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看就业选专业(报好高考志愿2012年版)》(作者麦可思研究院)一书,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扑面而来——比如:政治思想教育专业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是多少?该专业工作半年后平均月薪是多少?汉语言文学毕业生从事最多的职业是什么……
选专业就是选职业。从进入大学开始,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工作要找的人,不做找工作的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看就业选专业(报好高考志愿2012年版) |
分类 | |
作者 | 麦可思研究院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打开《看就业选专业(报好高考志愿2012年版)》(作者麦可思研究院)一书,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扑面而来——比如:政治思想教育专业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是多少?该专业工作半年后平均月薪是多少?汉语言文学毕业生从事最多的职业是什么…… 选专业就是选职业。从进入大学开始,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工作要找的人,不做找工作的人! 内容推荐 《看就业选专业(报好高考志愿2012年版)》内容介绍:在高考分数的范围内,仍然有很多大学和专业可供考生选择,分数能提供的只是“选择边界”,却无法提供大学、专业的“最优解”。如今,大学门槛一再降低,进一所大学已不再困难,难的是孩子毕业时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好的工作,“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已愈来愈成为考生和家长的共识。高考志愿填报这场由分数决定的游戏,也正演变为志愿选择的“智力赛场”。在这场竞赛中,学生、家长、老师往往缺乏了解大学各专业就业情况的渠道,必须借助专业、权威、公正的第三方关键信息。 麦可思(MyCOS)的大学、专业、职业规划与就业信息是专业、权威、第三方公正的。本书基于国际先进调查系统和覆盖全国2093所大学(包括“211”、非“211”本科以及高职院校)、606个本科专业、641个高职专业、640个职业和316个行业的麦可思权威、独家、第一手就业数据编写而成,是麦可思奉献给高考生和家长最好的志愿填报实用信息! 想知道哪些热门专业是就业陷阱?想知道同一所大学有哪些专业就业好?想知道今天选择的专业未来能够从事哪些职业、薪资如何?甚至,干脆了解一下某种职业一天都在做些什么事情,是不是适合自己? 选专业就是选职业。从进入大学开始,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工作要找的人,不做找工作的人! 《看就业选专业(报好高考志愿2012年版)》的作者是麦可思研究院。 目录 第1章 为什么需要这样一本书 1.1 考得好不如报得好 1.2 怎样报赢高考 1.2.1 选大学,不要迷信大学综合排名 1.2.2 根据职业规划选专业 1.2.3 基于就业信息确定就业目标 1.3 本书内容导航 第2章 专业“就业详单” 2.1 专业就业情况概览 2.2 “热选专业”是不是就业热门 2.3 专业“红黄绿牌” 2.3.1 哪些专业的就业堪忧 2.3.2 哪些专业有就业前景 2.4 从“毕业后做什么”看专业 2.4.1 各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职业 2.4.2 各专业毕业生所进入的行业 第3章 从职业规划入手选专业 3.1 你适合什么职业 3.2 揭开职业的神秘面纱 3.3 从高薪职业看专业 3.4 行业需求、薪资速查 第4章 另类思路选专业 4.1 男/女生都有就业优势的专业 4.2 从工作相关度高低选专业 4.3 读研、留学比例高的专业 4.4 自主创业比例高的专业 第5章 填报高考志愿时常见问题的解答 5.1 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问题1:填报志愿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问题2:在志愿填报之前应该了解哪些信息?:如何了解? 问题3:在填报志愿时,选专业和选学校哪个更重要? 问题4:在选择专业时,是否应以未来收入为标杆? 问题5:目前,很多省对于高分考生都有保护的政策,尽量不让这些高分考生落榜,那是否说明随便怎样填报志愿都能保证这类考生有书读? 问题6:选中某所重点大学后,专业又该如何选择呢? 问题7:成绩中等的考生如何填报志愿? 问题8:经常听说填报志愿时应该注意拉开几个志愿间的梯度,应如何操作,有什么好处? 问题9:如何填报好高考第一志愿? 问题10:如何填报好高考第二志愿? 5.2 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州 问题1:性格比较内向和外向的人,选什么专业比较合适? 问题2:新专业的热门是否代表未来职业的热门呢? 问题3:家长发现不少新专业是由原来的专科提升演变而来的,这些专业成为本科专业后,教学基础是否牢靠? 问题4:如何选择重点学科?如何选择“冷”、“热”院校及其“冷”、“热”专业? 问题5:如何判断“热门”专业是否适合自己? 问题6:收费标准高的专业就一定好吗?好专业就一定收费高吗? 问题7: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及社会工作等专业,毕业后会从事什么职业? 5.3 高考志愿填报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问题l:高考填志愿,怎样才算不浪费分数? 问题2:在达不到自己理想专业的分数线的情况下,想利用转专业的形式达到“低分高就”应该怎样做? 问题3:对于平行志愿填报,有没有什么诀窍或建议?到底应该参考往年各高校的分数线,还是其录取学生的成绩排名? 问题4:填报志愿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问题5:往届生报考重点院校有没有影响? 问题6:报考交大、北航、北邮这些专业特征较明显的院校时应该注意什么? 问题7:填报志愿的时候用不用考虑招生计划没有完成,而产生降分录取的因素? 问题8:学生因为彼此比较熟悉,可能会出现大家扎堆报考相同专业、相同院校或互相攀比的情况,应如何处理? 问题9:在考虑按大类招生的院系时应该特别注意哪些事项?比如,招生按大类报名,同一大类包括几个专业,而且根据规定一个学校可以报5个专业,报这个大类算是报了一个专业还是报了多个专业? 问题10:怎样根据一模成绩考虑志愿如何填报?如果一模成绩不佳,应该如何应对? 5.4 高考招生和录取解疑 问题1:扩招后会不会降低教学水平?面对扩招的院校,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应该如何去选择? 问题2:定向就业招生和非定向招生录取时有何区别? 问题3:如果考生的考分比3个平行志愿学校的投档线都高,会按哪个学校录取? 问题4:刚刚踩线的考生能不能不投档? 问题5:填报了提前批,但未被录取,会对其他批次的录取构成影响吗? 问题6:达线考生一定能100%被录取吗? 问题7:高考录取与否全在于考分高低,这个看法对吗? 问题8:在报考本科第二批院校时,是否每所学校的专业都要填?如果都填了是否对录取有好处? 问题9:本科第二批和本科第三批有何区别?本科第三批是什么学校? 问题10:司法院校的面试是省招办负责。还是所报学校负责? 问题ll:被不喜欢的专业录取后怎么办? 问题12:报外地大学户口要迁出去吗? 问题13:报考提前录取且分数达到后,可不可以反悔? 问题14:艺术、体育类院校未被录取,考分如果达到了文理科其他批次的投档线,还能不能参加文理科的投档? 问题15:北京有哪些高校在单独招收小语种的学生? 问题16:学校有哪些办法保证贫困生学习? 问题17:独立学院姓“公”还是姓“民”? 问题18:独立学院在三本录取,是不是“正宗”的本科? 问题19:独立学院颁发什么文凭?其文凭是否能够得到国家的承认? 附录大学生最有可能从事的常见职业列表 试读章节 人生,从选择开始。 无论是幼儿园、小学及中学,还是绘画和舞蹈兴趣班等等,父母们都期望让自己的孩子拥有最好的教育资源,这其中除了“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期待之外,更多的是父母们抱有希望孩子在将来能够过上具有物质保障的幸福人生的朴实心理。 于是,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在每一个选择的岔路口,孩子们都在为能够实现更好的选择而努力,家长们则做好一切的“后勤”工作,为支持孩子的选择而加油鼓劲。 对于一路从“重点学校”走来的孩子而言,选择一所好大学和一个好专业,便是父母们的“重”望所归;而对于在学业上成绩差强人意的孩子来说,“上大学”也会是其家庭的最低期望。毕竟,在大学生就业难的今天,即使是上了大学都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不上大学就想找到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了。 然而重视选择,并不意味着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父母和孩子们就能知道如何选择了,或者说知道如何更好地作出选择。因为长久以来,习惯于接受分数筛选的父母和孩子们,心中多少都会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分数决定一切。 的确,在招生分数线的硬性限制下,差一分,就会与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失之交臂。 考不上大学,选择便无从谈起。考上大学了,也并非万事大吉。“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就报什么样的志愿”并非是负责任的最佳决策,毕竟在分数允许的范围内,还是有很多大学和专业可以供孩子们选择的。分数或许能限制选择范围,但却无法让高考生和家长得到选择范围中的“最优解”,“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已愈来愈成为家长和孩子的共识。 事实上,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门槛已经一再降低。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考报名录取率比2010年的69.5%增加近3个百分点,达到了72.3%,甚至普遍高于高中的录取率。而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大学生沦为了大白菜”,在其调侃的背后显现出就业难的真实现状。 在这样的录取形势下,考取一所大学并非难事,难的不仅是孩子大学毕业后如何顺利就业,还是孩子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决战中找份好工作、谋求好发展、成就好人生。高考已不光是分数的较量,也是志愿选择的“智力赛场”。而在这场竞赛的主力阵容中,学生、家长和老师,无论谁在主导决策,都难免存在局限性。 学生的认识有限 作为一名一直生活在校园中单纯的高中生,无论是生活的经历,还是对社会的了解以及对职业的认识都极为有限,即使开明的父母将选择权完全下放,他们也只会茫然无措,根本不知道怎样选择;或者仅凭一时喜好就误以为是自己的职业兴趣而盲目选择专业。有这样的学生,喜欢玩电脑游戏,就认为自己会喜欢从事和计算机有关的工作,于是在高考时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以后却被证明这样的选择是错误的、,但悔之晚矣。 家长的经验不可靠 那么,是否家长的意见就完全可靠呢?一些家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从各方道听途说的零碎信息认定某所学校的名声好,某个专业是热门,于是指导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认为“选这个学校和专业肯定没错,孩子毕业后一定可以顺利地找到好工作”。然而,现实真的如此吗?据麦可思2011年最新调查结果显示,10个热门本科专业中竞有8个失业率最高,其中就包括了前几年高考生和家长“热捧”的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及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可见,家长对职业和对就业市场的认识依然是有局限性的,仅根据自己片面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去指导孩子填报高考志愿是不可靠的。 老师的指导偏于学习成绩 当高考生和家长都手足无措之时,听听老师的意见应该会有些帮助吧。但遗憾的是,老师也只能从学生平时的成绩及模拟考试的成绩出发,结合各大院校历年的招生录取分数线,指导高考生选择那些能够被顺利录取的专业和院校。除此之外,其实老师和家长一样,对于就业市场的认知有限,仅凭个人经验和知识,是无法从职业规划的角度给予学生更为科学的指导与帮助的。 其实,高考志愿的填报是一个尽可能占有更多可靠信息的科学决策过程。如此棘手的选择难题,需要更有力的信息作为“外援”,才能求解出最佳的专业和大学选择方案。 而本书,正是高考生和家长们值得信赖的最好的“信息智囊”! 想知道不同专业在就业上的优劣之别吗?想知道同一所大学的不同专业中哪些是就业的热门专业吗?想知道今天选择的专业,未来能够从事哪些职业及薪资如何吗?干脆先确定个职业目标,看看职业对专业背景的要求是什么吧。 所有这些疑惑,或许你在本书中都能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本书基于麦可思(MyCOS)公司的调查数据而编写。麦可思一年一度进行的“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在中国第一次以全国性科学调查为基础,以第一手数据为根据,全面详细地回答了各大学和各专业的就业情况。正如《第一财经日报》中的评价 “虽说各高校就业指导处都有一本毕业生的就业账,掌握了70%以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但麦可思公司完成的‘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却勾勒出整体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图景。” 本书正是针对家长和学生对各大学和各专业就业信息的需求,专门为2012年高考生设计的,能够在分数所满足的可选项中,推荐就业状况更好的专业。 此外,对于从高中开始就进行职业规划的学生而言,仅借助职业测评并不能真正的了解职业内涵。它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任职要求有哪些?该职业是否符合你的风格、能带来怎样的价值满足感?等等。只有建立在对职业认识上的职业规划才是科学的,才能帮助学生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喜欢和适合某个职业,并有针对性地依据职业对专业的要求来填报高考志愿。 本书基于麦可思自主开发的中国独家的职业信息数据库,列举了部分常见职业的真实1天。该职业具体做什么?有哪些对性格、能力和任职资格的要求?该职业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进行工作且薪资如何?以及该职业能带来怎样的价值满足感等。能够从职业规划的角度,通过职业测评、职业介绍和职业所对应的专业这几个环节科学地指导考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提前锁定职业目标,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涯与职业发展目标。 那么,在这一点上麦可思数据的准确性又将如何呢? 麦可思(MyCOS)是目前中国最大、最全面,唯一得到政府、学术界、商业机构和社会公众共同认可的,有良好公信力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单位。麦可思从2007年起,已经连续5年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了全国性调查,由此而形成了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库,累计有效样本100多万份。麦可思研究团队作为唯一作者已经连续3年撰写并发布了就业蓝皮书,即2011年、2010年及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同时也为《中国社会蓝皮书》、《中国教育蓝皮书》和《中国工程教育蓝皮书》提供数据支持。麦可思的大学生就业研究报告已经被中国众多高校、各级政府教育和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术研究机构及大学毕业生和高考生等广泛参考。P1-3 序言 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就业难问题。培养1名大学生,少则需要4万元,多则需要10万元,而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且不论经济上的损失,孩子的人生起点亦将遭遇酷寒。买股票要先看看行情,倾听专家建议,预估回报率好不好;买空调也要不厌其烦地货比三家;更何况是为了最心爱的孩子投资数万元的大学教育费用。黄金时段的4年时光,更是终生事业的起点,难道不值得我们仔细斟酌吗? 选大学、选专业,怎么个选法?目前,多数家长和高考生采取的办法是根据分数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大学,用非常短促的时间决定大学和专业。虽然分数段能够划分出选择的范围,但是在分数段范围内仍有很大的选择空间,此时最需要考虑的就是将来的就业问题。 读大学不仅仅是为了4年的荣耀,还是为了以后的职业前途。《看就业选专业——报好高考志愿》自2009年首版以来,受到了高考生、考生家长和高中教师们的热烈欢迎。与其他的高考类图书不同之处在于,它引进了填报高考志愿的先进思想: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出发、参考就业信息来选定专业及选择大学。本书在前3版的基础上,根据高考生的实际需要进行了改进,基于专业水平的麦可思2012年度最新就业调查数据而编写。它以便捷的表格查询方式,为您提供了职业环境考察、各职业所对应的专业、各大学和各专业的就业信息等内容(包括就业率、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工作能力满足度以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等1。 那么,麦可思数据的准确性又如何呢? 麦可思(MyCOS)是具有第三方公正性的专业教育数据咨询公司,它从2007年开始,耗资数百万元一年一度地对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的调查,由此形成了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库。本书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11年全国调查的22.7万份有效问卷,共覆盖中国2 093所高校及其分部和分院,其中“2ll”院校为116所,非“21l”本科院校(部)为968所(包括分校、二级学院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为1009所(部)(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1;共调查了1 247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606个,高职高专专业为641个;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覆盖了本科毕业生能够从事的575个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从事的507个职业,共计640个职业,占全国所有职业分类的94%(《麦可思中国职业分类词典(2011版)》);覆盖本科毕业生就业的315个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316个行业,覆盖全国所有行业分类(《麦可思中国行业分类词典(2011版)》)。另有部分指标数据来源于2007届大学生毕业3年后职业发展的抽样调查,回收问卷约10.95万份。 麦可思公司是目前中国唯一能够提供既完整又可靠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数据的机构。麦可思数据自发布以来,得到了包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人民网、中国教育新闻网及中国教育在线等上千家主流媒体的报道和肯定,同时麦可思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也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肯定和引用,麦可思在各省的就业专题报告更是得到了各省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南京大学等一流大学在招生网上都引用了麦可思的权威数据。麦可思是2011年、2010年及2009,年《就业蓝皮书》的唯一作者,也为《中国社会蓝皮书》、《中国教育蓝皮书》和《中国工程教育蓝皮书》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作为本书的编者和中国高等教育追踪评估系统(cHEFS)的主要设计人,我们衷心希望本书所提供的信息能帮助您选准职业、找对专业,使高考志愿的填报成为一项好的人力资源投资。 麦可思(MyCOS)研究院 2012年1月 书评(媒体评论) 打开《看就业选专业》一书,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扑面而来——比如:政治思想教育专业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是多少?该专业工作半年后平均月薪是多少?汉语言文学毕业生从事最多的职业是什么……我从事职业咨询许多年,咨询过无数大学生:但直到伯庆兄和他的麦可思公司出现,才惊叹中国在这个领域真正出现了具有科学与学术意义上的专业服务。事实是,麦可思已经成为国内大学在招生、专业设置、就业指导方面的核心决策依据,成为无数高考生填报志愿时的重要参考工具。 ——徐小平,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著名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咨询专家 第一手的信息、翔实的数据,是眼前这本高考志愿参考书的最大特点,由此称这本书为高考生选择专业和大学的信息宝典,一点不错。阅读它让你提前回避就业不好的专业,选个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和大学。 ——熊丙奇博士,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专家 麦可思(MyCOS)公司所进行的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填补了中国高等教育调查中的一项空白,在就业市场和大学教育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意义重大。我愿意向所有高考生和家长推荐本书。 ——赵炬明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院校研究所所长,中国院校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学而思”、“习而想”,大学传授知识更启迪你的思想。本书提供的职业规划、就业等方面的信息是你选择专业和大学时的必要参考。 ——吴垠博士,市场调查专家,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副总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