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供应链协调的采购管理
随着市场环境由生产导向型转变为需求导向型,需求的多样性呈现了出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依赖于原材料、半成品、商品及服务的供应,同时面临着最终市场的竞争,此时的采购管理多从买卖双方两级供应链协调整合的管理角度进行,也就是从买卖双方的利益角度来研究库存、订货和定价等协调问题。这一时期,企业的采购最显著的特征是使用谈判机制。实践中,一般企业使用竞争谈判方式。与库存理论时期的采购管理相比,除了涉及订购量为决策变量以外,人们意识到采购是一种交易,可以通过买卖双方的谈判(博弈)来达到使双方利益都最优的双赢目标。早期涉及采购的谈判模型是数量折扣模型,此时买卖双方谈判的中心不是价格,而是订购量的折扣问题。后来,斯瑞达于1987年通过价格机制证明数量折扣问题实质上是价格折扣问题,通过采购价格折扣的谈判,确定相应的订购量而达到供需双方利益最优的目标。但是在市场需求随价格递减及运作成本依赖于订购量的条件下,单独的数量折扣不能确保渠道协调利润的优化。2003年,艾尔等对分销渠道谈判问题的研究显示:双边谈判不仅影响渠道的协调程度,即成员企业问的利益分配问题,而且影响到渠道的总体利润。买卖双方不同的谈判力结构对采购价格及供应链利润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认为零售商的谈判力越强,采购价格越低,越有利于供应链的总体利润最大化。
1.及时采购管理
随着供应企业增多,企业间竞争的加剧,降低采购成本的要求越高,此时采购管理除了使用谈判机制之外,同时配合准时制生产方式(Justin Time,JIT)管理的需要,制造企业将JIT理论与经济订购批量的采购相结合,形成及时采购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制造企业为了及时应对小批量多品种最终市场需求,并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进度严格组织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管理过程的进度,使物料供应与生产所需零部件的进度一致,也就是使采购物品种类、数量能精确满足生产进度需要,同时达到降低在制品和物料库存、减少浪费的目的。
及时采购管理也叫JIT采购法,是一种在先进的采购管理理念指导下的准确采购模式。及时采购管理的核心是:在恰当的时间、地点,以恰当的数量和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消除一切无效的劳动与浪费。及时采购管理重视人的作用,重视对物流的控制,主张在生产活动中有效降低采购、物流成本,要求全过程各阶段都要具有高水平的控制管理以及对最终产品需求的准确预测。富勒(Niall waters Fuller)于1995年给出了这一理论的文献综述;后来又有人比较研究了EOQ公式与JIT采购法的成本节约问题,得出了二者节约采购成本的条件。
2.快速反应采购系统 与制造企业的JIT采购法相对应,零售商业的及时采购管理就是快速反应采购系统,也就是制造企业要对零售商随时的订单作出快速准确的反应,即为采购零售商提供其所需确切量的商品与服务,达到零售商最低的库存水平和尽可能短的准时交货时间,零售商视制造商对其准确需要量和快速交货为高水平服务的一个重要手段。现在,一些大型零售商业,如迪拉兹(Dilla:rds)、沃尔玛都使用这一采购方法。苏珊(Susan)等于1998年对此采购管理系统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供应链协调采购方式通过采购方同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基于双方签订的长期协议进行订单的下达和跟踪,在同步供应链计划的协调下,商品采购计划、供应计划能够同步进行,缩短了用户响应时间,采购商品可以直接进入供应商的销售部门,减少了商品采购部门的库存占用和相关费用,采购企业和供应商之间进行了外部协同,提高了采购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然而对及时采购管理的实用性却存在着激烈的理论争议,富勒于1995年详细综述了这一研究领域截然不同的两种理论观点。
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