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打开你的心门(中学生如何走出自闭)/中学生心理辅导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何春红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对青少年中流行的自闭这一心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了这一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类型和表现等,以帮助青少年、家长和老师更系统地了解青春期自闭心理问题的实质。书中列举了大量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典型故事,“专家支招”为孩子提供了正确处理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帮助青少年认识自己、纠正自己,打开自闭的心门。

内容推荐

在青春萌动的岁月,你是否有过自闭的烦恼,产生过厌学的情绪,品尝过早恋的苦涩,遭遇过网络的陷阱,经历过叛逆的伤痛?

如果你想抛掉这些困扰,那就请你走进《中学生心理辅导丛书》吧。它会让你打开心门,爱上你的学业,不会轻易说爱,也会让你走出网游迷潭,对叛逆说再见。

目录

第一章 自闭现象

 第一节 你自闭吗

 第二节 自闭概说

 第三节 自闭“三部曲”

第二章 解开心结

 第一节 我的自尊很受伤

 第二节 完美到底有多美

 第三节 我是一只自卑的鸟

 第四节 烦恼都是自找的

第三章 跨越障碍之一

 第一节 我的心一直悬着

 第二节 从三楼一跃而下的少年

 第三节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第四节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第四章 跨越障碍之二

 第一节 狂跳的心

 第二节 我是男生,我怕女生

 第三节 请不要靠近我

第五章 跨越障碍之三

 第一节 美丽的画面

 第二节  安静和多动之间

 第三节  不想和陌生人说话

 第四节  自闭症能根治吗

第六章 打开心门

 第一节 从自闭到架机飞翔

 第三节 钢琴王子朗朗连接音乐时间与现实世界

 第三节 从严重自闭到享誉世界的喜剧之王卓别林

 第四节 从不善言谈到雄辩滔滔的美国总统林肯

试读章节

第一节 从自闭到架机飞翔——记世界上最年少的华人女状元汪晓宇

我们不能把快乐全部寄托在别人身上。因为别人只能有限度地了解和帮助我们。而事实上,这个世界锦上添花的人总比雪中送炭的多。如果你表现得很坚强,别人就都来鼓励你;如果软弱,就很少有人会来扶助你了。

——罗兰

经典故事

汪晓宇,1985年生于宁波。5岁时随父母定居澳大利亚。18岁中学毕业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2003年度IB全球高考,在全世界6万多名优秀考生中,夺得世界冠军,成为联合国历史上最年少的IB华人女状元。读大学后,19岁获得澳大利亚全国优秀学生奖;20岁获得居住维多利亚州的优秀学生社会服务奖。并被学校破格选为助教:21岁获得了“澳洲杰出青年”称号,并被推选为澳洲维多利亚地区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席。

汪晓宇小时候不像别的婴儿那样活泼,她不哭、不笑、不闹,怕见生人。特别文静老实。爸爸妈妈工作都非常忙,汪晓宇两岁就被送进幼儿园。她常常抱着一个布娃娃,从上午一直坐到下午两三点钟,从不和别的小朋友玩。班里小朋友多,老师也不在意。反而觉得她特别好管理。但爸爸妈妈很担心,每次到幼儿园接她,总是看到别的孩子都在快乐地玩闹,自己的女儿却孤零零地呆在一边,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后来汪正亮与妻子到澳大利亚留学,女儿就留在国内。3年后,他们把女儿接到澳大利亚。这年,汪晓宇5岁。

团圆是幸福的。3年不见。女儿虽然长高了不少,可怕见生人、不爱交往的毛病一点儿也没变。甚至比过去还有些加剧,整天要求回中国与姥姥玩。这令汪正亮和妻子在重逢的欣喜之余又有些担心。澳大利亚小学生入学早,过了不久。汪晓宇就入学了。刚刚在澳大利亚找到工作努力打拼中的汪正亮夫妇没有太多的时间照料女儿,只是抽出3天时间,教女儿最基本的英语。其中,教的最多是“上厕所”。直到女儿流利地出说出这个词,汪正亮才放心地把女儿送进学校。

可是,偏偏就是因为上厕所,汪晓宇在上学的第一天就出了大问题。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和老师、陌生的语言,让本来就心怀疑虑的汪晓宇更加紧张。突然一阵内急,她想小便,可是手举起来,词却忘了。只好又把手放下,硬憋着。老师见她浑身发抖,脸色苍白,问她怎么了,她却无法表达。老师也慌了。情急之下,老师忽然想起五年级有个中国籍的学生,就飞快地把那个孩子找来,这才弄明白问题所在。在全班同学惊诧的注视下,那个五年级的学生带领汪晓宇飞快地跑向厕所。汪正亮听说后,哭笑不得,只好又把“上厕所”的英语反复教女儿。第二天上课时,汪晓宇又一次内急,可是,今天早上来学校的路上还复习过的那个词,又不翼而飞了!这可怎么办?好在她急中生智,反正已经知道厕所在哪儿了,自己跑去不就得了?于是她也不打报告,起身就往厕所跑。老师一愣,赶紧叫一个学生跟着她,待明白这个中国女孩是去了厕所,不禁哈哈大笑。也许,长这么大,这是汪晓宇第一次自作主张!

由于语言不通,她坐在教室里如听天书,老师讲的是什么,她一句也听不懂。期末,班主任给汪晓宇写下这样的评语:一年来,该懂的东西她都不懂,她也不和别人交往。是不是心理和智力上有问题?建议父母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并进行智力测试。于是,汪正亮就带女儿去看医生。专科医生对汪晓宇进行测试后说:她智力没有问题,但是心理压力太大。汪正亮突然想到爱因斯坦,好像小学五年级以前,老师也曾误认为爱因斯坦有问题。他对医生说:我女儿现在的情况,是不是和爱因斯坦一样?医生听罢,哈哈大笑:有你这样对孩子这么自信的爸爸,你的孩子肯定没问题!他叮嘱汪正亮,多与女儿沟通。是减轻女儿心理压力的最好方法。  那么,如何进行补救呢?汪正亮想,既然是沟通不够。就要在沟通上下工夫。于是他决定,不论多忙,每天与女儿交谈至少一个半小时。由于实在太忙。这个时间大部分是在吃晚饭的时候。交谈的内容主要是女儿一天的活动,上了什么课、课间做什么、同学说什么、老师说什么、她与同学们是怎么玩儿的、有什么开心的事。无论事情多么琐碎,也不论女儿讲得多么凌乱,汪正亮都认真听,并适时插话加以评论。渐渐地,女儿的话越来越多,也有条理多了。对于汪晓宇来说,父亲能认真地听她说话,本身就是一件很令她感动的事。因为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人重视她,没有人认真听她说话,她总是有一种失落感,感到自己像不存在一样。而现在,在她心目中最伟大的人物——父亲每天都认真地倾听她说话,并帮她解决一些问题,她感觉到自己是重要的,有一种成就感和被关爱的感觉。每天与女儿交谈一个半小时,并不是几天、几个月,而是从开始一直坚持到现在,尽管女儿已经是大学生,但只要有机会,父女之间就会进行真诚的沟通和交流。如果到女儿考上大学为止,那至少是12年,约7000个小时。这7000个小时的交谈,是汪晓宇走出自闭、找回自信最重要的因素。

1994年,汪晓宇8岁那年,学校给家长们发了一封信,内容是为了让学生接触高科技,学校将配置电脑,并开设电脑学习的课程。那时,家用电脑刚刚面世,价格昂贵,非常稀罕。即使像澳大利亚这样的发达国家,一个学校只添置了很少的几台,好几个班共用一台,每周只有一节电脑课,每个孩子摸到电脑的时间还不到五分钟。而家庭中,只有那些非常有钱的人家,才可以买一台电脑。汪正亮还是毫不犹豫地用他将近半年的收入买了台电脑。汪正亮那时还不会用电脑,就把女儿领到电脑公司,学了两个半天,掌握了基本的开机关机程序,其余的功能都是女儿自己摸索的。其他同学每周只能摸5分钟,什么都还没体会到就下机了,而汪晓宇每天回家都可以玩电脑,很快,在同学的眼里,她就成了一个小小的电脑专家,所有的同学都向她请教,连老师有时也向她请教。同学们都以羡慕的目光盯着她。汪晓宇成了中心人物,同学们都争着跟她说话。她的朋友越来越多。为同学们讲解、示范不但使她越来越自信,也锻炼了她的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她变得开朗、大方、乐于助人。从五年级六年级开始,她变得非常喜欢到学校去,非常喜欢学习。

汪晓宇第一次做义工是14岁。是到医院照顾患癌症的孩子,陪他们唱歌,给他们讲故事。在病房里,她看到那些孩子满身都插着管子,脸色苍白,躺在床上,不能出去玩,觉得他们那么痛苦,为他们难过。她尽自己的能力使他们快乐。每次做完义工走出医院,无论是阳光灿烂还是下雨刮风,她都觉得世界是那么美好,能自由地行走在街上是那么美好。因为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有幸福的生活。同时她也感叹,病房的孩子身体那么不好,随时都可能死去,根本看不到希望,但是他们还是能够笑,还是能够开心,自己又有什么权利不开心、发愁呢。她深刻地体会到,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最幸福的。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年度国际高考共考6门课:两门语言(主语、第二语言)、数学、物理或化学任选一门、艺术、人文科学(如经济、历史)。还要加上做两百个小时的义工。六门功课日常满分是600分。汪晓宇考了599.95分,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状元。拿到这个成绩,相当于拿到了世界所有著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晓宇最想上的大学是英国的牛津大学。但最终,她却放弃了牛津大学而选择了墨尔本大学。因为晓宇是澳大利亚公民,而牛津大学是不给发达国家公民奖学金的。英国的生活费又比澳大利亚贵好几倍。如果读牛津大学,每年可能要花10万元澳币。如果读墨尔本大学。则可以免除全部学费,每年还有6000块的生活费,还可以补贴家里,还可以呆在爸爸妈妈身边,帮爸爸妈妈照顾小妹妹。晓宇考大学有两个期望:一个是去牛津,一个是报答爸爸妈妈。在她看来,爸爸妈妈年纪一年年老了,报答父母比去牛津大学更重要。对于女儿舍弃牛津大学,父母很是感动。为了补偿,他们出资17000澳元,让女儿学习开飞机。汪晓宇学得很快,并拿到了驾驶中小型飞机(17座以下)的执照。每一次驾机翱翔在蓝天白云之中,她都有全新的感受。在云中往下看,房屋和人都这么小,也分不出高低。无论是总统还是普通百姓,都一样。这甚至影响到她的世界观、人生观。作为澳洲维多利亚地区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席,晓宇通过与墨尔本的高中商谈,为中国学生争取了两个全额奖学金的名额。她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澳大利亚的主流社会看到中国的学生是多么优秀。作为一个在国外的华裔,她希望为中华民族服务,希望中国发展得更快。成为一个世界大国。

……

P122-126

序言

很多人把青春期称为人生的“花季”和“雨季”。说这一时期是“花季”,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青春昂扬,英气勃发:说这一时期是“雨季”,是因为他们要经历许多成长的烦恼。青春期,是孩子们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紧张的学习、激烈的竞争、单调的生活、成长的烦恼,使中学生经常处于“雨季”当中。

每年有许多中学生因为各种原因离家出走、放弃学业、误入歧途,困顿迷茫是他们共同的写照。此时,如果有一本善解人意的书,让他们静静地读,从中品味人生真谛,将能给他们带来切实的帮助。因此,我们专门邀请了高等院校心理学专家编写了这套《中学生心理辅导丛书》,丛书分五册,可以帮助中学生正确处理厌学、自闭、网瘾、叛逆和早恋这五个方面的问题。

厌学问题一直是学校老师、学生及家长们头疼的一个问题。它是指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的厌倦情绪。厌学的原因很多,来自于个人、家庭、学校等各个方面。许多孩子因厌学离家出走,混迹街头,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自闭是指自我封闭的青少年常常独处一隅,不主动与人交流的心理情绪。进行集体活动时,有些青少年表现不积极。只愿在一旁当“看客”。甚至拒绝参加集体活动。由于他们总是给人一种沉默寡言,对外界漠不关心的形象,因此,人们往往会忽视自我封闭心理对他们的心灵所造成的伤害。

网瘾是指对互联网成瘾。很多青少年与网络相遇时,不是利用网络好好地生活与学习。而是长期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寻求刺激,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以至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如今已有许多关于网络成瘾带来的不幸和伤害,它已经成为和毒品成瘾类似的严重社会问题。

叛逆心理是一种抵触性很强的心理态度。“叛逆期”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多疑、偏执、冷漠、生活萎靡等。近年来,叛逆期青少年出走、伤害自身或他人事件,屡见不鲜,因此,必须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早恋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的行为,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中学生由于早恋而产生的烦闷、压抑、单相思、失恋、性冲动等分散了他们的精力,使他们身心疲惫,学业滑坡,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受到严重的伤害。

本套丛书是共青团中央2008~2009年度青少年工作研究规划课题,丛书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对青少年中流行的这些心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了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类型和表现,以帮助青少年、家长和老师更系统地了解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实质。丛书各分册中列举了大量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典型故事,“专家支招”为孩子提供了正确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帮助青少年认识自己、纠正自己,使他们爱上自己的学业。打开自闭的心门,走出网游迷潭,对叛逆说“再见”,对早恋“不要轻易说爱”。

丛书不仅仅是一套“中学生心理辅导丛书”,还是一套父母教育子女、老师教育学生的参考图书。谨以此套丛书献给全国的中学生和广大的教师和家长!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陈安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5:38