登上城楼,观察当晚的天气。只见当晚天气晴朗、繁星点点,赵匡胤内心大喜,他就准备起驾回宫了。  孰料,就在赵匡胤准备返程时,天气剧变,顿时阴霾四起,大雪骤至。看见此景后,赵匡胤这顿跳脚骂街呀,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结局了。

赵匡胤回宫后,他立刻颁布圣旨,急召晋王赵光义进宫,兄弟俩要好好地喝一顿酒。由于在这个酒宴中,赵匡胤轰走了所有的侍卫、宦官和宫女,人们只能从远处遥望,并无第一时间的贴身记录。

后来,人们从遥远处看见,貌似在昏暗的烛光下,赵匡胤与赵光义推推搡搡,赵匡胤让弟弟接受什么东西,而赵光义就是不干,他一直在避让和谢绝这个东西。

再后来,这对兄弟俩足足喝到午夜时分,等他们到殿外来醒酒的时候,殿外的积雪已经有好几尺厚了。就在此时,面对这些积雪,赵匡胤一边用柱斧戳雪,一边回头对赵光义说道:“好做,好做!”随后,这哥俩就回屋睡觉去了。

当天晚上,赵匡胤命赵光义留在宫中,跟自己同屋而宿。蜡烛熄灭后,人们听见屋里鼾声如雷,赵匡胤看来睡得不错。然而,等到了五更天时,这里却一片死寂,太祖赵匡胤已经驾崩了。

第二天早上,赵光义登上朝堂,他向大臣们宣读了太祖的遗诏,登基称帝了。

以上,就是宋朝第一疑案“烛影斧声”的最初原型,没有争持、没有流血,也没有任何不和谐的因素,一切都那样的合情合理。

在当时,人们对于这个文莹和尚的描述奉若神明,深信不疑。不管是徐大焯的《烬余录》,还是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大家全都转载了这篇文章。

唯一不同的是,这些作者们加入了自己的“注解”,他们修改了这个道士的名字,增加了一段煞有其事的法会,还让花蕊夫人陪酒,等等。

当然了,也有反对的,甚至是嗤之以鼻的人,如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

那一夜的第二个版本,就出自司马光的《涑水记闻》。

砸缸的史学大师

司马光,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其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本可以与《史记》齐名的史学巨著。

虽然是一位书呆子类型的历史学家,但司马光明哲保身、回避风险的功夫,却比司马迁强得多。

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的时候,他就记录到了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也就是柴荣因病去世那一年为止。这之后的故事,至于赵匡胤是怎么欺负后周的孤儿寡母,是怎么黄袍加身的,司马光是一字不说、一句不提。P1-3

序言

《宋朝果然很有料》系列到了第二卷。这一段历史的开头,还是从赵匡胤生前的一场饭局开始吧。

话说在一个喜庆的日子里,赵匡胤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家宴。在这个宴会中,所有人都开怀畅饮、大快朵颐。为了让大家更加尽兴,赵匡胤不失时机地端起酒杯向母后敬酒,并说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

赵匡胤骄傲地告诉全世界,他要干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在他百年之后,他要传位给晋王赵光义;赵光义百年后,再传位给三弟赵光美。

赵匡胤要用此举,来成就一个母亲最高、也是最大的愿望:让杜太后不仅成为一个皇帝的母亲,而且还要成为三个天子的母亲!

杜太后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她立刻让人把这段历史记载了下来,并跟赵匡胤达成了一个皇位继承的先后顺序的约定。即:赵匡胤一赵光义一赵光美一赵德昭……最后由长子赵匡胤的子孙后代世袭罔替,永远继承下去。

而这个排位顺序,注定了赵光义必将荣登大宝,接替哥哥的职务,成为宋朝第二代皇帝。

最后,就是因为这个口头协议,赵光义继承了哥哥的衣钵,他成为了宋朝第二位皇帝,并在无数的流言蜚语中登基称帝。

然而,对于这段历史,我就想用一个字形容——扯!

因为这段历史,完全是一个文人笔下的杜撰传说,更是一个“大抄特抄”

这个故事在历史上有一个原型,叫作汉景帝祝寿。

话说在西汉年间,窦太后因为喜欢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她不顾汉朝父子相传的祖制,希望汉景帝百年之后,传位给自己的弟弟。

当然了,窦太后的依据也合情合理,中国在殷商时期,确实有过“兄终弟及”和“子承父业”双轨制继承制度,所以传位给自己的弟弟,也完全可以。

后来,在一次家宴中,不知道是为了讨母亲欢心,还是汉景帝酒后失言,在这酒酣耳热之际,汉景帝高兴地向全世界宣布:“千秋之后’传位梁王。”

太后听了这个高兴呀,史称“太后欢”。然而,这个窦太后显然没有杜太后的心机,她忘了找人记录了。只顾着自己高兴了。

后来,在没有“人证、物证”的情况下,窦太后吃了一个哑巴亏,只能哭晕在厕所了。她眼睁睁地看着汉景帝违背誓言,立刘彻为太子,最后传位给了汉武帝。

可见,对比这个故事,这件所谓的宋朝“孔融让梨”的传位故事,就是一个后人杜撰的闹剧。

然而,这个矛盾也正在于此。

因为,记录这个故事的文献,就是宋朝最权威的笔记——《建隆遗事》。

按照史学大师顾宏义的考证,《建隆遗事》上面介绍的内容,大体是可信的,或者更接近于当时的事实。

然而,如果这段历史真实可靠,宋太宗赵光义的即位就名正言顺、合情合理了。那么,明知道自己未来就是皇帝了,赵光义还需要“杀死”自己的哥哥吗?赵光义不需要“杀死”自己的哥哥,赵匡胤又是如何去世的呢?

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死因,咱们在上一卷已经略作分析。虽然赵光义已经登基,但是我觉得有必要再回过头来深入剖析一下这一蹊跷的事传,否则,赵光义登基后的很多谜团将无从谈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2: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