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时代》结合“物质时代”所造就的社会特征和人性特征,对于自我及社会之中存在的一些具有普遍性或具时代特性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立体式的思想和揭示,探寻自我及外在所存在的一些内因和外因,以期待能够更为清晰地认知缺陷、认知自我、认知社会和世界。作者王重希所表达的思想简洁明了,又深远深邃。高于现实,而不脱离现实,深刻的对于人性及社会问题进行剖析,集思想之精华,每品读一段都大有收获。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物质时代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重希 |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物质时代》结合“物质时代”所造就的社会特征和人性特征,对于自我及社会之中存在的一些具有普遍性或具时代特性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立体式的思想和揭示,探寻自我及外在所存在的一些内因和外因,以期待能够更为清晰地认知缺陷、认知自我、认知社会和世界。作者王重希所表达的思想简洁明了,又深远深邃。高于现实,而不脱离现实,深刻的对于人性及社会问题进行剖析,集思想之精华,每品读一段都大有收获。 内容推荐 看《物质时代》,即可静心,也可净心。 《物质时代》不只是在说明事理,还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情感力量,直击心灵,这不仅是一部杰出的思想作品,也是一部精美的文学作品。 《物质时代》既提出问题,同时又包涵着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智慧。 作者王重希以深邃的洞察力和思想力把人性、社会、自然完善的结合起来认识。对于“物质时代”所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人性及社会特征进行系统的揭示和解读,意为认识人性及社会之弊,同时对于人类社会的未来进行宏观及预言式的描叙和导引,为人类社会的转折和提升提供了思想基础,也为建立更高精神与智慧之基础,具有长远的指引作用,实为一部具有时代标杆意义的智慧之作。 目录 引述 序言 自然部 时间是王者 生命的颜色 领悟和修行 兽性规则 唯一的价值 领地 自我 本能、本真 真爱与真情 聚集精神 变化 不同的时空 梦境 思维的极限 如有外星人光临地球 奉献 生命体 自然的意志 无害 万物皆有不同 自然之美 过去、现在和未来 符合自然 尊严 平衡 自我部 四个不 一种罪恶的来源 伟大 平等的看待人 合理 能者 友善 智慧与狡诈 日常生活的尺度 荣誉 几种争斗 奢侈品 荣傲 恕与不恕 态度 小人的聪明 卑劣的人 何为智慧 德智 志向 追求 自大与无傲 善恶之辨 愚人的一些表现 真与假 智愚 道与德 争与不争 妄想 情绪感受 知与行 不属于你的 虚名 高贵 不相扰 高于 自制力 取舍 符合道理 眼睛 文化 自由的感觉 传递 化繁为简 机会 缺乏精神 外求与内求 不应该如此 外包装 敢于承认错误 俗与雅 收放之间 知识、思想与智慧 力量来自哪里 思想的目的 真正的敌人 邪恶 惜物节俭 享受 理解事物 泪水 洗涤 保持真我 高贵的心 致青春 包容 记住三条 四大恶性 健康 童稚 动人 情人节 少时的快乐 善欲恶欲 几种欲望的表现 不要小看自我行为 市井之恶 差异 劣性 一颗心 珍惜福缘 谦虚 畏惧与成熟 恨人 得失之心 正邪之中 历练 一些不要 不适当 不要嘲笑别人 人格 奴性 强者与庸人 忧思 三个阶段 高贵的人 幸福感 修心和健体 自觉 附恶者 化物 表与里 缓一缓 德与财 与人为善 善道 炼体、炼气、炼意、勤学、思悟、善行 偶遇 朴实 一种智慧 何为品格 不能只看表面 易与不易 无形和有形 物性 及时止步 你在想什么 付出 忍耐 欺凌性 善是美好的力量 存在即合理吗 不要积小成害 自己动手 不一样 做一个勇敢的人 随笔 镜子 不要怨恨 正道与职业 希望 两种人的纠结 不忘记痛 工作与休闲 让思维更开阔一些 苦乐 理想追求 理想和恶欲 善与恶的比较 一些软弱的表现 平凡 做事与做人 想一想 爬山 打鸟 具有精神 几种意识的表现 社会部 原则性和灵活性 建设 护恶 不当 三种求食方式 治人与治世 回乡 评人不如评事 幸福的条件 自在之地 利益 教人以巧 小和的话 潜移默化的作用 随想篇 摆地摊的年青人 与财富有关的一些观点 两家人 乡邻的关系 谐与乱 不断的完善 带来快乐 娱乐 人类与文明 职业和品格 犯错 欺善惧恶 身份 弱者欺弱者 合理的工作意识 一些小人 养鱼 人厕 不能只看勤劳 诚信 没有天生的贵族 规则 扬人之所长 解决小矛盾的方式 中肯的态度 回来 毒害的循环 两家店 说话的文明 理想的谈话 李白之傲 公与私 释爱 预言 瓜郎的故事 公务与职业化 谈人口 利益与安全感 一种扭曲的能力观 换位的方式 由价值谈起 一种人情 人情关系 杂说 面子虚荣 尊重 一种现象 教育与文明 环境意识 一类世故的人 礼的文明 关于企业的一些观点 不该的相帮 二代人 感恩 一家人 成功的观念 未来的人 人与科技 三大文明体系 人工与自然 逐渐消失的艺术 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 一类人 看待事物的几个层次 台面的原则 一段谈话 方圆与偏见 酒性 爱情与婚姻的观念 后记 试读章节 补: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公益节目,一个叫思思的小女孩,还不到十岁,这么大的孩子,应该都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而思思却不能撒娇,她还要照顾大人,照顾她的妈妈。 天刚蒙蒙亮,思思就起床了,洗漱之后,就开始张罗,先去树林里砍些柴,砍柴用的是一把菜刀,记者就问思思:“怎么用菜刀砍柴。”思思说:“家里没有钱,菜刀是爸爸留下的。”原来思思的爸爸已经过世了。把砍好的柴抱了回来,又去提水,瘦小的身子,提着一个比身子还要大的水桶,摇摇晃晃地提了半桶水回来,之后抹了抹头上的汗水,又去叫妈妈起床。思思的妈妈是一个精神病人,看见了记者,几个陌生人进了家里。她的眼里充满了恐惧和敌意,这个破烂黑暗的屋子也许是她唯一能够感到有些温暖和安全的地方,忽然见几个外人进来了,她很害怕,害怕有人伤害她和思思,害怕唯一的依托之所也会被人侵犯。她赶紧把思思拉到背后,对着记者做出要打人的样子,口中发出含糊不清的吼声,要赶记者出去。记者连忙从包里拿出一盒饼干递给她,她不要,把饼干盒子打在地上。思思把地上的饼干捡了起来,然后打开,拿出一块饼干示范给妈妈看:“看我这样吃,好好吃。”又把饼干递给妈妈,妈妈还是不吃,可能已感到记者并无恶意,渐渐地平静了下来。 思思牵着妈妈来到屋外,记者见思思妈妈身上穿的衣服就问:“你妈妈穿的是谁的衣服。”思思说:“是爸爸的衣服,太冷了,家里没有衣服穿,所以穿爸爸的衣服。”思思要妈妈坐下,然后帮妈妈梳头发,一边梳着,一边和妈妈说话,这一刻,妈妈安静地坐在哪里,只是静静听思思说话,很少回话。一边由思思梳着头发,一边听思思说话,对于她来说,也许是多么美好的时刻,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她像是静静的享受着,眼睛望着前方,平静而安详,也没有半点反常的精神症状表现出来,这和记者一开始见到的人完全不一样。 帮妈妈梳好了头发,思思就做饭去了,一口大锅里放一点大米和菜叶,然后加一些水,再加点盐,也没有油。煮好之后,思思盛一碗端给妈妈,然后自己也盛了一碗。吃完之后,思思就叮嘱妈妈:“在家里,不要走远。”然后上学去了。 中午下课之后,思思回到家,一个邻居的家里收玉米,就叫母女俩去帮一会忙。之后,邻居就端来两碗饭菜给母女俩,碗里有鱼有肉,对于这一对母女来说,这是难得的美味,妈妈吃的津津有味,有时看看女儿,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记者对思思说:“你妈妈吃得很开心。”“得到了肉吃,平时家里很少有肉吃。”思思一边说,一边把碗里一个鸡腿撕开,喂给妈妈吃,记者又问:“你妈妈平时要喂吗?”思思说:“平时不要喂,我怕她被骨头卡了,有一次也是吃肉,被骨头卡了。”妈妈吃着吃着好像想起了什么,转过头望着思思,一个有精神疾病的人,眼神本来和常人不一样,但她看着思思,看着自己的女儿,却是那么的温柔,那么的慈爱。然后她轻轻的推思思的手,把鸡腿肉推到思思的嘴边,含糊不清的说:“你吃,你吃。”思思咬了一小口,又给妈妈吃。 可能是觉得太好吃了,思思妈妈吃完饭菜之后,碗里面还剩下一些油水的味道,又拿着碗添了又添,记者问思思:“你妈妈这样吃饭,你心不心痛。”看着妈妈一遍一遍的舔着碗,思思的眼泪忍不住地流了下来:“心痛她帮别人做的那些功夫,就是为了自己要饭吃,别人的妈妈有肉吃,有鞋穿,我妈妈没有衣服穿,没有鞋子穿,没有肉吃。”记者又问:“她平时会不会问你吃没吃饱,冷不冷。”“不会,但她生下我,没有她,就没有我,别人家的妈妈,都会给他们买衣服鞋子,我不要,我要妈妈,他们穿漂亮的衣服,我可以穿差的,他们穿名贵的鞋子,我可以捡人家的,有妈妈在,我就还有温暖,如果妈妈没有了,只剩我一个了,我会觉得很孤单。”思思一边说,一边紧紧的抱住妈妈。疯妈妈见思思哭了,用手擦着思思脸上的泪水,又靠近思思的耳边轻轻的说些什么,这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记者又问思思:“你的理想是什么?”思思说:“我妈妈的病好,我想看看她从前的样子,像正常的妈妈一样教育我,教我读书,写字和做人。”然后又说:“妈妈以前的病没有这么严重,自从爸爸去世了,就更严重了。” 很快就要过年了,过年了,不能什么也没有,也要置办一些年货。思思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每个月有一百五十元低保金,由一个远房亲戚代为保管,思思就到亲戚家里拿了些钱,然后去镇上置办年货。买好了年货,用一个小塑料袋提了回来,记者看看袋子里装的年货,里面有一双棉布鞋子,二个鸡蛋,还有几根照明的蜡烛。这就是思思家今年的年货,东西不多,思思还是很开心。 回到了家里,天已经黑了,原本可以和妈妈分享这份喜悦。不料,妈妈却不见了,思思就领着记者打电筒去找。“阿娘,你在哪里?你在哪里?”思思一边寻一边喊。记者问思思:“你妈妈经常这么晚跑出去?”“是的。”“晚上出来找妈妈怕不怕。”思思说:“怕,她可能在玉米地里,也有可能在山上。” 先去了玉米地,却没有看见妈妈,然后又往山上走,记者就问去什么地方,思思说:“去我爸爸的坟地看一下,应该会在那里。”走了一段路,见她妈妈真的在那里。思思看见了妈妈,就跑了过去:“阿娘,你在这里干什么。”只见妈妈坐在地上,用力的扒着坟上的泥土和砖头,思思赶紧拦住妈妈:“别挖了,这是爸爸的坟,我们回去。”疯妈妈见到思思,口中含糊不清的说:“我怕,我怕。”“阿娘,不怕,不怕,走吧”。思思一边安慰妈妈,一边拉着站起来。妈妈还是不肯起来,还要用手挖坟地。记者又问思思:“她为什么挖坟?”思思说:“她可能太想爸爸了。”想起了爸爸,思思忽然难过起来,看着爸爸的坟地,忍不住泪水直流:“爸爸,这里没有被,你在这里,不要受冷了,我有时间就来看你,做梦也会梦到你,还有你给我们买的衣服。爸爸,你在那边,要照顾好自己,不要像我们这样受冷,这边我来照顾妈妈。爸爸,我好想你,我好想你回来跟我们一起过年……”思思一边哭,又对着杂草横生的坟磕了几个头。在父亲的坟地旁,思思痛苦不已,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一个随时会疯的亲娘,一个残破不堪的家,让这个年仅十岁的孩子,承受了太多的心酸和苦楚,她多么希望父亲还在,她多么希望能坐在父亲的身边,能有父亲的肩膀上靠一靠。 大年三十了,要过年了,思思从邻居家里借来了一把剪刀,帮妈妈的头发理一理,理好之后,又拿来新买鞋子对妈妈说:“阿娘,这是给你买的过年鞋子,喜欢吗?”妈妈说:“喜欢。”“喜欢呐,先试一下。,’然后思思把鞋子给妈妈穿上,“暖和吧。”“暖和。”看着妈妈穿着新鞋子,脸上露出的笑容,思思拉着妈妈的手唱了起来:“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我们唱歌,我们跳舞,祝福大家新年好……”母女俩的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十岁大的孩子也总是天真的,但是,思思的笑容里面总有一丝与年龄不相称的苦涩。新的一年,也许会有新的希望。 (参看《平衡》《不忘记痛》等) P91-94 序言 对于每一个人,即使对于世事漠不关心,但是,偶尔也会不自觉地去思索一些复杂的问题,如世界从何而来?又要何去?我们从何而来?又要何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等此类问题。这些问题也许难以透彻,但还是会去想,似乎很远却又很近,因为与平日里的衣食住行似乎离得很远,但是,却又不远,而且愈来愈近,即使是衣食住行,中间的许多事物其实也已经超出了单纯的衣食住行概念,厨师能够把吃的东西做的色香味全,杰出的建筑师能够建造出美观舒适的建筑和住所等。当然,这只是感官上的,而更为重要,已渐为文明,渐与愚蛮愈远的人类已经认识到,仅只是衣食住行已经不够,那只属于一种低级的本能需求状态,几乎每一个具有正常思维能力的现代人都会说:“我们要有更高的追求。”更高的追求指的是什么?来源于哪里?其实它就是人的本能之外所具有的另一种本质:精神本质。本能源于物性,主要表现为动物性,所以,人类同时具有动物本能和精神本质的属性,也属于一种对应的存在。动物本能因其无自主自制而为低级,精神本质则为提升,以精神之力来实现自我控制,来达到自主和自觉,也为自我完善的途径。所以,精神之力越强,则愈为完善,愈为高级,由于受惯性的物性思维影响,我们在平日里却往往忽视了这种精神之力。 精神之力被忽视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个人,而在于社会所处于的阶段,因为人类社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解决根本的物质问题,还是有许多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为物质利益你争我夺。所以,物质是基础,没有基本的物质保障,更为高级的精神建筑当然只是空中楼阁。而《物质时代》所包涵的一些思想也正是致力于此:基于物质,而建筑精神。把物质与精神结合起来认识,来探讨和解读人性及与相关的一些社会问题和现象,而不仅仅只是限于物质层面,或者只是虚无的精神导引,也创建性的提出:人类社会现正处于物质时代的转折时期,人类也必将跨越物质时代,步入更为高级的状态。而此类具有创建意义的思想和预言,可以举出一些例子来理解。 第一个例子:《物质时代》中有篇章以宏观的视角预言了人类社会将会超越物质时代,而步入更为高级的生命状态和社会形态,这个大胆的预言即是基于人类的精神之力,而我们习惯性的思维,以及绝大多数的思想引导,包括一些知名的思想理论,大都只是限于物质的层面来探讨人类和社会的未来,而忽视了人类所具有的精神本质,这往往会走入一种误区,围绕着物质,总是在物质中打圈,限于其中,则难于跳出其外,那么就永远也走不出物质的迷宫,也不能真正解决困扰着人类的物质问题。而《物质时代》的思想则提供了一种方向:基于物质,结合精神,而跳出物质,以更高远的视野来看待和对待物质的问题。这也应是人类社会解决物质问题的一种正确态度和方向。 第二个例子:关于思想和智慧,其中也有一些篇章进行了简明和立体的解读,其中就说明思想不等同于智慧,智慧来源于正向的观念和行为,于是,也把真正的智慧与一般思想区分,也与狡诈奸猾区分。由于利益的争夺,人们形成了扭曲的思想观念,往往把狡诈奸猾所表现的所谓聪明也视为智慧,则带来了多少的罪恶和不幸,而带来不幸和罪恶当然不是智慧,而是愚昧。 第三个例子:《物质时代》之中,完善的思想观念贯穿始终,完善人性,完善社会,完善世界,也为一体。因为如不具有完善的意识和行为,即使再为美好的设计和方向,都会扭曲,都会偏离。 第四个例子:关于神的解读,其实关于神的解读在《物质时代》之中的占比很小,我如果不在此提出,可能多数的读者都会忽略,说到神,可能大都会想到一些神话或宗教中的神灵,也是传统意识神的概念,然而《物质时代》对于神有一种全新的解读,不否定神的存在,却又非实体,也不是大家意识中神灵的概念,而是一种精神的存在力量,可称之为神性,神性其实就是精神之力。所以,具有精神,则具有神性,精神之力愈强则神性愈强,反之则愈弱,或神性愈强,或丧失神性。如何获得神性,即建筑精神。而精神之力来自于哪里?来自于纯净,杂则不聚,不聚则无力,对于人来说,真善则是纯净的一种重要方式。 第五个例子:本能与本真,本能为动物性本能,为物性,本真纯净,为精神本质,也为神性的来源。 第六个例子:关于人的劣性,得意而忘形,乐而不知苦,愚而不自知,无制而无度等。 第七个例子:规则与道德,原则性与灵活性等,都可结合起来理解。 第八个例子:《物质时代》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补文。简单的说即是文章的补充,其灵活多样的补充形式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力和内涵,也可为思想文学创作和理解提供一种新的形式和体验。 …… 所举的一些例子只是作为一种阅读的导引,事实上,《物质时代》之中所表述的诸多主题,如“工作生活、家庭婚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自我意识行为”等,既贴近生活,而立意高远,也多为创建性的观念,或破除一些不合理的桎梏,或为正向的导引,如此才符合智慧,才能真正的提升精神,才能面向未来。 后记 本书稿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为“自然部”,二为“自我部”,三为“社会部”。 “自然部”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于自然的认识和理解,人于自然之中的定位,以及如何从自然之中得到启示,获取智慧而展开。自然部也为其他部分的基础,清晰融汇自然部的内容,也助于理解其他的部分。 “自我部”主要是围绕着自我及与人性相关的一些话题。谈及自我与人性,当认识到,人性本为自我的一部分,人性提升,则自我提升;自我提升,也助于人性提升。所以,自我与人性互为一体,互为影响,是可塑的,可修正和完善。如何修正完善?当自我明晰,当认知缺陷。“自我部”的主要内容,则重于自我认识及认知缺陷,只有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才能更为明晰,才能构成为自我提升和完善的条件。 “社会部”则重于认识和挖掘社会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尤其是大家已然习以为常或形成为习惯,更容易被忽视或认为不可改变的一些事物和道理,提出认识和观点,以达到提升认识,更为清晰的看待和理解一些社会问题及现象,也为本稿占比最多的一个部分。 本书稿从初写到结稿,陆陆续续三年有余,初写之时,就想到一个问题,既为表达思想,应尽量让人易于理解,所以写的过程之中,就以精简明了的表达方式为目标,避免繁奥玄虚,或过于堆积辞藻,力求以更少的文字表达更多深刻的思想和道理。但是,事物总有利弊,力求更为精确的表达,则会去除一些枝叶,而失去一种闲适的趣味,也如看见构造精密的机器内部一样令人目眩,这也许也是受了物质时代的影响;同样,要用更为简洁的文字来表达复杂的事物和道理,就如要在一堆纷繁缠绕的麻线堆中理出一根清晰的主线,则更不容易,需要更为清晰的思路,需要更为准确的表达,需要更为精密的逻辑和结构,但我还是认为这是值得的。因表达思想道理,当注重事实和真实。如过于堆砌辞藻,或过于玄虚繁奥,难免华而不实,或臃肿缠绕,或故弄玄虚,或玩弄文字,或为不明。言之百句不如一语而中,则让人更易于理解,避免如坠云雾之中,失去对于思想本身更为清晰的理解和认识。这虽然是表达思想的难于之处,但是,也应是一种合理的表达方式,也为求真的一种方式。 求真,当为表达思想的基本要求,但万事万物,许许多多的事物如仅只是依靠求真的方式,是难于理解和揭示的。对于此类事物,该如何来表达和理解,我认为可为求善和求美,因求善、求美,都是为了美好的方向。因何而求真?也是为了美好,是为了揭示和去除一些虚假丑陋。所以,无论是求真、求善、求美,方向其实都为一致。 本书稿中较多的篇幅在于发掘人性及社会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其中有些用语较多,如“愚昧”“蒙蔽”“扭曲”“虚假”等,此为真实表达之意,因为有些问题,如不直观表达,则更不易于理解,也想以此能让读者更为直观的感受和理解。而其中的诸多篇章,既为独立,又相互关联,涉及的诸多方面,形似散,而意聚,主要都是围绕着“物质时代”所造就的人性及社会特征而展开,其中包涵了:真、善、关、智慧、精神、辨识、家庭、经济、文艺、教育、未来等诸多主题。 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之中,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来阅读,不必想一次读完,那不易于消化和理解。如可选取一些自己想了解的,或与自己经历相近的一些篇章进行阅读,而后逐渐展开;也可先看标题,想一想之后再看正文,寻找差异和交叉点;也可根据不同的主题点来展开阅读。如关于做人,则可参看《四个不》《日常生活的尺度》等;如理解和感悟自然,则可参看《自然的意志》等;如关于荣誉,则可参看《荣誉》《能者》等;如关于传统文化,则可参看《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礼的文明》《酒性》等;如关于文化科技,则可参看《三大文明体系》《人与科技》《人工与自然》《教育与文明》等;如关于家庭,则可参看《爱情与婚姻的观念》《二代人》等;如关于人性,则可参看《兽性规则》《利益》等;如关于环境和自由,则可参看《养鱼》《环境意识》《自由的感觉》等;如关于真善,则可参看《本能、本真》《善道》《欺善惧恶》等;如关于工作与生活,则可参看《工作与休闲》《合理的工作意识》《《正道与职业》等;如关于智慧,则可参看《教人以巧》《智慧与狡诈》《何为智慧》等;如关于未来,则可参看《谈人口》《预言》《未来的人》等《人与科技》…… 本书稿诸多的篇章,多为简练之表达,其字表易于理解,实际上,每一章句,都为结构严密之浓缩思想,意表之外还可细细体会。总之,希望每一篇章,都能更为真实深层的揭示和展现出一些事物及道理,也希望所表达的思想,不只是具有如机械一般的理性和逻辑,还有温度,还有情感,能够感受来自于心灵的律动。同时也希望读者能从所揭示一些的事物和道理之中,能够更为清晰的认知缺陷和明晰视野,如此,自我才能更为清晰,社会和世界才能更为清晰,形成为提升智慧与精神的基础。也只有更多精神智慧提升的人,才能不断的修正缺陷,才能不断的自我完善和完善环境,才能构筑更为合理文明之未来基础。 2015年1月23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