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度庐著作的《鹤惊昆仑(上下)/王度庐作品大系》:
依据原版,小心求证,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完善的王度庐作品。
此乃“鹤-铁五部”第一部,是所有故事的源头,交代了李慕白之父、李慕白之师等人的恩怨情仇。
古龙、李安、叶洪生、张赣生、徐斯年、孔庆东等击节赞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鹤惊昆仑(上下)/王度庐作品大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度庐 |
出版社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度庐著作的《鹤惊昆仑(上下)/王度庐作品大系》: 依据原版,小心求证,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完善的王度庐作品。 此乃“鹤-铁五部”第一部,是所有故事的源头,交代了李慕白之父、李慕白之师等人的恩怨情仇。 古龙、李安、叶洪生、张赣生、徐斯年、孔庆东等击节赞赏。 内容推荐 王度庐著作的《鹤惊昆仑(上下)/王度庐作品大系》是“鹤-铁系列”中的第一部作品,昆仑派老侠鲍振飞(人称鲍昆仑)的弟子江志升恃才而犯禁,诱里邻之妻,遭师傅清理门户。其子江小鹤(成名后改号江南鹤)少年遭遇家变、遭受欺凌,后矢志复仇,其间又与鲍振飞孙女鲍阿鸾之间产生爱情。 目录 第一回 猎艳偷香门徒触大戒 忏杀悔过老侠动慈心 第二回 雪夜复冤仇犊儿斗虎 春郊生情爱燕子啄花 第三回 挥刀雪恨单骑走江湖 脱锁投山几番逢灾难 第四回 嘉陵江水匹马访名师 琵琶声中单刀驱淫贼 第五回 艰苦求师决心擎梁柱 风尘豪侠气逼花太岁 第六回 钢刀挫铁剑名侠杀威 峻岭连高峰奇人显技 第七回 雄关月下独走鲍阿鸾 灞水桥边群战李凤杰 第八回 双杰决雌雄血光染剑 十年怀仇恨盛气传书 第九回 志苦心坚十年成绝技 风微雨细双侠会荒村 第十回 路见灾黎侠行消仇恨 夜来旅店妙手戏英雄 第十一回 云岭交锋堕崖逢小侠 洞房灭烛挥刀拒新郎 第十二回 驿路停鞭深宵乖好梦 灞陵横剑苦笑对情人 第十三回 峰峦对耸不意遇银镖 爱恨交缠随时弹热泪 第十四回 援救皆虚深山遗绣舄 恩仇如昨故里听清歌 第十五回 钢锋敌众紫阳走豪雄 恶虎伤人川北来强暴 第十六回 夜里追仇昆仑刀染血 庄前鏖战阆中侠施威 第十七回 未剪仇雠荒山逢怪侠 重沾恨蕊宝剑溅桃花 第十八回 古庙深宵道姑劫艳妇 长途飞骑哑侠会群雄 第十九回 力撼武当岳一鹤施威 云漫展旗峰双侠斗剑 第二十回 玉陨花残凄惨追舆榇 星移斗转感慨话江湖 附录一 为《王度庐武侠言情小说集》而作 附录二 已知王度庐小说目录 附录三 王度庐年表 试读章节 第一回 猎艳偷香门徒触大戒 忏杀悔过老侠动慈心 陕南镇巴县,原是在万山拥抱之中的一座小城,景物风土与川北相差不多,但民风却更凶悍,颇带些野人的气质。清代中叶,大乱方息,流贼多窜于草莽之中,时时打劫客商,所以行旅至为艰难。出外之人如本身不会武艺,必须要请保镖的人护卫,否则寸步也难行走。因之那时镖店的生意大盛,而学习武艺之人也日见增多。 镇巴城外有一位老拳师鲍振飞,人称“鲍昆仑”,因为他惯使一口昆仑刀。那口刀形式与普通的刀无异,只是分量特别沉重,而他的刀法也与众不同。他少年时曾入过行伍,立过军功,中年时就以保镖为业,曾在陕南、川北各处开过十几处镖店。镖行之中有名的镖头,多半是他的晚生下辈。后来到了六十岁时,挣的家资也够了,他便将镖店交给了他的儿子和徒弟们经营,自己回到家中来享福。 这时鲍振飞已六十四岁,胡子已然苍白了,身体也放了膘,一天比一天发胖。他恐怕胖得太厉害,要得中风之疾,便不敢放弃下功夫。每天早晨他都要舞几趟刀,打几套拳,傍晚时必要骑着马在村子前后绕几个圈子。 他住的这村庄叫作鲍家村,前面是一片苍翠的山岭,东边是一条小溪,西边是山野,北边就是镇巴县城。这里风景秀丽,有如江南,却又蕴含着一种刚健之气。 鲍振飞虽是这村里最有名的人,但住的宅子并不大,家中也没有用着仆人和长工,给他做事的全都是些徒弟。鲍振飞的徒弟前后共有三十多人,多半分散在各处居住,现在随从他的只有六个人。这六个人,连他的次子,给他经营着家中的一切事务,如耕种、收割、牧猪、喂马等事,他都不必另外去雇人。从他学艺的人也不必送什么贽礼,天天来练,五年之后,准保能学成通身武艺。 可是鲍振飞对徒弟所立的戒条是十分的严厉。戒条共六项:第一不准杀伤无辜;第二不准好色奸淫;第三不准偷财盗物;第四不准欺凌孤寡;第五不准藐视师尊;第六不准违背道义。其中最要紧的就是奸淫一项,因为鲍老拳师最相信“万恶淫为首”这一句话。 他走江湖四十余年,手下杀死过二三十条人命,都是一些奸夫淫妇,并无无辜之人。他的大弟子常志高,因为恋着一个江湖卖艺的妇人,他知道了,立刻就逼着常志高自己斩断了一只胳臂。他的四弟子蒋志耀,因为在看社戏的时候调戏了一个妇人,叫他看见了,立刻就将其左眼剜下。他的第二十三弟子胡志凯,因为与盟嫂有私,被他知道后,就叫人给送去了一封信,信上一个字也没有,只有老拳师亲笔画的一个押。那胡志凯便明白师父是要制裁他,便自缢身亡了。因为老拳师对待门徒是这样的严酷,所以门徒们莫不恭恭谨谨,低头出低头入,路上遇见妇女,连看也不敢看,真如同理学家的入门弟子一般。 这天正是阳春二月天气,村舍附近的柳色都青了。草也萌出了嫩苗,麦子都已长了半尺多高,鸟声叫得特别嘹亮。马却像疯了似的,日夜在嘶叫,仿佛要寻找它的伴侣。早晨鲍老拳师起来时,东方已泛出了紫色,但是他那二儿子鲍志霖的住房,屋门还没有开。鲍老拳师就非常不高兴,因为二儿子新娶了媳妇,鲍老拳师就愤愤地想:二儿媳过门还不到两个月,就把个雄壮的男人给毁了。天到这般时候他还不起来,难道他把三四年的功夫就全都扔下了吗?鲍老拳师就使着力气咳嗽了一声,为的是使房中的二儿子听见。 他走到门前那块平场上,就见六个徒弟都在打拳踢腿,抡刀舞棍。老拳师倒背着手儿走了过去,先到了第二十七门徒陈志俊的面前。陈志俊正打着“通臂拳”,打到了最末的招数,名叫“两翅摇”,鲍老拳师就摆手说:“不对!”遂自己做出架势。他两手摇摆,两足搓揉,做个坐马步,两拳平阴着胸,先将右手掠开,平直如翅,然后收至胸部,再掠左手。连练了两次,老拳师就有些气喘了,遂站在一旁,叫陈志俊再练。 陈志俊按照他师父所做出的姿势,又练了四五次,鲍老拳师方才点了点头,又转过身去看第十四门徒鲁志中和第二十五门徒秦志保对刀。鲁志中是鲍老拳师的得意门徒,他的刀法丝毫不错,可是秦志保的刀法就不行了。鲍拳师在旁看了不到五分钟,秦志保竟露出了六七个破绽,并且越是师父看着他,他越觉得手忙脚乱。鲍老拳师一生气,过去就是一脚,当啷一声将秦志保手中的钢刀踢落在地。秦志保满面通红,右手疼得不能再拿东西,他便伸着左手,由地下拣起钢刀来,递给了老拳师。鲍老拳师连看也不看,就与鲁志中对起刀来。 老拳师虽然身体不大灵健,但是刀法毫无破绽。刀光飞舞,往来二十余合,鲁志中怕师父的气力接不上,便收住刀势跳到一旁。鲍老拳师把刀向秦志保一扔,说:“你刚才那刀法,走在江湖上若遇到孙癞子那样的人,你也一定吃亏!”秦志保低着头,惭愧得一句话也不敢说。 鲍老拳师走开,又要去看第二十一门徒马志贤使的双钩。这时他的二儿子,自命为“小昆仑”的鲍志霖,从门里走出来了。鲍老拳师一看见二儿子那张黄瘦的脸,没精打采的样子,他就更是生气,便连看也不看,就走过去教马志贤使用双钩。鲍志霖敷衍了事地在场子上打了一套拳,然后就站在一旁歇着去了。鲍老拳师亦不理他,又转身去看江志升使的宝剑。 江志升是老拳师的第三十门徒,学艺虽不足三年,但他的武技已超过了所有的师兄。他舞了一趟剑,又从兵器架上拿过刀来,走了两趟刀。就见他身轻刀快,不但招数一点儿不差,而且姿势亦非常之好看。鲍老拳师看了,不禁暗暗点头,同时心中又有点儿嫉妒,暗想:我若有这样一个儿子,岂不给我争光?我的昆仑刀十四手秘诀,亦不至于没处传授了。江志升穿的是一身青洋绉裤褂,袖子上还镶着白缎子边儿。一条乌黑的辫子在头上盘着三匝,衬上他那张白净的长脸,细眉朗目,简直像一个美貌的少妇。鲍老拳师一看他这模样,心里却又不大喜欢了。 他倒背手儿转身走去,走到了二儿子的面前。那鲍志霖又故意握起拳抡了两下,然后将身一跳,跳起一尺来高,仿佛要练习蹿房越脊似的。气得鲍老拳师真想由江志升的手中接过刀来,砍他儿子几刀。可是忽然一件三十年前的旧事涌上心头,他忍不住叹了口气,便赶紧转身,又去看了看第二十弟子刘志远使的枪法,然后他便回到门里去了。 老拳师一进到门里,外面的徒弟们也就都松懈了。刘志远扔下枪,由槐树上解下一匹马来,向南驰去游玩。江志升把刀送回到兵器架上,跟才打完拳的陈志俊谈着闲话。鲍志霖却拉住耍钩的马志贤,笑着问说:“喂!我瞧瞧你这条腰带,是你媳妇给绣的不是?”马志贤笑着说:“我媳妇哪有这么好的活计?这是我媳妇的表姐给绣的。”鲍志霖就夸赞着说:“嘿!真不错,好巧的手儿!”马志贤向江志升那边一努嘴儿,悄声告诉鲍志霖,说:“我家里她的表姐,就是江志升的媳妇儿。”鲍志霖说:“呵!原来你们是连襟呀!” 身边站着的秦志保,这时还红着脸,他忽然说:“师父又出来了。”他这话一说出来,众人立刻全都止住了谈笑,有的就坐在地下歇息,有的又抡刀打拳。鲍志霖就见他父亲一只手拿着长杆烟袋,一只手拉着他那年方十岁的小孙女,又由门里走了出来。老拳师优游自在地在门前徘徊,那小姑娘一边哼着山歌,一边欢喜地又蹦又跳,并不时将明亮的小眼睛翻起来看她的老祖父。 忽然老拳师止住步,叫道:“志中!”鲁志中赶紧放下刀走了过去,在老拳师的面前一站,恭恭敬敬地问道:“师父,你老人家有什么吩咐?”鲍老拳师说:“我想叫你明天到汉中走一趟,看看你大哥去。因为上次你六师哥来,说是他的腿伤又犯了,不知现在好了没有?” 鲁志中点头答应,说:“我明天就去吧!我想我大哥的腿伤也不至于有多么要紧。”鲍老拳师点了点头,说:“好,回头我给你盘缠,你明天就动身吧!”说完了,又在场子上来回散步。他手里拉着的小孙女,还扭着头冲着江志升笑,因为江志升平日最爱逗着她玩。(P1-P4) 序言 王度庐是位曾被遗忘的作家。许多人重新想起他或刚知道他的名字,都可归因于影片《卧虎藏龙》荣获奥斯卡奖的影响。但是,观赏影片替代不了阅读原著,不读小说《卧虎藏龙》(而且必须先看《宝剑金钗》),你就不会知道王度庐与李安的差别。而你若想了解王度庐的“全人”,那又必须尽可能多地阅读他的其他著作。北岳文艺出版社继《宫白羽武侠小说全集》《还珠楼主小说全集》之后推出这套《王度庐作品大系》(以下简称《大系》),对于通俗文学史的研究,可谓功德无量! 王度庐,原名王葆祥,字霄羽,1909年生于北京一个下层旗人家庭。幼年丧父,旧制高小毕业即步入社会,一边谋生,一边自学。十七岁始向《小小日报》投寄侦探小说,随即扩及社会小说、武侠小说。1930年在该报开辟个人专栏《谈天》,日发散文一篇;次年就任该报编辑。八年间,已知发表小说近三十部(篇)。1934年往西安与李丹荃结婚,曾任陕西省教育厅编审室办事员和西安《民意报》编辑。1936年返回北平,继续以卖稿为生,次年赴青岛。青岛沦陷后始用笔名“度庐”,在《青岛新民报》及南京《京报》发表武侠言情小说(同时继续撰写社会小说,署名则用“霄羽”)。十余年间,发表的武侠小说、社会小说达三十余部。1949年赴大连,任大连师范专科学校教员。1953年调到沈阳,任东北实验中学语文教员。“文革”时期,以退休人员身份随夫人“下放”昌图县农村。1977年卒于辽宁铁岭。 早在青年时代,王度庐就接受并阐释过“平民文学”的主张。他的文学思想虽与周作人不尽相同,但在“为人生”这一要点上,二者的观念是基本一致的。 从撰写《红绫枕》(1926年)开始,王度庐的社会小说(当时或又标为“惨情小说”“社会言情小说”)就把笔力集中于揭示社会的不公、人生的惨淡,以及受侮辱、受损害者命运的悲苦。 恋爱和婚姻是“五四”新文学的一大主题。那时新小说里追求婚恋自由的男女主人公面对的阻力主要来自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作品多反映“父与子”的冲突——包括对男权的反抗,所以,易卜生笔下的娜拉尤被觉醒的女青年们视为楷模。到了王度庐的笔下,上述冲突转化成了“金钱与爱情”的矛盾。 正如鲁迅所说:娜拉冲出家庭之后,倘若不能自立,摆在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或者堕落,或者“回家”。王度庐则在《虞美人》中写道:“人生”“青春”和“金钱”,“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而在当时的中国社会里,金钱又对一切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他所撰写的社会言情小说,深刻淋漓地描绘了“金钱”如何成为社会流行的最高价值观念和唯一价值标准,如何与传统的父权、男权结合而使它们更加无耻,如何导致社会的险恶和人性的异化。 王度庐特别关注女性的命运。他笔下的女主人公多曾追求自立,但是这条道路充满凶险。范菊英(《落絮飘香》)和田二玉(《晚香玉》)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虞婉兰(《虞美人》)终于发疯,生不如死。唯有白月梅(《古城新月》)初步实现了自立,但她的前途仍难预料;至于最具“娜拉性格”,而且也更加具备自立条件的祁丽雪,最终选择的出路却是“回家”。 这些故事,可用王度庐自己的两句话加以概括:“财色相欺,优柔自误”(《(宝剑金钗)序》)。金钱腐蚀、摧毁了爱情,也使人性发生扭曲。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他的社会小说正是通过写人,而使社会的弊端暴露无遗。 在社会小说里,王度庐经常写及具有侠义精神的人物,他们扶弱抗强,甚至不惜舍生以取义。这些人物有的写得很好,如《风尘四杰》里的天桥四杰和《粉墨婵娟》里的方梦渔;有些粗豪角色则写得并不成功,流于概念化,如《红绫枕》里的熊屠户和《虞美人》里的秃头小三。 上述侠义角色与爱情故事里的男女主人公一样,也是现代社会中的弱者。作者不止一次地提示读者,这些侠义人物“应该”生活于古代。这种提示背后隐含着一个问题:现代爱情悲剧里的那些痴男怨女,如果变成身负绝顶武功的侠士和侠女,生活在快意恩仇的古代江湖,他们的故事和命运将会怎样?这个问题化为创作动机,便催生出了王度庐的侠情小说,这里也昭示着它们与作者所撰社会小说的内在联系。 《宝剑金钗》标志着王度庐开始自觉地把撰写社会言情小说的经验融入侠情小说的写作之中,也标志着他自觉创造“现代武侠悲情小说”这一全新样式的开端。此书属于厚积薄发的精品,所以一鸣惊人,奠定了作者成为中国现代武侠悲情小说开山宗师的地位。继而推出的《剑气珠光》《鹤惊昆仑》《卧虎藏龙》《铁骑银瓶》①(与《宝剑金钗》合称“鹤一铁五部”)以及《风雨双龙剑》《彩凤银蛇传》《洛阳豪客》《燕市侠伶》等,都可视为王氏现代武侠悲情小说的代表作或佳作。 作为这些爱情故事主人公的侠士、侠女,他们虽然武艺超群,却都是“人”,而不是“超人”。作者没有赋予他们保国救民那样的大任,只让他们为捍卫“爱的权利”而战;但是,“爱的责任”又令他们惶恐、纠结。他们驰骋江湖,所向无敌,必要时也敢以武犯禁,但是面对“庙堂”法制,他们又不得不有所顾忌;他们最终发现,最难战胜的“敌人”竟是“自己”。如果说王度庐的社会小说属于弱者的社会悲剧,那么他的武侠悲情小说则是强者的心灵悲剧。 …… 入关以后,旗人皆认“京师”为故乡,京旗文学自以“京味儿”为特色。王度庐的小说描绘北京地理风貌极其准确,所述地名——包括城门、街衢、胡同、集市、苑囿、交通路线等等,几乎均可在相应时期的地图上得到印证。《宝剑金钗》《卧虎藏龙》主人公的活动空间广阔,书中展示清代中期北京的地理风貌相当宏观,又非常精细。玉娇龙之父为九门提督,府邸位置有据可查,作者由此设计出铁贝勒、德啸峰、邱广超府第位置,决定了以内城正黄旗、镶黄旗(兼及正红旗、正白旗)驻区为“贵胄之侠”的主要活动区域。李慕白等为江湖人,则决定了以“外城”即南城为其主要活动区域。两类侠者的行动则把上述区域连接起来,并且扩及全城和郊县。《落絮飘香》《古城新月》《晚香玉》《虞美人》等社会小说中,主人公的活动空间相对狭小,所以每部作品侧重展示的是民国时期北平城的某一局部区域:或以海淀一东单一宣内为主,或以西城丰盛地区一东单王府井地区为主,等等。拼合起来,也是一幅接近完整的“北平地图”。上述小说之间所写地域又常出现重合,而以鼓楼大街、地安门一带的重合率为最高。作者故居所在地“后门里”恰在这一区域,在不同的作品里,它被分别设置为丐头、暗娼等的住地。这里反映着作者内心深处存在一个“后门里情结”,他把此地写成天子脚下、富贵乡边的一个小小“贫困点”,既体现着平民主义的观念,又是一种带有幽默意味的自嘲。 王度庐小说里的“北京文化地图”,是“地景”与“时景”的融合,所以是立体的、动态的。这里的“时景”,指一定地域中人们的生活形态,包括节俗、风习。无论是妙峰山的香市、白云观的庙会、旗族的婚礼仪仗、富贵人家的大出丧、“残灯末庙”时的祭祖和年夜饭、北海中元节的“烧法船”,乃至京旗人家的衣食住行,王度庐都描写得有声有色,细致生动。这些“时景”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成为展示人物性格、心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颇具独立的民俗学价值。王度庐在小说里常将富贵繁华区的灯红酒绿与平民集市里的杂乱喧闹加以对比,而对后者的描绘和评论尤具特色。例如,《风尘四杰》里是这样介绍天桥的:“天桥,的确景物很多,让你百看不厌。人乱而事杂,技艺丛集,藏龙卧虎,新旧并列。是时代的渣滓与生计的艰辛交织成了这个地方,在无情的大风里,秽土的弥漫中,令你啼笑皆非。”他笔下的天桥图景,喷发着故都世俗社会沸沸扬扬的活力和生机,嘈杂喧嚣而又暗藏同一的内在律动;它与内城里的“皇气”“官气”保持着疏离,却又沾染着前者的几分闲散和慵懒。这又是一种十分浓厚、相当典型的“京味儿”! “京味儿”当然离不开“京腔”。王度庐的语言大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叙事以及文化程度较高角色的口语,用的是“标准变体”,即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北京话,近似如今的“普通话”;底层人物的语言,则多用地道的北京土语,词汇、语法都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比一般的“京片儿”还要“土”。故在“拙”“朴”方面,他比一些京派作家显得更加突出。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王度庐的作品散佚严重,这部《大系》编入了至今保存完整或相对完整的小说二十余种,另有一卷专收早期小说和杂文。 笔者认为,1949年前促使王度庐奋力写作的动力当有三种:一曰“舒愤懑”;二日“为人生”;三日“奔窝头”。三者结合得好,或前二者起主要作用时,写出来的作品质量都高或较高;而当“第三动力”起主要作用时,写出来的作品往往难免粗糙、随意。当然,写熟悉的题材时,质量一般也高或较高,否则,虽欲“舒愤懑”“为人生”,也难以得到理想的效果。是否如此,还请读者评判、指正。 徐斯年 二○一四年十一月于姑苏香滨水岸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从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看武侠小说,那个?时候,我最不欣赏的武侠小说作家就是王度庐”;“?所以到了我生命中某一个阶段中,我忽然发现我最喜爱的武侠小说作家竟然是王度庐”。 ——古龙 他打破了既往“江湖传奇”(如不肖生)、“奇幻仙侠”(如还珠楼主)乃至“武打综艺”(如白羽)各派武侠外在茧衣,?而潜入英雄儿女的灵魂深处活?动;以近乎白描的“新文艺”笔法来描写侠骨、柔肠、英雄泪,乃自成“悲剧侠情”一大家数。爱恨交织,扣人心弦!” ——叶洪生 司马迁说:“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受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王度庐便是把侠义写到了这种境界。真正让武侠小说中的爱情深度超过言情小说,王度庐是首要功臣。 ——孔庆东 “王度庐是切近现实生活,将上天遁地的仙侠拉回到地面,把专以较量武技高下的门派高手还原为人们似曾相识的极富正义感的血肉之躯,以人物缠绵悲愤的真情笃义令人感慨不已。” ——李忠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