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养育女儿(父母与健康女性的唤醒)(精)/父母必读译丛系列图书
分类
作者 (美)珍妮·艾里姆//唐·艾里姆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在《养育女儿(父母与健康女性的唤醒)(精)》取得巨大成功之后,珍妮·艾里姆和唐·艾里姆夫妇把注意和专长转向养育女儿这个在当今世界上具有挑战性的话题,出品了《养育女儿》。这本书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分析了女性心理的发展,教人知道应该如何协调和配偶的关系,为女儿的成长创造一个更和谐的家庭环境。
作者简介
施建农,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管理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丹麦奥尔堡大学(Aalborg university)学习与哲学系(Department ofLearning&Philosophy)客座教授,中丹学院研究生导师。曾兼任德国慕尼黑大学心理系博士生导师,两次担任世界天才儿童研究协会(WCGTC)亚太地区联合会(APFG)主席、Talent Development andExcellence主编之一,现任国际杰出人才发展研究会(IRATDE)执委,中国心理学会理事等职务。
主要研究领域有:超常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创造力发展与促进;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等。承担过国家科技部社会支撑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北京市教委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以及横向合作项目等,在SCI、SSCI等国内外学术刊物或书籍上发表研究报告、论文200多篇。经常在有关超常儿童或创造力研究的国际会议上作邀请报告。著有《怎样塑造成功者》和《超常儿童发展心理学》等著作。
目录
第一部分 女孩和女人
第一章 关于养育女孩的问题
第二章 女孩是由什么构成的
第三章 少女进入成年所举行的神秘仪式
第四章 厘清养育观念,打破现有文化压力对女孩的限制
第二部分 养育女儿
第五章 学会协作式思维,家庭合作共同养育女儿
第六章 设置栅栏,帮助女儿发展健康的行为准则
第七章 情感、思维、意志,明确三重奏发展趋势
第八章 聆听真实意图,触动女儿的心灵
第三部分 从摇篮到工作
第九章 关注我:从出生到7岁
第十章 我无所不能:8~12岁
第十一章 你们无法理解我:13~17岁
第十二章 寻找自我:18~29岁
序言
我和丈夫结婚3年之后才开始探讨生儿育女的事
儿。怀孕3个多月时,我觉得自己怀的是一个女孩,
我家那个急性子的爸爸买来一些色彩鲜艳的婴儿用
品,又采购了一些好听的胎教音乐磁带,还给女儿
起了几十个备用的名字。充满着欢喜,同时又惴惴
不安等着她出生。看到粉嫩的小女孩,紧张的父亲
竟然不敢出手相抱,唯恐把女儿给抱坏了。
很多年过去了,在做家庭教育研究的时候,我
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自己养育女儿的经验是来自于
人云亦云的常识,还是源于我们家庭内部的教育经
验;是基于男女两性生物学上的性别(sex)差异,还
是因为性别的社会建构(gender),或许二者兼而有
之。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对男孩和女孩区别对待。听
到女孩啼哭,我们会呵护有加;看到男孩流泪,我
们会横加训斥。在我们的文化中,女孩可以柔情似
水,但男孩一定要勇敢坚强。对于女孩的适性养护
、适度干预,是否会限制她的发展,女孩究竟应该
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还是一个优秀的女孩,这是
让很多父母倍感困惑的问题。
《父母必读》杂志这次修订再版的《养育女儿
》理性地回答了这些难题。与一般图书不同的是,
这本书对于男女两性的差异做了非常专业和科学的
解读,从母女互动、父女互动、夫妻互动三个维度
,以及研究者和父母亲双重角色的视角,收集了大
量实证研究的案例,力求揭示和解释男人与女人的
不同,养育女孩可能会陷入的误区,以及如何走出
误区。
作者指出“男人天生只关注任务”“女人倾向
于关注韵律和团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种性别
差异是人类经过若干万年的进化逐渐形成的,取决
于“四种强大的力量——生物的、心理的、文化的
和女性心灵深处的力量”,人类的性别是生物性与
社会建构和文化模塑的结果。把女孩当女孩来养可
能会出现的问题是“利用女性的生物特征,限制她
们成为什么人”,让女孩因迷失在文化对女性的束
缚上而失去自我意识,确实令人难过。身为父母亲
,应该从理解性别差异的视角出发,让女孩发现自
己内在的力量,摆脱束缚,成为具有两性优秀品质
的人。融合取向的性别教育也许不是一个新名词,
但是在养育女儿的家庭教育实践中,理解不同年龄
段女孩面临的发展困惑,帮助她们在解决问题中,
寻找新的发展契机,实现自我超越是父母亲义不容
辞的责任。
发现女儿的优秀潜质,克服文化的局限,设置
好保护与促进女孩与女性成长的栅栏对于很多家庭
来讲都是一个挑战。
导语
珍妮·艾里姆、唐·艾里姆著的《养育女儿(父母与健康女性的唤醒)(精)》是《养育儿子》的姊妹篇作品,本书全方位细致地从女孩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到如何帮助女孩成长,再到各个阶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为父母养育女孩提供了很多思考和方法。养育女儿的过程,父母更加关注她的安全与健康成长,应该给予女孩怎样的教育是恰当而适合的。女孩和男孩到底有什么不同,女孩的成长规律是什么?我们的文化让我们如何对待女孩,怎样发现他们的生活中的不同状态。这是养育女儿作者想告诉父母的,关注她成长的各个阶段,是父母的必读之书。
书评(媒体评论)
培养什么样的女孩,如何培养女孩,是每个家
有女孩的父母需要直面的问题。《养育女儿》一书
生动描绘了从女孩到女性成长的复杂历程,提出了
富有成效的养育女孩指南。更为打动人心的是该书
作者对女孩教育鞭辟人里的诠释。正如书中所说:
“每个女孩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是在未来充满
天赋、才能和智谋的独特幼苗。”女孩教育的核心
即在于突破制约其成长的传统意识,尊重男女性别
差异和个别差异,悦纳其多样化的表现,帮助女孩
发现自己内心潜能,成长为充满自信、富有才华、
追求梦想、勇敢坚毅,能够让自己和世界变得更加
美好的健康女性。
——中华女子学院教育学院院长陈虹
很庆幸,在女儿还小的时候,我就接触到了《
养育女儿》。很庆幸,我能够反复阅读,和一群女
孩的父母交流心得,在幸福的互动中,我和女儿一
同成长。我由衷地欣赏作者的智慧!他们让我记住
了无论自己的情绪如何,面对女儿都要温和而坚定
。他们教会我如何去发现女儿的真实意图,帮助女
儿成长为她自己。他们告诉我要接受自己和女儿的
负面情绪,要学会倾听来自内心的声音。他们给出
了在不同年龄培养女儿自信的具体方法,反复强调
自信的重要性。
今天,把《养育女儿》推荐给你,从情感的梳
理到思维的智慧,从解决生活烦恼到应对文化压力
,在养育路上有它相伴,相信你会从中汲取到力量

——父母必读养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徐凡
即使是提倡男女平等的现代,一个女孩在平安
长大成为健康的女性之前,仍然要面对许多压力和
限制。这本书带领父母从远处看见女孩所要面对的
社会危机,从近处了解女孩拥有的心灵特质和成长
所需。作者引用大量的访谈实例,剖析不同年龄层
的女孩心理和教养重点,堪称是一本相当完备的女
孩教养书。我相信父母阅读之后,能够以更理解和
支持的态度去看待孩子,帮助她勇于表现真实的自
我,茁壮地成长。
——两岸亲子未来学与幼儿教育专家林美慧
本来以为自己把22岁的女儿养育得还不错,阅
读这本书时却发现不少“盲区”和“误区”,发现
了许多因为无知导致的遗憾。养育女儿的前提是理
解女性的智慧、长处和力量,书中对性骚扰、霸凌
、注意力缺乏症等敏感问题的描述,清晰地给出父
母引导女儿走出困境的着力点。尤其对习惯于快速
解决问题或制定规则的父母而言,从这本书中可以
学会如何关注女儿的感受而不仅仅关注行为、规则
和后果,学会提供安慰和支持的机会,学会给女儿
归属感和爱,帮她发展自己的优势,养育一个自信
而美好的女性。
——《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主编杨咏

作为一个在乡下“散养”长大的“老男孩儿”
,一直对所谓“育儿攻略”类图书不感冒。直到自
己当爸爸,见到了她的“第一次微笑”,才知道为
了她,你是值得做出任何改变的,包括去阅读形形
色色的“圣经”。《养育女儿》细致描绘了女孩儿
们的整个成长过程,给我们“岳父俱乐部”成员以
很多有益的参照。对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是陪伴,
那么能在陪伴中做做功课、读读书,达到更高质量
的陪伴,岂不是更好的礼物?
——北京外研书店副总经理付帅
怀孕时,朋友问我希望肚子里的宝宝是男孩还
是女孩。我脱口而出:“男孩!”绝非因为重男轻
女,是因为我担心自己养不好一个女儿。现代社会
的女性,既要能持家,又要会打拼;既要懂妥协,
又要有主见;既要会顾家,又要能独立……而想要
适应这些要求,就必须同时具有柔顺、细腻、谦和
、果敢、坚毅、豁达这些不同的特质,并让它们“
相处融洽”,但最终,我还是有了个女儿。
度过了最初的迷茫与惶恐,我终于开始静下心
来思考怎样能更好地养育女儿,成为一个能给她带
来正能量、教会她为人处世的妈妈。偶然之间我发
现了《养育女儿》,它给了我很大启发,让我从一
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不同阶段女孩的心理需求,并
且教会了我如何朝着心中那个理想的样子去引导和
塑造她。
——育学园总编辑刘子君
精彩页
她总是那么忧郁,那么闷闷不乐。
每一样东西都必须是粉色的,而且拒绝穿背带裤。
她一直致力于一门艺术。
她太敏感了。我说什么她都烦。
我们像抚养儿子那样抚养她,但她实在不喜欢玩卡车和枪械游戏。她试图通过保持安静、与人合作、学习成绩优异、几乎隐藏自己来取悦我们,特别是以此来取悦她的老师们。
要我在家当母亲,而不是当职业的辩护律师,我担心自己成不了女儿的好榜样。
她有两个哥哥,并学会了如何支使我们。她总是那么招摇。要她不那样,除非世界末日就要到了。
她与男孩约会已两年了,我真担心她会遇到麻烦。这年头的孩子,他们净做一些成人做的事,而且连眼都不眨一下。他们这么年轻,怎么能为长远的后果承担责任呢。
她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她参加的活动太多,比如,乐队练习、吹笛子、打排球、游泳、在玩具店打工、在医院当志愿者,再加上非常刻苦地学习,我们很少能见到她。
她想和我一起做所有的事。如果她母亲有什么不同意她,她就看着我;如果她母亲对某事说“不”,她就找我;如果她对某事不高兴,她就趴在我肩头哭。她信赖我,我很高兴,但我不知道当这些事发生时,作为父亲,我该怎么办。她越长越大,不能再搂抱着了。当她抱住我时,我也感到有点不自在。
我受够了。她是那么尖酸刻薄。您可能会认为我是一个来自地狱的母亲。我们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共识,服装、发式、颜色、食品、朋友、政治、价值观。我喜欢的,她一定厌恶;她崇拜的,我肯定痛恨。有时,我怀疑我们怎么会来到同一个家庭里。想当初,3岁的她是多么可爱。
让她做点儿事,我不说上20遍她是不会动的。而且,有些事要让她做她还会不高兴,然后愤愤地走进自己的房间去生气。
她像她的兄弟一样粗鲁。我总是认为女孩应该是害羞的、退缩的,喜欢布娃娃和读书,而且既安静又干净。
女孩的眼光
这些听起来很熟悉吗?男孩的麻烦和女孩的问题是不同的。要了解其中的奥秘,我们有必要从一个新的视点来看待女孩。我们不得不切入问题内部来审视它。我们有必要用“女孩的眼光”。我们必须戴上不同的“眼镜”,以便使我们能够看到女孩所能看到的世界。我们必须摒弃那些认为男孩和女孩是一样的,男人比女人好,女人比男人好,或男人是错误的,或者某个性别优于另一个性别,某个性别更有能力、更友好、更有派、更粗暴、更易于抚养、更聪明、更理性、更弱、更难以对付、做男孩的家长更容易或做女孩的家长更容易等狭隘的观点。
抛开关于女孩的假想后,我们第一次开始现实地看待女儿。我们开始理解女性的本质,她们表现出的问题,她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她们需要从我们这些家长身上得到什么帮助等,这使我们认识到什么是健康的女性。许多父母都觉得,理解女孩就像想要了解一个刚从太空飞船上下来的外星人一样。的确如此,因为我们从文化中获得的对女孩的认识与现实中的是极其不同的。我们误解女孩,因为主流文化期望女性的行为像男性那样,而忽视她们的独特性。这种期望使女孩和妇女在现实社会中显得缺少才能和效率,因为这个社会是以人能够获得独立性的程度,即能够独自控制或对抗他人的程度来衡量一个人的才能和效率的。
一个女孩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首领,她总是要先将每一件事说一遍。我们不可能玩到一起。
——亚历山大,11岁
我们公司的政策要求我雇用一定数量的女职员,但我总是不愿让一个妇女来当主管。一个经理必须能承受孤独,能发号施令并希望别人来执行。
——约瑟夫,35岁
我们的女儿由于目标不同才显得生机勃勃,因为她们把世界看成是一种关系。与争取独立不同的是,女孩们寻求的是一种平等的付出与获得、相互依存和相互积极制约的关系;当她们意识到自己是某种关系的一部分并能关心这种关系时,她们的自尊心就得到增强。女孩把关系看成是行为的基础;她们的行动就是试图与别人保持关系。女孩们主要是寻求与他人保持联系的方式而不是控制对方。韦尔兹利学院的斯通发展服务和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斯通中心)的治疗师、作家及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一种关系式的生存方式。
关系式的行为并非女性独有。所有人生来都有这种能力,但是我们很快把男孩引导到更被主流文化接受的自主性上来了,而把女孩的这种天然的、与人保持联系的能力加以培养并精练成关心和照顾他人并辅助他人发展的艺术。理解了女孩们的这种关系取向的模式或世界观,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她们有自己的行为方式。
女孩们需要知道四件事:1.我们有关系吗?2.我们的关系的本质是什么?3.我和谁处于这种关系中?4.要保持这种关系需要做什么?当我们抱着理解的眼光来看待女孩们的行为时,她们的问题就会变得明朗,而且易于与她们共同生活。在她们成长为独立自我的过程中,需要形成和维持联系。她们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寻求照顾或被照顾,而这种方式在某个时候可能是不成熟的,甚至会起反作用。P4-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4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