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进行对话活动时,不论是说话的一方,还是倾听的一方,身体不由自主地会展现出一些习惯性的小动作,或站起来、或走开,或背手,或叉腰。在本书第二章第七节中,我们向大家介绍了一些如何用身体去表达你“倾听活动”的小技巧,那么在本小节中,我们继续来为大家分享其他几种在倾听中可以活用的小技巧。
1.站起来。
这种行为经常发生在大型会议中,当台上的主讲人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经验或者观点时,很多听众能感受到说话者的情绪,特别是话题进入高潮时,有人能激动地站起来表示赞同,这时说话者得到了倾听者的认同,身心上会获得极大的鼓励,也能够更好地进行讲话。
2.身体稍微前倾。
当我们与他人讨论问题时,每个人的意见都有不同,这时就需要获得其他人的支持,进而更有勇气阐述自己的观点,也能相对详细地说明自己的观点比其他人的更可取。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围坐在一起讨论问题时,只要说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往前倾,而倾听者身体微微前倾就是一种想要听对方说更多的心情表达。当你在与对方交谈的时候,如果发现对方有此种动作,就代表你现在说的内容是对方感兴趣的。这时你就可以继续谈论这个内容或者相关的内容,以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当然,在交谈的过程中还要反复确认对方的一些小动作,以确保对话可以顺利进行。
3.眼睛向下看。
虽然我们都说在倾听对方说话的时候要很真诚地直视对方的眼睛,以示尊重。但是并不是在整个对话活动中都需要“目不斜视”地看着对方。人的眼睛是情感最丰富的器官,当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眼睛会不自觉地向下看,这时我们的大脑会不停地思考、组织语言。我们在认真地倾听他人说话时,眼睛向下看,做思考状的话,会让说话者觉得自己的说话内容有被他人认真对待。
4.向后靠。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价值观与知识层面的不同,说的话也不一样。当倾听者听到自己晦涩难懂的话题时,可以将背部向后靠,表示自己需要一点时间来理解说话内容。这一明显的动作能够很快被说话者看到,而说话者接收到这条讯息后,也会进行思考,是否自己的话让倾听者难以理解,是否需要适当地减缓话题进度,让更多的人去理解自己所说的话。
倾听并不是一味地“昕”,而是边听边思考,边听边给说话者反馈。如果只是呆呆地坐在那,会让说话者想:“他是不是在认真地听我说?”“他对我说的话为什么没有任何反应?”“他对我说的内容没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吗?”……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切记在倾听的时候注意配合身体的小动作来展现自己。
P206-P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